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一
一直非常喜欢于丹,喜欢她的聪明,喜欢她的睿智,喜欢她的独特见解,喜欢她的不凡谈吐,而最让我钦佩的是她对人生不同寻常的感悟。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大都不同,有的人积极乐观,有的人消极颓废,于丹与大多数人不同,她的大智慧体现在她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美好人生的不断追求。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当这么多的光环罩在她的头顶,她没有骄傲,没有被名与利所束缚。而是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教会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当我拿到于丹老师的《于丹趣品人生》一书时,我如获至宝,细细品读起来。
《于丹趣品人生》内容分为八大部分,即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之品(上)、酒之品(下)、琴之趣(上)、琴之趣(下),以及代后记生活之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幸福如同手中的沙,越是想要攥紧,流失得却越快。我们投入全部精力,得到了名利,却体会不到些许的宁静;我们历尽艰辛,想寻得一份踏实,却最终迷失在忙碌的生活当中。于是,我们迷茫了。我就是这众多迷茫者中的一员,或许我比别人幸运之处便在于我看到了于丹老师的这本《于丹趣品人生》。于丹老师通过这本书带领我们体验了一番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认为,与古人相比,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我一直有一个困惑,感觉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如果不依赖某种仪式,人是很难沉静下来的。所以,我试图从中国人自有的生活方式中寻求一些富于情趣的形式,比如听琴、喝茶、游山历水,并以此作为每个人都可以企及的世俗的仪式。”于是,这本书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带领读者走进了古代名士的生活。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现代人的生活脚步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如何去放松自己,如何放慢脚步,用一颗闲适的心去欣赏身边的风景。于丹老师用她的书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往的我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活如此无趣、如此乏味。即便有闲下来的时候,也不知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体会生活给予我的乐趣。以后,我要张开双臂,笑对人生,满面阳光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二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资料却又让人感觉像另一篇文章,白岩松运用不一样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章节开始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的话语,想语文课本上的单元导读一样,告诉我们这一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总章主要由山水论幸福,文中运用超多事实数据和经典故事,使文章真实可信而又饶搞笑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小时候一盒炮竹也能让我们开心把玩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世界,而此刻,越来越多的“玩具”来到我们手中,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欢乐。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顾虑,有太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锁,将我们同幸福分开。但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没有失去期望,憨豆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即使从最严肃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总能找出“亮点”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标志。
第二章则由茶、酒论生活情趣,关于茶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篇文章,看过无数的电影,那种意境我们早已明了,但是关于酒的知识我们却知之甚少,作者运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告诉我们酒与英雄和酒与生活的关系,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但是我相信,酒——这种品味生活的方式还不适合我们。
最后的一章则由乐器论心境,我对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兴趣不高,但作者讲的一个个搞笑的历史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下心来真正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个个抽象晦涩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里,让并不热衷于读书的,情绪浮躁我能够坐在桌前看完这本书,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超多诗词文赋,个性经常使用一名叫林语堂先生的话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一查才明白原先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这样的大家才能写出诸如“现实减梦想等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主义/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的话语。书尾于丹与泽道法师的对话则用简洁的话语从前文中提炼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教会了我们要宁静、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告诉我们在这充满物质享受的社会中要有独自享受的一种方式,不要让自我成为金钱的奴隶。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三
大家都喝过茶,知道茶,但有没有想过,“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我无意之间翻开了于丹教授写的《趣品人生》。我带着疑问,仔细阅读。
原来,“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那么,如何喝茶,一定要喝昂贵之茶吗?每天,爸妈都会在我的水壶里放上几片茶叶,吿诉我这是什么茶,乌牛早、铁观音、白茶、红茶、苦丁茶等等,日复一曰。终于,我忍耐不住问道:“我是为了什么而喝茶的,喝多了跟白开水没啥两样。”于是,我跑到厨房,打开一罐茶,一股我从未闻到的清香从茶罐中飘出,让人陶醉。沏了杯茶,独自走进房间。清静,是茶的本质。我将窗门关上,远离外界之?闹,可静心也。将所有琐事放下,什么作业、考试、课外练习等等统统忘记,只剩下这杯清香之茶。喝上一小口,闭眼,我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这让我明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喝的快乐,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茶禅一味,对于红尘中的你我,倒也不失为一种启发。有心之人,不妨将喝茶当成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插曲。静心与清茗相随,必然有所感悟。清茶洗涤过的一生,必有不同的滋味。
