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

苏明娟个人主要事迹简介(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2 09:20:3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苏明娟个人主要事迹简介(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苏明娟个人主要事迹简介(多篇)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 篇一

31年前,一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讨论,也因此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黑白色调的照片里,一个正在学习的女孩,穿着破旧的衣服,黝黑的小手紧紧地握着铅笔,在她蓬松凌乱的头发下面,是一双饱含着渴望却又炯炯有神的眼睛。照片中的女孩儿名叫苏明娟,她也因这张照片被大众亲切地称为“大眼睛女孩儿”。

那一年,苏明娟成为了希望工程最著名的“代言人”,一双非常渴望知识的眼睛抨击到了全国人民的心灵。从那之后,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希望工程,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希望工程这项历史伟业中。而照片的主角,这个名叫苏明娟的女孩,也因为这张照片,彻底改变了人生。

“大眼睛”照片定格的背后

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下乡采风,来到了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寻找摄影素材,结果阴差阳错地走进了苏明娟就读的小学教室里。刚进入学校,解海龙就惊呆了,没有窗户没有门,透风的屋顶,他实在无法想象,在改革开放那么多年的时间里,竟还有如此简陋的学习环境。解海龙轻轻地走进教室的时候,八岁的苏明娟正在低头写字,或许是感觉到了有陌生人到访,苏明娟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就是这一眼,让解海龙感到无比的震撼。“那眼神的穿透力太强了,能直击你的心灵!”解海龙在回忆时依旧绘声绘色地说道。该如何去形容这样一双眼睛呢?在简陋不堪的教室里,很难让人相信,有这样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于是,当手握着铅笔的苏明娟再次抬头凝视黑板的时候,解海龙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键。那时年幼的苏明娟,并不知道眼前这个陌生的叔叔在干什么,也不了解这个举动将会为她以后的人生带来哪些改变。虽然干净又明亮的眼睛,让苏明娟看起来是那样的天真纯粹,但实际上,苏明娟的童年都是从苦难的泥水里淌过来的。

苏明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主要以务农为主,家庭条件过得非常拮据,每年的土地收成只够全家人吃三个月的。不过,即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苏敏娟的父母也没有放弃让孩子上学的机会,他们认为如果想要摆脱贫困、走出山区,上学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将苏明娟送进了当地的希望小学读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不过,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每学期70元的学杂费,确实是一项比较大的负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当时的苏明娟年龄还尚小,但心里已经有了一种清晰的认知,她明白父母的不易和期望。因此,即便学校的学习环境很差,她依旧努力上进,珍惜每一刻学习的时光。冬天的时候,学校没有经费安装玻璃挡风,很多孩子都是在寒风中听课,苏明娟的小手经常冻得发紫,甚至长了冻疮,但她仍旧坚持完成老师交代的每一项作业,没有一句抱怨。解海龙去的那天,苏明娟只听别人说他是文化人,是北京来的。她想,如果我努力读书,是不是也能成为文化人?或许苏明娟并不知道,命运的卷轴,就因为这个“文化人”的到来而缓缓拉开。解海龙回去后,左思右想,最后将照片命名为《我要上学》,发表在了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一经发表便在全国引发了爆炸性的反应。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儿”的故事,就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苏明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不少人开始寻求各种方法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有人给她寄来了学费;有人给她寄来了衣服;有人给她寄来了学习和生活用品……在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下,苏明娟顺利读完了高中。或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吧,确实,当年一张“大眼睛”的照片,给苏明娟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个曾经看不到一点前途的姑娘,在众人的托举下,为她架起了一座走出大山的桥梁。

圆梦大学、心存感激

2002年,苏明娟在大家的帮助下不负众望,成功考取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主修金融专业。进入大学后的苏明娟,并没有懈怠和随波逐流,反而更加拼命了,她十分看重这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期间,依然有很多好心人表示,要帮助她完成后面的学业,但是却被苏敏娟及其父母拒绝了。父亲对苏明娟说:“孩子,好心人帮助我们的已经够多了,现在你也长大了,我和你妈妈还能干点活,足够养活你和你弟弟了。”

苏父苏母性格善良淳朴,最常教导孩子们的就是要知恩图报,为了让孩子们不忘初心,他们经常身体力行地做出榜样,逢年过节,苏明娟的母亲就会给帮助过苏家的好心人,寄一些腊肉、亲手缝制的布鞋等,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份都是真心。因此,在捐助人拒收的情况下,苏敏娟将资助费用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自己梦想的殿堂。没过多久,学校了解到苏明娟的家庭处境,表示作为贫困生,苏明娟每月可以领取900元的补助,但是却被她一口否决了,她说,希望将这笔钱用在比她更困难的学生身上。此外,从大一开始,苏明娟就致力于帮助贫困生,她将自己勤工俭学的钱省出来一部分,用来资助和她一样的山区学生读书。

苏敏娟说:“我现在进入大学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能够养活自己了,但是还有很多像我曾经一样的山区儿童,没有实现他们的理想,我只想尽自己的一点努力来帮助他们。”除了做兼职,苏敏娟的文化课成绩也没有落下,她刻苦努力,成绩优异,甚至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并且还是学生会的组织部部长。苏明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并身体力行,鼓励身边同学去山区支教,在那里,苏明娟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她回忆起支教的体验,是这样说的:“那里的条件很差,和我之前上学时差不多,什么都是破的,四面通风,但贫困山区的儿童渴望知识的眼神却是那么坚定!”想到这些,苏明娟心酸不已,她的眼里饱含热泪,她知道自己能够走出大山是幸运的,但还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在泥土中挣扎着,梦想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在苏明娟的毕业论文里,她给导师写了这么一句话:“我吃了很多的苦,走了很远的路,才将这份论文送到您的面前。”这个被善良浇灌着长大的孩子,竟也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参天大树。寒门贵子反哺社会,本就是一件让人欣慰的圆满结局,不过,善良依旧在继续……苏明娟此后的人生,更是让人有着万千感慨……

