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内容指通过面试需要测评的内容。由于用人单位、用人者的不同,面试具体的测评内容也有很大差别,但总体而言,却具有相当程度的共性,即所有细化后的测评内容大都可以概括为下面所分的几个类别:
1.外表气质是指应试者的体型、外貌、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像国家公务员、教师、公关人员、企业经理人员等职位,对仪表风度的要求较高。研究表明,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注意自我约束、责任心强。衣冠不整的人往往作风不严谨,思维不缜密,责任心不强。
2.知识储备了解应试者所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知识更新是否符合职位的要求。作为对专业知识笔试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具灵活性和深度。所提问题也更接近空缺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3.工作经验一般根据查阅应试者的个人简历或求职登记表,作些相关的提问。查询应试者有关背景及过去工作的情况,以补充、证实其所具有的实践经验,通过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的了解,还可以考察应试者的责任感、主动性、思维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遇事的理智状况等。
4.表达能力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考察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
5.分析能力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对主考官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抓住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比如:你如何看待当前流行的学生精英夏令营?
6.应变能力主要看应试者对主考官所得的问题理解是否准确,回答的迅速性、准确性等。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机智敏捷、回答恰当。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是否得当、妥当等。比如:一次你的朋友病了,你买了礼物去看他,在楼道里碰见你单位领导的爱人,她以为你是来她家的,顺手接过礼物,并说谢谢,问你如何说明你的真实来意并不使对方尴尬?
7.人际交往能力
在面试中,通过询问应试者经常参与哪些社团活动,喜欢同哪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在各种社交场合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了解应试者的人际交往倾向和与人相处的技巧。比如:作为公务员,你如何团结和处理好本科室的人际关系。
8.情绪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国家公务员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作人员(如企业的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有压力或是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能够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工作要有耐心和韧劲。比如:你走上领导岗位后,有一位职工因为分房的事情,手持砍刀闯进你的办公室,你怎么办?
9.工作态度一是了解应试者对过去学习、工作的态度;二是了解其对现报考职位的态度。在过去学习或工作中态度不认真,做什么、做好做坏者无所谓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也很难说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比如:考上办公室科员后,你如何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10.上进心、进取心上进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确立有事业上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表现在努力把现有工作做好,且不安于现状,工作中常有创新。上进心不强的人,一般都是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什么事都不热心。比如:考上公务员后,你的近期目标和远景是什么?
11.求职动机了解应试者为何希望来本单位工作,对哪类工作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判断本单位所能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等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比如:你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对你的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12.业余兴趣与爱好应试者休闲时爱从事哪些运动,喜欢阅读哪些书籍,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有什么样的嗜好等,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这对录用后的工作安排常有好处。比如: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哪部电影对你影响最大?
13.其它问题面试时主考官还会向应试者介绍本单位及拟聘职位的情况与要求,讨论有关工薪、福利等应试者关心的问题,以及回答应试者可能问到的其他一些问题等。
第二篇:2014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基本内容
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基本内容如下:
一、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即分析判断能力,也就是通过了解问题,然后思考问题进而得出一个恰当、合理结论的能力。应当说,每个人均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在程度上却高下迥异。通常来看,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事物观察越细腻、百科知识掌握越丰富、日常思考分析问题越频繁者,其思辨能力也越高。衡量思辨能力的高低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思考问题的深度
即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看到的本质的层次有多深。分析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而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仅仅着眼于表象而不去挖掘更深入的内核,所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机械的或者是唯心的,当然更不可能正确推导、印证其他结论。
