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心理健康知识多篇

发布时间:2024-02-23 10:00:2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读]心理健康知识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心理健康知识多篇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 篇一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儿童心理健康十项注意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

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十种表现

1.常年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2.过度怕羞

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3.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4.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5.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6.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7.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8.自暴自弃

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9.回避竞争、竞赛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10.语言表达较差

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看过“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简短”的人还看了:

1.儿童的心理健康知识

2.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

3.少儿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 篇二

关键字: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改变那种只限于德育教育或课外活动的现状,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之中,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地位。"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谈下自己的见解:

一、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宽容、坚强、谦虚的品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奉献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鉴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语文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直接或间接学习时间最长,学习内容最为广泛,运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活动,它较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各种有利因素,能在教学中达到优化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材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教材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强化渗透。语文教师应自觉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容利用起来,读书以明理,开智以育德,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见贤思齐,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利用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健全学生人格

语文课文内容不但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而且课文中的人物和课文的作者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素材。首先,课文中的典型人物是教师需要重点分析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史记・屈原列传》是屈原一生的记载,也是屈原自强不息的真实纪录。屈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下求索,虽九死而未悔。他一生忧国忧民,一心报效君王和国家。为了国家的复兴和富强,他敢于指责和批评怀王的昏庸,敢于抨击党人的倒行逆施,尽管道路曲折,阻力重重,但他却始终不屈不挠地、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而斗争。这种为理想而斗争、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不计个人利害、得失,一心为国的精神,都充分体现出他的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在《画布里拼搏的人生》里的谢坤山,因意外失去了双臂、一条腿和一只眼睛,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发奋作画,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他的传奇故事,在台湾早已家喻户晓,成为无数青年的楷模。其次,教师在讲授课文前可以适时介绍一些体现作者高尚品格的事例,给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仿效的榜样,如《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流合污的事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广阔胸怀的事例;这些事例,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利用优秀电视节目,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坚韧意志

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中央电视台近几年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引导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这些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和他们的伟大精神。我利用晚读时间给学生播放了"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学生反响热烈,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为了心中的"强军梦",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荒凉的试验基地默默奉献,隐姓埋名30年,攻克无数科研难关。依靠拾荒的微薄收入,山东"五保"老人刘盛兰15年捐助百余位学生,只为一个炽烈的"助学梦"。要爱每个病人,要对神圣职业投入全部感情。这个悬壶济世的梦想,支撑着98岁的仁医胡佩兰在退休后仍连续坐诊20年,每周出诊6天,直至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在这些至真至美的"追梦人"中,有3位早已为《光明日报》的读者所熟知,他们便是35年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心怀战友深情、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陈俊贵。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继承开国将军遗志、全心服务群众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山西村官段爱平,在悬崖边守护求学路的墨脱教师格桑德吉,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湖南洪占辉讲过一名话仍记忙犹新:他在直播现场结束时对观众说:"我有两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特别是处于困境中的人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贫穷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关键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贫穷、改变自己的劣势。"通过这些优秀节目,有意识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坚韧意志。

参考文献:

[1]陈态。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月第2次印刷

[2]申继亮。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年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 篇三

2021年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验收之年,根据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求,为做好我市的试点评估验收工作。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校学生、城市居民、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90%、90%、70%、50%以上。

二、调查方法

本次基线调查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校学生、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四类人群开展。

(一)各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调查人数,根据本县(市、区)人口总数梯度展开。总人口数30万内(不含30万)不少于350人,总人口数30万(含30万)-50万(不含50万)不少于400人,总人口数大于等于50万的不少于500人。

(二)各县(市、区)在校学生调查人数不少于2500人;其中小学在校人数不少于1000人,中学在校人数不少于1500人。

(三)城市居民调查人数,根据本县(市、区)人口总数梯度展开。总人口数30万内(不含30万)不少于500人,总人口数30万(含30万)-50万(不含50万)不少于600 人,总人口数大于等于50万的不少于700人。

(四)农村居民调查人数,根据本县(市、区)人口总数梯度展开。总人口数30万内(不含30万)不少于500人,总人口数30万(含30万)-50 万(不含50万)不少于600 人,总人口数大于等于50万的不少于700人。

(五)市平安XX建设领导小组心理服务专项组各成员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线上调查,并督促指导本行业开展线上调查。鼓励其他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线上调查。

三、线上调查

本次调研采取线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为《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进入答题页面,完成答题后提交即可,系统会自动进行统计。具体操作方法见附件。

四、有关事项

(一)根据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评估招标结果,本次调研由XXX心理提供技术支持,如有疑问,请致电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 篇四

关键词:辅导员 贫困生 心理健康 知识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必要更新知识结构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报告说,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为贫困受到打击;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贫困并不是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但相比起非贫困生,贫困生更容易具有以下心理问题:受挫感、自卑感、畸形自尊、抑郁、交际障碍、盲目攀比、不安全感、偏激和心态等。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来自其贫困家庭的影响、贫困生源地的影响、学生群体的影响、高校改革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解决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思政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有关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面对任重道远的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的知识结构有亟待更新的必要。高校思政辅导员虽然自身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其前期的知识结构、能力储备、技能培养也许并不能使之马上胜任相关工作。

