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历史课讲稿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4-01-22 15:30:0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前言]历史课讲稿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历史课讲稿精品多篇

历史课讲稿 篇一

但是,由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稿”)存在三大缺陷:一是内容标准部分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用若干个行为动词来表述,要求不详,如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使用的是“了解”和“知道南昌起义、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同处于识记层次,使原本应是理解的要求变成去机械地记忆。尤其是有的表述不在上述行为动词之内,如何理解、如何操作只能靠揣测、摸索。

例如“实验稿”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就是作“初步了解”的要求,表述非常含糊不清。二是课标要求与教科书编写脱节。以本地使用的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例,课标要求认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重点知识,但教科书中都没有表述和涉及,造成教学的无所适从。三是内容标准虽然按历史的时序编排,但有别于学科体系。

这就使各级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对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即将实施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修订稿”)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意见报告、座谈会等形式,有效弥补了“实验稿”的不足之处。如何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有效开展教学,笔者总结如下:

一、在研读课程前言中把握教学导向

“修改稿”前言阐述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它体现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称“纲要”)关于义务教育的精神和课改理念,其主旨精神集中于三个方面:

1.育人为本。“修改稿”前言首先提出:历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发挥重大的作用。“修改稿”课程性质强调: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公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改坚定不移的方向。

2.贯彻“三性”。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此,“修改稿”课程理念部分强调:历史课程的编制,要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使课程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落实好这一“强调”有利于我们明确航向、提高课堂实效。

3.服务社会。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具有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修改稿”前言指出: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服务于社会。分析、领悟这一精神,对于进一步搞好课改新阶段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在研读课程目标中体现学科特征

“修订稿”课程目标总体体现出尊重历史,求真求实的原则,强调让学生学会获取历史真相的方法。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实践上可操作的规范。它突出专业层面的、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口号式、概念化的词句。他使课程标准能够在教学中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1.以课标为依据,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克服教科书相对滞后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博览群书,关注史学动态,善学习、勤思考,这是讲真实的前提,2007年任世江老师在《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一文中探讨的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到底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还是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引发了史学界的一次求真、求实教学的讨论,也促使了历史真实教学的发展。二是要有冲破教学的理念和胆识,这是讲真实的保证。

例如,近代以来的列强侵华战争,目前使用的课本在介绍起因时远远落后于学术界的进展。第二次鸦片战争缘起于洋人入广州城问题,学术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考证清楚了,但我们的教材仍然因袭旧说。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到什么时候都应该受到谴责,但是,咸丰皇帝从拒绝公使进京到坚持要洋人行跪拜大礼,又下旨扣押英、法使臣及随行人员,包括记者在内共计39人,在刑部大牢里折磨死20人。介绍这些火烧圆明园的诱因能充分看清楚清政府的愚昧,进而可引导学生分辨中外交往上的复杂是非,从一件一件历史事实上摈弃以“斗争哲学”为特征的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逐渐培养文明、开放的世界意识。

历史课讲稿 篇二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问题。下面小编准备了: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专题党课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的重要论述。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以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根本指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2013年6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就把学习党史、国史提高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纪念会议上,在考察革命纪念地的重要活动中,在其他许多重要场合,多次引述历史、评价历史、总结历史,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对诸如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样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问题表明了态度、进行了阐发,为全党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科学对待党的历史、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善于运用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宏阔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视野,对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对历史规律进行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为我们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就要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就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辩证唯物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就要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宣传的关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真正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捍卫好党的百年历史。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汉书·艺文志》曰“秉要执本”,意思是说,总结历史,要抓住主要的、根本的东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壮阔宏伟、气象万千。在这么多的内容中,怎样才能把握其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十分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其主题和主线是什么、其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关于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同志2010年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就要牢牢把握这些内容,牢牢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关于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可以从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来把握。

关于党的不懈奋斗史,我们要记住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三个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一个方面的根本成就和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三个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分别和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一根本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就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在讲完“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后,分别从5000多年、500年和60多年的历史跨度论述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

关于党的理论探索史,我们要记住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第一次飞跃取得的理论成果,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取得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科学发展观、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关于党的自身建设史,我们要记住两个工程,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的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一个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提出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历史。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华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因为党的事业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建设把党锻造得坚强而有力量。

