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进事迹 篇一
吴孟超总结式地对记者说:“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在人民军队,我可能是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但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分子。”
1922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因为家境贫寒,在他3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岁那年,吴孟超跟着妈妈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很快,小孟超就帮着家里舂米、割橡胶了。
“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我认字、读书。”于是,上午割胶、下午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7岁。吴孟超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而正是那段时间割胶,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采访中,诙谐的吴孟超对记者说,这就是最早的“手术训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孟超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初中毕业时,身为班长的他和同学们商量,把毕业聚餐费捐给国内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们竟然收到了朱德发来的感谢电。那封感谢电像烧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吴孟超心里,成为他一生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回国到延安找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这是他当时最迫切的愿望。1940年春天,吴孟超约好同学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他们一路车船颠簸,经新加坡、过越南,自昆明入境。
到云南后,由于战争封锁,一时到不了延安,吴孟超只好在昆明继续求学读书。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吴孟超至今记得1949年上海解放时的情景。那天,天刚蒙蒙亮,他打开宿舍临街的'窗户,发现马路边躺着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沿街商铺的门静静地关着,没有半点嘈杂和喧闹。他被眼前这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军队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对共产党充满向往的他,此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这支队伍,跟党走。
1956年,吴孟超的夙愿终于实现。这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如愿参军入伍。从此,不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受到什么样的委屈,他对党的信仰没有丝毫动摇,为党工作的忠心始终不变,并且始终充满奋斗的激情。
1958年,裘法祖受聘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兼职教授,吴孟超再次成为他的学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导下,吴孟超手术水平大有长进。但吴孟超觉得光做个普通“开刀匠”还不够,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老师。裘法祖对他说:“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吴孟超茅塞顿开。从此,拉开了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序幕。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进事迹 篇二
自从选择了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事业,吴孟超就与肝脏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他先后创立了“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1975年,春节刚过,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搀扶下,点名要找吴孟超。原来患者8年前腹部长了个拳头大的瘤子,去医院检查后认为是肝癌。两年过去了,瘤子越长越大。换了个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如果是肝癌的话活不了这么久,于是做个穿刺。不料引起大出血,医生再也不敢接诊这个病人了。
吴孟超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显示,这个瘤子直径竟达68cm。当时,国外将直径在5cm以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划为“巨大”,患者的瘤子称得上是“超级巨大”。其最危险的是肿瘤破裂会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导致死亡。
吴孟超带着助手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在反复推敲后,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这个方案后来被肝脏外科界奉为经典。
考虑到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学校和医院调集了15个科室共40多名医务人员全力配合。
8点30分,战斗打响!
当切口完全打开时,一个装满鲜血、蓝紫色的巨大瘤体赫然呈现在眼前,让所有在场的手术室“常客”都有点毛骨悚然。
吴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断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断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剥离瘤体。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吴孟超重复着这些动作。
1小时,2小时,3小时,吴孟超依然重复着这些动作。