2.分析思考问题的广度
每个问题、每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与世隔绝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现象有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所以,仅仅局限于所思考问题本身而不能与其他现象、问题相关联,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就事论事,难以保证正确性、全面性。
3.辨析及综述能力
一个问题如果从纵向(即深度层次)和横向(即广度方面)全面展开将意味着与很多其他现象、问题相共存,但真正解决问题却未必需要,因为全面中必有重点,抓主流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种材料、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分析筛选、重新整合,最终以“精粹”的面貌得出正确结论。
4.分析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分析思考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有严密的逻辑,而不能天马行空,自由阐述。逻辑性最基本的表现即是能根据正常逻辑程序自圆其说,阻却自相矛盾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干扰。良好的逻辑性不仅直接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而且是衡量一个人思辨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体现思维过程科学性的标准。
5.分析思考问题的敏捷度
这个指标是从反应力方面考查思辨能力的,一般而言,在同等知识储备和相同给定条件下,得出结论越迅速,思辨能力就越高,特别是在应对面试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不可能进行细斟慢酌的推理、演绎。因此,在具备相当理论水平和学识基础的情况下,提高分析思考问题的速度就是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6.结论上的新颖度
真理的相对性意味着很多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单纯地拾人牙慧不仅不能促进理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自我思辨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打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结论才能真正体现出解放思想,不受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束缚的思维发展进程。
7.思辨过程及结论是否符合理性
理性并不等同于正确性,而是强调在思辨过程中必须依据真实材料冷静、客观地分析、总结,杜绝主观臆断或者偏激推理,更不能为追求新颖度或体现自己理论的独树一帜而创造假现象、假材料。能否将整个思辨过程纳入理性之光并排除感情用事和武断猜测,正是思辨能力高低的深层次体现。
思辨能力的考查,从根本上说是对应聘者知识素养、理论水平、思维快慢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因而是面试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尤其在文职类工作中,工作者思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因此在公务员面试中,此项能力是重中之重。
二、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即应试者通过口头语言顺畅、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观点、意见、建议,以求信息接受者能够理解、明白、认知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在外向型工作职位中非常重要,因为要与形形色色、种类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故此,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能够使对方轻松、明确地把握自己思想观点的内核,并因此可以避免因辞不达意造成理解偏差,甚至产生误会的现象。衡量言语表达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
1.表达的逻辑性
这个指标是思辨能力逻辑性的外在表现,要求表达者在表达中必须按照通常的逻辑表达方式或言语信息接受者所能接受的逻辑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由于人的思维过程要比口头表达的速度快很多,所以要尽量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化,而不能根据“跳跃式”思维而做出“跳跃式”表达,必须明白的是:逻辑化的思维是为了使自己明白,而逻辑化的口头语言表达则是为了使他人明白。
2.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思维过程是一个内省过程,故可以忽略、跳过遣词造句这种外部依托而直接把握观点、思想的实质性内容,而在言语表达中是以对方的准确、清晰接受为目的,因此严密、准确的遣词造句是必然和必须的,而且优秀的遣词造句在表达自我观点的同时还能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体现表达者的精神内涵。
3.表达的感染力
表达的感染力是一个较难量化却隐含其他言语表达指标的概念,其他言语表达指标的程度高低、性质优劣都可能构成对感染力的影响。感染力在一些不仅要求收听者接受、认同,而且要求引起收听者情感共鸣的表达中尤为重要,丰富的感染力将有效化解听众通常情况下以自我观点为中心,而难以接受对方意见的“排异”心理惯性,从而提高自己观点的接受率。
4.表达的音质、音色、音量、音调
这是言语表达能力的物理学指标,虽然具有很大程度的先天因素,但是如果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及控制、调整,则可以祛除先天中的不足部分,从而能够在表达中抑扬顿挫、音质优美、富有“磁性”,增强语言感染力。
5.表达的态度适当性
言语表达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必有情感因素掺杂其中,而接受者也带有某种情感来倾听,故此适当的表达态度极为重要,如果在应当慷慨激昂的场合使用了温文尔雅的表达态度,会给人以软弱无能的感觉,从而引起听众对所表述观点正确性的怀疑。反之,如果在应当轻声慢语的场合使用了“豪言壮语”式的表达态度,则会给人以粗鲁傲慢、飞扬跋扈的印象。除此例子外,其他不同的环境如果采用与之不相符的表达态度,也一样会影响表达效果,引起听众反感。
言语表达能力在面试中是容易被量化测评的指标,因而许多面试都会对此进行测试。当然,单纯地以言语表达能力衡量人才是不科学的,因为有不少人是讷言敏行或有思想而无口才,也有不少人善于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但所有应聘者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现代社会人际交流的扩大化使得言语表达能力日益被看重,尤其在公务员职业中,优良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应聘者不应盲目自信,认为只要自己有内涵就不需要有多高的言语表达能力,这种思想是不利于适应现代竞争机制的。
