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网的会员“newlife”为你整理了这篇信访局局长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他,创新性地搭建“百姓说事”平台,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桥梁,解决各类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近2.5万件,不断推动群众“最多访一次”;他,29年对人民群众一往情深,始终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之事当家事;他,正当壮年,却早已满头白发,信访群众说,他的白发里,藏着的都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真情故事……
这个他就是——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信访局长”“江西十大法治人物”“平安之星”“江西好人”等一系列荣誉的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信访局副局长、珠山区委信访局局长姚石玉。
3月8日,省委组织部公示,姚石玉为我省拟推荐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候选对象。
敢于创新,集中民智促和谐
“我家的房屋征迁补偿有点问题,请大家来评评理。”“你们街道给予当事人的书面回复太简单了,请进一步深入调查。”“从这句话就能看得出你这个干部很公道,这个‘百姓说事’平台确实不错。”日前,在景德镇市珠山区“百姓说事”中心,围绕着一起房屋征迁事宜,当事人、珠山区信访局干部和邀请来的社会各界人士各抒己见。当天,珠山区“百姓说事”中心说道了3起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反映问题的群众来的时候是愁云密布,走的时候都是满脸笑容。而群众嘴里说的这个很公道的干部,就是姚石玉。
2014年,是姚石玉任珠山区委信访局局长的第四个年头,他创新性地在珠山区搭建了“百姓说事”平台。姚石玉说,“百姓说事”给予百姓与领导干部“面对面”的机会,能提高百姓参与率,从而使干群“心贴心”,增加干部干事成功率,提高百姓满意率,进而能以点带面地扩充“说事”“评事”队伍,不仅让干部服务信访群众,也能让群众去服务群众。
平台搭建以来,有4万余名百姓参与,解决各类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近2.5万件。据初步统计,珠山区居民的来区走访量5年来下降比高达26%。这一平台也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关注。“百姓说事”在2016年全国政法会议上作为优秀典型进行经验交流,《人民信访》2017年第一期对“百姓说事”进行专题报道。2018年市信访局与电视台合作,“百姓说事”专题节目开播,让广大群众知晓“百姓说事”,不断提升“百姓说事”品牌效应。
甘于奉献,初心为民践宗旨
俗话说,信访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有信访干部直言不讳地说:“要当好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架桥者’殊为不易,一不小心会像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在姚石玉看来,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之事当家事,“难事”便会迎刃而解。几乎每天上午,姚石玉都会端坐在信访大厅,接待来访群众。从事信访工作29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但凡有信访群众求助或投诉,姚石玉都坚持前往实地调查,甚至经常利用夜晚休息时间上门家访,与群众拉家常、问冷暖,29年来,姚石玉心心念念的都是信访群众的烦心事。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正当壮年的他,早已是满头白发。但姚石玉并不在意。他说:“只要上访群众的问题都解决好了,我头发再白也值得,我最快乐的事,就是看到他们幸福、和谐。”
“哈哈哈!姚局长你在这里呀!我们又来看你来了。”2月15日,在景德镇市珠山区百姓说事中心门外,一眼瞄到姚石玉的珠山区居民刘宝珠,还没进门就哈哈大笑。在景德镇市珠山区,始终将群众利益记在心头的姚石玉,也被许多群众记在了心底。数年前,刘宝珠等人因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没能购买社保,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家,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情绪激动,多次想拦门堵路。得知此事后,姚石玉数次上门家访,与刘宝珠等人掏心窝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他们的事情四处奔走,最终顺利为老人们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刘宝珠动情地说:“我们现在领退休金的时候,经常会想起这位白头发局长,为了解决我们的养老金问题,他真的是曾经操碎了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将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此前,在评选“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时,江西省委组织部来珠山区考察姚石玉,当时随机抽取5名信访人,与他们见面谈话。谈话中,信访人王某激动地说:“姚局长真的没话说,生活上的困难他常帮忙,他时刻惦记着我们的事情,即使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也发自内心地感谢他!”