善良与爱、薪火相传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这句话用在苏明娟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大学毕业后,苏明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她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她说:“没有希望工程,就没有我的今天!”从参加工作以来,苏明娟每年都会向希望工程捐款,多年来,从未间断,并且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2006年,苏明娟在和摄影师解海龙商量后,决定将“大眼睛”照片进行拍卖,获得了30万元拍卖款,她这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后来,希望工程用那笔钱建造了一座学校,取名就叫“大眼睛小学”,成百上千的藏族孩子自此有学可上。苏明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人们记住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希望工程。”正是在这样的善举下,苏明娟引起了当地官方的注意。2017年,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这让她的爱心有了平台继续传递下去。

不过,当时因为这个职位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些人对她开始进行无端的指责,甚至炮轰她就是一直在吃当年那张照片的“红利”,这才有机会当上了这个官。面对这种质疑,苏明娟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回应,她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不需要向别人解释。其实,这虽然是副厅级官员,但并不领取报酬,而且是兼职性质,只是通过这个平台号召更多的人,来关注公益事业。在苏明娟看来,当多大官,拿多少钱,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2018年,苏明娟在个人生活拮据的情况下,硬是拿出3万元的积蓄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初衷就是为了将善良和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贫困山区。

最近几年,在苏明娟的不懈努力下,向这个助学基金捐助善款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善款被用到了贫困家庭的各个方面,现如今,苏明娟的助学基金,已经援助了两所希望小学,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新生。荣誉面前,苏明娟始终保持一颗初心和平常心,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即便是一路走来十分不容易,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但她一直不卑不亢、谦逊有礼。曾经,她在社会大众的爱和关注下长大;如今,她正将这份爱和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在公益的路上,苏明娟的脚步从未停止。

31年前,她身处逆境;31年后,她涅磐重生。

如今,苏明娟不仅结了婚有了幸福的家庭,而且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升级为一名母亲。她曾带着孩子在视频里向解海龙表示真诚的感谢,向观众们讲述了她的故事,令不少人当场热泪盈眶。苏明娟的人生里,有过太多的感动,但在这个故事里,最打动人的,是她对善意的延续和传承。对苏明娟来说,善良,好像是从上一代手中接过的火种,别人曾借它点亮苏明娟的人生,如今,她也活成了别人世界里的一束光。

她,曾经是受益者,现在,更是践行者。所谓薪火相传,便是如此了。用真心交换另一颗真心,用善良灌溉另一种善良,原来,世界美好真的是环环相扣。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善良与爱,皆能传递。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时候,人种下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尽管这个世界有邪恶和冷漠,但也有爱与光明,“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岁月流转,31年过去了,她的心里依然有爱,眼里依然有光。愿我们每个人,在她的故事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 篇二

照片,是我们用来记录美好事物的一种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如今的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彩色照片并不罕见。但在31年前,有这样一张照片,却一度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的一天,北京某文化馆内,许多摄影师正围成一团,津津有味地翻阅着眼前的相册。其中,一张“小女孩”的照片,引起了众人的惊叹。黑白色调里,一个顶着一头脏乱短发的小女孩,用粗糙黝黑的小手紧紧捏着铅笔,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更是宛如黑夜中的星辰,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斟酌再三,众人决定把这张照片取名为《我要上学》,并将其带回美术馆展览。

不久后,《我要上学》迅速走红全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贫困山区儿童生活环境的关注。再后来,这张照片被选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在其影响下,各类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数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纷纷得以重返课堂,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而照片中的“主角”,时年8岁的苏明娟也因此一夜成名,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大眼睛女孩”。凭借着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原本濒临辍学的她,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作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我要上学》火遍全国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如今31年过去了,因一双“大眼睛”而走红的苏明娟,现在又过得怎样?

贫困山村的女孩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张家湾一个普通家庭。她是家里的长女,后面还有一个弟弟。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一共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但同时,多山少地、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也让这座充满荣誉的县城,成为了安徽省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

贫困,是金寨县恒久以来的“标签”。而作为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苏明娟的家庭情况,却比这片土地的故事来得更加艰难。她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的农民,靠耕种家里的几亩薄田为生。然而,贫穷的小山村里,似乎就连土地也变得格外贫瘠。伴随着苏明娟和弟弟的相继出生,家里的经济压力也进一步增大,尽管她的父母整日围着田地忙得不可开交,可一年所得的收成,却只够家里人吃三个月。为了养家糊口,她的父亲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到山上砍柴赚取额外收入,母亲更是通过打鱼、养蚕、养猪、种板栗等方式,想尽办法补贴家用。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殊为不易,而上学读书,更是显得尤为“奢侈”。尤其是在那个尚未普及义务教育的年代,像苏明娟这样贫苦家庭出身的女孩子,想要进学校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彼时,当地许多女孩连小学都没读完,就因为各种原因被迫辍学外出打工,等到二十来岁时便嫁给同样文化程度不高的庄稼汉,生儿育女养猪种田,重复着上辈人的命运。

苏明娟是幸运的,虽然她的父亲没上过学,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家里的条件很艰难,父亲依旧要紧牙根供其上学。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苏明娟就反复被父亲叮嘱:“如果你不想重复我们这辈人的艰难生活,唯一的机会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将来走出大山到大城市扎根。”父亲沉重的话语犹如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她的心底,在逐渐生根发芽的同时,也为其人生指明了道路。

对于从未接触外面世界的苏明娟来说,大学和城市繁华的模样难以想象,但她知道,那是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地方。读书,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但对于苏明娟来说,这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但即便是这样一条不被许多人重视的“道路”,她也走得异常艰难。