“长短任天涯”,人生只要有茶相伴,我就能喝出一份坦然,喝出一味自在的光景。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四
于丹在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于丹选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个人都能够触摸到的载体。这些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又十足中国式,自成一套仪式,能够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
为此,于丹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我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好处。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处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那么,我们究竟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我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我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五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在网上购买了一本每每于临睡觉前品读只言片语。半年多下来,把于丹教授的这本书读完了。我们眼中的人生苦不堪言,那么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读完后感觉到她觉得人生是搞笑的,所以品位人生就是一件搞笑的事。于丹说:“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刚刚沏好茶,只是有的人会把这茶品出是极品的铁观音,有的人则会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当我们中国的第一位若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记者采访时,也以前被追问“你觉得你幸福吗?”“幸福”这个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变得多么奢侈的字眼啊,似乎即将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人士煞费苦心拥有了财富、名誉、地位,却惊觉发现自我恰恰丢掉了的是幸福。此刻竞争的压力使得每个人丢掉了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经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书中给我们阐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文章引用了清人涨潮在《幽梦影》在书中的语言:“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在这个篇章里,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干活,一不留意把手腕的手表甩在了麻屋子的刨花堆里,刨花组组有半人高。一群徒弟东翻西找仍然没找到,都去休息回来时,木匠的小儿子把手表交到了木匠手里。原先他等别人走了后,静静坐在那里倾听到了手表滴滴答答的声音,才找到了。
故事十分简单,却揭示了宁静就是一种生产力的结果。文章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的欲望,或者是过分地在意他人的赞誉或者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的浪花,鼓荡着,躁动着,以这样的心看世界和自我,能没有偏差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的话,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期望自我能拥有一份这样的宁静,还生命一份本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六
于丹,她的一本《于丹趣品人生》引经据典,内容深入浅出,引起了我对人生更多的思考。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每个人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今年,我—三十了,也到了而立之年,就不由的要问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应该做到什么”?于丹教授讲“立”要外立其身、内立其心,她教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要用一些不想要的物质换取有品质的生活,对有些事情坚决说“不”。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天学习堂局长致市县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一封信中说到的:“为何守不住底线…难道市县局局长这个处科之官,真这么重要,这么值得留恋?以至于用原则来换取,用操守来得到?”。子贡曾经问孔子,我如果从政为君王治理国家需要什么,一个国家想要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孔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有这三条就够了,子贡说三条不行,(说的太多了,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我非得去一条,这三样您说去什么,孔子说去兵,那咱就不要兵力了,人总得吃饭,但还得有信仰。子贡再问,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曰,去食。我们宁可不要粮食了,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失去民心,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进入了诚信问责年,国家的“信”字被拷问着。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公益和社会保障机构无不被人民质疑。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很揪心。我们的。“信”是什么?就是真实可信的数据。他们是我们的工作成果,的一数一字,一表一图,无不关乎国家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如今,我们的成果受到质疑,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战。为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国家局正在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国家宏观决策、企业生产投资、居民购房理财都离不开对情况的了解,对趋势的把握,都离不开数据这个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误导决策。其实,数据质量是调查的生命线这是每一个人都明白的。恪守职业操守,其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出假数;其实质就是人对社会、历史的责任;其实质就是人坚守的职业底线;其实质就是做一个无愧于良心、坦荡自安的人……
我是城镇住户调查处的一名员,每天的工作主要是计算着城镇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了解城镇居民家庭的基本状况。每每听到有人说:“我们的收入又被你们增长了”总不免要争辩几句,其实心里也不是滋味,难道我每天兢兢业业工作,报表上报前的加班换来的成果都要被否定?不,我们的数据都是源于科学的抽样方法和对抽选的居民一户户调查得来的,收支水平当然也是真实的。至今,我在战线已经奋战八年有余,入户时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尝到过,个中辛酸也体会过。但,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凭实据是的生命,有了它,何时何地,你都可以挺直腰杆,做个有骨气的人!