三、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了应聘者的学习能力。虽然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跨专业选择工作或跨专业招聘人才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似乎意味着专业知识并非绝对重要,因为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不需要专业知识。但实际情况是,不同的专业对于应聘者性格的养成、实践中惯用工作方法的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着眼点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对知识进行适度考查正是为了辨别、挖掘应聘者因所学专业所形成的潜在能力。
四、突发情况处理能力
突发情况处理能力的高低是建立在思辨能力、反应力、敏捷度的高下基础上的,所不同的是它比后者更侧重于快速地提出应急方案或突变情况处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迅捷分析、辨别问题本身。它是由理论分析能力向实际处理能力过渡的一个标志,是考验应聘者能否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恰当、快速付诸实践的能力。
五、工作及实践经验
工作及实践经验并不是每个应聘者都可能具有的,对于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学习任务的繁重导致工作及实践机会少之又少。但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就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使具有丰富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应聘者有更大几率获取所需职位。因此,一般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对此进行提及,以考查应聘者是否拥有实践经验或者所拥有的实践经验是否适应未
来的工作岗位。
六、仪表风度
仪表风度指应试者的体型、外貌、气色、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体现其气质的外在表现。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仪表风度。某些行业(例如国家公务员、教师、公关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对仪表风度的要求很高,传统、正规的着装,端庄、优雅的举止,温和、文明的语言等都是该类职业的通常要求,因为它们标示着做事谨慎、严密,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及责任心强等该类工作人员所应当具备的素质。良好的仪表风度需要的是平常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如此,仪表风度的展现才能自然而然,不露斧凿之痕。
七、社交能力
人际交流范围及频率的扩张必然要求社交能力的全面提升。社交能力不仅要求与非单位人员的良好相处,而且包括与本单位人员的和谐共处,它反映着一个人能否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性圈子步入以他人、社会为中心的开放性圈子。在面试中,对应试者进行社交能力的测评,正是为了观察其能否从内到外与整个工作环境相适应。
八、自控能力及情绪稳定性
这是对应聘者意志力、情绪方面的考查。普遍来讲,现代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人际关系相对复杂,这就要求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韧性和耐力。此外,由于各种环境变化对个人直接利益或相关利益造成影响所引起的情绪变动也反映着一个人承压能力的强弱。因此,在面试中,通过不同方法对这项能力进行测评,可以预先知道应聘者能否承担较重工作压力、能否在环境突变时保持心志坚定、情绪平稳。
九、工作态度与上进心和进取心
工作态度考查应聘者对以往工作以及所要应聘工作两方面的态度,包含了工作的热情度、信心度、成就的渴望度等诸多方面。工作态度不佳、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很可能导致整体工作效能低下,影响工作进程。上进心和进取心既是工作中积极态度的一个表现,也是应聘者能否主动进行工作上的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体现。如果应聘者上进心强、锐意进取,拒绝安于现状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能够以开拓事业为奋斗目标,则其工作的热情度必高。
十、求职动机
求职动机指应试者因何来本单位工作、对何种工作抱有兴趣、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所应聘职位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与期望。求职动机表示应聘者的短期理想,不同的求职动机会造成不同的工作效果及人际关系。因此,对面试者而言,准确恰当地表达求职动机,保证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达到平衡,从最大程度上获得用人单位的理解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十一、业余兴趣及爱好
业余兴趣及爱好并不是对应聘者能力的考查而是对一种客观情况的了解,但不同的兴趣与爱好是对应聘者精神境界的一种侧面描述,而且某些兴趣爱好可能对未来的工作安排、工作开展产生额外影响。因此,具有良好的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兴趣爱好也能在面试中增加不少成功的几率,使应试者脱颖而出。
十二、其他测评项目
前文所罗列各项并不能代表所有具体面试的全部内容,在不同单位的不同面试中很可能有其他测评项目,参加面试者应当有心理准备。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面试考查内容
面试考查内容
这里的面试考查内容指通过面试需要测评的内容。面试由于用人单位、用人者的不同,具体的测评内容也有很大差别,但总体而言,却具有相当程度的共性,即所有细化后的测评内容大都可以概括为下面所分的几个类别,这一点是与面试目的的一致性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对于应聘者,用人单位无法通过一次面试而准确、清晰、客观地把握其对工作的适合程度,但却可以通过对他的某些素质的测评进行综合、有效的推导与判断,从而得出一个基本符合事实的结论。那么,进行推论所赖以存在的各项前提就构成了一般面试所考查的基本内容,它主要包括:
一、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即分析判断能力,也就是通过了解问题,然后思考问题进而得出一个恰当、合理结论的能力。应当说,每个人均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在程度上却高下迥异。通常来看,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事物观察越细腻、百科知识掌握越丰富、日常思考分析问题越频繁者,其思辨能力也越高。衡量思辨能力的高低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思考问题的深度