幸与不幸,艰难的求学之路

贫穷就像一颗大树,深深地扎根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中,也包括了上学读书。苏明娟是幸运的,父亲对知识的重视,让她拥有了让身边同龄人羡慕不已的上学机会,但她也是不幸的。受限于拮据的家庭条件,她的求学之路,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1990年,父亲用东拼西凑来的学费,将苏明娟被送进了村里的小学。说是“学校”,但其实是由旧时大户的祠堂改建而成,由于没有钱装玻璃,教室的窗户只能用塑料薄膜代替。除此之外,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十分简陋,除了一块黑板以及几张摇摇欲坠的桌子外,几乎一无所有,就连学生上课用的板凳,也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对于在此上课的师生来说,这样的环境可谓是极度恶劣,尤其是一到冬季,冰冷彻骨的寒风就洪水般涌进教室,让人犹如置身于雪地之中。冻得缩成一团的孩子们,只能相互靠近取暖,可即便是这样,他们稚嫩的双手还是被冻出了许多冻疮。比起简陋的学习环境,更让苏明娟感到揪心的,是朝不保夕的学业。在当时,一个小学生每学期的学杂费大约要70多块钱,而她的父亲连续好几个月山上砍柴,收入也只有100多元。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家里出现什么急事,她随时可能面临辍学的风险。尽管学业“朝不保夕”,但苏明娟还是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她看来,只要能读书,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为此,哪怕家里通往小学的路途坎坷险阻,每天要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她也从未迟到。彼时的苏明娟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一个陌生人将会闯入她的生活,并用“独特”的方式,改变其命运。而这个人,就是摄影师解海龙。

意外相遇,改变命运的快门

1991年,在大别山寻找摄影素材的解海龙,途径张家湾时,无意间闯入了村里的小学。然而,这场偶然出现的意外,却将两个素未谋面的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望着眼前斑驳的墙壁、残缺的桌椅,解海龙不由得愣住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始终不敢相信,新中国成立40多年了,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其学习环境竟然如此恶劣。与此同时,正低头专心学习的苏明娟,在听到老师介绍眼前的中年男人是北京来的文化人时,她下意识地抬起了头。昏暗的光线下,苏明娟清澈单纯的双眼,犹如黑夜中的星辰般明亮,这双“大眼睛”,似乎在诉说着她的艰难生活,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解海龙的心头猛然一沉,拍摄过成千上万张照片的他,从未见过如此直击心灵的画面。说时迟,那时快。回过神来的解海龙,当即拿起相机,对着苏明娟按下了快门,就这样,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是相机的她,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这一年,苏明娟年仅8岁。后来,她在回忆起这件事时说道:“我那时候就在想,如果自己努力读书,会不会也能成为像解叔叔那样的文化人?”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途,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彼时的苏明娟并不知道,在解海龙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命运的推手已经在悄无声息之间,将她和那张照片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回到北京后,解海龙当即跑到摄影馆,将苏明娟的照片冲洗出来。摄影馆的馆长在了解到其故事后,更是毫不犹豫地拿出50块钱,想要捐给她上学。经过一番商议,解海龙将苏明娟的照片命名为《我要上学》,并见其发表在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我要上学》的发表,就像一块巨石投向平静的湖面,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正是这张照片,让人们将目光投向偏远山区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希望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据资料显示,希望工程于1989年10月开始实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足够的关注,捐款金额不足1000万元。而在《我要上学》发布后的短短几个月里,希望工程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善款,就已经超过了1亿元。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捐赠下,万千因贫困而被迫辍学的山区孩子得以重返课堂,获得读书的机会。事实上,这张照片所改变的,不止是无数孩子的命运,作为该照片的“主角”,苏明娟的人生,也随着《我要上学》的广泛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选择,更为艰难的道路

莱昂纳德·科恩在歌曲《Anthem》中写道:“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打破苏明娟的困境人生,为她带来希望的,正是各界的善意。在了解到苏明娟的困境后,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帮助她完成学业。在帮助苏明娟的这些人当中,有捐赠了自己毕生积蓄的大连老夫妇,也有还在上大学,靠兼职打工筹集到100元的9名大学生。而天津的一位退休老人,更是每年过节都会给她寄去糖果和生活用品,直至高中……

命运固然残酷,但众人的爱心却为苏明娟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下,苏明娟不仅得以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且她此前就读的小学也重新建造,孩子们不用再忍受“寒冬之苦”。

1997年,正读初中的苏明娟受邀前往北京参加中国共青团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时年14岁的她,不仅在会后被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成为会场年纪最小的与会代表,而且还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大眼睛女孩”。

从学业“朝不保夕”的贫困山区女孩,到走红全国的与会代表,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为苏明娟带来的并非自满和懒惰,而是无穷的动力。不可否认,拥有了足够大的名气之后,她完全可以选择一条轻松的“捷径”,例如拿着“我要上学”的版权,掌握源源不断的收入。然而,苏明娟却毅然选择了更为“艰难”的道路,在见识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后,她对知识的渴望,比以往更加强烈。

进入初中后,苏明娟一刻也不敢懈怠。每天早上5点,当身边的同学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已经早早起床用冷水洗漱完毕,拿着书本在走廊边早读,一直到晚上11点宿舍关灯,才放下书本进入梦乡。这样的生活节奏,她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

作为“村里的孩子”,苏明娟深知自己的知识基础并不牢固,但她也明白“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当苏明娟感到疲惫时,她都会用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的方式,强行打起精神面对眼前的书山题海。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用在读书上再合适不过。

2002年,苏明娟成功考入安徽大学职业学院,就读于该校的金融专业。或许在许多人看来,一所专科院校并不能算什么,但对于出身偏远山区的她来说,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然殊为不易,这也意味着苏明娟实现了自己儿时想都不敢想的“大学梦”。而进入大学,只是她崭新人生的开始、

拒绝帮助,不曾忘记的初心

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固然珍贵。但比这份善意更加难得的,是受益者的不忘初心。据悉,苏明娟进入大学后,那些曾经资助过她的爱心人士纷纷表示,愿意继续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面对众人的善意,苏明娟的父亲却明确表示拒绝。他对苏明娟说道:“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已经享受过别人的资助,现在日子比以前好了,这钱我们不能要,我和你妈还能干活,足够供养你和你弟弟读书。”

