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高中教师培训(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中教师培训 篇一
一、当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培训缺乏针对性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必然导致各地的师资水平和师资力量存在较大悬殊,尤其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新的教学方式的掌握、新的教学设备的应用等方面表现更加明显。上述差异的存在要求培训工作要对症下药,然而,我们当下的师资培训却忽视了这一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大多是一刀切,导致经济不发达、交通和信息滞后地区的教师受条件限制,不能参加或完成正常培训。
(二)培训时间过于集中,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教师培训活动虽然规模较大,但缺乏灵活性。常常是把上百人集中到一起搞集训,且培训时间通常安排在节假日或周末。老师们平日的工作本来就十分繁忙,让他们牺牲法定休息时间去参加在他们看来可有可无的培训,其参与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于是,很多教师便想方设法的逃课,组织者便利用“点名”、“记过”等方式维持“出勤率”,这样的培训实在难以获得实效。
(三)培训缺乏合理的考核制度
几乎所有的培训都是强制教师参加,培训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加之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参与培训的教师多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在他们看来,培训不过是无法逃避的额外负担。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一)选择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培训内容
培训必须把关注学员的特征放在培训的首要位置,学员自身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因其身份特殊,这使得他们常常带着批判的心理参加学习,又渴望有所收获。但是,理论和实际的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学员过于浮躁地想让培训学习立竿见影,那么培训内容会让他们失望。此外,每一个来培训的教师,都不喜欢听到空洞的套话、空话,他们期待学到与时代紧密相关的知识。那么,如何在培训中增加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呢?第一,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学员开拓视野。培训教师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教育需要,传授最有效的技能,选择新鲜而富有影响力的内容。第二,立足于学员兴趣,加大对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多数教师都渴望多学一点计算机操作技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第三,把培训内容与新课程改革紧密挂钩。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要求一知半解,在培训中穿插新课改理念,能够体现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改革培训方法
速成的知识是脆弱的,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培训不应该只贪图一时的效益,而忽略长期的影响。组织者要考虑到教师、学员的各方面因素,合理的安排培训时间,建立次数不等的“小培训”,还要定期地进行“大培训”,时间的安排还要有弹性,不能一味地占用学员的节假日。另外,在培训之后,经常有很多教师反映培训方式不够好、培训的内容不尽人意等等。在这方面,英国的教师培训方法值得参考。他们很重视教师的参与权,教师参与培训前可以和培训机构进行谈判,提出自己期待的的受训目标、适合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等,培训机构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制定可供教师选择的培训方案,交由教师讨论、修改,最后与培训机构协商,直至教师满意后才确定下来。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在改革培训方式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校本培训与机构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的目标很具体,直接立足于本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培训成果也不差,但是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对于时代先进的理论,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交流。而机构培训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能够放宽眼界,站在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二,根据教师的经验,开展研讨会、主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实践反思活动等等,把培训的渠道扩大化,充分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和探讨问题的热情。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监督机制
高中教师培训 篇二
【关键词】TfU;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97(2012)09-0050-03
一 引言
“为理解的教学”(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TfU)是一个教学模式,由附属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零项目研究人员和教育家于1989年至1996年研究开发,现已通过WIDEWorld~培训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推广。2005年,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开始组织上海各区县中小学教师参加该模式的网上学习,即WIDE课程培训。2008年,笔者有幸进入该WIDE课程网站进行学习研究并调查了上海静安区参与该培训项目的教师的受训情况。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培训考核获取WIDE课程结业证书的受训教师对TfU都持高度评价,认为“所学的课程内容……是一次挑战,从中我们受益匪浅,觉得若能早一点接触这种理解的教学模式,现在运用到课堂上来说,就应是驾轻就熟了,师生的配合会更亲密无间”,“可能在教学中,我们依然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但我们会经常查看讨论区资料,互相补充,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把这个模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养成运用这个模式的习惯,那时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TfU对促进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重要影响。我们作为教师为能有机会学习这门课程感到高兴,它确实帮助了我们,同时也帮助了学生,我们会将这种教学模式贯穿在教学活动中,更大地发挥它的作用”。这些评论不得不引发我的深思:如果将TfU模式应用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是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笔者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以期对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师培训提供借鉴。
二 TfU模式简介
TfU产生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境进行再创造;学习是学习者积极的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不单是把知识经验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通过激发和挑战其知识经验,提供有效的引导,支持和环境,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新的知识经验。TfU有四个相互作用的要素,引导教育者思考四个基本教学问题,如图1所示。
此外,WIDE课程网站还给出了关于确立TfU四要素的相关标准,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师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理解的目标。TfU把理解放在最显著的位置,认为理解是教育真正的核心目标,通过丰富的理解活动来加强学生对于理解的“表现”。
三 Tfu应用案例分析
教育技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的最大贡献来自于它的设计范畴。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也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因此,对于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一个重点所在。本文以教学设计为例,探讨TfU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过程。
(1)启发性论题
选择启发性论题的标准是能够促进学生真正有价值的理解,符合这些标准的论题比不符合标准的论题对学生的理解更有启发性,所以,这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程度多少的问题。
首先,对非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教师而言,他们即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教学设计”这一专业术语的内涵可能并不清楚。设计可以是一门科学,也可以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抑或两者都不是。作为设计的一个子集,教学设计能从各种设计的研究中获益。
其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多为来自不同学院的一线教师,如何能够启发他们就自己的专业学科和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指导其教学实践,是选择本启发性论题的关键。据此,笔者将启发性论题确立为:如何上好一堂课。
(2)理解目标