助手们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出。要知道手术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点点瘤体,鲜血立即会喷涌而出。
吴孟超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护士见状,连忙用纱布帮他吸掉。不断渗出,不断吸掉。
当钟表指向晚上8点30分,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的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
36年过去了,这个患者依然健康地活着,已经80多岁的他还经常打电话给吴孟超,反复表达他们全家人的感激。
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
_年春天,一对浙江的渔民夫妇,抱着出生4个月的女婴求救吴孟超。吴孟超全面检查后,很快断定女婴得的是“肝母细胞瘤”。这是一种少见的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当吴孟超把自己手术的想法告诉同事时,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
对付危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吴孟超和同事们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请小儿科专家联合作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有惊无险地从孩子肝脏上切下了重达600克的肿瘤,瘤子的体积竟比婴儿的脑袋还大!10天后,孩子出院。
_年9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湖北女孩甜甜在父母陪伴下来找吴孟超求治。这个20岁刚出头的姑娘中肝叶长了个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稍有不慎,就会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在多次讨论和论证之后,吴孟超决定再闯中肝叶禁区,手术切除血管瘤。他带领姚晓平教授用了近10个小时成功将瘤体完全切除。
“这个手术难度确实大,我们在手术中也创造了肝门阻断新的纪录,前后阻断4次共103分钟,才将瘤子切下来。”吴孟超记忆犹新地说,“瘤子有排球那么大,放在一个脸盆里都快满了。”
几十年来,吴孟超就是这样,以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智慧和胆识,闯过了肝脏一个个“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挽救了14000个鲜活的生命。直至今年90高龄,仍然奋战在肝脏外科最前沿……
这是个近乎神奇的人,他仿佛就是为了战胜侵害人类生命的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
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中国医生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1960年,他打破了这个零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脏手术的外科医生。这年他38岁。
至今,他已经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这是个世无其匹的数据。令人惊叹的数据还有: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有近30%的患者已活过了10年。迄今,如果肝癌手术后复发,人们更觉得不好办了。在他这里,经他初次手术和复发后再手术的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最长者已有45年,今已82岁,仍然健在。这些成就对于人类与肝癌的搏斗,无疑是巨大鼓舞。
他有一双神奇的手,比一般人的手要小,显得精致而灵巧。他青年时期曾“下放”到黄土高原去搞医疗,也经历过知识分子都要参加的劳动,那是个讲究手里有老茧才光荣的年代,他劳动时总戴着手套,防止长茧。这在那时,不免要给他带来麻烦,但他觉得他这双手不是他自己的,是上苍给他要他给病人做手术的。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那双比女人的手更加细皮嫩肉的手。没有一点儿茧的手,才能更敏锐地感觉到病人肝脏内部的微妙信息……人们通常以为打开腹腔做手术,是看着做的,其实不尽然。有些肿瘤长在肝叶重叠的深处,眼睛看不见。
配合他做手术的护士说,他的手指上长着眼睛。因为他做手术有时并不看腹腔,而是举头或闭目,他的手在患者腹腔内探索……谁也看不见那手在里面做什么,却见他忽然就把肿瘤摘出来了。他今年已90高龄,仍然在做手术,最多时一天要做3台。这是真的,我目睹了他仍在主刀手术的全过程。他平日握笔的手有些儿微微颤抖,但只要一握住手术刀就不抖了。
我还注意到他握笔的姿势就像握手术刀,笔杆是直立的,写字像要刻字似的。每个人不管长大后做什么,总是先学会写字的,用硬笔写字的现代人,握笔姿势一生都不会改变。可是,这个外科医生,从小就习惯了的握笔姿势竟然被他日后握手术刀的姿势改变了。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历程才可能改变?
这个非常杰出的人,叫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 篇三
自从选择了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事业,吴孟超就与肝脏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他先后创立了“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1975年,春节刚过,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搀扶下,点名要找吴孟超。原来患者8年前腹部长了个拳头大的瘤子,去医院检查后认为是肝癌。两年过去了,瘤子越长越大。换了个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如果是肝癌的话活不了这么久,于是做个穿刺。不料引起大出血,医生再也不敢接诊这个病人了。
吴孟超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显示,这个瘤子直径竟达68cm。当时,国外将直径在5cm以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划为“巨大”,患者的瘤子称得上是“超级巨大”。其最危险的是肿瘤破裂会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导致死亡。
吴孟超带着助手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在反复推敲后,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这个方案后来被肝脏外科界奉为经典。
考虑到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学校和医院调集了15个科室共40多名医务人员全力配合。
8点30分,战斗打响!
