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怎样的人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今天读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一书,在嵇康章节中,有一段话读后非常深刻,内心为之一震。“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是说,山涛圆通,圆通的人八方点头;嵇康方直,很难与环境协调。人,都是有个性的,所谓官场吃掉个性,是指当官者、为政者(今泛指在体制内工作的)拿个性换取利益。这几乎是永恒的现象。
所以,古今中外为什么太正直、清高、怀有满腔热血的君子往往敌不过小人,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嵇康临死之时,没有把儿子嵇绍托付给哥哥稽喜,也没有托付给好友阮籍,而是托付给了已绝交的山涛,因为嵇康清楚,唯有跻身权利核心的山涛能保护嵇绍,托付给其他人可能嵇绍性命不保。事实证明,嵇康是正确的。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不仅尽心尽力教育嵇绍,而且嵇绍长大后,还积极地推荐他为官。"嵇绍不孤"的成语也由此而来。
为什么刚参加工作、初入社会时棱角分明,慢慢的便会被磨平棱角。因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没有社会来适应人,只有人去适应社会。在工作中、生活上不断的变通、圆通,根据时势、形势和所处环境去不断做出调整才会取得成功。如果一味的方正、清高、孤僻,不与时势、形势融通,任性而来,必然会处处碰壁,痛苦不堪。
但也不可在变通、圆通中泯灭自己的理想、个性,流于平庸。而应在变通、圆通中坚守正道、保持独立的个性。变是为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不断跟上形势,适应形势,取得成功;坚守正道、保持个性是为了保持人性中善的一面,永远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如何做。岳飞被害,未能实现收复失土、迎回二圣的壮志,是未看清当时政治形势和皇帝心思,未及时调整变通;曾国藩从最初兴办团练,征讨太平军时的处处碰壁,与官场同僚势同水火,到最后攻陷天津,平定太平军,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不断的在变通、调整,先是孔孟,后是法家,最后老庄,处理好了与朝廷、同僚、下级各方面关系,最终取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理想,功成而身退。
2023年1月25日 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