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之我见
——读《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有感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杜威的教育巨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为我们诠释了关于教育的真谛。杜威是一位哲学家,他对教育的理解也是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一、什么是好教育?
杜威在书中提出五个教育信条,其中对于教育的定义为: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①教育联系着个人与社会。我的理解是:教育应该是基于社会的,是应于儿童为中心的,同时也应是与“社会中心”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以“儿童中心”的教育是杜威所强调的。对于这一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的理解是教学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追求的是“生本课堂”,要打造的是学生学习所得率高的课堂。例如:学习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所得也不同:用“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的模式习得的知识,两周后学生的习得仅为5%、10%、20%、30%,而主动学习的方式讨论学习效果达50%,实践学习效果达75%,学生学会并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效果可达90%。②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方法要不断融合与创新才能使我们达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当然,仅仅立足于知识的学习所得也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能使学生习得知识,要培养具备生活技能,要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什么是好教师?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教师是社会的公仆,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是真正天国的引路人。③
我国教育史上的杰出教育家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教授弟子六门技艺:礼、乐、射、御、书、数④。我猜想当时那个时代的教师必须是既要学富五车,又要身怀各种技艺才能尊为师,真正的“教师”一词源于《学记》:“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⑤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如:先生、师傅、夫子、西席……。⑥对于教师的定义和所教授的内容也在不断革新,教师被定义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管理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工作内容的来看更多的人认为教师就是在学校负责教书育人的职业称谓。在我看来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局限,难道教师的工作就一定要禁锢在学校吗?不是的。那怎样才能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这需要我们称谓全能型的人才或说我们要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就是要培养全能型的人才,也就是教师要全面育人。教师要具有教授知识的能力,也要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着力思考: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教育命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⑦。
三、什么是好学校?
基于杜威强调的“明日之学校”有4个特点,我的思考是:学校应该是能够培养身心康健的天地,应该是培养“乐学”“会学”的学生,应该是既能够为学生营造道德教育的氛围,又能为学生搭建道德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平台的地方,应该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地方。
综上所述,我认为好的教育既能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能融入社会,好的教师既能教书又能育人还得会生活,好的学校既能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又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生活能力的人。好的教师需要诞生于好的学校,好的学校需要诞生于好的社会,好的社会需要好的人才,归根结底好的社会需要好的教育来推动。
注:
①引:《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页
②引:百度百科
③引:《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5页
④引:百度百科
⑤引:《学记》
⑥引:百度百科
⑦引: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