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甫绝句【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绝句 杜甫 篇一
绝句二首 杜甫
绝句二首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赏析】
其一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杜甫——《绝句》 篇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代宗应宝二年(763),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一
挥而就。这幅“春景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映衬成趣,明丽
开阔;人与物俱适,动与静结合;一派生机,千里春色,不仅描绘
了祖国山川之多娇,又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怡悦。
绝句杜甫 篇三
绝句杜甫
基本内容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杜甫——《绝句四首》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注释:题解:代宗宝二年(736),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四首绝句一挥而就。赏析:这幅“春景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映衬成趣,瓦明开阔,人与物俱适,动与静结合;一派生机,千里春色,不仅描绘了祖国山川之多娇,又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怡悦。
杜甫绝句 篇四
杜甫绝句
《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四首绝句一挥而就,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为著名,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品原文
绝句四首 杜甫
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①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②吃,松高拟对阮生②论。
其二
欲作鱼梁③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④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两个黄鹂⑤鸣翠柳,一行白鹭⑥上青天。
窗含⑦西岭⑧千秋雪,门泊东吴⑨万里船。
其四
药条药甲⑩润青青,色过棕亭⑪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⑫怯成形⑬。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 行椒:成行的椒树。
② 朱老、阮生: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后世常用,“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为咏知交的典故。
③ 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④ 青溪:碧绿的溪水;
⑤ 黄鹂:黄莺。
⑥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⑦ 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⑧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⑨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⑩ 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
⑪ 棕亭、草亭:言药圃之大。杜甫患多种疾病。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疗疾。
⑫ 隙地:千裂的土地。
⑬ 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等。
白话译文
(一)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二)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三)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四)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绝句杜甫 篇五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又名叫黄莺、黄鸟。“鸣翠柳”即是说(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诗歌视角首先停留在近处,从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氛围。这里,诗人选择了“黄鹂”、“翠柳”两个意象,从颜色上给人以春的气息。“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黄”即指鸟儿出生不久的绒毛的颜色,并与“翠”相呼应,采用特写镜头放大,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个“鸣”字,诗人通过声音描写,不但表明黄鹂的啼叫是那么轻脆,悦耳,而且给读者以初春时鸟语花香的感受。特别是在黄鹂前加了“两个”一词,很有意蕴的,那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不正是表现出初春时节时光的美好,再现出初春时节的生机蓬勃的景象!
“一行白鹭上青天”紧承上句而来,并形成对偶。首先,此句与上句构成对偶,视角发生变化,由下而上。上句写地,下句写天,两相结合,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其次,从用词来说,对偶在词性上是相同的。上句写黄鹂于柳树上鸣叫,下句写白鹭在蓝天上飞翔。诗人以青色衬托白色,以白突青,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清晰可人。上句的黄鹂的背景是一片翠柳,白鹭的背景却是蓝蓝的天空,一黄一白,一绿一蓝,相互照应,形成了鲜明的景象。再次,对偶有助于思维的跳跃,境界的拓展。诗人的'视角又下到上,由近及远,这一句中的“上”字,不但具有动态感,而且拓展了读者视野,与上句结合而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开阔空间,并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从而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的视角转换了,由仰望而远望。诗人凭窗远眺,视点落在远处的“西岭”之上。“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即包含意。“西岭”指岷山。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句中的一个“千秋雪”,不但表明了初春时节山上的积雪犹存,似乎还有冬天余留的寒气,而且诗人把视点推向历史,把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千年积雪,历史留下什么?触景生情,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础。这样,空间与时间结合,诗歌的境界更为开阔,更易于引发读者的想象,去感受诗人内心世界。同时,诗句中的在“窗”与“雪”之间用了一个“含”字,不但表明了诗人的审视视角的位置,而且更好地表现出诗人把自己多年漂泊处境与过去“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这样设定,在“窗”内的杜甫,是现实的杜甫,“窗”内就是杜甫生活的现实表现,即有能力不能施展。而远处未融化的多年的积雪,那是过去的,象征着杜甫过去的美好理想,而今这种理想犹存。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的视角又由高到低,集中表现出诗人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这里,诗人著一个“泊”字,实有深意的。“泊”即“停留”义。我们知道,杜甫的多年飘泊他乡,理想难以实现,不也正像去东吴船只“泊”在这里吗?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杜甫借“东吴”代“孙仲谋”,不但表明了自己对孙仲谋的擅用贤能的敬佩与向往,而且也表现出对当朝帝皇的希望,更暗示了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然而,事与愿违,诗人却用一个“泊”字,正好写出了自己处于希望与失望交织着的复杂心情。接着诗人又用“万里”一词,有眼前而延伸开去,从空间展示了成都到东吴相距的遥远,这样,不但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意境,而且照应了“泊”字所表现出来的言外意,即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所产生的忧愁与不安。
总而言之, 杜甫这首绝句很妙,前两句描写了初春时节那生气蓬勃的景致,动静结合,营造了一种美好的环境,以此暗示了诗人美好的心情。后两句在写景的基础上,诗人却把时光向后推移,借助特定的意象(东吴),触景生情,一种孤独失落之感油然而生。也就是说,这首诗歌在其外在清新、明快的基调上表现出了深沉的意蕴,可见杜甫诗歌表达艺术的高超。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杜甫绝句【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