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迹材料
本人**,男,大专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镇**小学。
工作以来,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锻造教师的师德师魂,坚持锤炼教书育人本领,勤勉投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转载请注明来自:好范文网http://www.haoword.com/)
回首近几年来的经历,我发现只不过做了两件事。
一是扎根基层学校,服务农家子弟。
十五年的教龄让我明白了,认识自己,找准定位,到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去十分重要。
我曾经断断续续的在镇直中小学服务了五年,基本无所作为。而1997年起连续六年的尤小,却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几乎年年被评为镇先进教师或优秀工作者,执教科目最高获全镇统考第二名,学生竞赛获奖十多人次,个人论文、教案、案例、设计等教研成果获一、二等奖者数不胜数……
那段时期也是个人成长最迅速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领导赏识,多给锻炼机会;二是同事支持,关系和睦融洽;三是群众信任,家校齐心合力;再加上个人追求上进。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岂不成果累累?
因此,2006年何场中学选派支教人员时,我主动请缨,再回尤小,并扎下根来,一干就又是四年,重新找回了如鱼得水的感觉。
这四年来,我追随顾本银校长,走村串巷,登门入户,组织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密切了学校和社区联系,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很多无纺布厂职工的后顾之忧。
这四年来,我与本乡本土的同事们一道,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施教,耐心辅导,让他们各展所长,茁壮成长,留下愉快的童年记忆。
这四年来,我一直沿路护送学生回家,多次专车递送学生回家,无数次与家长商讨教育措施,共同施加影响,平添强大助力,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均衡发展,关爱留守儿童,这些大的使命,全都细化到了我四年来的日常点滴工作中。
服务这片乡村热土,我无怨无悔。
二是立足普通岗位,超越平凡人生。
乡村教师是清苦的,既不能像城里同行开“辅导班”,捞额外收入,又不能随时享受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甚至连“充电”成长的机会都少之又少。
但四年来,有意无意之中,我忘却了这清苦,超越了这平凡。
第一是靠“较真”。
当很多人靠“抄教案”备课,靠“照本宣科”上课,靠“你阅我不悦”批改作业,靠“纸上谈兵”辅导,靠“临场指导”考试,靠“一夜登舟”继续教育时,我重拾“较真”,乐趣无穷,收获颇丰。
“真备课”让我明了自己的深浅。我自研教材,自写教案,后对照教参、备课手册之类,我发现往往八九不离十。这让我有“专家型”教师的成就感。
“真教”让我良心轻松。语文课上,我范读,我带头背诵,我下水作文;我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我手写我心”,畅所欲言,学会倾听。兼职的英语、科学课,我也绝不含糊,我想方设法谐音联想扮演激趣,我发动学生用冰雪堆地形,在烈日下和学生一起测气温、量影长、看日升日落……
“真写”即真实地去书写“教学后记”,不无病呻吟,也不推三阻四,每日切磋琢磨不停、观察记录不休……
凡事就怕认真,各个环节都这么较真,日常生活当然不再平凡乏味。
第二是好“求实”。
别人进修是为文凭,所以二年嫌长。我自考是为学问,所以八年怕短。求实的自考让我眼界更开阔。
以前多年空口“赞美”祖国河山,现在我底气十足抒真情实感。因为在一次无言面对学生“老师去过黄鹤楼没有”后,我实实在在来了个“文化之旅”,将课文中的山水,化为了胸中的“丘壑”。我已登仙人已去的黄鹤楼,访晓出送林子方的净慈寺,观洞庭湖,泛长江水,睹钱塘潮;我将“烟花三月下**”,看“窗含西岭千秋雪”……
“用一生一世,备一节一课”,为此我行万里路,为此我更读万卷书。办公桌内外好书成堆,闲暇我手不释卷,课间十分钟,我也会抽出五分钟读读特级教师们的小论文,因为我相信“厚积薄发”。
第三是喜“务虚”。
通过虚拟的网络,我与各地同行多有来往,常忘了身处穷乡僻壤,让思想常葆鲜活。
借助“百度”等工具,我帮自己和同事们解决了大量“疑难杂症”,有意识地积累下一套“宝典”。
我还系统地整理了小学语文全套篇目及知识体系,俯视全局的感觉前所未有……
几年来,我只做了这么少,得到的却很多,有待遇,有机会,也有荣誉。如2008年**升了小高职称, 2009年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2010年参加了省级的英语研讨会。又如2006年获得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奖项,2007年年度考核优秀。还如2010年获得**市优秀教师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