即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看到的本质的层次有多深。分析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而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仅仅着眼于表象而不去挖掘更深入的内核,所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机械的或者是唯心的,当然更不可能正确推导、印证其他结论。
2. 分析思考问题的广度
每个问题、每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与世隔绝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现象有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所以,仅仅局限于所思考问题本身而不能与其他现象、问题相关联,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就事论事,难以保证正确性、全面性。
3. 辨析及综述能力
一个问题如果从纵向(即深度层次)和横向(即广度方面)全面展开将意味着与很多其他现象、问题相共存,但真正解决问题却未必需要,因为全面中必有重点,抓主流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种材料、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分析筛选、重新整合,最终以“精粹”的面貌得出正确结论。
4. 分析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分析思考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有严密的逻辑,而不能天马行空,自由阐述。逻辑性最基本的表现即是能根据正常逻辑程序自圆其说,阻却自相矛盾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干扰。良好的逻辑性不仅直接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而且是衡量一个人思辨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体现思维过程科学性的标准。
5. 分析思考问题的敏捷度
这个指标是从反应力方面考查思辨能力的,一般而言,在同等知识储备和相同给定条件下,得出结论越迅速,思辨能力就越高,特别是在应对面试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不可能进行细斟慢酌的推理、演绎。因此,在具备相当理论水平和学识基础的情况下,提高分析思考问题的速度就是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6. 结论上的新颖度
真理的相对性意味着很多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单纯地拾人牙慧不仅不能促进理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自我思辨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打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结论才能真正体现出解放思想,不受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束缚的思维发展进程。
7. 思辨过程及结论是否符合理性
理性并不等同于正确性,而是强调在思辨过程中必须依据真实材料冷静、客观地分析、
总结,杜绝主观臆断或者偏激推理,更不能为追求新颖度或体现自己理论的独树一帜而创造假现象、假材料。能否将整个思辨过程纳入理性之光并排除感情用事和武断猜测,正是思辨能力高低的深层次体现。
思辨能力的考查,从根本上说是对应聘者知识素养、理论水平、思维快慢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因而是面试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尤其在文职类工作中,工作者思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因此在公务员面试中,此项能力是重中之重。
二、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即应试者通过口头语言顺畅、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观点、意见、建议,以求信息接受者能够理解、明白、认知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在外向型工作职位中非常重要,因为要与形形色色、种类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故此,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能够使对方轻松、明确地把握自己思想观点的内核,并因此可以避免因辞不达意造成理解偏差,甚至产生误会的现象。衡量言语表达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
1. 表达的逻辑性
这个指标是思辨能力逻辑性的外在表现,要求表达者在表达中必须按照通常的逻辑表达方式或言语信息接受者所能接受的逻辑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由于人的思维过程要比口头表达的速度快很多,所以要尽量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化,而不能根据“跳跃式”思维而做出“跳跃式”表达,必须明白的是:逻辑化的思维是为了使自己明白,而逻辑化的口头语言表达则是为了使他人明白。
2. 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思维过程是一个内省过程,故可以忽略、跳过遣词造句这种外部依托而直接把握观点、思想的实质性内容,而在言语表达中是以对方的准确、清晰接受为目的,因此严密、准确的遣词造句是必然和必须的,而且优秀的遣词造句在表达自我观点的同时还能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体现表达者的精神内涵。
3. 表达的感染力
表达的感染力是一个较难量化却隐含其他言语表达指标的概念,其他言语表达指标的程度高低、性质优劣都可能构成对感染力的影响。感染力在一些不仅要求收听者接受、认同,而且要求引起收听者情感共鸣的表达中尤为重要,丰富的感染力将有效化解听众通常情况下以自我观点为中心,而难以接受对方意见的“排异”心理惯性,从而提高自己观点的接受率。
4. 表达的音质、音色、音量、音调
这是言语表达能力的物理学指标,虽然具有很大程度的先天因素,但是如果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及控制、调整,则可以祛除先天中的不足部分,从而能够在表达中抑扬顿挫、音质优美、富有“磁性”,增强语言感染力。
5. 表达的态度适当性
言语表达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必有情感因素掺杂其中,而接受者也带有某种情感来倾听,故此适当的表达态度极为重要,如果在应当慷慨激昂的场合使用了温文尔雅的表达态度,会给人以软弱无能的感觉,从而引起听众对所表述观点正确性的怀疑。反之,如果在应当轻声慢语的场合使用了“豪言壮语”式的表达态度,则会给人以粗鲁傲慢、飞扬跋扈的印象。除此例子外,其他不同的环境如果采用与之不相符的表达态度,也一样会影响表达效果,引起听众反感。