理解目标也可以看做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总的教学目标而定制的单元层级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晰、明确地向学员表述他们需要达到的理解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最终依赖问题的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需要有效的问题来表达,“问题是教学方向和教学动力生成的核心要素,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Reigeluth明确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设计指向的理论(design-oriented theory),设计活动的特征对于教学设计活动同样适用”。所以,笔者将设计作为重要的理解目标之一,并贯穿课程始终。本案例的理解目标如表1所示。
(3)理解活动与持续性评估
理解活动是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一系列难度递进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不断地、积极有创见地使用需要理解的理论和概念。持续性评估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和理解程度的一个核心环节。TfU认为,教师或学生自己都可以进行评估,评估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是正式的:如建立在评估标准表基础上的测验、考试或正规的反思等;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如讨论、观察、或开放式思考等。参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学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生,他们有着良好的认知结构,有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由于担任着教学任务(还有家庭负担等)而没有过多的业余时间,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建议更多地采用非正式的评估方式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当然,也有必要结合一些正式评估方式。本案例TfU教学设计框架如表2所示。
四 TfU体验感悟
高中教师培训 篇三
的确作为高中的老师,面临的是学生的高考,即使是教高一高二,其实也是有着一些压力,希望学生们学好,从而有更好的基础和准备去面对这人生非常重要的时刻,去考取好的成绩。此次培训,我也是清楚,也是要为了之后自己进入高三教学而做好准备,随着班级一起前进,从高一到高二的教学,自己也是变得更为成熟和稳重了,对于教学的方法也是有了很多,自己做好了工作,但是在此次的培训里面确是可以看到自己其实和优秀之间还是有蛮大的差距,要继续努力去进步的。特别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于重点的把控,有些是自己做不到的,我也是在此次的培训里感受到,学到很多,让我清楚做好高三的教学不容易,但是也是在这些培训里面让我更有信心了。老师也是讲了很多高三教学的要点,我也是要去认真的体会,在之后工作里头运用好。
对于高三的教学,不但是学生有压力要去复习好,同时对于我们老师一样的也是有很大的压力,而在教学之中自己也是要懂得去缓解压力,并且多去和学生沟通,尽量的化压力为动力,让复习更加的主动和积极,而这也是我们要去继续做好的,此次培训里面老师也是讲了很多关于如何释放压力,如何去和学生沟通的技巧,我也是更懂得了,毕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虽然也是有一些压力,但是并不是那么的大,而且学生也是有体育课,有其他的课来释放压力,不像高三,基本整年的时间都是会在复习之中,休息的时间少了很多,不但是环境如此,同时自己也是会在适应环境过程之中去给自己添加压力,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好他们才行的。
经过培训,我也是更懂得了作为高三的老师,真的有挺多的事情要去做,有压力不过也是更有动力,我也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会去把学生教好,带他们去考出理想的成绩,从而迈入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我也是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去得到成长和收获,工作之中继续的去学,去把此次的培训所学融入到实际工作里头运用好。
高中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一向倾心关注着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学校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活动,这是营造学习型学校的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举措。在本学年,我负责指导了青年教师杨巧丽,我明白师徒结对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职责与一份自我体现。我深深感到身上的职责和压力,在本次活动中,我也是本着“共同学习,一齐进步”的理念,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共同成长。转眼一学年就要结束了,我和杨老师一齐,共同收获了辛苦与快乐。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现将本次帮教活动做一小结:
一、师德方面:
我想: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我们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我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在言传身教中首先让苏畅老师牢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训言,引导她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让她明白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在本学期,杨老师做到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没有发生违纪现象。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我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处处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学会分享。在杨老师遇到困难时必须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忙,扶持她走出困境。从高从严地要求自己和杨巧丽老师,在帮带中共同进步。
2、做到指导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研究,构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新理念。这要求透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尽快熟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工作的同时,鼓励杨老师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领会《纲要》的精神,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师徒结队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透过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善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4、要求杨老师学习我的经验,但不要奉若神明;能够学习名师的潇洒,但不要刻意地模仿。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千万不能丢失自己的个性,
5、要求杨老师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得心应手,
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我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地进步。以后,我要一如既往地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开展好师徒结对工作,注重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的过程,把自己在教学经验、知识技能等方面微薄的经验,与我们的青年教师共同分享,为金溪小学完美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中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为了帮助我们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搭建了“青年教师拜师”这个平台。在培训中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了一名指导老师,我有幸拜张放老师为师,经过听课、上课、反思总结等一系列的安排,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教学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年轻人,这个平台,如同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成长的前进方向。这也让我对五中这个大集体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因为这让我觉得五中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它立志于让每一名教师变得优秀,只有教师优秀,尽职尽责,才是对学生的负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这样的集体中,不提高自己,那就注定被落下,所以,我对自己有如下的要求:
一、向指导教师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对于青年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指导老师不仅仅是自己的同事,同时还是自己在教学路上的引路人。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张放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积累深厚,经常能够在很多很有难度的问题上给我解答,并且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通过与他们进行教学交流以及听他们的课,我不仅学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也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并且张放老师对于新课改,新型课做的非常好,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这非常值得我学习。
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多讲公开课,让师傅多指正。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首先做到详细备课。俗话说,要想给人一碗水,需要先有一桶水。同样的道理,要想讲好两节课,需要先花数倍于两节课的时间去备课。我体会到,在上一节课之前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相应的知识结构,作到针对性的教学。在上课时不能全部都是重点,细细道来,而是应该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精讲精练。但是作为新教师,本身仍然缺乏经验,所以在工作中总会有很多不足,那么就要做到让自己的课对所有人公开,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多指导,这样才能快速成长。
