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4-04-17 12:00:0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读]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精品多篇】

《十五从军征》改写 篇一

从军

我正值风华之年的时候,边关总不得安宁,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了百姓的安宁,我毅然决定从军。 离别那天,父母到村口送我。那时,正值春天,柳枝随风摇曳,柳絮漫天飞舞。我一步三回头,啊!我这一去何时才是归期?何时才能再见到我亲爱的父母?何时才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

乡愁

黄沙滚滚,我已征战过无数。我知道,年迈的父母在等着我回家,所以,我不能死。我杀敌无数,也立过很多战功。只是,我与父母渐渐失去了联系,一切关于他们的消息都断了。

那年的中秋,月儿很圆,而人却何时才能团圆?在那边关,夜晚静得可怕,风一个劲地吹,吹得我的心好冷,好冷。

归家

转眼,几十载过去了,我已年迈花甲,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家呀,我思念了几十年的家呀,我终于可以回到你的怀里了!不知道父母是否还健在,是否仍在等着他们的海儿回家。想到这,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爹,娘,我回来了!”我激动地推开家门,却看到一片狼藉的庭院:野兔到处乱跑,野鸡在梁上乱扑。走到后院,看到的却是一个连着一个的坟墓。“爹,娘,孩儿回来了,您们看,孩儿回来了。”我扑在父母的坟前大哭。深秋的傍晚,偶尔有几片落叶孤零零地飘下。

老境

我老了,不中用了,但我什么也没有,也只能依靠自己养活自己。整天伴着我的,只有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我只想清静地度过此生。尽管如此,但过着田园生活的我却也感觉很快乐,即使有时也会感到寂寞。

改写《十五从军征》 篇二

有一个偏僻的小巷,小巷深处有一个萧索破败的小院,小院里面有一位面如死灰的老者,老者衣衫褴褛,煮着饭和汤,像是思索着什么,野鸡从他的头顶飞过,一时竟显得有些凄凉。

在一个春天,一个偏远的村落里,朝廷前来征兵,一个未满十五岁风华正茂的小孩儿也不幸被抓走,在哭泣声中与家人分别,被带到战场。

被带到战场后,他向城下望去,土地上残留的血色被阳光照的闪闪发亮,正应了那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刚被抓来参军的他不禁心里一颤,不知还能否与家人相见。

不久,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悠长的号角声,士兵传来战报,敌军若黑云一般兵临城下,将军下达命令迎敌,他无奈的披上战甲,拿上兵器,只好硬着头皮冲上战场,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首战告捷。

战后他坐在城墙之上,看着眼前这哀鸿遍野、马革裹尸的鲜红的土地,听着城下人们对战死之人的哭喊声,触目伤怀,不禁又想起他的家人,有他的父母,他的哥哥,和他熟悉的家,使他落下了一颗颗豆大的泪珠,阳光照在上面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打湿了衣襟,可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只是空想罢了。

昔日与家人温馨的场面历历在目,可又触之不及,只得长叹一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征战复征战,转眼间,八十有余满脸沧桑的老兵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依稀还记得家的位置,问路过的老乡说:“我的家里还有谁在啊?”远远望去,看见自己家的院子里的坟墓一个挨着一个,可能是想明白了。

走进自家伤痕累累的院子,杂草丛生,兔子、野鸡肆无忌惮的穿梭在院子之中,老兵摘了些谷子和葵叶,做起了汤饭,思绪了许久,一饮而尽。老兵慢悠悠的走出了门,向东面望去,又一次流下了可悲的泪,泪水又一次无情的打湿了老兵的战衣。

《十五从军征》改写 篇三

一路上,他不断的想,不断地对自己说:“我的爸爸妈妈们,他们还健在吗?我的姐妹们,现在怎么样了?我回了家,他们还认得我吗?”带着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他的步伐不禁快了许多……

还未到村口,他便急匆匆地拦下一个村里的老乡,急切地问:“我家里都还有些什么人?”“你是?”那老乡狐疑地打量着他。“我就是六十五年前参军出去打仗的少年啊!”“啊,是你!”“快说,我家里都还有些什么人?”老乡那热情洋溢的脸上,瞬时变得冰冷、沉痛。半晌,他指着远处一片小林子,说:“那儿就是你的家,松鼠、柏树间,一片荒凉的坟墓。”蓦地,他明白了一切。出征在外六十五年,回到家乡,竟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了!