言语表达能力在面试中是容易被量化测评的指标,因而许多面试都会对此进行测试。当然,单纯地以言语表达能力衡量人才是不科学的,因为有不少人是讷言敏行或有思想而无口才,也有不少人善于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但所有应聘者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现代社会人际交流的扩大化使得言语表达能力日益被看重,尤其在公务员职业中,优良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应聘者不应盲目自信,认为只要自己有内涵就不需要有多高的言语表达能
力,这种思想是不利于适应现代竞争机制的。
三、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了应聘者的学习能力。虽然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跨专业选择工作或跨专业招聘人才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似乎意味着专业知识并非绝对重要,因为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不需要专业知识。但实际情况是,不同的专业对于应聘者性格的养成、实践中惯用工作方法的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着眼点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对知识进行适度考查正是为了辨别、挖掘应聘者因所学专业所形成的潜在能力。
四、突发情况处理能力
突发情况处理能力的高低是建立在思辨能力、反应力、敏捷度的高下基础上的,所不同的是它比后者更侧重于快速地提出应急方案或突变情况处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迅捷分析、辨别问题本身。它是由理论分析能力向实际处理能力过渡的一个标志,是考验应聘者能否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恰当、快速付诸实践的能力。
五、工作及实践经验
工作及实践经验并不是每个应聘者都可能具有的,对于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学习任务的繁重导致工作及实践机会少之又少。但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就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使具有丰富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应聘者有更大几率获取所需职位。因此,一般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对此进行提及,以考查应聘者是否拥有实践经验或者所拥有的实践经验是否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六、仪表风度
仪表风度指应试者的体型、外貌、气色、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体现其气质的外在表现。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仪表风度。某些行业(例如国家公务员、教师、公关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对仪表风度的要求很高,传统、正规的着装,端庄、优雅的举止,温和、文明的语言等都是该类职业的通常要求,因为它们标示着做事谨慎、严密,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及责任心强等该类工作人员所应当具备的素质。良好的仪表风度需要的是平常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如此,仪表风度的展现才能自然而然,不露斧凿之痕。
七、社交能力
人际交流范围及频率的扩张必然要求社交能力的全面提升。社交能力不仅要求与非单位人员的良好相处,而且包括与本单位人员的和谐共处,它反映着一个人能否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性圈子步入以他人、社会为中心的开放性圈子。在面试中,对应试者进行社交能力的测评,正是为了观察其能否从内到外与整个工作环境相适应。
八、自控能力及情绪稳定性
这是对应聘者意志力、情绪方面的考查。普遍来讲,现代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人际关系相对复杂,这就要求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韧性和耐力。此外,由于各种环境变化对个人直接利益或相关利益造成影响所引起的情绪变动也反映着一个人承压能力的强弱。因此,在面试中,通过不同方法对这项能力进行测评,可以预先知道应聘者能否承担较重工作压力、能否在环境突变时保持心志坚定、情绪平稳。
九、工作态度与上进心和进取心
工作态度考查应聘者对以往工作以及所要应聘工作两方面的态度,包含了工作的热情度、信心度、成就的渴望度等诸多方面。工作态度不佳、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很可能导致整体工作效能低下,影响工作进程。上进心和进取心既是工作中积极态度的一个表现,也是应聘者能否主动进行工作上的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体现。如果应聘者上进心强、锐意进取,拒绝安于现状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能够以开拓事业为奋斗目标,则其工作的热情度必高。
十、求职动机
求职动机指应试者因何来本单位工作、对何种工作抱有兴趣、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所应
聘职位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与期望。求职动机表示应聘者的短期理想,不同的求职动机会造成不同的工作效果及人际关系。因此,对面试者而言,准确恰当地表达求职动机,保证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达到平衡,从最大程度上获得用人单位的理解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十一、业余兴趣及爱好
业余兴趣及爱好并不是对应聘者能力的考查而是对一种客观情况的了解,但不同的兴趣与爱好是对应聘者精神境界的一种侧面描述,而且某些兴趣爱好可能对未来的工作安排、工作开展产生额外影响。因此,具有良好的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兴趣爱好也能在面试中增加不少成功的几率,使应试者脱颖而出。
十二、其他测评项目
前文所罗列各项并不能代表所有具体面试的全部内容,在不同单位的不同面试中很可能有其他测评项目,参加面试者应当有心理准备。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面试流程及内容
公务员考试面试流程和内容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通过笔试之后,还要按照一定比例参加面试,只有面试顺利通关才算是最后的成功者。因此,面试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面试主要是通过考官与应试者直接交谈的方式来考察应试者的才能和某些素养,这是笔试所不易达到的。面试可以弥补笔试的不足,通过交谈考查应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计划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观察来了解应试者举止、仪表与气质等全面素养。