进一步说,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初心使党永葆政治本色,使命使党永具前进动力。这一初心和使命一直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中,体现在党勇于牺牲、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之中,体现在党百折不回、愈挫愈勇的坚强意志之中,体现在全党上下主动请缨、万死不辞的担当精神之中,体现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之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坚持的党性修养之中。

无论是党的事业,还是党的建设,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无论是不忘初心,还是牢记使命,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再进一步说,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具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的政党,是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明确目标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受到人民衷心爱戴和拥护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不移沿着正确路线和道路不断前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善于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卓越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富有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牺牲、奋斗不息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具有强大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始终保持坚强严密的组织体系,既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又充分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既具有世界眼光、注重互学互鉴,又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那将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还要多的人口进入现代化行列,其影响必然是世界性的。到那时,中国成为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建成的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党的自我革命也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伟大的历史作用。

高中历史课 篇三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教师教育

新世纪的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把学科知识融人生活主题。大学与中学的历史教学在培养目标、方向、教学任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它们之间如何接轨形成系统培养的链条体系,各自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师范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教学理念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与创新实践

1.如何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过去性”,要搞清作为“知识本体”历史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一些学者认为史实是史学的基础,不要急于让学生探讨什么而应当先搞清是什么。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大声疾呼要减轻学生负担,重点考查学生历史认识的能力,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发人深省并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谁更符合中学生的实际呢?事物都是辩证的,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历史则是凝固的现实,霍布斯鲍姆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了一个连续体,所有人类和所有社会都根源于过去。要明确现实社会的历史支撑点,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由于历史本身不可重复性的特点,人们要理解历史,就必须在学习时做到“神入”历史,“只有站在特定环境和角度去思考,才有资格去评说历史”囝,才能形成真正的历史认同感。钱钟书先生讲“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人情合理”。提醒人们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要将其放在一定的历史情景中加以体验、理解与研究。西方批判历史哲学思想的代表克罗齐、柯林武德等人也持此观点。

正因为历史是不可重复的过去这一特点,使历史情景的营造,无论在传统历史教学还是在新课改中,都被充分肯定并加以提倡。用这种必要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这已成为创新型历史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搞清楚作为“历史事件”的相关细节与情节,历史教育不能没有故事的描述,不能没有人物的刻画,不能没有场面的呈现,不能没有史料的支撑。但是,强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切不可走入误区,刻意追求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曲解历史情感教育的内涵。必须把握营造历史情景的有效性和适度性原则,在实施中注意准确性和针对性,使历史情景的营造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题。营造情景本身并不是目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是其真正的目标,历史情景一旦脱离主题,极有可能破坏整个教学目标的落实。

2.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历史新课标要求通过创造情境,使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现象、人物、事件等历史知识的认识。有的老师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完全可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把新课改反对死记硬背看作是反对记忆和背诵。这也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并没有否定也不可能否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的记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离开了基础知识谈能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根曾指出,历史是关于记忆的学问。课堂教学不能淡化历史知识的传授,要避免出现课堂精彩、考场无奈的现象。

历史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论从史出”和“史由证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材料筛选的典型性和适度性。一般材料的故事性越强,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但材料的故事性应服从历史真实性,不能选择没有史实依据的“野史”“传奇”之类的材料,教师首先要注意考证材料,鉴别真伪;同时,“历史知识的获取其实就是学生与前人在思想上的交流、认知上的切磋、感情上的交融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塑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历史的过程不只是一个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重新体验过去和向往未来的过程。所以,学习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体验感悟历史,体会前人的行为动机,重演前人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塑造自我。

