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网的会员“平军晰”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先进事迹1
周军,男,1974年12月生,博士研究生。2004年7月至今,任教于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教研部(原社会工作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社区矫正、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实务研究探索。获“全国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称号;安徽省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合肥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合肥市包河区政协常委。
一、积极投身专业督导
2008年,先后和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共同创办了全省首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肥市蜀山区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2010年,又参与创办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2015年,完成了从机构管理者到机构专业督导的角色转变,参与创办安徽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技术支持机构——合肥市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特扶关怀、居家养老、社区司法矫正、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社区居民自治等领域服务督导工作。其中,本人督导的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特扶关怀、社会救助、居民自治项目,在省内产生了一定的实务推动引领作用。自2015年来,由于安徽省民政厅大力推动专业督导介入支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本人也积极参与了“怡养家园”、“大爱之行”、“同舟共济”、“江淮社工行动”、“三区计划”、“三社联动”等国家级、省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督导工作。通过开展社工项目督导,直接支持了20多名一线社工的服务工作,并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服务意识与能力。其中,2015年重点对阜阳市3家社工服务机构开展督导工作,培养多名一线社工骨干,播种了阜阳地区专业社工服务的星星之火;2016年重点对亳州市3家社工服务机构开展督导工作,促进了亳州地区专业社工服务的早期发展;2016年底,又应邀对芜湖市6家社工服务机构开展督导工作,支持了一线社工探索专业服务。后来,又先后参与支持了合肥市“五社联动”、铜陵市“社会工作+善治行动”、宿州市“五社一心”等政策推动和服务督导工作,促进了相关地市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大力推进人才培养
近年来,本人参加省市区(县)组织的各类社会工作主题的培训(理论、政策、实务)约80场,受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其中,社会工作介入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社会工作介入军休老人服务、社会工作介入机构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约15场培训,较系统深入地围绕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推动社会养老的主题而展开,有效地提升了全省民政事业单位、养老服务机构、基层民政部门、基层社区、专业社工机构内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信与服务意识;其中,社会工作介入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参与融合、社会工作介入居民自治、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微治理等约50场培训,较全面细致地围绕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推动社区治理的主题而展开,有效拓展了基层街道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内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思路;其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设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等约15场培训,主要围绕如何规范管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主题而展开,有效地强化了基层民政部门、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的项目管理能力。
三、创新提炼服务方法
针对一线社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简便易行、通行实用的专业服务方法,本人总结凝练了“七步工作法”、“目标工作法”、“项目管理法”三种技术方法,并结合服务督导和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了应用和推广。其中,“七步工作法”通过提出接触、了解、接纳、沟通、共识、行动、倡导等七个工作步骤,让一线社工明确专业社工服务如何有条不紊地影响案主认知和行为的工作中心和技术重点,并详细说明了每个阶段如何综合应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具体方法来开展服务。“目标工作法”通过关注难点、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开发工具、整合资源等综合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专业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服务资源不足、服务成效较差等问题。“项目管理法”通过服务目标细化、内容分类、指标量化、预算精准、方法具化等综合手段,推动服务目标、服务指标、服务预算、服务方法等四维联动管理,实现专业社工服务项目规范化、专业化、综合化管理,确保项目服务成效,提升机构项目运营能力。
四、广泛提升社会影响
本人通过参与省市民政、司法、卫计、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研讨和政策调研等事务,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价值与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其中,仅在合肥市,本人参与了5个区(县)、20个街(镇)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研讨,直接推动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工作。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促进了优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可持续运营,优化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赖以生存的政策环境和实务环境。
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先进事迹2
从专攻社会工作四年到毕业后走上三尺讲台,从课堂上讲授社会工作课程走向社区开展社会工作实务,从实务操作者成为机构接管人,又从直接管理者转为机构督导……这是一个社工毕业生的情结,是一位社工教师的职业情怀,更是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发展的时代召唤!纵然我的角色在不断转变,不变的是对社工的信念,前行的是责任与义务!
