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12-01 00:00:2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版多篇】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篇一

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整合起来,统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建树。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里有两点很重要:(一)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二)明确指出这是“科学理论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当前理论建设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科学来研究

恩格斯在1874年对德国社会人提出:“特别是领袖们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越来越多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言辞的影响,而时时刻刻地注意到: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36页)恩格斯强调了两点,一是领袖们要透彻地理解理论问题,二是要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来研究。这个要求今天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从思想和理论的来源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和原则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应把它当作科学来研究。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科学来研究,首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说,他们提供的是一般原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不能机械照搬;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不能停滞。过去,存在过教条式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存在过将一些错误观点附加到科学社会主义上去的情况。这些,都不是科学态度。我们要引以为戒。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科学来研究,还要清醒地研究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扎根于当代中国大地。这是这个理论科学性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重视研究国情。对我们的基本国情,我们已经作出了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较快的历史进程。这就需要不断研究国情,掌握在某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十七大报告概括了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由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因此,需要在总体肯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提下,研究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和特点。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科学来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适应现时代的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责任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文集》第3卷,第291页)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实践者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理论创新是艰苦的科学工作。多年的经验说明,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勇于接受实践的检验。不但要有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还要有科学勇气。

二,借鉴构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经验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当年,对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曾有各种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应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构成体系,有人认为,应以理论层次构成体系,有人认为,应以理论板块构成体系,也有人认为,应以理论范畴构成体系。这样的平等探讨和争鸣,很有好处,可以相互比较。这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学术问题上,是不可能一锤定音的。

当年构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编写各种版本的“邓小平理论概论”的成功经验,今天可以借鉴。

党的十五大以后,各地编写了不少属于“邓小平理论概论”性质的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本:

(一)《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编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本书从总体上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是中央党校的教科书。全书共十四章,前面有长篇“绪论”,最后有“结束语”。这是中央党校编写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即“三基本”)系列教材中的一本,而且是主要的一本。这套教材是在同志的重视和支持下编写的。以后,中央组织部决定将这套教材作为全党干部学习的基本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邓小平理论概论》,国防大学训练部组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这本书是在国防大学校首长直接指导下撰写的,全书共十五章,前面有“绪论”。这本书是军队的中、高级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参考教材。

(三)《邓小平理论概论》,教育部社科司组织撰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全书共十三章。编者说明,这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需要而编写的,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以上三本著作,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基本一致,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前导,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以基本观点构建体系,体现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说明,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大家有高度的共识。

以上三本著作,又各有自己的特定对象和适用范围。中央党校的《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是以领导干部为对象的。国防大学编写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是以军队的中、高级干部为对象。教育部的《邓小平理论概论》,则以大学生为对象。所以在内容和分量上,又有所差别(教育部的《邓小平理论概论》不到30万字)。这样做,是客观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基础。邓小平理论的体系框架,也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的理论思维逻辑是,首先提出,要解放思想。进而提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他从理论上、路线上、战略上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和科学体系,基本上也是这样。

贯彻十七大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不是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简单相加。而是要站在十七大的认识高度和理论高度,依据这个理论的内在逻辑,以邓小平理论的体系为基础,将三者贯通,提炼出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需要集思广益,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平等探讨和争鸣。以下是我自己的看法。

我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以下十七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

1,思想路线论。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础上,邓小平针对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强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思想路线,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思想路线是基本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2,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只讲社会主义特征的框子,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念。邓小平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以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

3,初级阶段论。这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十七大概括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4,科学发展论。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了更快地发展中国。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要求。

5,改革开放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历史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6,市场经济论。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7,民主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民主与法制不可分开。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要依法治国。

8,文化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

9,社会论。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新课题。

10,文明论。社会主义要建设高度的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

11,社会和谐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要求,应当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理解社会和谐。

12,国防和军队建设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防和军队建设占有重要地位,应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处理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13,“一国两制”论。“一国两制”是重要的中国特色。

14,和平发展道路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5,政治路线论。政治路线是基本理论的凝练。基本理论只有凝练为路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基本路线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还应当包括对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的论述。

16,群众论。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

17,党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国家唯一的执政党。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经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的重要新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实践上,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理论上,要把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的地位,并贯穿渗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基本观点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特色 篇二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体系,这是推进我国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并且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

邓小平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摆脱苏联模式,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总结前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思“”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痛,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同时能动地指导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为我们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把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党面临的世情、党情和国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实践探索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的基础上,我们党系统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并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面对鲜活的实践,我们要及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这个理论体系以鲜明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③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之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而“我国具体实际”除了包括革命和建设这一客观存在的实际以外,还有一个社会意识的实际,一个伟大民族独特的传统思想文化实际。