二、中学历史新课改对学与教的挑战

1.正确处理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与学生自身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十分注重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性活动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一节课是否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标志。但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历史教学)2008年第23期中,刊登了苏海老师的文章《学会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历史》,阐述了自己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新尝试。文中揭示了形式主义探究学习的弊端:学生的观点多是照搬看到的历史书,教师则是依据教材和教参,所谓“探究”的背后无非是几本书在打架。看后确实发人深省,形式主义的探究式学习并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随后苏老师给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做出了自己的定位,即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培养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体验研究历史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太平天国洪秀全其人”展开探讨,并开列了一些研究书目,之后提出了五个探究性的问题。就普遍意义看,笔者认为相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以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个定位未免有些过高。让中学生去阅读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册等书籍,然后要他们回答出史学家们各执己见的依据,是史料、传统观念还是某种历史哲学,以及历史撰述、研究方法的相对性等。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历史哲学、历史主义、逻辑学等一些概念,在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一套培养程式,如果让中学生去实践,去分析、理解不免有些勉为其难。当然,这种探究式学习的初衷是好的,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不仅仅是用于背记,而是用于研究,要他们学会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历史。只是将中学历史教学演化为历史的研究,学生在课下可能要去做很多的资料查寻、辨析工作,确实会给负担日重的学生造成不小的压力,难免他们会有这比写作文、做数学题还要复杂的感慨。提倡探究式学习,强调“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课堂中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形成问题讨论和探究的氛围,这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境界。教师还要以务实的心态来对待课堂问题,做到所提问题的具体性、基础性和可操作性,才更能彰显问题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作用。

2.正确处理历史教师自身知识的专与博的关系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其首先要掌握的是历史本学科知识,它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尤其是新课改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呈现出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历史教师的知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学这单一学科范畴,而应向哲学、文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拓展,使自己拥有广泛的学科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起多元的知识结构。这需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如梁任公所言,对于读书一事,“专精同涉猎,两不可少。有一专长,又有充分常识,最佳。大概一人功力,以十之七八,做专精的功夫,选定局部研究,练习搜罗材料,判断真伪,抉择取舍;以十之二三,做涉猎的功夫,随便听讲,随便读书,随意谈话。如此做去,极其有益”。一个历史教师,光有常识没有专长,不能深入显出,只有专长常识不足,也难以触类旁通。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历史知识、理论素养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厚的知识积淀有助于教师从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现实联系来理解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它是教师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的基础和保障。这需要深厚的积累,广采博览,持之以恒。诚如陶渊明讲: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三、高师历史教学如何应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

1.加强高校历史教师对中学一线教学的了解

《历史教学》2008年第23期,刊登了任世江教授《与美国历史教学的短暂接触》一文,谈到在美国,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之间不存在鸿沟,共同研讨教学问题已经成为传统。而这一现象在我们国家出现的几率却很小,实际上不是我们没有这个需要和要求。前不久廊坊师范学院承担了一项省级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的任务,在他们的结业论文答辩中,当你真正的和中学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坐到了一起,才发现他们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多也是我们存在的一些困惑,面对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怎样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有效地实施教学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其中既有中学历史教学与大学历史教学的对接问题,使学生的历史教育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形成完美的知识与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工作母机,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关系到来来教师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决定他们能不能满足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能不能胜任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作岗位。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与师范院校历史教师之间的深入接触与交往,共同研究与提高,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作为高校历史教师一定要对中学一线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这种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会使双方都受益。

宏观上讲,谋求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高师教育首先要强化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观念,改变那种脱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封闭运行的状况。师范院校必须深入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诸如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等问题;研究未来的中学教师,在大学里要学些什么知识,培养哪些素质,依据研究成果重新设计学生的未来。

2.按照中学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师范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传统课程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习惯于从教育者的理想出发,强调社会对人的一般性要求,“规定要教给学生什么,必须让学生知道什么,而不考虑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要以及个性与差异”闱。在高校的历史课上,一般都是老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然后在课堂上宣讲,历史是由老师“告诉”学生的,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去追踪、探求。学习期间他们很少去接触第一手的史料,其历史知识都是由老师或教材转述给他们,学生对历史认识始终有隔膜感。他们感受不到历史是鲜活的,历史的认识论又是相对的,缺乏查找和阅读史料的能力,缺少分析、梳理、辩论的能力,难具广阔的历史视角,没有自己的历史见解。学生最终获得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仅仅是“知道”而不是“感悟”。

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高校自身。对基础教育缺乏实质性关注,导致职前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倡导教师参与研究的背景下,高师教育并没有形成适应、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烈意识,整体上依然是我行我素,在培养目标上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对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将“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排斥在教师培养的系统之外。对师范生的科研经历与能力的调查显示,41.45%的学生未有任何形式的研究经历,44.27%的学生从来没有与老师探讨过学术问题。经常主动写论文的只占8.33%,51.04%的学生只是在老师布置时才写。培养“研究型”教师必须摒弃那种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一道共同参加知识的构建。建立起适应“研究型”教师需要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