他抑制住失去亲人那满心的悲痛,步履蹒跚地来到家门口,推开那尘封已久的大门。房子很久都没有人住过了,随处可见那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漫天飞舞的灰尘更是络绎不绝。狗洞里已不在有家狗了,而是一大只一大只的野兔从中钻进钻出就连一向惧怕人类的野鸡,此刻也在房梁上飞来飞去。庭院里一株又一株野生的稻穗迎风飘扬;井台边兴起的野葵欣欣向荣。

此时,他的肚子已是“咕咕”地叫了起来,没有什么可以吃的,只好采写野谷舂米做饭,弄些野葵煮汤做菜,凑合着填饱肚子。

汤和饭一会儿就熟了,却没有哪一个能与他共享。想起从前一家人围在桌旁吃饭那有说有笑的情景,他再也没有心思吃饭了。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再一次洒落在他的征衣上……

改写《十五从军征》 篇四

战火刚消的战场上,弥漫着一种死亡的气息,黄沙漫天,渐渐把地上七横八竖的尸体掩盖,狂风无情地刮在了那几个奄奄一息遍体鳞伤的人身上,起初,他们还呻吟着,后来,便毫无声响。漫漫黄沙上,留下了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他茫然看着一望无际的沙漠,风吹起了他那单薄的衣襟,他用枯瘦的双手抚平,想起那盼望儿子凯旋而归的母亲天天站在家门口,希望他们有朝一日母子团圆,日日夜夜想念自己的父亲以及亲手为自己做好鞋子的姐姐。他禁不住老泪纵横,离家六十五载,从未回家一次,可能,父母双亲早已不在人世,如花似玉的姐姐也远嫁他乡,要是我不从军,如今早已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了,哎……可转念一想能活着就很幸运了,他坚定地望了望眼前的道路,蹒跚地走了下去。狂风试图把他吞噬,他迫切的想回家看看,把危险搁置一边,狂风退却了,流沙也没有勇气挑战他了。他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家乡。

当他疲惫不堪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庄时,心中不由一阵狂喜:我终于回到家了,我好见一下亲人,向他们倾诉衷肠啊!他想着见到家中的喜悦,心中早已六神无主,浮想联翩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一个白鬓老翁拄着拐杖走过,他心一惊:莫不是他,我小时侯的玩伴?他情不自禁张开干裂的嘴叫到:“牛娃……”老翁一回头,疑惑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小名,莫非你是……”他补充道:“羊娃。”“哦你十五岁那年被“抓丁”抓走了吧!”他欣喜若狂,忙问:“我的家呢?”老翁迟疑了一下,用手指了一下那间茅草屋。

他推开了那扇早已朽了的门,“嘎吱”门开了,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地面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和落叶,几只野兔从原先的狗洞钻来钻去,野鸡把他的家当成了安乐窝……“我的家人呢?”他哆哆嗦嗦推门而出:在凛冽的秋风中,落叶打着旋儿飘到几座坟墓上,坟前灵牌上分明写着父母和姐姐的名字,父母竟先他一步,秋风吹起了他的白须,他呆立在秋风中,此时,残阳如血……

改写《十五从军征》 篇五

在我很小的时候,娘亲和爹地就让我习武,我以为是为了让我健身强骨,可是没想到在我将要十五岁的时。娘亲说;儿啊,你将要十五了,马上就要到了从军的年龄了,到了那边没人照顾,要自己好好的。”六十五年的征途,那又会是什么感觉。