有很多种原因,身边很少有人去尝试,我确实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但对我个人而言,这份经历真的是弥足珍贵!更为欣慰的是,在领导的重视下,在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下,我省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而我有幸见证了我省社会工作踏实前行的每一步脚印!
先说说我个人的社会工作因缘。2005年我从安徽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负责社工实验室工作,同时兼任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督导教师。我自认为是一个有社工情结的人。当时填报志愿时只因觉得“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名字不错,所以选择。在攻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接触到一些专业课程,便开始越发的喜欢这个专业,在懵懂中坚守自己的那份热爱。毕业后机缘巧合,留在了学校,承担社会工作实验课程和实习指导工作,正是这份工作,让我有更多的担当和期许,学生的迷茫,让我倍感无奈,也萌生改变现实的想法。时光轴转到了2010年6月份,我接到了我校2008届毕业生谈可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在从事社工,问我可能帮忙联系到学校实习生或志愿者。还记得当时听闻合肥有社工机构,难以掩盖的那份喜悦与激动,立马表态自己也想参与。后来得空约谈去做民生的志愿者,恰巧遇到了民生机构的发起人——合肥工业大学的周军老师;我们一起聊及当前社工专业和职业发展的问题,聊我国当前基本社会服务的现状,聊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可能性与可行性。周军老师希望我能够加入民生一起致力去改变。
就这样开启了我社会工作实务的生涯,2010年8月以督导名义加入到民生,主要给予一线社工具体服务方法技巧的支持。民生于2009年11月在蜀山区民政局注册成立,是安徽省最早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的社工机构。在最初的两三年内,主要工作内容都在蜀山区琥珀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特殊老年人服务,工作人员由最初的1人,增加到3人到后来的6人,当时我的工作主要针对老年服务中的家庭探访、个案管理、个案服务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协助完善机构老年人基本信息表、个案服务流程表、个案访视表、服务记录表等基本表格工具,通过定期批阅访视记录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具体服务方向引导,开发精准服务,如机构的品牌老年服务“周末探亲”就在社工督导过程中提炼出来的;通过持续跟进,提高了一线社工的服务能力,也总结了一些服务经验,比如个案访视技巧的口诀等。
2012年10月,我开始接管民生的管理工作,担任民生社工机构的法人、理事长。当时,民生虽然走过第四个春秋,但总体来机构规模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机构的总干事正在培养,所以,当时既要履行法人、理事长的职责,又要亲历负责机构具体的管理。在担任民生负责人期间,主要带领团队主要致力外部环境改善、确定机构的战略定位,扩大机构的服务领域,探索特定领域的特色服务,规范改善机构的内部治理,做好先起社工机构的引领示范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积极推进社工机构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合作模式,推动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创设基层政社合作机制,引导政府岗位购买和项目运作,积极创新社区服务管理路径,提升社工机构参与社会服务空,为社工机构发展创造社会环境。当时,在机构发起人的影响下,个别街道已有意识考虑社区服务工作的转型,我们就推动街道建立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议将社区服务委托给社工机构来运作,由街道出资购买社工岗位,倡导社工机构参与发挥社会服务的力量,赢取社工机构发展的空间,推动社工人才和社会服务的发展。从接管民生起,我们的发展不仅关乎到民生,更是关系到社工机构、社工行业的发展,所以义不容辞要去推动本土社工机构发展的生态环境,要推动社工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要主动作为,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担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沟通和不懈的努力,蜀山区的琥珀街道和西园街道均认可我们的想法,在街道建立了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并购买岗位开展老年、儿童等服务,此举做法受到了市区两级民政、以及政府其他部门的关注,我们多次接受市区政府部门的调研。2013年初,蜀山区民政局在全区11个镇街园建立社会服务中心,并采取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的方式和民生合作推进此项工作,当时备注关注;2013年10月,合肥市1+4社会服务政策的出台,政策汲取了蜀山区的主要做法。蜀山区社区服务模式的推广,合肥市社会服务政策的出台,无疑为社工机构的发展赢得了机会,促进了本土更多社工机构的出现与发展。另一方面,民生抓住机遇,率先开拓计生(失独家庭社会关怀)领域、司法(社区矫正工作)领域、社区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居民参与)领域服务项目的开发,并注重经验的积累和项目交流推广。