如果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让苏明娟看见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那么在父亲的身上,她则是学会了独立自强。

在捐赠人拒收的情况下,经过和父亲一番商议,苏明娟最终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用以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她第一次将人们的资助用于帮助他人。

早在初二那年,苏明娟就曾将爱心人士资助给她的600块钱生活补贴,捐给宁夏的一个小女孩,帮助其实现上学梦。事实上,按照当时学校的规定,像苏明娟这样的贫困生,每个月其实都可以享受到900元的生活补贴。

然而,当学校领导找到她,并讲明这件事时,苏明娟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我现在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这些钱还是留给更加需要帮助的同学吧。”“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不应该成为自己向他人索取的资本”。苏明娟身上这份独立自强的品质,或许正是爱心人士们愿意不断资助她的原因。除了自力更生之外,她也没有忘记为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伞”。苏明娟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够实现“大学梦”,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爱心人士的不断帮助。为此,她决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大学期间,苏明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不断增加自己的收入。在这短暂而有意义的三年里,她既有过顶着近40度的高温,在街头发过传单的经历;也曾在餐厅做过服务员,连续劳作了十几个小时。凭借着勤劳认真的工作态度,苏明娟在获得人们认可的同时,也赚到了许多额外收入。但这些钱,她却没有用在自己身上,而是转身全部捐给了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寒门学子的“逆袭史”固然可贵,但更加让人感到不易的,是在改变命运后保持自己的初心。当一个人得到帮助之后,依旧没有忘记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以及那些需要被自己帮助的人,那么还有什么困难能够击败她呢?

为自己立下的规矩,不为人知

当无数被资助过的寒门学子成功改变命运,定居大城市后,有人迷失自己,对过往一言不提,有人回首往事,顿感庆幸。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成为那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的明灯呢?这样的善良,弥足珍贵。而苏明娟,真正做到了这一步。2005年,大学毕业的她,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后,顺利进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成为一名工作稳定的都市白领。在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苏明娟更是半分钱没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你以为她的善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由于苏明娟所在的单位“包吃包住”,能节省不少开销,因此她特地对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每个月拿到工资后,将其分为三份,一份寄回老家给父母,一份用于日常生活,剩下的则存在一个账户里。每年年初,苏明娟都会将这个账户里所有的存款,全部捐给安徽希望工程,即便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个“规矩”也不曾改变。起初,丈夫也很支持苏明娟的这一举动,但随着两个孩子的不断成长,家里的房子越发拥挤,丈夫便劝她暂时停止捐助,先把钱拿来换个大点的房子。苏明娟没有同意,她坚定地对丈夫说道:“没有希望工程,就没有我的今天。”而她的坚持,最终也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除了不断资助贫困学子上学之外,在自家孩子的教育上,苏明娟也从未懈怠。每年暑假,她都会带两个孩子会老家,让他们体会偏远农村生活的同时,向其讲述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懂得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她就像一道光,在被社会善良照射的同时,又将希望传递给了他人。2006年,苏明娟和解海龙商量后决定,将“大眼睛”照片的版权进行拍卖,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大眼睛”版权最终拍出了30.8万元的价格。这笔钱,最终被苏明娟全部捐给了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用于在当地建造一所小学,为了纪念“大眼睛”照片,她还特地将这所学校命名为“大眼睛”小学。“大眼睛”小学的建立,让当地成千上万的藏族孩子,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去上学,为他们的学业增添了一份助力。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被善意灌溉着成长的苏明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开始庇荫其他孩子。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关于苏明娟的事迹,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但在私底下,她却从未停下做公益的脚步。

正如安徽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她(苏明娟)是一个淳朴、低调的人,做事从不张扬。”事实也确实如此,尽管积极投身于希望工程,但苏明娟却极少向外界诉说自己的举动,而人们也对她的善良举动知之甚少。然而,随后发生的两件事,却将“消失”已久的她,重新拉回人们的视线中。风口浪尖,追求的目标

2017年6月12日,苏明娟拿出了3万块钱的家庭积蓄,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为更多孩子实现梦想再添助力。

当被问到为何如此“不计后果”地资助别人时,她说:“我是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同时我也是希望工程的受助生,我现在所拥有的稳定工作、幸福家庭,都与希望工程离不开关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拿出三万元设立专用基金,专门用于资助优秀困难的大学新生。”

纵使岁月变迁,但苏明娟却从未忘记在自己深陷灰暗之时,那一束照亮她人生的希望,而她如今想做的,就是将这束希望传递下去。但凡事皆有意外,就在苏明娟一心为希望工程做奉献时,一则名为“安徽省共青团第14次代表大会上,34岁女子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副书记”的热搜,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称赞她的励志出色,有人批评她忘却了自己的初心,还有人认为她占尽了那张照片的红利,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混进体制。但很少人知道,苏明娟所当选的这个职位,虽然名义上是副厅级,但其实只是她的兼职,没有任何报酬,纯属公益性质。而苏明娟之所以愿意担任这一职位,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希望工程的发展。面对外界的许多不解,她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不在乎当多大的官,也不在乎拿多少钱,我只是想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确实,倘若苏明娟想要“谋利”,她完全可以在完成大学学业后潇洒离去,对他人的困难置之不理。但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尽心尽力地抓住每一个机会,推动希望工程事业的发展。在苏明娟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苏明娟助学基金”,筹集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截止到2022年,“苏明娟助学基金”已经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生、援建两所希望小学,基金的捐赠对象,也从最初的贫困大学生,扩大到了留守儿童、贫困地区的优秀教师,以及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等多项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9岁的苏明娟,还成为了_代表。正所谓:“身份越高,责任越大。”这个出身于贫穷山村的女子,正在努力地实现自己曾经的承诺,将希望的种子撒向各地。

