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材料【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 篇一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当出于工程人员之口。”之后,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很多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
中国的英雄人物 篇二
精忠报国的岳飞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当人们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时,悲壮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精忠报国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时期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宋朝衰微、北方金国强盛的时期。当时的金兵经常南下,所到之处烧杀抢夺,民不聊生。岳飞耳闻目睹,再加上母亲的谆谆教诲,他从小就将精忠报国的志向铭刻在心间。为此,他勤奋好学,到处拜师学艺,苦练各种本领。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大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黄河两岸、两淮之间,军民奋起,抗击金军。学有所成的岳飞满怀着爱国的热忱,奔赴抗击金军的战斗前线。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掳走宋钦宗、宋徽宗父子,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耻”。同年,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继位,称宋高宗,南宋建立。半壁河山沦落,千万百姓流离,“还 我河山”成为当时最强烈的呼声。
岳飞投军后,先是投奔到宗泽的部下。因为他作战有勇有谋,受到宗泽的重用。之后,岳飞又屡建战功,威风大振。特别是他领导的“岳家军”,其严明的军纪、强大的作战力,使金兵闻风丧胆。而岳飞也成长为一代大将,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一起,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1139年,岳飞听说宋金议和即将达成,立即上书高宗,认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慷慨激昂地表示:“臣愿一鼓作气,收复两河沿岸的失地,报效国家。”可是,软弱的高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是与金国议和。
恰如岳飞所说,金国是不可信的,他们于1140年撕毁和约,派金兀术等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南宋首都临安(治今浙江杭州)。宋军没有防备,城池相继失陷。眼看金兵要逼近临安了,宋高宗急命岳飞等挥师北上。于是,积淀在岳家军身上的激愤爆发了,他们一路攻无不克,所向无敌,剑指中原。
1140年7月,岳家军和金兀术的一万五千精锐骑兵在河南郾城(今漯河市)进行了旷世对决。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岳飞坐在马上,背后的帅旗猎猎作响,他面色冷峻,看着旁边的岳云说道:“此去只许胜,不许败,否则休要回来见我!”岳云望着父亲,坚定地点了点头。
一声令下,岳云纵马飞奔出去,身后跟着八千背嵬骑兵,杀声震天地冲入敌军阵营。一时间万马奔腾,沙尘滚滚。岳家军士气如虹,一路冲杀。很快,金军败下阵来。再看金兀术,脸色铁青,亲自披甲上阵,杀了过来。岳飞见状,也催马上前,加入了战斗。岳飞不仅槍术了得,箭术更是冠绝三军。只见他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箭到之处,金兵应声倒下。岳家军一看主帅如此神勇,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大败金军。
郾城一战,岳家军完胜。紧接着,岳家军又一口气收复了十余座州郡,中原失地重新回到宋军手中。主力尽失的金兀术捶胸顿足,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啊!”
然而,就在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痛心疾首,不忍心离去,无奈,军令如山。岳飞为了掩护河南百姓南迁到襄汉一带,故意放出风去,说准备第二天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北逃,大批百姓得以平安南迁。
岳飞退兵后,金兀术大喜,立即杀回开封,不费吹灰之力,重新占领了中原地区。
1141年,宋金议和之后,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只可怜一代枭雄,落得了如此下场。但是在老百姓的心中,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却将永远长存。这种精神将化为一种伟大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为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舍生忘死、奋勇拼搏。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篇三
邱少云
邱少云,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了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在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当时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以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实践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篇四
钱学森
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1955年10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并于1958年10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尽管当时人力、物力等条件很差,但他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与忠诚,满腔热情地投入我国国防尖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军委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为奖励他的突出功勋,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英雄人物 篇五
投笔从戎的班超
在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父子皆为名人、名将的有很多,其中东汉的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了。班彪和班固在中国史学上的成就已是有口皆碑,而班超虽然没有继承父兄的衣钵,却在西域立功,同样被炎黄子孙铭记于心。
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前往 www.haoword.com 都城洛陽任职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哥哥到了洛陽。当时哥哥的薪水微薄,为了减轻负担,班超常常替官府抄写文书。
抄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班超却将这份工作看作一种锻炼,不仅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还 可以博览群书。正是凭借这种惊人的意志,班超在书海中领略并学习到前人的谋略和智慧,为他以后立功西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班超在官府里抄书,实在是抄累了,就站起身来,把毛笔丢到一边,感叹道:“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在万里之外建功立业,扬大汉国威,报效国家。”
周围的人听了,讥笑他:“一个天天抄抄写写的书生,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还 想万里封侯、加官晋爵?真是异想天开啊!”
班超听了,不加理会。他知道,只要自己心存志向,并付诸实践,就一定能成功。恰逢朝廷出兵攻打匈奴,班超决定投笔从戎,去实现自己胸中的大志。
公元73年,班超跟随大将军窦固抗击匈奴。在蒲类海一战中,班超独当一面,有勇有谋,带兵攻下了伊吾。这一战,不仅让班超一举成名,也赢得了窦固的赏识。窦固认为班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目的是重新建立和西域各国的联系,联合起来抗击匈奴。
这是一个艰巨而又困难的任务,且不说通往西域的道路充满了重重险阻,还 得时刻提防匈奴人。可班固全然不顾,他满怀着一腔热血,只带了三十六人,便和郭恂一起上路了。
他们先来到鄯善国。鄯善王听说是大汉派来的使臣,非常高兴,亲自出来迎接,并派专人接待他们。不料,过了几天,鄯善王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待班超一行态度冷淡。大家都十分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唯独班超早就洞察出事情的真相。
班固给大家分析道:“鄯善王的态度逆转,说明一定有匈奴的使者来了。鄯善王想和大汉结交,但又害怕大汉实力不够,不能够保护他们。依我看,鄯善王现在一定正在权衡利弊呢。”
大家一听,大惊失色。班超挥挥手,让大家冷静下来:“大家少安毋躁,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我们现在需要弄清楚事情,然后再采取行动。”于是班固马上找来鄯善国的接待人员,假装什么都知道了,漫不经心地问道:“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住在哪里呀?”接待人员愣住了,大惊失色,以为班超什么都知道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了他匈奴人的住所。
班超当机立断,把接待人员软禁起来,以免他走漏了风声。随即,班超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故意激将道:“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想建立功勋,成就大业。不料匈奴人也来到这里。如果鄯善王把我们交给匈奴人,我们可怎么办呀?”
