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女红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史册上,记载着一群女红军战士的名字。她们是人数众多的一个群体,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们尤具女性特殊魅力和壮丽的非凡,她们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永远不会凋谢的铿锵玫瑰。
今天,红四方面军10300多人的长征女红军,经过各地党史办、妇联同志们以及各级民政部门即有关人员努力搜集查证,留下姓名者仅有4000余人。据甘肃省党史办副主任安永香等同志(原张掖市高台西路军历史纪念馆馆长)调研收集,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有名有姓者3721人。贵州省习水县中国女红军长征纪念馆英名墙记载女红军有4113人,其中绝大部分隶属于红四方面军。
据鄂豫皖川陕等地红军纪念馆有关方面统计,1935年春,随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约有10300人。其中,两个妇女独立团共有2500多人,四方面军总医院及各军医院女医护人员1000多人,四方面军总部剧团的3个分团加上各军宣传队的女战士将近1000人,妇女工兵营约有500人,川陕省委妇女学校师生约有500人,军工厂女技工不少于2800人。各地方党政机关的女干部人数大概为2000人(川陕苏区鼎盛时期,建立了23县1市2街道苏维埃政权、区苏维埃政权16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900多个。县苏执委27人、区苏执委13人、乡苏执委7人,每个机构按2名妇女干部计算,地方党政机关女干部至少有2000人。这些女干部都是当地的积极分子,很多都参加过苏区学校的学习,思想觉悟相对较高,她们基本都参加了红军长征)。这些女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下,在川康战役战斗中,在恶劣自然条件影响下,两爬雪山三过草地,损失4000余人。
在全部长征女战士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集中于红四方面军,她们绝大多数是四川籍女战士。巴蜀女兵,大多出身贫苦,以童养媳、乞讨儿、丫环居多;年龄最小者八九岁,多数十六七岁;有的则父女、母女甚至举家投奔红军。她们尝尽人间苦难,极易接受“为天下穷人得到公平、过上幸福生活而战”(老红军女战士王定国语)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包括女性自身的特殊困难,舍生忘死,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
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时,经过长征的红军女战士约有2600多人;未经过西路军河西作战到达延安的女战士有600多人;参加西路军西征的女将士有2000余人。新中国建立后,在各种工作岗位上的女红军有400多人。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指1936年10月由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组成总兵力21800人(占当时红军总数的2/5,其中5军由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董振堂部和四方面军33军部分),西渡黄河在甘肃河西走廊与优势兵力的国民党地方军阀马步芳、马步青之部6倍多于己的敌人展开了一系列极为惨烈的战役战斗,毙敌25000余。由于孤军奋战,兵力悬殊,最后弹尽粮绝,惨遭失败,
几乎全军覆没,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在21800人中,有一支为数不少的女性组成的独立团、还有妇女工兵营和编在方面军粮食局、被服厂、医院、运输队、剧团、宣传队、担架队、修理所、加工厂等单位的女性总共约2000余人,她们自始至终参加了河西走廊对敌斗争全过程。
妇女抗日先锋团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除参加战斗外,还承担宣传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成立地方苏维埃政府,担负打扫战场、收缴武器、加修工事、运输物资、抬担架、照顾伤员等后勤工作,她们以中华女性独有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跟着共产党走,认定革命理想高于天并为之奋斗终身、至死不回头的精神,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篇章。徐向前元帅高度赞誉:“她们临危不惧,血战到底,表现了中国妇女的巾帼英雄气概。”
这里有一段中华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李先念正指挥部队与敌激烈战斗。“政委,你妈妈来了!”当通讯员带着风尘仆仆的母亲来到他身边,他顾不上温情和悦,而是着急地对母亲说:“这么危险的地方?枪弹打着你怎么办?”妈妈望着因忙碌疲惫而双眼发红的儿子,走近他的身前轻轻拉平儿子皱起的衣角,叮嘱一番,然后抹去眼角的泪珠,悄然离开。在部队转移的路上,李先念行军途中发现衣袋里有两块银元,不禁潸然泪下。家里那么穷,常常揭不开锅,这两块银元也不知母亲操劳多少时间、吃了多少苦换来的,小小的银元凝结着母亲多少血泪啊!带着妈妈的疼爱,李先念踏上了漫漫西征路。他怎么也想不到,战场一别竟是与母亲的永诀……在李先念逝世前弥留之际的早晨,他对子女们说:“昨天夜里,我梦见妈妈了。”听了这话,子女们眼睛里都溢出了泪水。他们认为:“这是爸爸一生坚强,视死如归,却在最后的时光里流露出了最真切的柔情。”李先念深爱着他的战友。西路军失败后,石窝分兵,他永远无法忘却:“从山上朝下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红军的遗体。”此后,他不能读西路军的书籍,不能看关于西路军的影视作品,甚至不能听西路军的故事。逝世前一再嘱咐后人,一定要把他骨灰的一部分撒在祁连山,他将和他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一起。
同是从鄂豫皖苏区红安参加革命斗争的陈锡联将军在部队行军中偶遇母亲在讨饭,顿时自责自己无法尽孝,就把随身携带的被褥留给母亲,而母亲坚辞不要,说看到你我就满足了……
西路军女将士都有足够的资格做中华式贤妻良母,但她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敌斗争,投入到在战火中永生的追求中。
她们为推翻旧世界舍生忘死与敌斗争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镌刻在祁连山巅和河西走廊,她们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品质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