最难得的善良

从濒临失学的山区女孩,到公益的发起者,苏明娟的蜕变人生,着实让人惊叹。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她的事迹,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却又息息相关的故事。

作为外者,我们既见证了苏明娟如何从一个学业“朝不保夕”的女孩,一步步利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我们也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情的传递。

苏明娟的蜕变,固然有命运赋予的契机,以及她自身的努力在内,但更为关键的,则是人们用爱与真情筑成的希望长城,这也是贯穿其感人事迹的不变主题。

世间的善良有千万种,而最难得的,莫过于以自身为火把,为他人不幸的人生带来温暖。善良者人恒善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任凭世间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我们始终相信,这道用爱与真情构建起来的长城,将会永远延续下去,在一代又一代人之中,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 篇三

大多数中国人都看过这样一张照片。黑白色调照片中的小女孩子,穿着破旧的衣服,留着一头乱蓬蓬的苹果头齐耳短发,小手紧紧握着铅笔,瞪着一双水汪汪的明亮大眼睛直视镜头,目光里闪烁着的尽是对知识的渴望。这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希望工程走进社会视野里,四面八方的资助金不断涌入,帮助许多贫困孩子实现了读书梦。而照片的主角,这个叫苏明娟的女孩,也因这张照片,彻底改写了人生。

弹指一挥三十年悄然流逝,那个拥有明亮纯真双眼的女孩,她现如今怎么样了,她眼里的光是否依旧明亮?

时刻担心辍学的山村女孩

安徽省的金寨县,是华东地区最闭塞的山区之一,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是安徽省最典型的一块贫困硬骨头,贫困人口54万,占总人口的99%,几乎是人人贫,户户穷。而苏明娟,就出生在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里。苏明娟1983年出生,父母都是面朝黄土的农民, 家里以务农为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家里每年的土地收成只够全家人吃三个月。为了挣钱填饱肚子,苏父苏母什么农活都干,除了种地,还会养蚕,挖野菜,捕鱼,种板栗,苏明娟的父亲苏友良也时常起早贪黑上山砍柴,抓鳝鱼。正因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苏友良和妻子不想让孩子在山区里一辈子过贫穷生活,而要走出山区,摆脱贫困,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苏友良和妻子也没有放弃让女儿上学的念头,把苏明娟送进了当时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1990年的秋天,7岁的苏明娟上了小学一年级,然而学费却成了压在苏友良夫妻心头的一块大石。每学期六七十块钱的学费,在现如今看来不过是两三顿外卖的钱,可是对于一个山区贫困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是家里很大的负担。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虽然当时的苏明娟还很小,但是心里已经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意识,因此每当要交学费的时候,她都十分忐忑,不知道父母能不能拿出这笔钱供自己上学。有时家里实在捉襟见肘,拿不出钱来,苏明娟几度差点退学,但是苏父苏母十分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便乞求校方先让孩子上学,学费会以后补交,苏明娟的学业才得以继续。小学环境条件差,教室狭小破旧,冬天学校没有钱装玻璃挡风,蒙上塑料布又影响光线,苏明娟的小手生满了冻疮,紫红浮肿得可怕,没法写字。她就每天拎着盛着木炭火的小火炉去上学,呼啸的寒风中,她在火上烤一下手,写一行字。在幼小的苏明娟心里,在学校念书,就好像在走钢索一样,绳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断,因此她时刻紧张着,不知何时就失去了坐在教室的机会,她做好了随时辍学回家的准备。

山村女孩成最小人大代表

直到摄影师解海龙的到来,就此改变了她整个人生的走向。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大街上偶然看到“希望工程”的公益活动介绍,决心加入这个队伍为希望工程做事。他成为了无偿志愿者,来到安徽省最贫困的山区金寨县,寻找摄影素材。他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看见一个小女孩背着缝补的书包赶路,经了解后,解海龙得知这个女孩每天上学都需要往返24里山路,这让他心疼又感慨。解海龙觉得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他想要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六七岁女孩的故事,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山区孩子上学的艰苦。于是他就跟着小女孩一路拍,直到女孩走进教室坐下。这个小女孩就是苏明娟。当苏明娟握着铅笔抬起头的那一刻,解海龙不禁愣住了,昏暗的教室里,他发现这个女孩子的眼睛尤其的明亮,不掺一丝杂质。苏明娟看到一个陌生的叔叔在拍自己,也有一些慌乱紧张,那一刻,她的眼神里有些无措和惊恐,也有几分好奇和期待。“那眼神穿透力太强,能直击你的心灵。”解海龙这样评价道。就是这样的眼神,吸引着解海龙举起手中的相机,屏住呼吸摁下了快门。这张主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一经发表,很快在全国走红,凡是看过这张照片的人,无一不为女孩那双明亮干净,渴望知识的眼睛而触动。

希望工程看到这张照片以后,立刻决定用这张照片作为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国内各家媒体也争相转载报道。不少群众也被苏明娟的事迹所感动,纷纷解囊相助,想要为她圆一个“读书梦”。李万是第一个向苏明娟施以援手的好心人,他自己也不算很富裕,但是会把微薄的津贴攒起来给苏明娟作补助,每学期都会给苏家寄去100块钱,一直到苏明娟小学毕业。也正是这笔钱,给这个风雨飘摇濒临崩溃的贫穷家庭带来了希望。李万每次都是与钱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他亲手写的信,上面充满鼓励与爱意的话语成为了苏明娟最大的精神支柱,到现在她都珍藏着这些信件。除了李万之外,还有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心人给予苏明娟帮助。

