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初解绝弦
四、再解绝弦
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
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亮点
“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范文,送一篇给你。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因此对这篇文章提出了三个学习方向: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读通文意,重点理解:绝、善、鼓、峨峨、洋洋等字词意思,及重点句的意思,并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
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己情谊。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以做代学”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任务引领,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五、说学习任务及过程
上课开始,我以简短的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
(一)前置测评任务 任务一:汇报展示
课前搜集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各小组选代表展示。(板书俞伯牙 钟子期)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搜集整理信息成果,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初步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任务二:理解课题,激趣导入
师:看了课题,你理解课题的意思的吗?
(教师设置任务,引导解释课题意思。重点:绝:断绝。)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伯牙绝弦”的意思,那么伯牙是谁?他为什么“绝弦”呢?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结合重点字理解课题意思;后两个连问则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探究学习的欲望,水到渠成,自然流畅地导入到本课的探究学习之中。
(二)导学任务
任务三:整体读文,初步感悟
1、读对字音。
现在我们先来自由读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指名读,正音。
2、读出停顿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听并画出停顿,学生依据画出的停顿再读课文。
3、读出古文的韵味。 指名读、小组齐读、赛读等。
设计意图: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并且提出了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
1、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节奏,
3、读出古文的韵味。原因是文言文比较难度,所以安排了读的要求有层次。在教学时,我适时进行范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
任务四:小组交流,初解知音
1、出示文言文学习方法
出示学习要求: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自
己搜集查找的资料来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方法,做到“有法可依”。
2、小组交流: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交流时间,让他们在小组内自学、互学、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对他们疑惑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3、小组汇报 预设问题:
①理解 “善”字不同用法:“善鼓琴”“善听”“善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
②当你读到“峨峨兮”“洋洋兮”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③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好多场景,如:志在清风、明月、春雨、杨柳??,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你会怎么赞叹?(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说话)
设计意图:在展示环节,各小组将并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在展示重点句时,引导学生重点读,反复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在交流了句意后,我又让学生仿照句式来说话,“善哉,——兮若——”不仅积累了词语,也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补充,积极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了生本理念。
任务五:再读绝弦,讲述知音
预设: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六:随堂测评任务
预设:说说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师发放课堂检测题) 设计意图:一是检测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二是进一步强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三)补学任务
任务七:回味绝弦,背诵课文
要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背诵本文使学生在培养语感的同时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开展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前置测评任务
任务一:原文填空,复习旧知 预设:
1、教师多媒体出示原文填空题,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并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2、齐背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检测学生背诵情况。
(二)导学任务
任务二: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预设问题:
1、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2、好一个善弹得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念”字和前面的哪一个字意思一样?都是什么意思?(想)无论你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钟子期都能知道。板书:志 念
(2)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还听懂了伯牙的心声。用一个常用的成语讲他们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板书:心
(3)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叫——知音(板书)
3、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前程、希望等)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教师重点抓住“善”“念”等关键字词,引导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知音”。并通过“绝弦”体会“知音难觅”,从而深入感悟文章主旨。
任务三:再解“绝弦”,聆听“知音”
预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结合课文再次说说课题《伯牙绝弦》的意思?
师:这就是著名的曲子《高山流水》的出处。《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谱写的一曲《高山流水》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请大家欣赏,看你是否“善”听,又能否听出其中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再解一是呼应导课,二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识记和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欣赏《高山流水》
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随堂检测任务
任务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预设: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谁听呢?面对伯牙“绝弦”的痛苦和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将你的想法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习,学生已被两人的真挚情谊所感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有所思,有所想。教师引导学生将有感而发的情感写下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补学任务 任务五:课后作业
1、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作为补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对“伯牙绝弦”有了深入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让学生带着兴趣进一步探究学习,感悟知音,感受友谊的珍贵。
结束语:伯牙绝弦知音难觅,高山流水余音未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了知音难觅,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使他们更加珍惜朋友间的真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