三、增进与其他青年教师的相互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
在年龄相仿的青年教师队伍中,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教学能手,他们在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特色。经常与自己周围的同事以及外校的其他老师交流,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交流教学心得。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互相探讨经验,增强信心。青年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可以使互相之间获取最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每十天做一套高考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最大的缺点就是经验少,在讲课时,不会抓住重点,原因就是不知道高考都考哪些内容,所以要提高这方面内容就必须做高考题,要想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素养。
高中教师培训 篇四
【关键词】数学教师;成长训练;专家型教师
一、前 言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教师,而专家型教师都是从新手开始,经过不断实践研究和训练,逐渐成长为专业型的。高中数学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在教育理念上很难一下子转变到素质教育,另外,很少有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出并实施新的教学方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探索和研究专家型的高中数学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的经验,从而归纳整理出培养高中数学教师成长训练的有意义的经验,完善教师培养训练的理论,为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提供参考,也为高中数学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研究发现专家教师的成长过程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节点中,教师的表现、需求、心态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那么怎样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最有利,如何在不同的阶段对教师进行怎样的训练,才能更多地帮助教师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教师更快地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便成了我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一些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特点和成长经历进行了分析。
二、关于高中数学教师成长训练的研究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可以通过对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科学地认识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过程。本研究通过对十名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鉴别、整理,并根据这些教师的成长经历归纳出了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具备的一些特征。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主要具有优良的数学知识结构,能够高效地解决数学教学领域遇到的问题,并善于利用认知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还能够将节省下来的一些认知资源投入到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中去,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
(二)访谈法
访谈法可以了解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心理学研究法。本研究通过和十名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或网络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了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经历,通过对他们成为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培养途径。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他们热爱数学教学并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究,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在成长训练过程中,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对初等数学都有一定的研究,他们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来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三)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能够找出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成长训练中的普遍规律和一些特殊的情况,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客观实际地得出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十名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经历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这些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经历与现在新教师的成长特点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规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入教学岗位后,要不断地在数学科学知识、数学教育、学生教育等方面完善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改革,使自己逐渐地成长为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
三、如何更好地促进高中数学教师成长
(一)学校构建教师成长平台
学校在教师的成长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性作用。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展开工作,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第一,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社会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注,教师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新课改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建设专业型的教师队伍的新挑战,这一改变也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学校通过制定和完善教师培养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奖励惩罚机制、培训教育机制等,根据教师的个性化特点给教师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促进其自身的不断成长,以更加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第二,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给教师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学校需从长远发展考虑,规划制定建设专业教师队伍的目标,明确教师培养的要求及目标。积极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研交流活动,组织教师互听互评课程活动,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通过专题报告、学术报告等形式,给教师们传达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进。第三,明确教师的基本职责,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作终身的事业追求,教育工作是以教书育人为最终目标的,是令人敬佩的职业,规划并落实教师的基本职责,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二)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