从初中念到高中,天津的一位退休老人逢年过节都会给苏明娟寄一些糖果和生活用品,也有一些小朋友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寄过来,大学生则是把自己打工兼职的工资也寄来资助苏明娟读书。中国人骨子里的善意让人们彼此互助,他人的援手让苏明娟感激得无以复加。后来还有一对来自大连的老夫妇给苏明娟寄来了自己的退休金,父亲苏友良却拒绝了这笔钱,他对女儿讲道:“这钱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已经有别人的帮助了。”“你爸你妈还能干活,还能养活你跟弟弟。”于是苏明娟将钱还给老人,老人却坚决不肯收,只是说别担心我们的生活。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苏明娟把钱尽数捐给了希望工程,帮助其他需要资助的孩子们。校方也得知苏明娟家庭条件困难,于是提出作为贫困生,可以享有900元的生活补贴。是苏家依旧拒绝了,他们表示希望这笔钱可以给到更需要它的孩子们手中。

苏父苏母性格善良忠厚,最常教导孩子们的就是“知恩图报”,而他们也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逢年过节,苏明娟的母亲就会用自己的方式为资助过苏家的好心人做出报答。她会给他们寄一些自己亲手缝制的布鞋,腌制的一块块老腊肉,虽然不值什么小钱,但却满满的都是一片赤忱真心。这张照片在全中国家喻户晓,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成为了希望工程形象代表的苏明娟,要积极配合希望工程的宣传工作。这时的她已经顺利读完小学,升入了初中,在课余时间,她受希望工程邀请,会频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有一次,别人对苏明娟说她几天后就要去北京开会,让她准备准备。苏明娟懵懵懂懂,也不知道要去开什么会,直到来到北京,走入大会堂,才知道这是中国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时的她14岁,是整个人民大会堂里最年幼的与会代表。会后,苏明娟被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

2003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她再也不是昔日那个时刻害怕辍学的小女孩了,她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上了大学后,苏明娟也不再需要其他人的资助,学费由国家来出。至于生活费,苏明娟遵循父母的教导,能靠自己的时候就绝不再麻烦别人,对于国家对贫困生的补贴,她希望这些补贴可以用来帮助更有需要的人。她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平日里会靠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她做过售楼员,也曾在北京摩托罗拉公司总部的人力部和财务部门实习过。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鲜花也总是伴随着诋毁。她做售楼员的时候,有媒体指责她利用大眼睛女孩的名人效应去卖房子。苏明娟无奈又委屈,她反问:“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售楼小姐呢?”

在校期间,苏明娟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此外她还是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兴许是自己曾淋过雨,所以苏明娟想为其他在滂沱大雨中的人也撑起一把伞。苏明娟会将打工赚得的钱捐赠给其他贫困学生,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多次和同学一起赴山区支教,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一次暑假,苏明娟组织其他几个同学,去家乡金寨县的另一个贫困乡村做支教工作。在那里的日子,苏明娟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回忆起那次支教的体验:“孩子们上课的条件非常差,跟我上小学的时候差不多,四面通风,只有一个破屋顶,孩子们的家庭也都很贫困。”想到这些,苏明娟心酸不已。她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幸运,因为一张照片,就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而其他的贫困孩子,却还在泥潭里挣扎,梦想对他们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

一个苏明娟走出来了,可是大山里还有千千万万个苏明娟,他们当中有的人或许日后能够出人头地,而有的人或许一辈子也走不出山区。

照片改写人生,从白领到厅级干部

2005年,苏明娟顺利结束学业,进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朝九晚五的白领。步入社会的苏明娟依然没有忘记初心,她自己拿到的第一份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苏明娟的休闲时间也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和朋友一起逛街吃饭,买衣服,在电视机前看时下最火爆的选秀节目《快乐男生》。单位的待遇非常好,除了丰厚的工资以外,食堂还为员工提供一日三餐,和一套两居室的公寓,吃住问题都解决了,苏明娟攒下了不少钱,每个月都会寄给家里的父母。苏家的日子在女儿的努力下,也逐渐改善起来,从家徒四壁,到翻修新房,黑白电视机也换成了彩色电视,欠下的债也还清了,过上了好日子。除了给家里寄钱外,每年仍会定期资助贫困学生。

2006年,苏明娟和解海龙共同拍卖了那张“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版权,将拍卖所得的30多万元用于援建西藏的一所希望小学,给了数以千计的藏族孩子一个圆梦之地。苏明娟的善举也引起了当地官方的注意,2007年,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又有人指责她还在吃那张照片的红利,并利用这个当上了官,但苏明娟这个职位只不过是兼职团干,她不领取任何报酬,只是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

2018年,苏明娟又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助力实现更多贫困学子的上学梦。现在在家庭方面,苏明娟也得到了美满,如今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有人就好奇地问苏明娟,孩子的眼睛是不是跟她一样大。苏明娟笑吟吟地说:“不大,眼睛很小的,和她父亲一样。”苏明娟表示以后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捐款,在公益事业上不断努力。她很感激解海龙,曾对解海龙说:“老师,如果没有那张照片的话,我可能也就读到高中毕业吧,如果没有那张照片,我想我后来的人生路也不会走的这么顺利。”然苏明娟自己也很努力,但是她心里很清楚,因为那张照片,她的梦想才得以实现。现在在网上搜索苏明娟的名字,就能看到她现如今的动向。

2021年11月16日,苏明娟助学基金获赠200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读书。12月3日,苏明娟以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的身份出席了“苏明娟助学基金”捐赠活动。

在公益的道路上,苏明娟的脚步从未停止。苏明娟时常会和那张大眼睛照片合影,她言笑晏晏地站在照片旁,与旁边照片上的苹果头小女孩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比。她从接受资助者,变成接过爱心接力棒的主动捐赠者,从淋雨的人变成了撑伞的人,苏明娟眼里已经不再有童年时期的迷茫和惊恐,变得更加温和坚定又从容。但是她眼中的光依旧明亮,一如往昔。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 篇四

29年前一张大眼睛姑娘读书的照片牵动了很多人的心,照片的主角因为这张照片被人记住,她就是安徽省大山深处的苏明娟,后来她由国家全力培养,如今以一己之力回报社会。

渴望读书的山里孩子

一张黑白色的照片,主角是一个眼睛大大的姑娘,她握着笔,听着课,那双仿佛会说话的大眼睛一下子就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起这个姑娘。苏明娟相比于同龄的很多孩子来说是幸运的,她被一位采风的记者捕捉到了最动人的一瞬间,她背后的故事随后也被人熟知。