杀啊”战场上的嘶吼声,冷兵器的打斗声,耳边的号角声,声声在耳,也历历在目。无数次看到同伴们被冷兵器刺死,心不由骤紧,下一次会不会是我?多少的小心翼翼,多少的杀伤口,又有多少的眼泪布满眼眶。六十五年,无数次的想家,无论是爹娘,无论是兄堂,都已经记不起模样,月圆之时心中的思念早已化为泪水,沾湿了铠甲,功绩再多也开心不起来。

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已经六十五年了,今天是回乡的日子,心中便多了许多激动,也有许多紧张,路上看见一位同乡人,他的一番话让我原本心潮澎湃的心一下子落入千丈深渊,期待已久的画面也全部毁于一旦。我踉踉跄跄的回到家,野草杂生,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乱飞,哪里像个家的样子,当时的热闹情景已不在复回。一个人采了点野菜做饭,一大锅的羹饭,做好才发现只有一个人了,不禁心絮惆怅,走出家门向东看去,看到村头的小孩嬉戏的笑声,眼泪不禁打落在我的衣襟上,六十五年的无数遐想早已化成了灰烬,六十五年的思念也化成了股股泪泉。

《十五从军征》改写 篇六

冰天雪地中,一支军队艰难地前行着,以为80岁的老兵终于禁不住刺骨的寒冷,倒在厚厚的雪堆上,将军批准了他回乡的请求,派人把他送回了村子。

15岁时,这位老兵就被迫冲了军,65年的征战岁月,让15岁的青春少年,变为了白发苍苍的佝偻老人。多少年的沙场征战,血光飞溅,失去亲人,失去战友,多少次从鬼门关爬回来……老兵已无其他的要求,只求在老年之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回到家乡,老兵迫不及待地问同乡人:“我的家里还有谁?”乡里人不忍心说,但又不得不说,只好委婉地说:“远远望去,那一片松柏之下,一座座坟墓相连的地方,便是你家了。”老兵听后,不禁心中一震。他蹒跚地走进家中,推门一看,野兔“嗖”一声从狗窝窜出,跑出门去。受了惊吓的野鸡扑扇着翅膀从屋梁上飞下来,扑起一屋的灰尘。走出家门,来到庭院,庭院长满了野谷子,院中的一口井早已枯萎,只有井台上还长着那三五课野菜……老兵呆立在院中,不知该做什么。

采了一些野谷,用石头捣去皮壳;采了一些冬寒菜熬成汤汁。汤饭一下就做好了,可是老兵这是才猛然想起:“家中已经没有亲人了,煮好了汤饭,又给谁吃呢?”老兵走出院门,想着:在这儿也无人陪伴我,不如,我去找他们吧……他向东望去,不禁老泪纵横。

第二天,有人在山崖下发现了老兵的尸体。没有人知道,老兵是怎样死的,更没有人知道,被人遗忘的老兵,今天。正是他的生日……

《十五从军征》赏析: 篇七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远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篇八

《十五从军征》

汉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字词解释:

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a):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作:当做;

羹(gēng):就是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十五从军征翻译: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的坟墓中。”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品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在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开篇便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两句中表露出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可是乡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而泣。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

作品的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可见,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十五从军征的古诗词 篇九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翻译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

1.赏析第一句

把读者带进了深沉绵远的意境,为全诗营造了悲凉的气氛,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

2.赏析征始

征高度概括了主人公六十五年的戎马生涯。始传达了主人公昼夜思夜,愁断几肠的复杂心情。

3.问中带的情感

既有惊喜,焦急之情,又带有盼知又盼知的感情。

中心

这首乐府诗通过对老兵回乡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更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

《十五从军征》改写 篇十

望着天空,轻呼一口气,心想:离开家已有六十五年,不知现在父母是否安在,亲朋好友是不是已经儿孙满堂。

在回家的路上,和熙的春风轻抚着我的心,勾起我心底的回忆:六十五年前,我正和父母与妹妹在院子中闲聊,突然一群士兵闯入了我家,那群人说:“就这小子吧!我看着他行。”一群人强硬的把我拉走,我强烈的反抗,父母也求着不让他们带我走,看着父母眼睛流出的泪水,我满脸的愤怒。最后,为了父母不再为难,我还有踏入当兵的征途中,那时我还仅仅十五岁,听到前面的车夫说:“老大爷,到了!”我才从回忆中清醒过来,慢慢的下了车。