有人说:“一个人的梦想只是一个人的事而已,千万人的梦想就会成为一个现实”。让我们每个人,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为数据的真实可信多一些努力,以“信”为核心,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往前走,勇敢的往前走,在生活中不断自我磨练,为数据的真实可信,事业的大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七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教授书中,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八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进行系列讲座,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会重新亲近、学习经典的热潮,并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人会说,社会变化如此之快,工作负担如此之大,个人责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丝松懈,又如何空出大把时间去悠闲?在于丹看来,茶、酒、琴这些表面看似无用的事,确是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些时间给看似无用之事的特别手段。于丹说,酒,她既讨厌又喜欢。讨厌的是应酬的酒,却也是周围人群中最常见的。这样的酒,往往醉了都不知道酒的滋味。端着为感情为态度为利益而要大口闷下去的好酒,都替那酒可惜,好酒被当作的钥匙。真正好的酒却让她喜欢,那往往是闲来无事或毫无目的之时,亲朋好友间的小酌,没有名头大小排座次,没有利益在酒中,杯中物才润泽了人生。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沧桑,跌宕浮沉,都曾伴着一杯酒。同样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操守,有些人却在酒中蹉跎了生命。李白这样的酒仙,陶渊明这样的酒圣,都是饮者中的上品;刘伶那样的酒痴,阮籍那样的酒瘾,他们在酒中有蹉跎,有放浪形骸,可算是饮者中的`中品;但更多的人只能被称之为酒徒、酒贼,甚至酒鬼,他们在酒中失德乱性,甚至丢了江山,此种人就是饮者中的下品。
盛唐诗人王维意气风发未经坎坷时,也曾写下这样一首诗:“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二人马上相逢,脾气相投,栓上马就上楼喝酒去了。酒中相逢的性情,有时即刻就引为知己,肝胆相照。这样的酒宴文化,至今依然沿袭这。常有人说,带你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天酒桌上推杯换盏,往往与官场升迁有关,与商场交易相连。新朋旧你相逢聚饮,唏嘘情谊少,资源交换多。表面上看也是欢声笑语,甚至豪气冲天,但有人敬的是职位,有人敬的是投资,真正纯粹的酒却是越喝越少了。唯愿今天的酒桌上,能多一些超乎功利的意气相逢。
遇到好酒,是种缘分;能品好酒,是种意境。所以有种说法,叫“酒至微醺,花看半开”。大家想一想,花朵什么时候最美?应该是将开未开,花瓣已放,花蕊待吐时。此时花朵含着蓬勃生机,未有败相。喝酒也是如此,半醉不醉的微醺中,奔放几欲起舞,感伤几欲泫然,但一切都流露性情之美,而没有失态的粗鄙不堪,这样的时刻才能体会到酒的妙处。所谓节制之美,大约就是七分爽朗三分含蓄的匹配。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个中滋味,须自己品尝。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九
于丹说,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刚刚沏好茶,只是有的人会把这茶品出是极品的铁观音,有的人则会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这就是人世,这便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或许,每一个人刚刚生下来,刚刚降临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然而,当对待的方式变了,看事物的眼光不同了,我们,也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笑看百态人生,是于丹可以做到的,是我们做不到的,然而,我们尚且可以静观那世事无常,有些时候,真的就是,烟花易冷,人世难分!一直很喜欢于丹,不为别的,只为她的文字的洒脱,看过之后,如在沙漠中觅见了一汪清泉;在狂风中寻到了一弯避风港;在炎炎夏日饮下一杯冰水……那是一种释然,那是一种淡雅,那是一种恬静……于丹,总是可以做到,用特别浅显的语言,特别简单的文字,来阐述那些别人一直都无法参透的世事。正如,我用了近一个月,读了两遍的她的新书《趣品人生》一样,她是在趣品人生!而且,她真正的品味了这场轰轰烈烈满是荆棘的人生!
很喜欢书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兵负责押送一个重犯,这个犯人是个和尚,一直小心翼翼,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要做三件事,一是检查包裹在不在,前路很遥远,要是没有了包裹里的银子,可能,他会和这个犯人一起曝尸荒野;二是检查自己好不好,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如果自己的身体有异样,一定要看大夫,不然,不但无法完成任务,可能还要把自己的命搭上;三是检查和尚在不在,有没有逃跑,很简单,要是和尚跑了,他还是得死,因为办事不力!在长长地路途中,他与这个和尚,每天畅谈,每天讲述自己的经历,而和尚也讲他自己的过往,就这样,日复一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一样的。渐渐地,他对和尚的防备之心也不那么的强了!一天,恰值中秋,和尚说,你把我解开,我去买点酒,咱两喝点,毕竟是团圆节嘛!他,就解开了!不一会,和尚带着好酒好菜回来了,两个人喝得大罪,只是,一个人是真的醉了,一个人是假的醉了,当然,真的醉的是那个兵,假的是和尚。这是他处心积虑很久的逃跑计划!他把兵的头发剃了,剃成了和尚的样子,然后,把自己的袈裟给兵换上,自己跑了……第二天,兵醒了,发现和尚不见了,就开始找和尚,找了许久,也没有找见,然后,一摸自己的头发,发现,自己就是和尚,一看自己的衣服,他说:“原来,和尚在,那么我也在”,随手抓起包裹,包裹也在。只是,为什么觉得缺了点什么?他想着,出了门上了路,一路上,他都在想,为什么三样东西都在,却还觉得缺了点什么?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没有看清的是自己,他只记住了和尚,包裹,自己,却忘记了,此时,他不是原以为的自己,而是和尚,这样的人是否可笑,可是,这样可笑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是不是有很多,在四周仔细看看,仔细找找,就会发现,如此之人,大有人在,而且比比皆是!甚至说,我们都是那样的人,没有看清自己,只记住了自己被别人冠以的称谓,同样也只记住了别人的称谓,或者有大多数的人只记得住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的名号,其他的,根本不如他的“法眼”!人世如此,太多的人唯利是图,太多的人利欲熏心!!或许说,我的言论过于的绝对,影响了社会的文明,只是,看着于丹的书,看着她用那么干净的文字,去讲述一个个这社会的冷漠,我真的一阵阵的心痛!
或许,我们,没有什么,人生的起起落落,我们都没有经历,或许,我们,有点什么,毕竟祖国的未来是靠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看见的是人生无常,世事变幻,是几经浮沉,几经沧桑,或许,提起人生,对于很多人都是一个遥远的文字,一个无法领悟的词语,当然,我与很多人一样,只是看过了,于丹的书,单单的靠着自己浅薄的理解,自己的愚昧来揣测这本书!
笑看人生百态,静观世事无常,许多年了,一直都在做着,一直都没有看懂什么!也许,人生太过于深奥,世事不经历就无法讲明,而我,不是于丹,也永远不会是于丹,我没有她的释然,她的旷达,所以,对于,世事,我也只能是看着表面,望文生义而已……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