要成为专家教师,除了学校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更需要教师自己不断的努力,若教师自己不想有所发展,再好的环境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己的意愿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若一个教师内心里是喜欢教育这个职业的,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努力去成长,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其次,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对高中数学的知识要有整体掌握,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再次,教师的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断地实践,坚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提高和发展。教师既是实践者,同时又是研究者,把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最后,教学实践后自觉进行反思,最好经常与同行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与同事多交流,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训,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是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教学成果等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工作的改进以及专业型教师的培养,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化地建设和管理教师队伍。目前,教育部门或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大多只看学生的成绩、名次和升学率。单纯地以这几个指标来评价一个数学教师的教学肯定是很片面的。这样的评价标准磨灭了教师对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教师很容易按照应试的方法来教学,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培养。而应试教育常常就是搞题海战术,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占据了更多教师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发展性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对教师进行培养训练的一个过程。这种评价体系不仅仅是看学生的成绩、名次和升学率,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并对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社会和学校都要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自身也应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不断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施轶,郝宁,梁晗,李文君。刻意训练在高中数学教师成长中的作用。2009(6).
[2]陈海祥。反思性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012(38).
[3]李广安。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探讨。2012(9).
高中教师培训 篇五
【关键词】校本培训 双师型 培养机制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43-01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笔者对“校本培训”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关注“校本培训”对于建立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性,为突出中医药职业教育特色,探索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校本培训的内涵及特点
理解校本培训的内涵的关键在于对“校本”和“培训”两个含义的解读。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学会1989年的界定“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每个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从中可以得出“校本”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而“培训”则是一系列在职继续教育活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校本培训通常被定义为为了满足学校及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组织的,以学校为主要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为实现本校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模式。
校本培训是不同于“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为基地”的院校教育和师资培训模式的一种培训模式,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有学者总结了校本培训的四个方面的特点:能够保持培训的针对性,培训活动的收益好,培训活动的涉及面广,使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更具指导性。在笔者看来,校本培训适应教师所在学校的实际与需要,直接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特色,同时还十分关注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BAIHUAWEN.CN}积极有效的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培训活动取得实际效益。
2、校本培训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中的作用
2.1 继承传播,突出本校校园文化的特色
中医药文化传承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中医药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必然会营造出融合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双师型”教师作为这些特色文化的传播者,其自身必须对中医药专业传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内涵具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传承特色校园文化方面,校本培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校本培训是由学校自主规划、设计、组织和开展的各项培训活动组成的,其必然适应于本校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能有针对性的凸显出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将特色校园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师培训活动的始终,让全校“双师型”教师从了解校园文化,到认同校园文化,并最终传承校园文化,为保持本校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提供了保证。
2.2 明确需求,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作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师,既要能以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理论知识授课,又要能以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所以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两方面的能力都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其中中医药基础理论可以从教师在院校教育期间的学习中获取,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却需要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立足本职岗位,通过在职继续教育来进行培养。因此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教师培训 篇六
【摘要】本文从地方职业中学教育现状入手,阐明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构建职教师资培训模式,提高职中教师综合素质的观点,对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寄予美好希望。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训综合素质
一个地方的职业教育办的是否有特色,能否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新型劳动者,关键的一点是要建立一支数量足、质量高、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比较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作为职业高级中学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拥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而新颖的教学方法,高尚而纯洁的道德品质,否则,便会导致知识难以及时更新,技术不能全面掌握,教学质量很难提升,生源不能大量开发并严重流失,直接制约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所以,职业中学急需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模式,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目前县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缺乏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从未根本改变。文化课教师大大多于专业课教师,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1的要求相距甚远。由于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严重短缺,许多专业课不能开设,使的职教普教化。
1.2实习课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缺乏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实践性很强,但职业学校没有专任实习课指导教师,出现“在黑板上种田、开机器”的现象。
1.3教师的教研活动不够活跃
教研组是教师集体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小组,它既是教学活动的信息源,也是连接课堂第一线与教务领导之间的纽带,经常开展各专业课的教研活动也是促进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普通提高的方法之一。然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由于职业中学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极少,其教学往往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教研活动便无从谈起,而文化课教师又因和普通高中不同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教研活动。
1.4教师的教学竞争意识不强
由于没有升学任务的压力,教师缺乏强烈的教学竞争意识,满足于应付交差,得过且过。
1.5职教师资培训成为空白
师资培训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业务培训,无论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都往往停留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起步阶段,很难有明显进步和提高;没有职业道德培训,教师的道德观念、敬业精神以及人格品质常常遭遇社会的质疑,有时渐渐变的麻木。