3.培养师范生拥有现代的教学理念与意识

高中历史课 篇四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史料;史书典籍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主要的就是教学内容单一,可用的历史教材也比较单一。现在我国的基础教学大多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主要是为了升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就更加是如此了。课堂教学都比较单一乏味,都是比较枯燥。在长期以来都是教师进行讲解现在的教学多是为考试服务,历史课同样也不例外。学生可以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在台上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长期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慢慢的学生会越来也反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对于历史课程的研究以及学习的兴趣。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科技技术已经引入到了校园教育中来,但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模式还没有和现代技术接轨,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历史学科被忽视是常见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副科,应当先把语数外等主科学好。但是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学科、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表面,还要学习历史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现如今的历史教育方式,仅仅只是为了高考服务,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样久而久之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知识需要背诵,而对于其它的不在关注。

二、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具体高效教学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对于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时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清楚明白的了解,不能知识知道表面。教师在对一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要从相应的历史背景开始,综合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等对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任务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外,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除了课本以外,多阅读相关的历史速记,现在历史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很多是课本以外的史料,但是考察的知识点是学习国的,用到的史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很多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类似的材料,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心慌,不知道考察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多进行一些拓展,多阅读一些和历史相关的史书典籍,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办法就是用好图文史料。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提供了新教材。新的历史教材里有更多的史料,而且图文并茂,整体的可读性比以前的教材强很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在其它方面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对于历史教材的讲解要从史料的学习,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学习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更好的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帮助学生从历史教材的史料中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还要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概括、解释,让学生能够清楚明了所学历史的脉络。所以说历史教师要在新的历史教材下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在给学生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根据课本上原有的史料,再进行有机的整合。在运用史料设计问题的同时要注意难度。要遵循有简单到困难的一般性原则。这样可以兼顾到不同阶段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历史资料运用的恰当,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是学生锻炼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好办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学习效率。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要有很大的转变,让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新课程标准下,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新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比如说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收集到更多的和历史相关的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到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能够让学生拓展到课堂上的历史知识以外的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知识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与自主交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历史课讲稿 篇五

郭德贤奶奶,严冬爸爸,是一个代表,是一个缩影,在这背后,有很多像他们一样,为红旗贡献自己,牺牲自己的英雄。而我们作为新生一代,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那些为了我们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英雄,也要懂得奉献,当国家、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一定义不容辞!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开学第一课发言稿集锦,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2020开学第一课发言稿集锦19月1号是我们开学的日子,今天晚上我们会有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准时收看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一开场就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9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饱含着对祖国的祝福。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主题贯穿了整堂课。当国歌奏起,当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升起,我内心无比激动又自豪。仿佛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看到了新时代的不断开拓,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当开学第一课放映五星红旗的来历、意义相关画面时,我才知道自己对于国旗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学校每个星期一都有一次升旗仪式,可是却不知道意义是什么。只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标志,却不知道它背后的含义。原来五星红旗是代表了新时代的开启,代表了新征程的到来,也代表着革命人民大团结。五星红旗飘扬的是我们的爱国之心,是我们新中国的力量,宣告着我们中国将会越来越强大,告诉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我们x,不忘历史,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五星红旗,我永远为你自豪,为你骄傲!我会铭记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我会努力学习,勇于追求梦想,报效祖国!

开学第一课展现了祖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一幕幕历史画面,让我懂得了历史虽然不可改变,但是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历史让我们悲痛过,让我们沮丧过,也让我们重新燃起斗志,因为不去改变,就只能原地踏步。社会发展的进步,不就是因为我们不甘于落后,我们努力去开创新的技术,不断取长补短。嘉宾的的话语,让我难忘的是他们对于爱国的理解,他们心中的炽热情感不言而喻。

让我真正明白了爱国来源于灵魂,来源于用心。以上就是我看完开学第一课的全部感受了,千言万语化作:我爱你,中国!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2020开学第一课发言稿集锦22019年9月的这个新学年与以往格外的不同,因为再过一个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这是令亿万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一件大事。

70春华秋实,70年艰辛历程,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见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祖国共同成长。

今年年初,爷爷就说过,“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青少年,也要把自己的小梦想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

