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党课:深学细悟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党课:深学细悟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
前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统筹就是其一。统筹首先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强调要遵循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把各个要素看成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着的整体,注重把握各方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且要从全局出发,按照局部特点和功能统一部署和安排,最大限度发挥全局效应和整体功能。其次,统筹也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它强调要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着力于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同时整合资源、协调力量,分层次、有步骤地处理好各方面工作。比如,既要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要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值得引人关注的是,党中央历来十分善于运用统筹思想,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可以说,统筹既是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中国的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既强调全局观,又注重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深入学习、透彻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统筹概念与统筹学研究的简要回顾
“统筹”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表述为统一筹划或通盘筹划。从管理的视角看,统筹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整体考虑、全局协调的原则下,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领域内的各种活动、资源等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运用,以达到合理、高效、协调的目的。今天看来,统筹的思想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各方,而且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从文化渊源看,统筹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思维模式,其思想渊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便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体现的是一种近乎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它关注事物的整体以及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统揽全局,通盘筹划,兼顾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协调发展,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在中国,通常管理人员或有实践经验的人,对统筹概念都有大致近似的理解,日用而不觉地将这种综合思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总之,统筹思想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级领导的决策之中。
在统筹思想的基础上,统筹学逐渐被提出和研究。当代中国的统筹学是华罗庚教授总结提出的。华老把科学的统筹思想同先进的网络技术(一种以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为筹划核心而充分体现有关各方联系的整体计划优化技术)充分地结合起来,称之为统筹法。后来华老又提出“大统筹,理数据,建系统,策发展”的设想,使之成为一门学科——统筹学。陈德泉等认为统筹学是研究如何实现整体目标的全过程中施行统筹管理的有关理论、模型、方法和手段。《统筹学概论》是刘天禄教授用二十多年潜心研究统筹学的成果,于1995年正式出版,是第一部关于统筹学理论的系统性著作。作者认为,效用至上、突出重点、兼顾各方,是统筹学的根本要求。他总结给出了统筹的四个准则:1)主体、客体、环境相统一的准则;2)人群、时间、空间相统一的准则;3)相容性与事业取向相统一的准则;4)成功、优化、良性循环相统一的准则。总的来看,统筹科学作为综合管理思想,以“事业—效用”的体系来考虑和处理问题。
尽管统筹学还不成熟,而且面对大量学术力量投向由国外学者创立的理论方法洪流之中,但是统筹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当代的迫切需要,而且统筹这面旗帜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的,所以,我们应对其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尤其要理解其基本要义,掌握其思想精髓,并善于运用到具体工作领域之中。
二、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探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15年1月23日,A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段讲话蕴含的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对于我们提高改革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20次提及“统筹”的概念,如明确“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整体考虑,使之同向而动、相互促进,并且要求每一个“全面”的具体实施,其内部各环节、要素、部分都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形成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统筹”一词也多次出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好“六个统筹”,即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把握好“六个统筹”。
下面归纳总结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的核心内涵:
(一)统筹首先意味着一种责任担当。A同志在接受国外媒体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二)统筹意味着一种顶层设计。治国理政必然要面对千头万绪、千变万化的矛盾和事务,要想保持整体的有序和有效,必须用好统筹这一战略思想。
(三)统筹是一种立足全局的智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统筹总是跟全局观紧密相关,没有全局观就不可能有统筹。表现在既要有胸怀天下的大视野,又要有体现时代要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顶层设计。
(四)统筹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方法。统筹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从全局层面把握方向和步骤,协调整体运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是方法。这是针对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统筹的方法论要点。
(五)统筹旨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三、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的实践光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与城市工作
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城市作为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复合体。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的重要论断。一方面,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的根本目的。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这段重要论述表明,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就城市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A同志长期关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对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对着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正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对重要矛盾来考虑和提出的。因为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差距较大。如不尽快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这种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最终导致经济社会的严重失衡。A同志紧紧地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出发,提出农村和城市必须相辅相成发展,其中重点是解决两者的空间布局、人口布局、产业布局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实现农村城市相辅相成发展的一条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空间观的运用,也是对统筹学时空观的运用。从时间维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发展道路的继承与发展;从空间维度看,认为农村和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同等重要。
后来,在整体系统观上,A同志认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将农村和城市建设置于各个建设之中进行整体考虑。这说明A同志不仅善于统筹,而且善于运用整体思维观和系统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A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地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形成了A生态文明思想。只有坚持以A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统筹宗旨。从统筹的主体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从统筹的目的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换个说法,从统筹的评价标准来看,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统筹战略思想的运用具体表现如下:1)立足全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A生态文明思想,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它坚持从战略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科学把控经济、自然、社会的辩证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目标。2)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配合。统筹战略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并不主张在处理各种矛盾时平分兵力,四面出击。在环境治理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整治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作相互促进原则,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与统筹发展与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是A经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在经济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发展和安全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地说,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情况,深刻阐述了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强调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并且将“统筹”作为处理二者间关系的科学方法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则用专章部署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将“统筹发展与安全”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进行战略谋划,运筹于帷幄之中。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方面,要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把握“统筹”的要义,有效地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握本质、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充分理解发展和安全这一对矛盾统一体。尤其是在实践中,要把握发展与安全合适的“度”,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人类历史实践证明,离开发展谈安全,或离开安全谈发展,都不可持续。所以,要统筹考虑,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达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总之,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我们常观大势、常思大局。
结语
概括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就是善于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全面、系统、发展、联系而不是片面、零散、静止、孤立地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妥善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六个更好统筹”,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为我国有效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严峻复杂风险挑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今后,我们要深入学习、透彻研究和用好用活这一科学思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党课:深学细悟总书记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