一、 面试一般流程
抽签入场:考生根据所抽取的号码按顺序进场面试。每人的作答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
面试答题:一般每个考生按照顺序作答题本规定的3-4个试题,考生在回答试题时可以稍作思考,有时还可以用笔简单罗列提纲。
随机提问:考生答完规定试题后,有时主考官会自己和请别的评委进行临时提问。
考生退场:作答完毕后,主考官宣布请考生退场,在专门工作人员带领下退场。计分审核:主考官从评委手中收回评分表,交记分员计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分。
通知下一名考生入场:前面考生退场,同时就有专门工作人员通知下一名考生入场
(一)面试测评内容
从理论上讲,面试可以考察应试者全面素质,但是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以面试去考察一个考生的所有素质,而是有选择地用面试去测评它最能测评的内容。在公务员考录面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仪表风度
这是指应试者的体型、外貌、气色、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像国家公务员、教师、公关人员、企业经理人员等职位,对仪表风度的要求较高。研究表明,仪表端正、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注意自我约束,责任心强。
2.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
一般根据应试者的个人档案资料作相关的提问,了解应试者有关背景及过去工作的情况,以补充、证实其所具有的实践经验。通过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的了解,还可以考察应试者的责任感、主动性、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遇事的理智状况等。同时、考察应试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专业知识是否符合所要录用职位的要求,作为对专业知识笔试的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具灵活性和深度,所提问题更接近所需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3.组织、计划协调能力
考察影视者是否能依据问题要求做出完整详细、可操作的计划,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能力,同时对计划的对象和特定环境的把握能力。
4.口头表达能力
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考察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准确性、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
5.综合分析能力
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对主考官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抓住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
6.反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主要考察应试者对问题理解是否准确贴切,回答的迅速性、准确性等。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机智敏捷、回答恰当。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是否得当、妥当等。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国家公务员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作人员(如企业的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有压力或是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能够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工作要有耐心和韧劲。
7.人际交往能力
在面试中,通过询问应试者经常参与哪些社团活动,喜欢同哪种类型的人打交道,有哪种社交倾向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8.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主要了解应试者过去学习、工作的态度和对现报考职位的态度。一般来说在过去学习或工作中态度不认真,做什么、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也很难说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上进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确立有事业上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表现在努力把现有的工作做好,且不安于现状,工
作中常有创新。上进心不强的人,一般都是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能敷衍了事,因此对什么事都不热心。
9.求职动机
了解应试者为何希望来本单位工作,对哪类工作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判断本单位所能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等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
10.业余兴趣与爱好
应试者休闲时间爱从事哪些运动,喜欢阅读哪些书籍以及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有什么样的嗜好等,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这对录用后的工作安排常有好处。
此外,面试时主考官还会向应试者介绍本单位及拟聘职位的情况与要求,讨论有关工薪、福利等应试者关心的问题,以及回答应试者可能要问到的其他一些问题等。
第五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形式面试内容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形式 面试内容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行测、申论)完整版及职位表下载等最新资料详情点击:
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面试形式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面试主要是采用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两种形式,而且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逐渐受到重视,并趋于普遍。那么什么是结构化面试,什么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呢?