当切口完全打开时,一个装满鲜血、蓝紫色的巨大瘤体赫然呈现在眼前,让所有在场的手术室“常客”都有点毛骨悚然。
吴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断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断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剥离瘤体。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吴孟超重复着这些动作。
1小时,2小时,3小时,吴孟超依然重复着这些动作。
助手们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出。要知道手术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点点瘤体,鲜血立即会喷涌而出。
吴孟超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护士见状,连忙用纱布帮他吸掉。不断渗出,不断吸掉。
当钟表指向晚上8点30分,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的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
36年过去了,这个患者依然健康地活着,已经80多岁的他还经常打电话给吴孟超,反复表达他们全家人的感激。
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
1983年春天,一对x的渔民夫妇,抱着出生4个月的女婴求救吴孟超。吴孟超全面检查后,很快断定女婴得的是“肝母细胞瘤”。这是一种少见的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当吴孟超把自己手术的想法告诉同事时,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
对付危险的办法就是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吴孟超和同事们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请小儿科专家联合作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有惊无险地从孩子肝脏上切下了重达600克的肿瘤,瘤子的体积竟比婴儿的脑袋还大!10天后,孩子出院。
_年9月,毕业于外国语大学的女孩甜甜在父母陪伴下来找吴孟超求治。这个20岁刚出头的姑娘中肝叶长了个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稍有不慎,就会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在多次讨论和论证之后,吴孟超决定再闯中肝叶禁区,手术切除血管瘤。他带领姚晓平教授用了近10个小时成功将瘤体完全切除。
“这个手术难度确实大,我们在手术中也创造了肝门阻断新的纪录,前后阻断4次共103分钟,才将瘤子切下来。”吴孟超记忆犹新地说,“瘤子有排球那么大,放在一个脸盆里都快满了。”
几十年来,吴孟超就是这样,以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智慧和胆识,闯过了肝脏一个个“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挽救了14000个鲜活的生命。直至今年90高龄,仍然奋战在肝脏外科最前沿……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 篇四
快到九十高龄的吴孟超老先生,就去年动刀多达100多次,至今吴孟超已经做了14000多例肝脏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早已功成名就的吴老,在不少人眼里,本可以选择尊荣,选择享受,选择超脱,甚至还可以选择很多,但他选择了继续前行。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吴孟超同志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吴孟超拿了那么多第一,拥有那么多头衔,获得那么多荣誉,是什么动力还继续驱动做他呢!那是祖国和人民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他说:“作为一个知
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
吴孟超同志的感人事迹,展示着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医者的仁心大爱,不愧为我国医疗科学战线的一面旗帜,不愧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我们要学习吴孟超同志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无私奉献、情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中。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进事迹 篇五
吴孟超3岁还不会走路,长大后身高只有1.62米,学医后申请当外科医生就因个子矮曾被拒绝。没有人会想到,这个3周岁后才终于站起来的孩子,将来会海内外走得那么远,会攀登到人类肝脏外科领域几乎是独步最高峰。
他生于福建省闽清县白樟乡后垄村,小村山清水秀,但田地少,种粮不够吃,他的父亲在他3岁那年就“下南洋”谋出路去了。日后吴孟超回顾,他3岁还不会走路,因严重营养不良所致。“我的妈妈是童养媳。”这也是家里太穷的一个证据。
我由此想,吴孟超生在贫穷的农村,先天严重不足,对今天所有成长中的孩子,尤其是穷乡僻壤的孩子,都是很大的鼓舞!因而,比他的杰出成就更值得追溯的大约是:这个昔日先天不足的孩子,怎样成为中国当代医学界的一位巨人!