大家一听,面面相觑。班超接着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乘着月黑风高,对匈奴人发起突然攻击,把他们全都消灭。这样才能保全我们,也才能逼鄯善王和大汉联合。”众人听了,纷纷表示愿意听从班超的安排。
等天色完全暗了下来,班超带领众人直奔匈奴人的营地。他安排十个人带着鼓绕到匈奴人营地后面,二十个人带着兵器埋伏在大门两旁,自己和剩下的人则负责放火。一时间,火随风起,擂鼓震天。匈奴人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和鼓声吓得不知所措,乱作一团,很快就被班超等人消灭。
鄯善王知道后,害怕极了。不料班超对他和颜悦色,并晓之以理,好言劝慰他归附汉朝。鄯善王这才放心,欣然同意和汉朝共同抵御匈奴。
正是凭借这种谋略和勇气,班超屡立战功,使得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朝,促进了民族融合,实现了立功异域的抱负。班超以其传奇的一生,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篇六
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了消除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中国英雄人物 篇七
大将军卫青
自秦以来,中原边境经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以擅长大范围机动和骑兵作战而闻名,他们时常烧杀掳掠中原边境,而面对这样的局面,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却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是寄希望于和亲来换取一时的安宁。
执政不久的汉武帝刘彻,凭借着“文景之治”积累下的巨大财富,开始强势改变西汉初年定下的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争,而卫青正是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
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出身贫贱,从小在平陽公主府上做骑奴。他聪明好学,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
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兴兵南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派四路大军出塞迎击匈奴,并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领骑兵一万人,从上谷郡出发,深入匈奴腹地,痛击匈奴。
九月的塞外,秋高气爽,草肥马壮。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宽阔辽远。卫青带领着一万骑兵,浩浩荡荡出发了。边塞居民久受匈奴騷扰和掠夺,终于等到朝廷出兵反击,都欢呼雀跃,夹道欢送。
卫青首次出征,除了兴奋,当然还 有点紧张不安。他骑在马上,行进在队伍当中,边走边想:虽然对匈奴人的强悍凶猛早有耳闻,但真的就像那些大臣们讲得那样可怕吗?真的就无法战胜匈奴人吗?卫青虽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战争会怎么样,但他心底很清楚:纵然战败舍身成仁,他也绝不会做个胆小的懦夫,更不会投降匈奴人。
阵阵北风吹过,卫青的头脑变得十分冷静,他眼望着远方,塞外的草原辽阔无边,蔚蓝的天空上一只雄鹰正在翱翔。忽然,雄鹰一个俯冲,眨眼的工夫就抓住一只兔子迅速起飞。卫青恍然大悟:这只雄鹰不正是在教我如何对付匈奴人吗?我的部队要像这只雄鹰一样,一旦发现猎物便迅速出击,战斗结束后快速离开,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反击的机会……想到这里,卫青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底气十足。
大军行进了数日,没遇到匈奴的大部队,只和几小股匈奴部落交战,并取胜。从俘虏口中得知,再往西行进约一天的路程,就是匈奴人的腹地——龙城,一个匈奴人祭祀祖先的地方。
卫青马上召集众校尉和副将来到自己帐中商议下一步的计划。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龙城是匈奴人祭祖、祭天的地方,仅驻扎了一千多人,而且这个地方没有重兵把守,如果突然袭击龙城,必能打他个措手不及,诸位觉得如何?”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看到大家七嘴八舌,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决议不下,卫青果断地站起身来,对众将道:“就这样决定,战败我自会向皇上请罪,请各位无须多虑。”
卫青又道:“此次出征,关系着边境百姓的福祉,也关乎我大汉的颜面,皇上十分重视。匈奴人虽然强悍凶猛,但我等也并非胆小懦弱之人,前面几次交战就是最好的例子!”卫青顿了顿,看着大家,接着说,“你们离家别子,随我出征到这荒漠之地,和匈奴人浴血奋战,卫青感激不尽。只要大家奋勇杀敌,我自当禀告皇上,为各位请功!”
“愿为将军效力!”众将异口同声道。
“好!传令下去,准备开拔!”
凌晨时分,大军开始向龙城进发。卫青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不出所料,还 在睡梦中的匈奴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七百余人。天亮时分,打扫战场,收拾停当,卫青带着自己的大军开始回撤到汉境。
经此一役,卫青不仅名声大振,而且还 积累了对匈奴作战的经验,总结出了独特的战术。自此以后,卫青在对匈奴作战中六战六捷,无一败绩,威震大漠。最后的漠北之战,卫青和外甥霍去病联手,彻底打垮了匈奴主力,使其从此一蹶不振,再无实力觊觎中原。卫青也因此被历代兵家所敬仰和崇拜,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军事家。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篇八
袁隆平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日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可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坚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梦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到达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材料【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