翻开故宫六百年思绪飘回了当初刚接触明清史的时候,那时在百家讲坛里收听阎崇年老师讲明亡清兴六十年,从那时起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曾在2012年专程去北京游玩,先后参观了故宫、明十三陵、颐和园等历史古迹,对故宫尤为喜欢。
今年我们宁波举办了第七届浙江书展,书展期间如愿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阎崇年老师,并得到了他的亲笔签名及合影,还购买了这套《故宫六百年》,我可以说是阎老的书迷,他的很多著作我都有收藏并拜读,特别是《明亡清兴六十年》及《大故宫》系列看了不止一遍,喜爱之极,因为喜爱历史所以去故宫参观游览。
故宫确实比书上描绘的更加巍峨,更加气派,当我进入故宫的那一刹那间就恍如回到了明清时期,那汉白玉的玉阶依旧能显示出往日的风采,巍峨的宫殿更是看的我眼花缭乱。故宫原名紫禁城,从1420年落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它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共24位皇帝,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修建而成,在中轴线上有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大明门(大清门,民国时为中华门)、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北安门。还有著名的三大殿,分别是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还有东西六宫在中轴线的两侧。
尽管目前还没有全部读完整套书,但总结归纳来说,这套书描绘的北京故宫,文化元素纷繁灿烂,琳琅满目,但其核心要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建筑。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占其最多的空间。这些中华古典建筑,殿堂台阁,宫院亭榭,壮丽辉煌,丰富多彩。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三大殿到京城九门纵贯宫城、皇城、内城与外城,后在明嘉靖朝又造了一座永定门。
二是藏品。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186万多件文物,其器物、书画、典籍、档案、珍玩、瓷器、丝绸、珠宝、家具、陈设等,物华天宝,珠玉华翠,天禄琳琅,美轮美奂。从这本《故宫六百年》中,我们可以看到故宫收藏品的特色。从宋宫到清宫,北京故宫的直接收藏,可以上溯到北宋汴梁,曲折历程,已有千年。宋代宫廷收藏丰富,“靖康之乱”后,典籍宝器,悉归于金;宋高宗迁都临安,又广泛收藏。蒙元兴起,先灭金朝,再灭南宋。南宋灭亡,宫廷收藏随着元定鼎大都(今北京),也运到大都。元亡明兴,明大将徐达将元朝内府所藏运到南京;永乐帝迁都北京,宝物回到北京。明亡清兴,明朝宫廷藏品又为清廷所有。所以,清宫承接的文物,是中国历代宫廷收藏的总汇。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六百年的历史。
对于故宫,要从多侧面观、多角度看。从建筑感受壮丽辉煌,从文化感受丰富多彩,从哲学感受天人合一,从历史感受兴盛衰亡,从服饰感受绚丽多姿,从文物感受真善美,从人物感受立德立业,从宫室学到布置装潢,从园林学到天然情趣,从教育感受成才培养,从警卫感受安全重要,从礼制感受日常学养。
三是人物。书中的人物说的是宫廷建筑的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守护者,从帝王将相到太监宫女,从文化精英到外域使臣,从各色工匠到宫廷帝后,都离不开故宫建筑的舞台、场景。书中的人物还指的是故宫藏品的制造者、使用者、欣赏者、收藏者。可以说,自北京故宫建成六百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名人,都同北京、同故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故宫是个历史大剧场,也是个历史小舞台。在这座剧场里,在这个舞台上,帝王将相、后妃女侍、百官众卿、御史谏臣、文化精英、书画名家、能工巧匠、太监宫女、佛道僧侣、域外使臣,悉数登场。其人物之精彩,事件之离奇,故事之生动,器物之精美,正邪之相搏,学人之才华,小人之奸诈,后宫之玄秘,英雄之豪气,庶民之苦难,精彩纷呈,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江河波澜与涓溪暗流。
阎崇年老师曾说过,“我最关注的,是六百年来,那些跟故宫相关联的人:人的命运,人的奋斗,人的喜怒哀乐。”确实,600年间,24位君王,在紫禁城里做出的种种决策,改变了整个华夏大地,也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读懂了故宫里的人,也就读懂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复杂人性。
如果您还想知道更多关于这六百年里故宫发生的人和事就拿起书本让我们和作者阎崇年老师一起去探寻这风云变换的大故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