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聊斋志异序阅读答案与翻译
聊斋志异序阅读答案与翻译
聊斋志异序
高珩
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然而圣人曰:“君子以同而异。”何耶?其义广矣、大矣。夫圣人之言,虽多主于人事,而吾谓三才之理,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以贯之。则谓异之为义,无不可也。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为人君子矣;而陟降而在帝左右,祷祝而感召风雷,乃近于巫祝之说者,何耶?神禹创铸九鼎,而山海一经,复垂万世,岂上古圣人而喜语怪乎?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吾人之所以为木铎也。然而天下有解人,则虽孔子之所不语者,皆足辅功令教化之所不及。而《诺皋》《夷坚》,亦可与六经同功。荀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愿。
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或曰:报应示戒可矣,妖邪不宜黜乎?曰:是也。然而天地大矣,无所不有;古今变矣,未可舟膠。人世不皆君子,阴曹反皆正人乎?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或又疑而且规之曰: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曰:是也。然子长列传,不厌滑稽;厄言寓言,蒙庄嚆矢。且二十一史果皆实录乎?仙人之议李郭也,固有遗憾久矣。而况勃窣文心,笔补造化不止生花,且同炼石。佳狐佳鬼之奇俊也,降福既以孔皆,人中大贤,犹有愧焉。是在解人不为法缚,不死句下可也。
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儒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三生梦渺,牡丹之亭下依依。檀板动而忽来,桃茢遣而不去,君将为魍魉曹丘生,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
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
(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妖邪不宜黜乎黜:消除、排斥
B.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淑:善良、美好
C.而陟降而在帝左右陟:晋升、进用
D.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辞:推辞、拒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诺皋》、《夷坚》等言怪志异的作品也是有一定的教化作用的。
B.作者认为要做一个“解人”,全面地理解圣人的话,而不是死抠字眼。
C.作者对一些“拘墟”之士的意见全面否定,提倡人人要做一个“解人”。
D.作者希望读书人读《聊斋志异》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要沉溺于鬼怪之玄谈中。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慝。
(2)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
8、文中提到的“解人”、“拘墟之士”和“痴人”对怪异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答
5.B(使......清湛)
6.C(文章第二段开头提到“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可见作者未将“拘墟”之士的意见全面否定,原文认为他们的意见“未尝不近于正也”。)
7.(1)如果不是通达之人,那么即使每天说着孔子常说的话,却都能借此产生邪恶之念。(苟,如果。“非其人”,意译“不是通达的人”;常言,常说的话;“慝”,奸邪、邪恶。1点1分。)
(2)怪异之事,世间的确存在,可是竟然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在人世间构筑起虚幻之境,难道不是受到《齐谐》志怪的影响吗?(判断句式、“无乃......乎”;固,本来;驰想天外,异想天开;幻迹人区,在人间构建虚幻之境;滥觞,波及、影响。1点1分。)
8.“解人”:公正而包容的态度。“拘墟之士”:排斥的态度。“痴人”:沉迷的态度。
参考译文:
说记录的是怪异奇事,就是申明记事不同寻常。孔子说过君子求大同存小异的话。何出此言呢?它的意义就很广很大了。孔子语录虽多讲人情世理,但是我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六经的内容及诸圣的主张,都可以用一个道理贯穿,那就是异常事物客观存在是合乎道义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个人只要知道内心存仁,行事循义,约束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那完全可称得上是一个正人君子了。至于说先王之神在天,无时不在上帝左右,子孙蒙其福泽君临天下,感应风雨雷电的事,就和巫师庙祝的说法差不多了。夏禹建立夏朝,用天下九牧贡献之铜铸造了九鼎,镌刻上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禽异兽。《山海经》一书因此流传千古以至今天,这难道也是上古圣人偏好谈论怪异之事吗?要读天下的奇书,就要明了天下的大道理。以人伦大道济世的,就要依靠木铎教化引导,上天就把孔子当作了木铎。