1.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辅导员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是个心理问题,但思政辅导员大多数并非心理学专业毕业,另外,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又不仅仅只是个心理问题,其成因分析和措施选取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素养。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思政辅导员知识的综合性。只有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

2.辅导员的年龄决定其相关能力有待积累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一样,都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工作,需要相当的经验和阅历。虽然高校思政辅导员一般自学生时代起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毕竟作为基层辅导员时一般都还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相关经验和能力都还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3.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新凸显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由政府为其支付教育和生活成本,而且毕业分配制度使之对未来预期稳定良好、对前途充满乐观,并且具有身为“天之骄子”的自信,相对而言,那时候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突出。现在高校改革使大学贫困生不仅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前途未卜,焦虑因素增多,并且大学生对自身的整体评价开始降低,自我肯定不足,庞大的学生群体也使学校的管理和服务难以应付,种种变化导致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发生而且恶化。由于该问题是新凸显的现象,所以包括知识体系建构在内的各方面应对举措都还有待完善。

总之,目前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时有必要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形势需求。

二、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

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相关职责。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尚需系统补充以下各类知识,以便建构较合理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知识体系。

1.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为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成为心理学方面的内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在于:

(1)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加深对贫困生的了解

在面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首先需要研究贫困生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贫困生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只有了解了贫困生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2)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和控制贫困生的行为

学好心理学知识,不但有助于了解贫困生,而且有助于对贫困生的行为进行调控。运用心理学知识,思政辅导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贫困生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可以知道如何改变各种内外在因素实现对贫苦生行为的调控,可以尽量消除其心理上的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导其积极行为。

2.统计学知识

统计学在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运用意义在于:

(1)对相关科研的意义

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既是个日常管理工作,也是个学习型、研究型的工作。既要以高度的热情、爱心、政治觉悟和责任感来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又要做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相关工作的知识体系构建目前尚在探索过程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项研究型的任务。为了做好相关科研,就一定要具备统计学知识。统计作为人类在质的规定性前提下定量认识和学习的一种技术工具,对科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运用统计学知识,可以进行贫困生心理健康科研工作的指标体系设计,也就是可以界定能够切实反映对象特征的数据质的规定性。

其次,统计学提供了研究贫困生心理特征的数据量的处理知识,即能够切实揭示贫困生心理健康数据量的特征和规律的数据处理技术。

(2)对相关管理的意义

有必要建立高校思政辅导员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在该体制的运作中,数据统计是必需的技术支持。只有运用统计学知识,才能设计好该目标管理体系的架构,并通过精细的数据管理保证体系的正常合理运转。

因此,高校辅导员为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科研和实务,有必要掌握统计学原理,并能熟练操作统计学软件,如SPSS,SAS,STATA等。

3.经济学知识

贫困生心理问题由贫困而生,所以为了正确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就有必要学习经济学知识。贫困生由于暂时的经济困难而引发心理问题,其症结还是在于其对经济预期缺乏信心。思政辅导员在进行相关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时,应该善于用于经济学思想帮其分析未来的经济能力和经济状况。只有当贫困生对其经济预期产生信心时,他才能正确面对暂时的经济困难。我们并不是要鼓励贫困生一味地以苦为乐、下定决心一辈子安贫乐道。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帮助贫困生走上致富的道路。为此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致富的信心。思政辅导员要善于了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贫困生个人的经济前途,帮他们摆脱经济上自卑的阴影,将他们引导到积极的人生规划中去。

4.管理学知识

(1)将管理学知识运用在组织工作中

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引入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能够更有效率地组织相关工作。笔者正在研究高校思政辅导员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是在进行相关的尝试。

(2)将管理学知识运用在个人工作中

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汇点就在于管理的心理成分。对人的管理就是对其心理的管理。具体到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思政辅导员对贫困生个体的相关管理必然是针对其心理活动而开展的,同时,思政辅导员不仅仅是兼任心理医生,更重要的是干好其本职工作,即学生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引导和规范贫困生的行为,避免其心理失控、行为失常。可以说,对思政辅导员而言,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应该是兼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分析问题,又能有效地处理问题。没有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和管理经验,面对贫困生个体,思政辅导员也很难开展相关工作。

当然高校思政辅导员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心理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面对复杂的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要承担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综合任务,可以说必须充当多面手,掌握多学科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在此,笔者通过个人的工作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引同行之玉。

三、结语

面对凸显的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高校思政辅导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做好相关工作。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一项科研型工作,也是一项务实型工作,这需要思政辅导员培养综合素质和多学科技能。具体而言,目前高校思政辅导员亟待补充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等。只有搭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辅导员才能有效地分析和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为此,我们尚需进一步研究,对辅导员知识结构更新的有效措施提供方案。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心理健康知识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心理健康知识多篇范文,共有826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心理健康知识多篇下载
心理健康知识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