看完《开学第一课》,更让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祖国的未来离不开我们。祖国呼唤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我与祖国同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2020开学第一课发言稿集锦3昨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上面主要说的是“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教育全国中小学生爱国,在五星红旗下努力学习,将来才可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我记得这中间讲了一本小说,名叫《红岩》,小说《红岩》中,江姐含着热泪狱中绣红旗的故事。这段故事,是最经典的,而这段故事来自于,小说作者罗广斌的一段亲身经历。

被关在白公馆监狱中的罗广斌和一些战友们,得知了新中国的成立后,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她们听说中国的国旗叫五星红旗,于是拆下红色的床单,粘上黄纸剪的五角星,在狱中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这面红旗并不标准,但它是用信仰织成的。

我还记得里面讲了第一代攀登珠峰之巅,并把红旗插上珠峰的故事。好像是1957年,中国的登山队在珠峰的第二台阶,那架设了一个金属梯子。截止2018年,一共有1300百多位中外攀登者通过了这架梯子圆了自己的“珠峰梦”。它就是被许多国外的攀登者称为“中国梯”。

新中国同龄的“无腿勇士”——夏伯渝老人,他曾经参与了1957年的那次攀登珠峰,架设中国梯的过程,及中国梯的起源,其实是受了第一代登山运动员的指引。节目中,夏伯渝动情地讲述了背后令人感动的起源故事。

还有一段,先出场的是“四岁的团团和五岁的圆圆”,她们与爸爸相聚的时光屈指可数,她们总说,爸爸的家在海上。

她们的爸爸叫严冬,他在海上的第二个家,是舰号为171的海口舰,它还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绰号,叫“中华神盾”。入列的这几年来,他一直“身披”五星红旗走过许多地方,还多次遇见,并击退海盗。

身为一名军人,严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上度过的,而他们一家在这次的开学第一课,又次相聚。

为什么说“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呢?因为许许多多的人,为中华崛起做出了许多贡献。

比如:有为了把五星红旗带上月球背面的,“嫦娥人”进行了上百次试验;有老校长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爱国课一上就是70年……

爱国的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或许,下一个登上月球背面的人就是你……

2020开学第一课发言稿集锦4今年央视一套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相比往年更加吸引人,因为除了对学生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更大的意义是突出了建国70周年以来的巨变。这是让我们思考的一课,给了我们心灵的启迪,也是让我们感受浓浓爱国情的一课,让我们知道作为青少年,该如何去爱国,如何回报社会。

今年9月1号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依然对中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最难忘的一幕是每个上台嘉宾自身故事的述说,对于生活的不屈不挠,对于梦想的永不放弃。他们让我明白了没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随手可得,每一个闪耀光芒的背后都是无数的汗水和泪水。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言,他们光线靓丽的背后,也隐藏着无数难以开口的苦衷。

我的思路不自觉回到了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公布的时候,那时候的自己由于上课不认真,没有及时做好复习工作,导致最后不及格的分数。当时知道这一消息,眼泪马上就飚出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是前所未有的迷茫无措。眼睛盯着荧幕上他们为了成功所付出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如此直击人心,相对于那些苦难,想想自己遇到的真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来呢?

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主题,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爱国之心都没了,那么他即使获得再多的荣誉及金钱,也不足以让人尊敬,只会让人唾骂。《开学第一课》节目中爱国这个主题在今年来说,意义尤其重大,因为今年是我国成立70周年,这是所有中国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儿!

以上就是我对开学第一课的所思所悟,你们是否从中学到了更多深刻的道理呢?

2020开学第一课发言稿集锦5郭德贤老奶奶在《开学第一课》当中慢慢讲述着自己当年发生的故事,对于我们观众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段历史离我们并不远,还在我们的眼前。那面如今在中国上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是刚升上去的,那条升旗线还是温暖的,还留着革命先辈们的余温。在五星红旗升上去之前,革命先烈们用身体保护了五星红旗,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五星红旗的那一抹鲜红。

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五星红旗如此鲜艳。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为什么五星红旗那么鲜艳?因为那是血染的!不错,五星红旗确实是血染的。所以我们必须铭记那个时期,那个离我们并不远的时期。我们不能辜负先辈们用献血换来的和平,对于他们来说,只有祖国强盛了,他们的血才没有白流。只有五星红旗不再需要用流血去保护,同样能飘扬在中华大地,他们的血才没有白流。