2.提高教师素质强有力的办法
2.1设立校本培训机构,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职业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管理机构,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要有单独的办公场所,要有培训安排,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要有档案材料和管理流程,要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成立一个独立的师资培训部。结合教学实际,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校本师资培训。同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定期选派教师外出进修,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不断接受各种教育信息,让职中走出沁源,走出大山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
2.2开设多种培训课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2.2.1针对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教学实际,开设不同的业务。
2.2.2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弥补专业课教师短缺的现实。
2.2.3针对教师队伍中的普遍现象,开设德育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校各种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竞争氛围的形成。
2.2.4针对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现象,开设心理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开阔教师的胸怀和视野。
2.2.5根据社会需要和教学要求,开设科学实验培训课程,培养教师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2.2.6结合现实生活和教育实际,开设美育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审美品味和审美素质。
2.2.7结合时代的发展,开设历史文化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爱国精神。
这样,当我们拥有了高品味、高素质的一流教师队伍,何愁教不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有用之才!毕竟是“名师出高徒”。
2.3开辟实验培训基地,创建职教培训特色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它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必须开辟专门的实验培训基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术能力,打造过硬的专业技术教师队伍,弥补实验课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人数的不足,真正体现职教师资培训的特色。
2.4制定考核标准,强化培训效果
如果只开设课程,只进行培训而不考核,那这种培训就只会流于形式。因此,职业学校应将师资培训纳入学校教育的考核系统,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比如:通过拟定试卷或者听课、设置教学情景等对教师进行测评,将教师的答题情况或教学效果、行为表现,用分数或“优、良、一般”等的评语来评价,并将这些考核结果记入平时的教学成绩和年终的考评结果。这样可以形成一种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培训体系,同时巩固和强化培训效果,使职业教育之花更加丰满迷人。
2.5组织培训队伍,打造师训品牌
师资培训最主要的一点,还应有专门的培训教师,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讲授、指导和点拔,因此,除了充分发挥本校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有特色的年轻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大胆担任培训课程的主讲教师外,还应和普通高中联系,和其他县的兄弟学校联系,和上级高等院校联系,聘请一些有名望的专业人士和专家教授,形成一支稳定的培训队伍,对我们的教师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培训,让培训确实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教育的发展,打造一个真正的师训品牌。
2.6注重反思总结,掌握培训规律
高中教师培训 篇七
关键词: 教师培训课程 课程设置 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2011年1月4日了〔2011〕1号《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在培训全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存在价值取向偏差、课程模式单一、课程结构失调和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我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个人一点浅见,就教于同行。
1.课程设置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置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和内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是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完成教师培训任务的基本保证,是继续教育工程的核心。要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必须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入手,进行全面优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学什么、如何学,将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可培训出高水平的教师。《意见》明确提出: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目标来看,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设置,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
2.1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
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一种最基本教育类型,其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整体性是指课程设置要体现全员性特点,面向全体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各课程设置力求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以有利于教师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拓宽视野,产生最佳的整体效益。个体性是指课程设置要着眼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对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一种切合实际做法。理论性课程是指继续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为更新、拓宽专业知识、最新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学人文知识等理论性课程;理论性课程的开设可提高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实践性课程是指继续教育所开设的课程要考虑教师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些实践性课程开设可使教师获得各种技能、技巧,构成教师多种教育教学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师的成长、教学效果优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使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得到保证。
2.3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原则,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必修课是统一规定的课程,包括师德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技术等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选修课则是根据不同对象需求而设立的对专业知识的拓宽或深化的课程。由于教师教学经验、本身学历水平、知识水平、个性的差异,统一标准的课程模式难以真正起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也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提高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很必要。在课程设置上还要着眼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独具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这就需要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一定量的选修课,以有利于各层次教师的个性发展,科学地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形成体现继续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3.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领域主要有:以教师敬业、爱岗为核心的师德教育课程;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知识更新拓展课程;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为核心的教育学原理课程;以提高学员的教学改革、科学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课程。
3.1师德教育课程