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也就是在面试前先对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评分标准、评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结构化面试在同一段时间内给报考相同职位的考生的题目也是相同的,整个流程从形式到内容,具有明显的系统结构,显得更为有效、客观、公平和科学。
结构化面试一般由多个试题组成,分别用以测评不同要素,具有结构化、规范化的特点,这种规范化特点主要体现在考评要素结构化、面试试题结构化和评分标准结构化上。一是面试考评要素结构化,并作为评分标准的基础。工作分析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和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从业者的具体职位说明及专业学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分析、筛选、整合、概括出面试考核要素,对每一个要素一一作出定义,并设置权重,以便考官对应试者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评估。二是面试试题的结构化,不同类型的题目与测评要素相适应。通常在编制题目时会围绕测评目的,依据测评要素,进行总体设计,试题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有机构成,互相关联的。测验问题是基于职位职责的,即要从岗位的职责、职能、职权中引申出问题;问题是系统编制出来的,目的是考查具体的资格条件,即能力、素质的水平;问题能根据已确定的标准来对应试者的反应进行评分。三是评分标准结构化(要素得分、所占比重、总分、考评评语与其他测评工具的得分的合成),考官评分的对象,是应试者在回答问题中各个面试要素所体现出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应试者在某个题目中回答的质量。结构化面试一直是我国公务员面试中广泛采用的主要方式,从题目本身的设置来看,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首先,近几年来,结构化面试的题量基本稳定
在四道左右,但试题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很少出现偏题、怪题,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经历等都经常出现在考试之中,而且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程度更深。
其次,试题更多体现了公务员工作特色和专业特点。一些对专业要求比较严格的部门和职位,有些地方通过加考专业科目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中央各部委,有很多省虽然不加考专业科目,但面试题很多是围绕专业,如税收、城管、统计、财会类等。总之,所有的面试题越来越紧地围绕公务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设计,实用性很强。
最后,题型和内容非常丰富。题目设置不仅围绕自我介绍、主持会议、组织活动、交流学习经历等,而且出现了社会调查、新闻发布会、旅游、演讲、连词编故事、情境模拟、看图说话、对话、听力、记录、复述、角色扮演等,涵盖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而又始终围绕公务员各测评要素。随着面试题型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化,在试题所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考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对比这两种面试形式,可以发现结构化面试对考生的心理素质、形体、应变能力、抗压能力的要求更高,结构化面试本身就是一种压力面试,它给考生一个严肃正式的面试场景,这样考生的思维容易受到局限,在这种考试中,考生一般不会暴露太多的问题,但思路和表达都会由于心理紧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面试是一种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的面试测评技术,它通过给一定数目的考生(5-7人一组)一个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让考生进行一定时间(一般是1小时左右)的讨论。在整个讨论中,并不指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每个考生应该坐在哪个位置,而是让所有考生自行安排、自行组织,评价者只是通过安排考生的活动,观察每个考生的表现,来对考生进行评价。两种面试形式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结构化面试是一对多的形式,一个考生面对多个考官,而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多对多的形式,也就是多个考生面对多个考官。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测评工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际互动性和可比较性。
应试者需要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中表现自己,无领导考查的维度也多与人际交往有关,例如言语表达能力、人际影响力等。因此,无领导小组讨论适用于
那些经常与人打交道的岗位人员的选拔,比如中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员工和销售人员等,而对于较少与人打交道的岗位,比如财务人员和研发人员的选拔,无领导小组讨论并不十分合适。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分者是依据应试者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来对其进行评价的,在多个考生讨论过程中,能观察到考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考生在相对无意之中充分地显露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以便能够使考官依据考生的行为特征来对其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对预测考生在真实团队中的行为有很高的效度,因而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试者往往会处于压力情境下,难以掩饰,往往会在无意之中表现出自己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能对竞争同一岗位的考生的表现进行同时比较。
