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的惰性教育
—— 读《洛克菲勒给儿女的忠告》有感
最近读了美国作家克莱贝尔、布兰纳克合著《洛克菲勒给儿女的忠告》,其中有许多思想对我有着释疑启迪,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与顽强的惰性做斗争》中关于对青少年惰性的分析探讨,看来在东西方教育理念差距之下,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的惰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相通的。
《与顽固的惰性作斗争》是西恩在大二成绩直线下滑时,洛克菲勒对儿子循循善诱的教诲和宝贵的人生忠告,饱含一位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和殷切的希望。洛克菲勒认为青少年在学习上的惰性,主要两个:一是主观上如果不保持兢兢业业状态,以前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二是重视客观现实,认真分析现实,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出方向性改变,始终牢记心中远大目标,才是避免在奋斗中停滞不前,甚至身陨命消的好方法。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孩子们主要来于普通农村家庭,他们在学习上普遍的惰性较大。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没有目标,梦想,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认为所有事都与自己无关。不原意积极思考,或主动处理问题,总喜欢走一步算一步,或者跟着别人走。部分的孩子制定了目标计划却不积极行动,总喜欢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还有的孩子总喜欢给自己的过失,不足,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总是自我安慰,自我满足。稍好的有目标也有行动,但三分钟热度,不能持之以恒坚持。
我一直以来担任班主任,经常观察、思考学生身上存在的惰性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围绕最多的问题就是“就坡休息”!不管是男孩女孩,受周围事物迷惑而“稍稍休息一下”十分普遍。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耐心谈心交流,引导孩子分析现状、自身发展目标、潜力、期望,遇到的困难是否具有特殊性等等。大多数学生的思想疙瘩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受家庭观念影响太大的学生,就不容易接受老师的“画饼”。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思维成长中的滞动作用很让人遗憾,中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成形,惰性是可以改变的变数。
现在的孩子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过于的“自尊”、自负,想简单说服他们需要更加采用迂回策略,强制管理副作用太大,所以做为班主任,就要经常逼迫自己看书,上网,读报。在学生学习惰性问题上,我认为要朝这两方面努力:第一,通过教师对学习目的性、思维开放性、习惯规范性引导,解决休息时间过长、重新奋起动力不足、思维不清晰问题;对学生学习活动管控灵活、新颖、成体系,解决引力不足,学生热情不高问题。第二,要根据现代学生自身特点,突出学生解决自身问题的主体作用,教师推荐一些相关书籍,让学生在困惑中寻求自我脱困;要求一点良好的仪表小节,力求在学习习惯上有所生长;使用现代社会知识资源,鼓励学生走进去看一看,削弱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空间壁垒”对学生学习造成的束缚作用。
洛克菲勒说:“人生之途就像爬坡比赛,不进则退。”中学生身上的惰性犹如人身体里的“胆结石”,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终身。所以,惰性教育是一项的德育工作,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地措施去帮助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