走在村中,发现村庄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路途中我碰见了一个我的乡邻,我问他,我的家里还有什么人?乡邻说:“想那边远远看过去就是你家,门前松树和柏树中是一片坟墓。”我的心突然惊了一下乡邻又告诉我:“你走近看野兔子从狗洞里面出入,野鸟在你家屋顶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各种各样的野生的谷子,还有野生的葵菜环绕在井台上,包满了整个井台。”当我回到家中做饭的时候用野谷和舂米来做饭,摘下葵菜来做羹。汤和饭不一会就做好了,但是却不知道应该叫谁一起来吃我做的这些饭菜。

我走出大门向着着东边的方向望去,泪水一滴一滴,滴在我的征衣上。我从小就出去参军,现在我的亲人都没了。我连他们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现在的我真的很后悔,我为什么会去参军。

以后的每个清明节,我都会去看看我的家人,和他们说说我的心里话。

《十五从军征》创作背景: 篇十一

《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这首诗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改写《十五从军征》 篇十二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今年我已经是八十多岁了。这么多年来,南征北战,辗转流离,看花开花落,在刀山剑海中冲过,我已经记不清过了多少个年头。

我的记忆力全都是战争,有多少朝暮相处的战友在血泊中倒去,而上旁似乎还是眷顾我的,他让我一次次死里逃生。家,是什么的味道,有什么气息,我已经不记得了。是因为我年老了忘了?还是因为我太久时间没回家了?

沿着曲折的小路,踩着地上厚厚的落叶。一道黄昏的残阳洒在我身上,洒在路边的,老树上。这时我才发现,没有战争的黄昏原来是这么美的。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村里的,更不知自己是怎样回到那“松柏冢累累”的家。站在我的“家”前,周围的空气似乎已经凝结,黄昏不再美好。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他们全部都在这里,但我再也看不到他们了,他们被土壤囚禁了!垒起来的坟墓杂草丛生,家里的围墙已经倒塌,野兔从家里面探出头来,无解地用红眼盯着我。我打开摇摇欲坠的`门。房梁上两只野鸡惊叫着扇动翅膀。扑起阵阵尘埃,几股臭味也扑鼻而来……我几乎要晕倒了,这就是我的家?

我顿觉天旋地转,无力地搀着木门,父亲、母亲、大哥、大姐的脸一时间涌上我的脑海,一切都不可挽回地走向了毁灭。

我从家里弄来些野生稻谷、葵菜,架起炉火,煮饭充饥。在袅袅炊烟中,我看到了晚霞在山的那边凝成了血块。饭菜熟了,我端起饭菜,心里又是一阵彷徨,还有谁能与我共进晚餐呢?

整个村庄死一般的沉寂听不到母www.haoword.com亲的呼唤,也听不到战马的嘶号。

十五从军征 篇十三

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连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已凋落。天色已近黄昏,在凄清的羊肠小道上,走着一个孤零零的老兵。

他两鬓斑白,一身破旧的布衣,那老树皮似的手拄着一根拐杖,蹒跚地朝着他记忆中的家乡走去。

65年了!整整65年啊!或许,家乡未曾发生过多大的变化,但这位60个春秋未曾踏上过故土的老人,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老兵又累又饿地坐在路边歇息。这时,一个农夫模样的老人走过,老兵赶紧追问:“请问老哥,这桃花村怎么走?”

“那不就是吗?”老兵顺着老者的手望去,可不是?――有时候家就近在咫尺,却又找不到。

在这**的年月,我可亲可爱的亲人们啊,竟无一幸存者吗?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遥看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室空无人,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庭园荒芜杂乱,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神。你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

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象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采下冬葵嫩嫩的叶子。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

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他已不能象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

《十五从军征》原文: 篇十四

佚名〔两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070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精品多篇】下载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