《意见》明确提出,师德教育是重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作为教育者,其本身的政治态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强调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能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将直接影响教育能否顺利进行;良好的师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大力加强师德教育,能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
3.2专业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知识老化周期进一步缩短,以往那种靠在学校学习知识就去享用终身的做法已过时,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要给教师提供新鲜的、先进的专业知识。要让教师了解本学科的新情况、新理论、新成果,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内容,改造知识结构,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素质。通过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中小学教师能够站在其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握其发展动态,预测其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够加深与拓展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相邻或相近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3.3教育学原理课程
教育学原理课程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理论等方面课程的内容。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充实教育学原理课程,才能更好地了解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进行课堂训练,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熟悉和掌握教学过程,把握教育规律,为教学服务。让中小学教师对中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有充分、深入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从而为学科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3.4教育技术课程
《意见》提出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电影、录像、录音设备、计算机、卫星传播、网络教学等现代技术正在引进教育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面临着一次新的重大革命。此类课程的开设应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讲座、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简单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常用教具制作、多媒体组合教学等,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3.5教育科研课程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旨在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推动教育的发展。要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学习,培养教师熟练地掌握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本质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可开设《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论文写作指导》、《教改实验方法》、《科研写作指导》等课程,帮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活动,使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陈绍富,李荣华。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原则[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5):102-104.
[2]忽江华。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献综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6):96-97.
[3]苏文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启示[J].继续教育,2009,(9):21-23.
高中教师培训 篇八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培训;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6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在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中的信息处理、储存、加工和传播全部数字化。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工作重点由课堂讲授转为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信息化环境和数字化资源支撑。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制约其外语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要充分发挥培训平台的作用,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传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
集中培训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形式,其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受训教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习时间,其次面授能为受训教师提供直接面对面交流,解决受训教师实际问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对象差异性大、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的一刀切,信息技术培训很难满足差异性较大的受训教师的个性需求。
1.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处于知识更新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日新月异, 技术的半衰期已经变得非常短暂, 一项新的技术很快就会过时。教师信息技术的更新是教师培训中的一大难题。显然依靠传统的统一组织面授培训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且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培训模式的成本也非常大,效率非常低。因此通过有效的培训模式方法开展培训,以使教师自身信息技术及时更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2.教师培训的组织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常常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面授。这种形式便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交流,遇到学习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同伴或者培训教师的帮助指导。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集中培训的形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自身就很难避免时间的冲突问题,教师作为成人,角色具有多面性,工作具有多样性,自身工作安排、家庭等原因使得教师很难保证培训期间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该考虑面授及对个体自主学习的支持,如除了面授,还应该为受训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材料和技术的支持,才有可能解决时间冲突的问题。
3.培训内容与方法与受训个体差异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教师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专门学习技术,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技术,每个教师没必要也不可能成为信息技术专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培训的内容必须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已经是教师培训形成的共识。正因如此,培训的内容具有集中性,培训组织者往往采用统一的培训内容和统一的培训步调,没有考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个体差异。受训教师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单位部门、不同的年龄等,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学习能力,他们面对统一的培训内容反应各异,有的感觉学习重复,有的学习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有的感觉内容太浅薄。
4.培训内容与教师学习的取向
教师作为一个成熟个体,具有强烈的认知需求并具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取向。他们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我为什么需要学习,学习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帮助。目的性和功利性直接影响了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选择及其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设计在整体层面上大致符合受训教师的共同目标,在知识细分层面上又要满足教师个体学以致用,因此培训内容要以问题为中心,紧密结合教师实际需要,解决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供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才能尽可能达到受训教师们的个体需求。
综合上述几个问题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综合考虑面授培训和自主学习、内容的多选择性、学习的自主性。
二、微课的特点及应用优势