无领导小组讨论试题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联系工作实际,一般选取的材料和题目都符合实际工作的特征,这也是情景模拟的必备要求之一,包括内容和条件两方面。内容方面就是要求从实际工作中选取典型的话题和案例,供被评价者讨论;条件方面就是设置的条件要和实际工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以期达到最佳的预测效果。题目设计中所取的材料几乎都是从被评价者应试的岗位实际可能涉及的工作中选取出来的。其次,题目本身都具有矛盾性,而且题目难度适当,因为无领导小组讨论需要考生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冲突,而且必须能够引发被试者之间的充分互动。无论是资源争夺问题,还是多项选择问题,其矛盾点都是隐含在讨论材料中的。题目难度都适当,这样才容易被应试者接受,能够引起每个应试者的反应,并创造反应均等的机会。这也是为了使被评价者有话可说,有充分表现的机会。题目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都会影响被评价者正常水平的发挥。
最后,题目的类型比较固定,目前,比较流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形式可分为以下5种:开放式问题、两难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操作性问题、资源争夺型问题。但是开放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不易引起被评价者之间的争辩,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考虑使用。
无领导小组面试相对比较轻松友善,在讨论中每位考生的思维都会受到多个角度的激发,也会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闪光点,但考生不能因为气氛轻松而掉以轻心,在这种形式的面试中,最容易暴露考生一些形体不规范、思路不清晰、
逻辑性不强、个性极端、不善沟通或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弱点,所以在轻松的面试过程中要更加谨慎。
面试内容
面试主要是主考人员通过与应试者直接交谈的方式,来考查其应有的才能和某些素质,这是笔试所不易达到的。
比如,有人说,团队的作用非常大;也有人说,团队不是那么重要。你怎么看?
【分析】
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团队是很重要,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因为题目的限定条件就是"团队很重要"。但为什么有的团队效果不好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大家首先不要急着去找原因、下判断,首先我们要"物化"团队这个定义:就是"团队"这一类"物"是好的,但在这一类"好"的"物"里,却在"使用"时有不好的效果。为什么?--不是这个"物"不好,而是没有把这个"物"用好。即我们推出有的"团队"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不在于"团队"这个做事方式对错与否,而在于"团队"的使用(运用)上是否出现了问题,"好"的东西有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或许说到这里,可能相当多的考生会觉得上面所说的话太抽象,没有任何意义。但请大家细心地想,我们只要定好了答题的方向及侧重点是在于如何使用"团队",那么后面就好答了。因为在这道题目里面,表面上看只是要求考生讨论"团队",而实际上与"团队"相对应的就是"个人",而题中"有的团队效果不好",其中隐含的潜台词是有的"团队"协作比不上"个人"的各自发挥,即1+1<2 而不是1+1>2,如果考生没有看清楚题中的限定条件"团队很重要",那么部分考生很可能就陷入一个与题意不符的答题方向,即着重点放在了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团队"协作,什么时候应该"个人"发挥。
试着沿着这个思路给出以下几个答题的原则:
(1)必须充分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坚持团队协作。
(2)有的团队效果不好在于有些团队并不是真的团队,其有团队之型而无团队之实。
(3)"团队"一定比"个人"效果好吗?这个问题一定不能回避,我们要回答真的"团队"一定
效果比"个人" 好,而假的"团队",不能和谐配合的"团队"所产生的效果甚至比个人更低。
(4)对于团队是否抑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关键还是看这个团队是否在高效地运转,是否有充分激发个人潜力的机制存在于其中。
【参考答案】
首先我认为团队是重要的,在工作中要坚持团队协作。真的"团队"一定效果比"个人" 好,并且有充分激发个人潜力的机制存在于其中。有的团队效果不好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效果不好团队并不是真的团队,是有团队之型而无团队之实的。具体来说,团队效果不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的:
一、团队中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这种信任包括对彼此人格和能力上的信任。彼此信任是一个凝聚力的根本保障。
二、没有解决冲突的机制。任何的团队协作过程中,意见的不和谐及利益分配的不和谐是必定存在的,如不能解决冲突,甚至使冲突升级,矛盾激化,这样团队也是效果不好的。而拥有良好解决冲突的机制的话,冲突将是一种良性的冲突,这反而有利于团队的发展。
三、缺乏决策机制。任何团队都会(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HAoWord.COm)在决策过程中面对五花八门的来自团队内部的意见,这些"大量"的意见常常会为做正确决策带来干扰,如何建立一个决策机制来快速地筛选出正确的决策,有时将决定一个团队的最终效果。
四、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任何出自团队的智慧的英明的决策,最终能否产生效果,其一大关键点还在于能否把正确的决策(或决定)贯彻实施,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如果团队的"智慧"无法落到实处,效果当然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