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

发布时间:2024-04-01 08:07:2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

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

一、A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形成与发展

生态文明包含“生态”和“文明”两层含义。“生态”包括政治生态、产业生态、银行生态等;“文明”包括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等。从外部逻辑看,A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内部逻辑看,我们在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里,非常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谐共生的关系。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目前,人类正向生态文明转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A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包括两条主线:一是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为主线;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认识过程为主线。

第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伟大号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推动环境保护列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开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先河。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确立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新方向。党的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思想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把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明确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符合时代要求。20世纪90年

代以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粗放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新时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一。因此,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第二条主线。A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A同志长期扎根基层、了解人民、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与说“人民话”的持续品格是分不开的。A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贯穿了A同志早期知青岁月和整个地方政治生涯。这可以溯本追源探求到A同志早自梁家河知青岁月起,又自20世纪80年代初主政河北正定县委,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至21世纪初先后工作、主政福建厦门、宁德、福州和福建全省各个时期,至21世初主政浙江、上海期间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思考、言说和实干。

比如,1985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A同志在《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特别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

2003年7月10日,A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成为指引浙江改革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总方略。其中一条,“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从“八八战略”明确打造“绿色浙江”,到“千万工程”成为生态省建设有效载体,再到2005年8月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系列事关浙江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新理念由此萌发,成为A生态文明思想的源头之一。

2007年,A同志在上海提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

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气解决一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

A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文化底蕴。

生态文明建设,让“五位一体”的内涵更加丰富、全面。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五大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中,都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作用。

二、A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

A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深刻回答了新

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一)五大体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的行动指南。当前,我们的垃圾分类规范有序,大气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生态文化理念逐步走进每个单位、家庭。

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要素,经济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技术条件支持,二者并行不悖。

在实践中,我们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

加快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落实。

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们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

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我们要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近岸近海生态区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五大体系”的内在逻辑。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魂和根本;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是脉和物质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完善;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是我们要实现的安全目标。

(二)十个坚持

A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的“十个坚持”体现了A生态文明思想的深邃历史观,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构成A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演替。曾经璀璨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衰落,都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关。我国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留下生态根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们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四库”的科学论断意蕴深刻,生动阐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美丽

中国一如既往的情怀、一抓到底的担当。

5.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比如,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长江总水量的1.8%,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源源不断来自“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所以,青海现在把出省境水的断面作为衡量、改善青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青海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分区指导、综合施策的原则,结合流域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我们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三)五大任务

一是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二是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三是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四是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五是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举个例子,内蒙古的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当地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我们必须始终铭记于心的“国之大者”。

三、A生态文明思想的特点

第一,A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就自然生态系统本身而言,自然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非线性的复杂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然史与人类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坚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观,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A生态文明思想是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第三,A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A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扎实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北京为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都是A生态文明思想在首都北京的具体实践。

四、A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推动实践

我在青藏高原工作了十年,西藏三年,青海七年,对青藏高原有一些认识,总结了几个词:“三大”“三多”“三少”“三重”。

“三大”:地域面积大、草原覆盖面积大以及山体巍峨宏大。西藏自治区

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0.28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2023年上半年,青海新增有机监测草原面积2000万亩(133.3万公顷),有机监测草原总面积累计突破1.2亿亩(800万公顷)。西藏的高原草甸面积也很大,尤其是那曲和阿里。我们都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西藏。但相对少有人知的是,西藏东南的云雾里,笼罩着一座南迦巴瓦峰,该峰的高度也达到了7000多米。北起阿尔金—祁连山系、昆仑山系,南至秦岭山系、唐古拉山系,青海在万山环抱中诞生发展,隆起的地势不仅促成了这里高海拔的低温常态,也维护着青藏高原千万年来生态的平衡。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之一,境内绝大部分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青海省境南部有玉树高原(俗称青南高原),北盘昆仑山脉、南踞唐古拉山脉,其间海拔逾5000米的雪山高峰就约有两千座,而作为“万山之首”的昆仑山脉在青藏高原山系中独领风骚。

“三多”:水多、矿多、旅游资源多。

“三少”:人口规模少、经济总量少、财政收入少。

“三重”: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和战略要地、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积蓄地和储备基地。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重要抓手,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守生态安全底线。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科学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结合西藏实际情况,我们要加快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具有西藏特点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实施好产业提档升级行动,统筹发展农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以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具体来讲,第一,做大青稞产业。青稞是西藏的第一大农作物,青稞产业作为西藏最大的农业产业,是西藏脱贫致富的关键。第二,加大当雄有机牦牛影响力,创建全国有机牦牛养殖基地。畜牧业是西藏地区支柱性产业,目前主要有牦牛、藏香猪、藏鸡和藏系绵羊等特色产业,西藏地区畜牧业发展主要以

牦牛产业为主,资源丰富,类群多样。为积极打造有机牦牛净土牧场品牌,着力解决牦牛产业链上下游问题,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西藏牦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原种场、扩繁场、规模养殖场和全国有机牦牛养殖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工饲草料基地规模不断增加,牲畜棚圈等配套设施不断改善,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也取得了喜人成绩。第三,开发绿色饮品。西藏天然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开发利用价值高,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前景广阔。第四,做大瓜果蔬菜业。第五,做大养虾业。第六,做大高原核桃产业。第七,做优虫草业。第八,做兴土豆业。第九,做好生态环保“大文章”。

再看青海。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另外,青海还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锂电产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而青海是中国锂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发展锂电产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2016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考察青海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光伏产业链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你们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

2016年,我国启动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藏高原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推进一系列改革,着力解决当地局部生态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保护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开展一系列探索,成效显著。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青海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加强对源头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通过实施黑土滩综合整治、退化草场改良、沙化土地治理、水源涵养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三江源头的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另外,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蹄疾步稳,青海作为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正在加快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青海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深入践行A生态文明思想,与时俱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正在向生态文明高地进阶。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A生态文明思想,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范文,共有824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下载
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