央视之所以选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述这个故事,是因为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孩子也是离那段历史最远的人,所以我们要在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这些事情,唯有让他们知道这些事,他们才能明白脚下踩的土地是如何得来的。也唯有如此,他们才会珍惜如今,把握当下,为未来而奋斗。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传承,是革命先烈精神的传承。

可以毫不犹疑地说,我们的生命就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有人替我们承受了岁月的艰苦,承受了不该承受的痛苦,我们很幸运。我们是一个民族,叫做中华民族,我们号称文明古国,号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号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这些都说明了一件事,无论是前人还是后人,都是一个整体。而五星红旗,就是我们这个整体的代表,是我们凝聚而成的鲜红。

高中历史课 篇六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乡土历史资源 整合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面临新的挑战和调整。思考最多、讨论最激烈的课题是什么样的历史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古人有言:“人有爱乡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乡而言爱国者,是谰语也。”一位教育家说过:测量一个人的爱国心,得首先看他是否爱自己的妈妈。假如一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能真诚地爱,很难想象他会爱自己的故乡和家邦。同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乡都漠不关心,也就很难想象他会对国家怀有责任心。

一、挖掘并运用乡土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大河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因为它描述的是发生在学生生活的地方的历史,学生最感亲切,感染力也强。利用乡土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进而热爱家乡,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昆山膏腴沃野、物产丰饶,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自古就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捷的水陆交通成为商贾往来之地,并曾盛极一时。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石器时代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朝历代都孕育出众多的名士鸿儒,润、归有光、魏良辅、顾炎武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存,那句家喻户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至理名言,至今仍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对昆山乡土历史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生了解昆山辉煌的历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进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能使学生树立革命乐观主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而形成科学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利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乡土史是和学生★WWW.BAIHUAWEN.CN★生长和生活的地区紧密相关的,他们对于有关故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至山水草木等,都有着特殊的、浓厚的情感。对此,学生必然会有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这样,教师在教授涉及家乡的史事时,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运用乡土教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

乡土材料的运用,使学生易于形成历史表象,进而形成历史概念。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变化、往往是同知觉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地区比较熟悉,而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乡土史料与学生耳闻目睹的环境有关,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就容易形成较清晰的历史表象,塑造出较为生动的历史形象,并使一些书本上抽象的概念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具体的感受和验证,这样有助于历史概念的形成。

乡土史的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的各项任务,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水平,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乡土历史的教学,可以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只要历史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就能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例如,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实物和图片,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历史遗址和历史博物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通过亲身观察,了解到历史的真实情况,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体会到历史与现今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关的乡土史料,进行具体而形象的讲述,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乡土史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由于乡土史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因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本地区周围乡土史料和史迹的搜集调查、访问参观,通过组织学生对本地区出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座谈讨论及出版专刊、墙报等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国外和国内的经验表明,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地参与教学活动,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二、整合乡土资源的策略

乡土史对学生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日益重视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充分利用服务的。通过对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它变成学生的学习资源,这就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会学生开发、利用、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筛选、运用各种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进行专题研究与讨论。

对于高中生来说,会学习(指终身学习的能力)、会思索、会研究(指了解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应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懂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不会查资料,不会分析、解决问题,不会写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缺乏基本的训练,而且“唯上、唯书”的倾向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我们把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落脚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上。针对乡土历史中某一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教师可选择大众关注的热点作为主题,指导学生围绕主题确定论点,收集材料进行准备,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请专业人员进行讲座和评点。

(二)开展读书、读报和演讲活动。

首先教师要精选与家乡相关的古诗词、历史文学作品和报刊组织学生阅读。然后在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社会生活,并进行重组、整理、加工,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理解的形式,最后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演讲。

(三)利用寒暑假及“五一”、“国庆”长假,指导学生对家乡旅游景区的人文景观进行实地考察。

结合教学内容参观相关历史文物及历史遗迹或调查、搜集、整理家乡历史变迁的相关资料,参观名人故居、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的意识。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为乡土史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丰厚的教学资源。

(四)开展乡土历史日活动。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历史课讲稿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历史课讲稿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805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历史课讲稿精品多篇下载
历史课讲稿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