长期以来,民族的传统文化铸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和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传播、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比作一粒种子,那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则是一块土地,如何把这粒外来的种子成功得播种、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一个与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结合的问题。否则会遭遇水土不服。只有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性精华,剔除封建性糟粕,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变成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才能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得到不断弘扬的过程,是推动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时代感。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创新。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要求,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根本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的最为合理的结合,是最具时代特色的理论创新。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表达,是对传统文化的集成与发扬。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协调社会发展的理论相比来说,更具有民族特色,更能够激发民众热情,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追求进步、发展壮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色

“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那些落后的思维观念、落后的做法以及那些制约发展的体制中创新出来的最具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创新,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时展规律。

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质。粉碎“”之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解放思想,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作出科学判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纪之交,我们党紧紧围绕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新论断,构成了一个具有丰富时代内容的理论体系,反映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接合,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是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而且引领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鲜明时代精神,比如抗洪救灾、载人航天、抗震救灾、奥运精神等。凭借着时代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是与人民的命运同步的,是与时代的步伐同步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够有足够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及时推进理论创新,更多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色,更好地解决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复杂多变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作者分别为邯郸学院副教授;河北大学讲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②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2、2~3、242页。

③《列宁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篇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69-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论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根本目的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是生产力,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怎样论述的?把发展提到了什么样的地位?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同志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也就是当代中国的国情是什么?那就是我国仍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六、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

社会主义要发展,而且必须要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七、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八、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步骤是:第一步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九、社会主义领导核心论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十二、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有: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十三、祖国和平统一论

我国政府解决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新形势下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以上“十三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篇四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产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已经完成,思想属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0年前就已开始,至今仍在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 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往往是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对这种变化作出科学的回应分不开的。同志曾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论断说明:第一,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主题已从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这种环境对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是有利的。从时间上来说,这种转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第二,国内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实践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理论内容和形态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地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大体系、大范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为科学体系,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理论是系统的还是没有形成系统;另一条是,它对所研究的领域是回答了一系列基本问题还是没有作出这种回答。属于前者,就构成了理论的科学体系。我倾向于后者,因为它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这个理论体系的特点。据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如下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主题和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基本线索贯穿其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并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提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以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并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和展开,体现为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发展三大问题的统一。

第二个层次: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思想。的思想理论及工作作风和治党治国方略,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所创立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坚持的哲学思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的前面加上了“解放思想”四个字,作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

第三个层次: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和制定党的总路线,是首创。党的基本路线(即总路线)是党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方针,它是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前进、胜利;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遭致挫折。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制定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个创造是和关于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我们党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基本路线,都是为着解决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推动历史前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这个核心内容的确立,要求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核心内容。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针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总体概括起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核心内容,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它;以人为本是核心思想,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它,因此它又是核心的核心。

第四个层次:基本理论和重要观点。在上述三个层次基础之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整套崭新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理论中,有的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有的指导意义仅限于某一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一个半多世纪以来,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一条主线,它和世界革命中心、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说的“中心”,不是运动指导中心,而是运动最活跃的地方。18世纪末,中心在法国;19世纪中叶,中心转到了德国;20世纪初,中心移到了俄国;随后,中心又移到中国。随着世界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中心从西往东移,在这条主线上形成的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次,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多次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而西欧的革命是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这里所说的“开始”指的是夺取政权,“继续”指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后来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列宁这个预见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首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个理论体系,在中国指导实践获得了成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

再次,它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21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曾说,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只是“小变化”;实现小康是“中变化”;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大变化”。他指出: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必将重振雄风,再造辉煌!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篇五

摘要: 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江、成熟于胡”等几个阶段。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精髓、理论主题、理论核心、立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胜利发展的新阶段,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特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bstrac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of directive our country great need of practic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gins with the hair, after finished by Deng, developed in the river, mature in the Hu" wait for a few phase. This theory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e theory of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theory of subject, core, basis and basic theory of the content of five respects, to create the Marx doctrine in the new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victory, as Marx's development has added new features.

Key words: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the Marx doctrine in China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的期待。

一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可以说,从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无到有,逐步成熟,已经到了对这个理论体系进行概括总结的时候了。

二是事业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全面深刻转型,要理顺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进行改革攻坚,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运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都需要通过新的理论概括来指导事业发展。

三是应对来自各方面干扰的需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环境空前复杂,反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思潮和论调从未消停过。这就要求我们党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有力回应反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思潮和论调。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出新概括,正是我们党顺应了人民的理论期待,适应了时代的理论需要,对于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概括地说,就是党的理论专家总结的“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江、成熟于胡”。

“始于毛”,指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论著中对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我们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成于邓”,指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此后,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目标。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党的十三大以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遇到了空前尖锐的挑战,国内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同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全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发展于江”指以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997年9月我党召开十五大,在报告中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02年11月召开党的十六大,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成熟于胡”指以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发展要求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坚持、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既符合时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版多篇】范文,共有1698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版多篇】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