勇于担当,维护民利保稳定
信访工作,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键时刻,信访干部就必须勇于担当。
前些年,在相关手续不到位的情况下,景德镇一家地产公司,在为民瓷厂西区一块火烧房地上擅自开工。见此情形,上百名居无定所的西区原居民,准备拦门堵路,并且可能产生极端行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急关头,姚石玉迎难而上,在耐心安抚居民的同时,先后10余次赶赴实地调查,并联合法院、律师、企业负责人进行了20多次会商,最终将问题妥善化解。
多年来,在涉及重大民生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上,姚石玉还敢于顶针碰硬。数年前,某大型征收项目即将开工,涉及几百户居民的房屋征收,如果不做风险评估,很有可能引发大规模上访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姚石玉在有关会议上“敢说、敢想、敢做”,提出要请专业团队对该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否则该项目坚决不能开工。最终,该项目经完善后,其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指标均达到85%以上,方才如期开工。
县区信访部门“小马拉大车”,基层信访要做“纺织工”,党员干部只有充分融入到信访问题中去,才能解群众疑难。珠山区有一家区属集体制企业,从1991年以来,陆续有职工长期不上班(经核算共533名职工),后来企业进行了改制。 2002年该厂离开的职工要求为其解决医保、社保,否则将越级上访,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紧急关头,姚石玉立即找到了姜某等为首人员,并以个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姜某等人的信任,及时中止了违规、违法行为。事后,尽管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十分复杂,但十几年来,姚石玉一直牵头协调,对事件抽丝剥茧,先后通过专项调研、身份认定、购买保险三个阶段,依法依规逐步化解了所有难题。姜某动情地说:“这么多年,姚局长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我们把他当大哥一样,现在不愁没钱养老了。”
勤于思考,凝聚民心谱新篇
“群众反映学校附近的超市销售‘三无’面包,拖了88天才处理好;群众反映有人占道搭建围墙,拖了126天才处理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群众何来幸福感?”信访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尽管近年来珠山区的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维护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针对仍然存在的部分干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责任心不强、拖延推诿的现象,2020年,姚石玉又开始思考如何创新举措,推动信访工作让群众更满意。
针对信访工作存在的短板,2020年3月,由他牵头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让群众“最多访一次”的实施细则》。“以前我们街道信访口接到信访件后,一般都是先向街道主要领导口头报告,然后再协调街道相关部门处理,有时感觉群众反映的问题,到最后好像都成了我们信访口的问题。实施细则出台后,就不一样了,我们依规请街道主要领导将信访件签批到涉事部门,责任直接落实到人。”说起实施细则带来的变化,周路口街道主管信访工作的副主任陈志强说道,实施细则出台后,深入一线全面听取群众意见的干部多了,直奔现场处理问题的干部也多了,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实施细则出台至今,除部分疑难信访案件外,景德镇市珠山区信访部门受理的初始信访,有85%的信访案件达到了“最多访一次”,信访案件平均办理天数控制在10天以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景德镇市委信访局还将珠山区的成功做法向全市进行推广。
据介绍,为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姚石玉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信访工作“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近期,景德镇市委信访局牵头成立了以姚石玉的名字命名的个人工作室——姚石玉调处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短短数月时间,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127件,全市一批多年来的积案被有效化解。与此同时,姚石玉调处工作室还通过传帮带教等多种方式,为全市培养了一大批处理信访问题的年轻“小能手”。珠山区年轻干部丁志龙颇有感触地说:“石玉同志对群众的那一份真心、真情,经常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在我眼里,他是一面信访系统的旗帜。”
“回首来时路,是党培养了我。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我对基层群众始终满怀感情。面对上级的信任与嘱托,我一直认为,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用情为群众服务,用心为群众解忧,作为一名信访干部,就一定能够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征途上,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姚石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