“微课”是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中涌现出的新概念,以视频为载体,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媒体资源,讲授一个知识点的“小”课堂。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1.内容精悍短小,易于学习
传统的一节课一般约长45分钟,而微课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不会超过20分钟,语言也较精炼,直接讲授知识点,主题集中,学习效率也很高。微课由于时间短、经过压缩处理后数据量小,适合在线播放及存储到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的学习”,适合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
2.便于选择学习内容与进度
成人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也有一定知识基础,个体差异性很大。在教师培训中,很难通过传统的教学形式满足受训教师的个性需求。通过微课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知识点,便于受训教师直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相应水平学习内容直接进入学习。例如在讲授某个软件技术时,有基础的教师可以跳过基础的学习,选择其他的学习内容;没有基础的则需要认真学习好基础的知识才有可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微课打破传统课堂观念和教学模式
“微课”的概念冲破了现有的课堂观念,课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40分钟或者50分钟作为一节课,而是以一个教学知识点为一个课程。微课将教学过程进一步分解,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体现。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课先进行自主学习思考,然后教师再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难点问题,改变了传统由教师先讲学生再思考练习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培训中微课的应用实践
随着近年来教学信息化的普及,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使用的媒体也由磁带和光盘过渡到全数字化的时代,音频和视频媒体在外语课程教学中高频率使用,教师对音视频媒体应用需求大,他们常常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处理各种音视频教学资源,因此教师非常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提高教学资源制作效率,达到教学使用需求。笔者所在高校的信息技术培训面向全校教师,包括外语类学科专业的教师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因此培训对象个性差异非常大,笔者作为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讲教师之一,为解决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笔者在《音频教学资源的利用》的培训中应用微课开展混合教学的信息技术培训。
1.混合学习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1]混合学习不仅关注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还关注传递学习信息的方法或媒体,对教学与学习的要素进行优化、选择与组合。结合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培训过程中应用混合学习的理念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资源要素的优势进行组合,有效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微课的优势,开展应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方法解决教师学习个性化差异、学习时间碎片化及网络学习等问题。
2.微课的设计制作过程
(1)对课程知识进行结构分解
内容分解上,首先根据内容联系,按照单元模块划分,在单元基础上,按照相应的知识点划分,其次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教师教学应用需求。并且有些模块要求必须掌握,例如软件基本操作。
(2)微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不仅是教给教师一个操作技能步骤,而且要把技术培训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教师要使用技术, 仅仅掌握技术技能是不够的, 他们得了解什么可以让他们把技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技术能做什么, 更重要的是技术能够帮他们做什么。因此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把软件技术和教学应用结合起来,不仅让教师知道这个技术操作,而且让他们明白怎么为教学服务。在软件演示模块,要以教学实践的真实应用为例子进行演示。如本培训根据教师日常教学需要录制编辑一个期末考试听力题为实例,将音频编辑、录音、声音输出等关键技术结合起来,使教师容易理解,培训学习技能又能直接为教学实践所用。
(3)微课程的制作
由于本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特别是软件操作是教师学习的难点,因此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操作进行录屏。微课的制作软件选择Camtasia Studio,该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屏幕录像、视频的剪辑和编辑、视频菜单制作、视频剧场和视频播放功能等。使用该软件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过场动画、说明字幕,最后可以输出MP4格式的视频文件。对于讲解演示型的微课,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跟随鼠标的运动,其次尽量避免鼠标光标的随意移动,以免造成学习干扰。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鼠标的点击和移动速度不能过快,应该在点击执行的菜单命令上有适当停顿,其次是通过软件可以设置点击鼠标动态效果和声音,便于学习者清楚鼠标的动作。
3.微课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模式
(1)微课支持面授培训。在面授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主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方法,具体的技术问题交给微课来完成,学员通过对微课的学习直接获得具体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将培训教师从基本操作演示中解放出来,为学员解决疑问和难点问题。
(2)微课可以辅助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由于学员的学习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将培训的主题内容分解成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微课,完成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包括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自我把握,充分体现以学习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3)把微课到网络培训平台上,使培训不再仅仅局限于面授,为广大教师都提供了开放式的空间,拓展培训范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网络教育的功能。
(4)微课支持教师的实践过程。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微课程直接找到相应的技术指点进行学习,为教学应用提供最有效直接的技术指导。
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践效果
通过应用微课支持面授培训过程中,面授培训课堂气氛大大改善。通过和以往的面授培训过程比较,面授培训过程出现了以下的重大转变:
培训教师对受训教师的手把手的教学情况大大减少,主要精力集中在解答一些难点的技术问题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学员提问的问题更多集中在高层次的技术综合运用上,如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技术更好改善资源制作效果等,不再是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
微课的应用使得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步调等多维度上做自由选择,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听主讲教师授课这一唯一学习方式,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都能选择到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追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而不至于存在重复学习或者困难学习,充分发挥了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
五、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应用微课大大提升了培训的效果,解决了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开展电子化学习,避免培训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提升了面授效率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微课可以为学员提供教师课堂重现,学员通过微课可以将没有理解或者忘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重新学习,有效减低了对培训讲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进度慢的学员可以借助微课对教师讲授课程进行重复观看学习,基础较好的学员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超前学习,或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利用微课进行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讲教师的点拨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受训教师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网络平台微课拓展了培训范围,延伸了培训实效,方便教师点播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赵勇,雷静。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3]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2(2).