苏明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起早贪黑的劳作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读书的学费只有一百多块,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苏明娟的父母深知知识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唯一机会,所以他们省吃俭用、东拼西凑的供苏明娟读书。懂事的苏明娟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她学的十分认真。她上课时认真听课的样子被一位记者拍摄下来了,就是29年前的这张照片,苏明娟被人记住了,她的命运也从此改变了。

备受关注的幸运女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像歌词唱的一样,苏明娟的照片一经公开就立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爱心人士纷纷联系苏明娟,给她捐款捐物,资助她完成学业。政府在知道这些消息之后,也开始全力地培养她,她那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看进了很多人的心里。

突如其来的关心让苏明娟一家人受宠若惊,当资助越来越多时,他们明确表示已经够苏明娟读书了,让大家不要再给他们捐助财物了,把爱心分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父母懂得感恩和知足的心深深地影响了苏明娟,她在学习上更加刻苦,一定不能辜负关心她的人。

苏明娟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徽大学,进入大学以后,苏明娟就开始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回报社会。因为成绩优异,苏明娟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很多奖学金,这些奖学金苏明娟都捐给了希望工程。

一有时间她还会做兼职,挣来的钱用作自己的学杂费。除此之外,苏明娟还会在寒暑假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跟随同学到山区做义务劳动,竭尽所能地去帮助那些孩子,因为她知道每一个平凡的举动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区的孩子来说都是最大的帮助和鼓励。大学毕业以后,苏明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她依然热心公益事业,把工资中的一部分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如果当初没有那张大眼睛的照片,苏明娟就不会被记住,她的求学之路随时都有中断的可能。如果不能顺利地读大学,她的人生也许是另外一番境遇,苏明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幸运女孩。

知恩图报的团委副书记

苏明娟是幸运的,因为那张照片她被很多人记住了,她的命运也因此改写了。知识改变命运,只有那些从山区和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才能体会教育的含义,也只有他们才懂得知识的分量。如今的苏明娟已经走出大山,但她没有忘记大山,她也没有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跟她曾经有类似经历的人,去回报这个充满爱的社会。

前几天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中,马得福就是从大山里走出去,最终又回到大山的人。从他们的身上,观众能看到人性中最光辉和善良的一面。

人红是非多,苏明娟因为一张求知若渴的大眼睛被记住了,进而获得了国家的全力培养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她的成长轨迹一直牵动着很多人的目光,苏明娟没有让帮助过她的人失望,她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投桃报李的回馈社会。

苏明娟从大山里走出来了,她一直想着如何回报社会,让更多山区里孩子能像她一样走出大山。在苏明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她帮助。在她事业稳定之后,她用延续爱心的方式回报社会。苏明娟的事迹为人熟知以后,很多人向她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知恩图报。苏明娟就是一个优秀青年的典型代表,而被评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也是实至名归。

原本是一家银行职员的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的时候,也有人质疑是不是政府和苏明娟个人的故意炒作。其实不然,苏明娟的这个职务是兼职,她不享受任何行政待遇,但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如今的大西北山区,也依然有很多生活贫困的家庭,政府在因学致贫的帮扶上力度十分大,几乎实现了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的目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像苏明娟一样,在努力改变自身命运之后,做一个懂感恩的人。

苏明娟“大眼睛女孩”个人主要事迹简介 篇五

命运总是不能兼顾到每个人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而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要为生存而奋斗。知识能改变命运,但知识却变成了后者眼中的奢侈品。与其感叹命运的不公,倒不如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1989年开始,我国成立希望工程,旨在汇集社会众多有心人之力,着眼并帮助贫困地区的教学,求知问题。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希望工程已经凭借广泛的影响力,将无数小树苗培养成参天大树,完成了一批又一批希望的培育。

当年,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一经刊登,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共识。照片名为“我要读书”。画面中,是一双炙热的充满求知渴望的大眼睛,不管周围环境以及外表多么不堪,这双眼睛,透过镜头,总是会引起读者的悲悯之心。如今,已经过去30年,当年的“大眼睛女孩”不知过得怎么样?

01希望工程,让爱深埋1991年,摄影师解海龙途经金寨县,无意中拍下了这张照片。

事后,他仔细端详照片,破旧的衣服,凌乱的头发,脸上还有污渍,手中紧握铅笔,但是他仿佛看到了双会说话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他依稀听到了小女孩渴望读书的呐喊。简单的黑白照片,却承载着炙热的希望。张照片突然大火,因为它激烈地拨动着人们的怜悯之心,让公众意识到,虽然如今生活日益富足,但仍有人上不起学。当年这张照片引发强烈讨论,同时也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作希望工程的标志。照片中的“大眼睛”女孩叫苏明娟,经此一事,也令她一夜成名。

在没被关注之前,苏明娟也只是众多贫困地区普通乡村孩童之一。家中父母务农,每年的收成远远不足以维持一年的口粮,她得以能读书,也大多是靠亲戚的资助,尽管如此,苏明娟每月的生活费依然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仅7岁的苏明娟早早懂事,家庭对于她读书的困难,她也略有感觉,但是年纪尚小的她根本无能为力。那些年来,支持她一直努力学习的信心,来自于一个叫李万的叔叔寄来的一封封鼓励信。

希望工程犹如雪中送炭,随着事迹被广泛报道,有越来越多人向苏明娟伸出援手。其中有一对退休老夫妇向苏明娟进行资助,将微薄的退休金无私捐赠给她。来自社会的资助越来越多,苏明娟的父亲因此常常告诉她,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捐助。因此苏明娟从小就将这些好心人,带来的关爱铭记于心。外界都很关注苏明娟的学习情况,而她也不负众望,顺利考上安徽大学金融系,进入大学学习。

