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高考诗歌鉴赏【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 篇一
关键词:课文教学高考备考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课本五、六册的单元编排都以专题形式出现,此时的课文学习,其实是一个新旧穿插的复习训练过程,课堂学习的最终目标和训练重难点越加突出。只要教师能以单元学习为契机,注重学习方法的点拨,并且进一步扩大到面的训练,那么这时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就以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的学习,谈一谈高考诗歌鉴赏这一难点的备考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怎么写”这几个问题。看似很简单的三个问题,具体操作起来却要掌握很多方式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
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如:《旅夜书怀》,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知本诗是作者旅居在外时抒发自己的情怀,再结合诗歌本身不难看出,作者抒发的是自己孤苦伶仃、漂泊无依的感伤。再如:杜甫的《客至》,由注释得知,杜甫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由此可知,本诗所写之事必是朋友来访,所抒之情必是喜情。
第二、审读作品,品味语言。
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这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在这里,一个“垂”字引人注目,一个“涌”字引人注目。惟有在广阔的田野上才可感到“星垂”,惟有“星垂”才能见出原野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为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这两个字以细腻表现阔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宏阔平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
例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他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这一轮月是“山月”是“秋月”,月色特明,一个“半”字,写出了月从青山中露出半张脸来,给人青山吐月的美感,要比整个一轮圆月露出的效果更好,更优美。
例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其中“细”“微”“危”“独”不仅形象的写出了景物特征,还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如叠词的运用。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者自比为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飘飘”二字,就很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孤苦伶仃、漂泊无依的感伤情怀。
第三、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如:《旅夜抒怀》的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所用手法就是借景抒情;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又是用宏阔壮大的意境来衬托诗人的孤苦伶仃;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又是用反语的手法,含蓄的吐出了胸中块垒。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好的帮助体现诗情。
第四、抓住诗中出现的常用意象及典故。
如《峨眉山月歌》中的意象“月”。“月”,在古代诗词中是思乡(或思念)的代名词,本诗中也是取了“月”的这一常用意义,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更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 篇二
一、关注诗歌创作背景
这些诗歌的写作背景大多是在国势衰微,国家动荡不安等情况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陆游的《示儿》、《书愤》等,字里行间对于国仇家恨的描写细致入微,即使到了今天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尤其是我国的南宋王朝时期,国家长期处于与金人的战乱之中,百姓困苦不堪,因此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将领,其代表人物如陆游、辛弃疾还有岳飞等。若对此类诗歌进行透彻的了解与探析,就必须对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所运用的创作手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及了解。
二、感悟诗歌包含情感
首先包含了对祖国锦绣河山的喜爱与赞美,同时又对如此美好河山正被外敌践踏而感到无比的痛心及悲叹,充分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还有的诗人表达出自己身为书生而无法驰骋沙场的遗憾。如“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一词中,从美好河山今、往的对比中深刻地表达出了词人对河山遭践的的痛惜与感叹。再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一诗中,诗人李贺将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征战沙场的情绪利用提问的方式深深地表达了出来,其中又充满了作为文人不能投笔从戎的遗憾。其次因为国家的战乱,百姓的颠沛流离,而感到痛心。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描写的“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再次是抒发了欲要请缨却无路,欲要报国却无门的无奈与痛苦。如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写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最后是对于当时朝廷软弱无能的愤慨与无奈。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写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熟知常用艺术手法
诗歌写作使用的表达方法有很多,例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及触景生情,再如借用典故、今往对比、比喻、借代、联想以及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等。只有对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修辞手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才能在鉴赏的过程中达到洞悉诗人思想,引发自身共鸣的目的。2009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考题的诗歌鉴赏题就是一首典型的国仇家恨诗,其提问方式是(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在“万岁山前珠翠绕”的句中,具体运用了哪种修辞的方法?(该题考查表达技巧重在修辞手法的考查上,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和对修辞手法的把握上作答)(2)在这首词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象是与“风尘恶”相关的?(该题是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要求学生筛选、提取出相应内容)(3)作者于整首词的开头写道在黄鹤楼之上遥望中原,但是在结尾处又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句子来,从中反映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题是对作者情感思路的分析与评价,可以结合豪放词的特点进行分析。)
四、精准把握解题思路
国仇家恨型诗歌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也是相对稳定的。如针对修辞手法的题型,先要将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明确的定位,确定到底是使用了哪种修辞的手法;其次是与诗句相结合,通过诗词的上下句进而说明诗中为何要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最后,对于运用该修辞方法而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是突出了诗歌主旨,传达了诗歌情感,还是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若问题是针对环境意境的题型,可以先明确诗词的意象,然后对诗句进行完整的翻译,最后用文学术语对意境进行具体的概括,若是遇到不能用术语表示的回答,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但是在描述的画面之后一定要用形容词进行相关的修饰。针对思想情感的题型,首先,对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全面的概括,这其中又分两种,一种是说作者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另一种是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其次,结合诗句对该情感进行细致的说明;最后,对情感进行再一次的强调。另外,若问题是针对炼字炼句的题型,首先,对诗中的词进行解释;其次,对于包含该词的诗句进行翻译;最后,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以及产生的效果。若是没有运用特殊手法进行修饰的,那么可以直接对效果进行描述,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一般情况下,炼的字就是指诗中的形容词、动词以及表达色彩的词。
当然,常用的词汇主要有颠沛流离、疮痍满目、报国无门、民不聊生、收复失地等国仇家恨型术语也是要识记和灵活运用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考诗歌鉴赏【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