高中教师培训 篇九
一、整体把握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整体把握课程目标,整体把握数学的素养和能力,整体理解课程内容(如:课程主线和知识结构)等等。作为新教师,对我来说要做到这几点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但经过培训,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获,有经验的老师的讲解,一线教师的经验的传授,使我心里开朗了许多。
做到整体把握虽说难度大,但对学生来讲,教师能不能做到整体把握对他们影响深远。因为在整体把握中体现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养能力,只有能做到整体把握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做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学生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会努力进入状态,做到整体把握!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思维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也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现在我们则将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而且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要能举例说明,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使复习课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让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有出色表现。
高中教师培训 篇十
【关键词】高考改革;培训需求分析;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教学始终是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然后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书本、课堂三个要素制约着学校整体机制的运行,由此形成的以教师为核心的上课模式,制约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当今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事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使得教师培训再次提上日程,而做好教师培训首先要做培训需求分析。
一、高考改革内容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全社会都极为关注。改革方案方面,2014年1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此间举行的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高考模式上,据报道将会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形式:一种是技能型人才,考技能加文化知识;另一种为学术型人才,考试内容类似于现在的高考。改革措施方面,高中不再分文理科,考试总成绩由语数外和其他科目组成。
二、高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培训之前对培训对象及与其它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和确定培训对象范围、培训形式的一种活动。它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既是培训的出发点,又是培训的归宿,对培训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进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必须以当前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中心展开进行,在过程上注重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以确保需求分析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首先,采集培训需求。采集培训需求的开展以培训工作为依托,结合文献综述,制定开放式访问提纲,根据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访谈和问卷调查对象是在选取典型学校的基础上,随机抽取该校教师和校长进行,主要围绕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培训满足需求展开研讨。其次,分析培训动因。一是培训需求的个性化。现代的教育理念使得高中教师参与培训成为一种自主行为,他们主动担负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教育责任和社会责任。教育责任就是要求高中教师必须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紧跟改革潮流,适应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为新型的高考模式做贡献;社会责任就是要求高中教师必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文化去引导学生,为社会培养学术性与技能型的人才。二是教师群体间的需求不同。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需求;青年教师入教师队伍时间不长,承担教学任务有限,自身有较强的培训欲望。三是当今教育的改革。当前高中教学的改革,更加贴近社会的需要,这对传统教育无疑是一大挑战,因此高中教师必须努力发现自身的新需求,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促进自身与学校共同发展。再次,分清培训需求主次。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掌握受训教师“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显性需求易于探知,隐性需求需要培训机构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因为“有效培训成功之处就在于能使这些隐性需求在培训过程中转化为显性需求,成为学员的‘意外收获'”。高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培训需求:高中教师应该在高考改革之后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武装自己,然后才能真正的传授给学生。(2)技能培训需求:当今的高考改革对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模式,对教师的操作实践能力更是要求颇深。(3)素质培训需求: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带动学生积极适应新的高考模式。如果教师止步不前、固步自封,学生进步也无从谈起,因此素质需求也尤为重要。
三、高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意义
1、增加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使得对其需要培训的内容、科目和形式有了针对性,培训的实效性也会增强,从而使教师的需求得到充分的解决,并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专业知识的增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2、有助于教师全面发展和学校主动变革。高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过程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有助于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主动变革,促进学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3、具有重要的实践操作意义。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帮助学校了解教师的切身需求,从而努力弥补现实与预期的差距,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速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以教师为主体,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需求,使得培训机构在实施计划时,能应用合理的分析方法,选择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相信高中教师定能在高考改革的历史潮流中顺应前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德成,梁永正.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教师教育研究,2010(11)
[2]搜狐.高考改革启动,将不分文理科[EB/OL].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中教师培训(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