02华丽而归,为爱延续

地球是圆的,人心是暖的。苏明娟没有一刻忘记别人给她的帮助。全中国像她当初一样,急需帮助,充满求知渴望的贫困学生数不胜数。她深知,自己是幸运的那个人,她也知道还有人多不幸的人等待被帮助。她感恩这个充满爱的社会,于是,在她稍微有点能力之际,她决心用行动回馈这份爱。

大学期间,苏明娟每个学期都有一份定向生活补助,而她果断要求,把这部分资金补助转给其他贫困生。由于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她在大学期间,常常勤工俭学,分担自己的生活开支。寒暑假期,她都会如约一般,回到家乡参加支教。她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安排地满满当当,完成学业之余,最多的心思就是想着如何帮助别人。

工作之后,她每年都向贫困生资助1000元。这个习惯,直到现在还一直保持着。当年,年仅15岁的她,就为“希望工程助学金”注入了自己的第一笔资金。2018年6月12日,以自己的名字成立“苏明娟助学基金”,并以3万元人民币个人财产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03爱,教会她成长当初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如今已经三十多岁,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她本人也成为一名优秀的银行白领。每当被问及,她都会说是别人的帮助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其实取得如今的成绩,都是因为自己努力得来的,别人的帮助其实最多只是为他提供了机会。当年,年仅14岁的她,就成为最小的人民大会堂里的与会代表,1997年,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2007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2018年,被评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曾经,她顺利任职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还担任副厅级干部,外界对于此事议论纷纷,有不少声音质疑她。但是,别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职位并没有行政职级,也没有薪酬,而且是兼职性质,她也并没有获得别人口中的利,更没有利用身份之便就职。

对于她来说,这个义务工作,只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为大家服务。她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不忘教育孩子们要懂得感恩,要学会奉献。

时过多年,苏明娟如今已经是一位资深的慈善家,不论她的收入有多少,都会分出一部分用于慈善基金,当年她资助的学生中已经有不少研究生毕业。

04结语据希望工程成立30周年时统计,全国希望工程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如此累累硕果,见证了三十年间爱心的凝聚和汇集,伟大的力量托起了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希望。奉献,促进,传承是希望工程最伟大的意义,正因如此,苏明娟由被给予的一方,摇身一变,加入给予与奉献的队伍。国家领导曾寄语希望工程强调,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希望工程,任重道远,而人类进步的路上也不能少了你和我。

苏明娟“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优秀个人事迹 篇六

“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无数寒门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有这么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它透露出了一个寒门学子渴望知识的迫切想法,这双眼睛曾经牵动过千万中国人的心。

这张照片拍摄于金寨县,在90年代的当时,金寨县还相当贫困,主要经济来源是畜牧业,平时的生活都常常得不到保障。孩子们的教育资源也可谓是非常贫乏。在拍摄这张照片时,苏明娟抬着头,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太阳当空照,我想上学堂”

照片中的主人公大眼睛女孩名叫苏明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姑娘。学校在距离他家村庄很远的地方。为了上学,苏明娟只能每天跋涉数里地前往县里的学校学习。

正因为读书的条件如此的来之不易,所以小明娟也是格外的珍惜读书的机会。为了能赶上8点上课,小明娟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出发去上学。而山路崎岖多坑,甚至走完还需要做一段船才能到达县里。

这样的一段路途,让年纪还很小的小明娟疲惫不堪。但即使如此,小明娟也从来不在课上偷懒打盹,而是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去钻研知识。

摄影师来到学校时,就是这样被小明娟的勤奋感动了。小明娟虽然穿着朴素,但却十分干净,正如她的眼睛一般明亮澄澈。随着“咔”的一声快门声音,这双澄澈的大眼睛便被定格在了相机之中。

“来自希望工程的福音”

小明娟不知道的是,这位摄影师是“希望工程”项目组的一员。这张经典照片被传到了“希望工程”我要上学专栏。在报纸,公交以及一些公共场所都出现过这组小孩子的照片。

然而在曝光一段时间之后,同一组的其他照片都反响平平,唯独这张明亮的大眼睛抓住了每个家庭的心。有很多好心人甚至反映,自己是看到了这张小姑娘的照片才开始了解希望工程,才开始捐款的。而这张照片也是传遍了大江南北,更是传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坎上。很多家庭都会拿这张照片给孩子举例子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希望工程就好比一幅画卷,画卷中描绘的是受到帮助后各贫困家庭的孩子拨云见日的光明未来,那么画卷的封面就一定是小明娟这双澄澈的大眼睛。

“百家书娃娃长大了”

小明娟最终在希望工程捐赠下的希望小学成功毕业。在进入大学之后,小明娟一直勤工俭学,边上学边打工补贴家用。“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毕业赚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小明娟也没能忘掉供自己读完书的希望工程,她向希望工程捐了一笔钱,希望可以帮得到和自己一样困难的孩子们。

而在大学时,她也尽自己力所能及去山区支教,给那些孩子们传授知识的火种。火把点亮了小明娟前进的道路,因此小明娟也立志能够让自己也成为一桩火炬,去照亮那些和她当年一样困难的孩子们。

“以身作则,兢兢业业”

正是由于这种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再加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29年后,苏明娟当选了安徽省共青团副委书记,成为了一名副厅级干部。这个从希望工程里走出来的孩子,终于也成为了我们的顶梁柱。保持着原来的善良和纯粹,这是最珍贵的宝藏。

并且“希望工程”这个主题也开始渐渐地传播开来,人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希望工程解决了成千上万孩子的上学问题。可能是这种最淳朴的纯粹之美,就是人们心里一直要守护的那株花骨朵儿吧。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苏明娟个人主要事迹简介(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苏明娟个人主要事迹简介(多篇)范文,共有2017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苏明娟个人主要事迹简介(多篇)下载
苏明娟个人主要事迹简介(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