2012年,民生承接省计生委失独家庭社会关怀项目在合肥蜀山区、安庆潜山、桐城等地实施后,得到了省计生委的高度肯定,在省社协的支持下,项目在合肥市及至全省分类全面推开,项目主要通过心理辅导、个案管理服务、朋辈支持、自组织培育、社区服务平台搭建等服务介入解决失独对象的心理障碍、关系协调、自我封闭、社会融入的问题。目前,该项目已成为机构的特色品牌项目;2014年,机构承接社区矫正项目,开启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司法领域的先河,项目探索了“1+1+X”社区矫正服务模式,并代表社会组织参加安徽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专家座谈会代表发言,分享交流经验。再者,机构的服务主阵地在社区,在社区服务方面,机构依托合作街道建立的社区社会化平台,在“两社驱动”理念下推行“三社联动”路径。所谓“两社驱动”是在社区治理中找准社工机构的定位,在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框架下明确机构的角色,这是社工机构与基层街道合作的基本态度和决心。通过立足社区平台,发挥社工主体统筹角色,引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实现“三社联动”运作路径。“两个驱动”是前提,“三社联动”才有机制保障,才会充满活力。近两年来,民生致力打造社区服务平台同时,也协助基层政府出谋划策,不断创新改革社区服务管理制度。在服务路径中,也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改变了以往社工在社区服务中的主要提供者角色,现在主要是服务项目设计者、资源整合者、使能者的角色,精准社区服务需求,提倡社区服务“按需服务”理念,打破传统的“按类服务”,设计社区服务项目,培育、引进社区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动,构建社区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居民参与,推进居民服务自治,探索社区治理模式。我们期待在“两社驱动,三社联动”下社区服务管理有新格局,社工机构大有可为,也是推动社工岗位开发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民生服务点西园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和琥珀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先行试点较为成功,目前在全省社区服务改革方面走在前列。此外,民生在发展中注重制度建设、管理规范、服务专业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过去的两年里,机构通过民主征集意见、理事会审议完善了机构的行政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不断推进机构的规范发展;同时,设置了机构内部的督导助理岗,推动机构服务专业化,凝练机构的服务品牌,公开财务透明化,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一致认可。2013年获得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示范单位。
随着机构的战略调整,以及机构内部管理的不断完善,外加个人近年发展规划,经再三斟酌,机构执行理事会讨论,从2015年7月份开始,机构交由成长的年轻团队去运作,我不再负责机构管理和对外联络,主要负责机构的财务审核和督导工作,主要致力机构实务研究、服务标准建设、品牌凝练上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机构转型发展,发挥机构标杆作用。
对于高校教师领办社工机构,一方面,本人注重实践与教学相长,协助院系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对接学生优质实践平台,开创社工在校生“种子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平台,提供学生就业资源,目前,我校社工毕业生对口就业比例位居全省社会工作专业高校前列。另一方面,本人尽心尽职履行好其他社会兼职,积极参与政策倡导、政策研究、社工宣传与推广。作为省市区社工协会的理事,珍惜各种机会向政府部门献言献策,牵头与政府部门合作制定有关服务标准。注重社会工作宣传,是我省2016年”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班“讲师,是合肥市社工师资格培训班讲师,也曾多次被省市区有关部门邀请做社会工作有关的培训,总计培训不少于50场。参与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安徽地区的督导、省民政厅江淮行动、“三区计划”督导、参与省计生委的特殊人群社会关怀全省督导示范区淮北、亳州、阜阳、蚌埠地区的督导,促进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社工机构培育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助推安徽社工的发展,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做好先行者的表率。
结语:
感恩付出被认可,曾获得民政部“第二批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013年安徽首届公益人物‘入围奖’”、2013年度“中国最美社工”、2014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等称号。2020年被认定为“合肥市高层次C类C人才”。荣誉是肯定,更是责任。社会的发展不仅在于我们每个青年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呼唤一代人积极推动社会事业的更好发展,为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为了这个理想,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