吴孟超的伟大事迹 篇六
通过网络收看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妙手仁心吴孟超》,边看边记,首先看到吴孟超治疗病人王甜甜的事例,八十多岁老人吴孟超的苍桑与小姑娘王甜甜的青春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吴孟超的那句“一线希望,百分百的`努力”给我强烈的冲击力,我看到了吴老的崇高医德。
接下来看到的病例是吴孟超手术割除了一个大如婴儿头的肿瘤,介绍了他鹰爪一样的妙手,源于苦难的童年在马来西亚割胶的经历,他珍藏的那把割胶刀与他在手术台的手术刀也形成了一种对比。短片再回溯到王甜甜手术的危险性,因为是贴着血管的肿瘤,手术风险具大,访谈吴孟超时他说手术并没有胡乱赌注,而是有着几分把握的。原来在1975年时他就为安徽陆本海割除了特大血管瘤,所以他有经验,才以83岁高龄驾轻就熟地为王甜甜手术,从中我看到了吴老精湛的医术。
吴孟超,一位从医68年,被誉为“中国外科肝胆之父”,是我国最优秀的肝胆外科专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吴孟超创立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的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世界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他完成了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当人们把“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美誉送给吴孟超时,他同样对这项事业有着深深的感激。“能用学到的技术为人民解除痛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追求。”
走进吴老,我们会发现,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业者必有大爱。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吴老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令人钦佩、感人肺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医学生,应该深刻理解吴老的这种理想抱负,为成就事业定好人生坐标。我们要学习吴老数十年如一日,在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第一线上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以吴老为楷模,努力学习,充实生活,向吴老看齐,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心怀病人、苦练技能、勇于创新,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医疗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老的事迹平常而感人,吴老的人格平凡而伟大。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他不仅是肝胆方面的“名医”,而且与人民肝胆相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一生忠诚自己的信仰、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无私奉献、情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特别要学习他爱党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时刻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社会。
吴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点燃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信仰之路,作为一名青年学生,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应该像吴老一样,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医疗卫生事业中去,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求恩精神,始终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吴孟超的伟大事迹 篇七
走近吴孟超,你会发现,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他也会发火,也会流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业者必有大爱。
说服父母,只身回国,用手术刀突破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禁区,建立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杰出人物。由于他的努力,无数疑难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吴孟超完成不了这样的大业。
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出差前总要到病房走一遍;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回家后先要查看病人来信。凡是经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在吴孟超身上,对病人的大爱是那样的至真至诚、细腻入微。因这样的爱而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又何止是病人。
有人说,吴孟超是一位“神奇老人”。他创建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学科团队走在世界前列,至今以89岁高龄仍然在柳叶刀尖上领舞。同样是一种无边的大爱,支撑着吴老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
今年适逢建党__周年,也是医改攻坚之年,我们学习吴孟超,就是希望藉此振奋精神,激励更多“吴孟超式”的医务工作者涌现出来。
吴孟超的伟大事迹 篇八
今天中午,园区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集中收看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妙手仁医—吴孟超》专题片,通过电视我耳濡目染了一位90高龄的二军大外科医生、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的先进事迹,闻后除了震惊,有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感想。
吴孟超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抗战爆发后,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今天,吴老已是有着55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党员、老军人,90高龄的他目前还站在临床第一线为肝癌病人主刀,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
肝癌是癌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吴老同肝癌斗争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4个月。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长存活45年,这一纪录至今还没被打破。据介绍,现在的吴老拿东西手会微微颤抖,可一上手术台,性格温和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很有霸气,被称之为不知疲倦的“开刀匠”,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使我国肝脏外科从无到有、领先世界的卓越建树和挽救过无数病人、创造生命奇迹的医术仁心,赢得了医学界同仁的尊重,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吴老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着高尚的医德。吴老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每次接诊,都对病人亲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他所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给患者减轻负担,一心为病人着想。
那么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吴老,在九十岁高龄依然奉献于祖国的医疗事业?我想吴老的精神力量就是来自于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也来自对外科医学的热爱和强烈的进取心。
作为园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虽然和吴老从事的是不同的职业,但是并不妨碍学习吴老那一心向党、立志报国的赤子情怀,有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有奉献社会、倾心为民的高尚品格,有忘我工作、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要学习他做一个爱党爱国爱民的忠诚战士,就要像他那样,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把党和国家的需要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就要像他那样,始终胸怀远大目标理想,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就要像他那样,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献身使命。
以吴孟超同志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以及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就是我们党员队伍里的一面面旗帜。这样的旗帜始终将会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