由于天下有善解人意的人,就是讲了孔子不谈的那些怪异之事,也都可以用来弥补朝廷功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记录神怪的《诺皋》、《夷坚记》等与六经有同样的教化效果。如果不是通达之人,就是每天说着孔子常说的话,都完全有可能借此产生邪恶之念。那些死板拘泥的人也有不少疑问,他们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有人说了,报应示警可以,难道不应废黜妖邪吗?回答说:应该这样。可是天地之大无所不有,古今已发生巨变,舟船不能搁浅。人世间不全是正人君子,难道阴曹地府里都是好人吗?况且世风如同江河日下,人和鬼越来越相似,不可能在幽冥之中是圣贤的世界和三代治世的美好,有这样的道理吗?又有人说:怪异之事,世间的确存在,可是竟然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在人世间构筑起虚幻之境。这不是延续《齐谐》志怪的套路吗?回答说:是的。可是司马迁写《史记》列传不忘写风趣的'滑稽列传;将真理寓于戏言故事之中,是庄子开了先河。况且二十一史都记录的是实情吗?有仙人之议的是李膺与郭太,本来就有遗憾很久了!有突然冒出的创作灵感,笔墨又可弥补自然的不足,不仅仅是妙笔生花,且更似炼石补天。美狐义鬼中不逊正人君子,普遍降福于人,就是人中才德双全的大贤士,恐怕也会有羞愧不如的地方!好在善解之人不为成法所缚,不会去死抠字眼,这也就可以了。我希望天下的读书人,阅读这奇妙的文章,须调动所有智慧,眼光深远,就能扫除所有障碍,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并能洞知圣人对一些事或言之成理,或绝少谈及,或缄默不语。那样,六经之义,自然之理,诸圣主张就全部贯通了。奇异相同的,忘掉它的奇异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这样,痴呆之人用情苦深,一接触就会沉溺不能自拔。看到一个字就魂飞天外,如月的心性浮现出精灵,穿越飘渺如梦的三生,牡丹亭下依依相惜,檀板一敲飘忽而至,驱邪的桃木帚也难以赶走。你打算做精怪中的曹丘生,我又怎么会推辞做志怪的鲁仲连呢?
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写此篇。
第2篇:聊斋志异序阅读答案与翻译
这篇聊斋志异序阅读答案与翻译范文很有代表性,送给你。
《于中丞》为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章。聊斋志异于中丞文言文翻译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于中丞文言文原文: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公就馆舍,使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
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于中丞文言文译文:
御史中丞于成龙,巡视属下州县到高邮。恰逢一大士绅家要嫁女儿,嫁妆准备得很丰厚,夜里却被盗贼穿墙进宅席卷而去。刺史没有办法破案。于成龙就命令关上所有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吏目守着城门,严加搜查装载物品的车子。又出了告示,告知全城人都按户口各自回到住宅,等候第二天查检搜索,务必要找到赃物所藏的地方。于成龙又暗中嘱咐吏目说:假如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把这样的人捉起来。
过了中午捉住两人,除了身上穿的之外,并没有携带其它行李。于成龙说:“这是真正的盗贼。”二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解开他们的衣裳搜查,发现外袍内还穿着两套女子衣服,都是嫁妆箱内的衣物。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但是物品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然后多次出入城门。
另外,于公担任该县县令时,一次到邻县去。早晨,经过城外,看见两个人用床抬着病人,盖着大被;枕上露出头发,头发上簪着一支凤钗,这人侧躺在床上。有三四个健壮的男子在床两边跟随着,时不时轮换着用手塞(掖)被子,让被子压在身底,好像怕有风吹进去。一会儿,他们在路边歇肩,然后又让两个人换着抬。
于成龙经过后,派遣随从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小妹病得厉害,准备送回夫家去。于成龙走了二三里,又派随从回去,察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随从尾随他们,只见那些人到了村中一所屋舍前,两个男子把那些人迎入屋内。随从回来把所见的情况告诉于成龙。于成龙问该县县令说:“城中该不会发生了抢劫抄掠的事吧?”该县县令说:“没有。”当时朝廷考核官员的条例很严格,所以上上下下都忌讳说有盗贼,以致即使被盗贼劫杀的,也隐瞒忍耐着不敢说出来。
于成龙回到驿馆,派家中仆役细细察访这事,果然有一富贵人家被强盗抢劫了,主人也被烧烫死了。于成龙叫那主人之子前来,向他问明情况,主人之子坚持不承认。于成龙说:“我已替你们把大盗捕获到这里了,不是为其他事。”这时公子才叩头哀哭,请求替死去的父亲报仇。于成龙就去叩门见该县县令,派强壮的差役在四更天出城,直奔那村中房舍,捉住了八个人,一审问都认罪了。问那病妇是什么人,强盗招供说:“那一夜我们都在妓院,所以跟**合谋,把抢来的金子放置床上,让那**抱住躺着,到窝藏的地方再瓜分罢了。”大家都对于成龙断案如神很佩服。
有人问于成龙是怎么知道案情的,于成龙说:“这很容易解释,只是人们不关心罢了。哪里会有少妇在床上躺着,而允许别人把手放进被子底下的吗?而且几个人轮换着抬着走,那样子就显得份量很重;交替用手护着,就知道被子里必定有东西。如果病妇昏迷不醒送到婆家,必然有妇女在门口迎接;只见男子出来,而且也不惊问一声,所以可以断定他们是盗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