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第一学期高三备考方案
谋定后动精准备考砥砺前行
一、某某高中2021级总体概况介绍
1.某某高中2021级共有25个教学班,夏考文化课21个班,体育2个班,音美2个班。
2.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成绩与中考成绩对比。
考试名称 | 前 1000 | 前2000 | 前4000 | 前 5000 | 前6000 | 前8000 | 前9000 | 前10000 |
中考成绩 | 1 | 27 | 67 | 193 | 495 | 614 | 688 | |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成绩 | 0 | 1 | 24 | 48 | 108 | 235 | 612 | 399 |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成绩 | 3 | 15 | 68 | 111 | 168 | 298 | 600 | 433 |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 | 5 | 16 | 43 | 86 | 133 | 387 | 624 | 449 |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 | 10 | 20 | 48 | 109 | 185 | 471 | 657 | 689 |
我校领导班子和高三级部,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育人目标,发扬不等不靠亲历亲为的一中精神,制定了“多元发展、四面开花”的本科升学之路。王校长在开学教工大会上就强调:“发挥一中教师不畏困难,踏实肯干的精神,高三工作重中之重,全校一盘棋倾向高三备考,力争向社会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学校的顶层设计,对高三教师有了极大的鼓舞,高三级部全体教师,认真研究“四新”(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四生”(文化课、体育、艺术、民族班),根据我校生源状况摸清学生生涯规划的方向,找准学生发展的突破口,因材施教力争通过不同途径将学生送入各类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校。
二、一轮备考策略
(一)时间安排
复习阶段 | 一轮复习 (全面、系统、扎实) | 二轮复习 (完善、综合、提高) | 三轮复习 (内化、迁移、调整) |
时间 | 2023年5月---2024年1月 | 2024年2月--4月 专题复习4月份专题模拟 | 2023年5月--高考 错题重组训练、经典试题汇编训练、打靶拉练考试、回扣教材 |
目标 |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突出主干 | 完善体系、突出方法、提高能力 | 查缺补漏、提升速度、规范表达 |
方式 | 以课本、课标为依据,全面系统的复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易中题目为主,降低综合性,掌握常规解法 | 以专题为载体,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思想,熟练解题方法,实现知识成网,方法成套。难度中等以上。 | 综合模拟,规范作答,限时训练,调整心态,提高应试能力。 |
策略 | 夯实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 专题知识梳理、解题能力提升。 | 综合能力提升、考试技巧熟练、答题规范训练、向卷面要分数。 |
重点 | 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及系统化,解决中低档问题。 | 知识与方法的整合与巩固,运用多知识点多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 快速、规范、心理调整等应试能力。 |
(二)复习的基本要求
形成一个团队,建设好两块阵地,突出三个教学层次,狠抓四项落实。即形成一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的战斗团队:抓好班风、学风和教风、研风两块阵地建设。突出优秀生的培优、学困生的补差以及艺术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三个层次,即抓前促后带中,促使大面积学生成绩整体提高:狠抓工作目标和计划的落实、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考试命题和分析的落实、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的落实。
1. 教研为先
各学科要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高中国高考报告》蓝皮书等作为高三备考指导性资料,新高考山东真题为主研方向,全国卷及其他各省高考真题、名校模拟题为辅研方向,认真领会高考物理命题特点,既分析历年套卷的试题结构、偏重的、又纵向对比历年同一地区分类试题的规律、还横向对比借鉴历年不同地区分类试题,才能对高考的走向做到心中有数,让备考有目的、策略有针对性、复习有时效性,从而明确新高考的要求,准确把握命题方向,结合本学科实际,确定复习备考的起点、思路、内容范围、能力要求和具体措施,做到“心中有高考”,高三复习不会慌。。
目的性——高考考什么?——明确目标——高考内容研究
针对性——高考怎么考?——明确方向——高考规律研究
时效性——课堂如何备?——高效课堂——高三备考落实
同时,高三老师要把对高考规律的研究作为高三科学备考的一项常规工作来做,也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提升的有效手段。
2.教学而后。
研在前教而后,教学是从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到抓好课堂主阵地落实到学生的学,再到学习效果的评价,然后依据评价再提高的闭环管理。
一是抓集体备课:
统一要求各科老师要知道集体备课备什么
备考情分析定方向——通过高考规律的研究把握方向
备学情分析查漏洞——全方位分析学生问题及原因(知识漏洞、思维障碍、能力缺陷、方法与技巧、规范与策略)
备教材分析明脉络——通过“整体—局部—整体”实现知识结构化、方法系列化、能力多元化
备习题加工提效率——习题的精选、分类、组合、拓展、归纳等手段,体现层次性和系列性
备分工明确抓落实——分工合作,落实到人,团结协作出奇效
二是抓课堂教学,一轮复习依托教材,高于教材,教辅资料配合,加强真题习练,低起点高输出,把握好复习的全面、深度、容量、节奏,力求堂堂清,坚持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集体备课定好位,依据学情制学策(备课特别强调学生活动设计为主,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为辅的原则)。
针对三种课型(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对全体高三教师提出总体要求:
课的规范性——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规范,有章法不任性
讲的针对性——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
学的有效性——听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
练的科学性——通过对习题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将学生“托”出题海。
规范课堂要求——复习课课堂环节的具体操作要求:
①构建思维导图、题型分类讲解、当堂检测过关
②知识梳理、例题示范、变式巩固、方法归纳
规范课堂要求——习题课具体操作要求:
自查自纠、互讲共进,重点讲解、当堂落实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
必做要求:
(1)精选习题,定时定量,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
(2)进行课前调查(批阅),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3)归类讲解,体现详略处理,以点带面;
(4)通过“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相结合,体现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带领学生跳出“题海”;
(5)对突出问题进行补偿训练,力争一步到位。
规范课堂要求——试卷讲评课具体操作要求:
集体备课精选题目,集结成卷,因为高质量的试卷是精准反馈的保证。考后必批,认真分析评价,建立完善的考后学情分析机制,让每一份试卷发挥最大化的效能,把好学生的脉络,“对症下药”,然后精选题目针对性训练,让每位同学二次过关达标。
授课基本原则
1、重点问题优先的原则(按题目排列顺序讲解)
2、分类处理原则(教师一人包办代替)
3、选择性讲解原则(见错就讲,平均用力)
4、贴近实战原则(实例、实用)
5、跟踪落实原则(将教师的口头要求转化成学生的操作习惯)
6、激励性原则(讲出上进心、讲出紧迫感)
试卷讲评课流程
环节 | 自查自纠 | 教师点评 | 合作互助 | 互动展学 | 总结反思 | 二次过关 |
教师活动 | 下发答案 | 成绩分析 试卷分析 | 提出要求 学法指导 | 认真倾听 点拨质疑 | 提出要求 个别指导 | 准备试卷 |
学生活动 | 对照答案订正错误记录问题 | 对照先进分析差距 |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 展示交流思路方法证据错因 | 总结反思 错题整理 | 限时训练 规范解答 |
三是抓答题的规范性,做到准确、全面、简明、工整,向非智力因素要成绩。
四是狠抓作业的批改,做到有练必评,有错必改。
3.教导学法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复习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1)一轮复习夯实基础为首要任务,重视学生基础必备知识的掌握,向学生灌输“谁讨厌了课本,谁就讨厌了高考分数,谁就讨厌了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的思想。尤其本届学生的学习经历多次疫情冲击,部分学生部分章节基础内容掌握情况堪忧,教师需要及时把握学情,控制好教学深度和进度。要求老师们做到:
教材让学生提前看;问题让学生随意提
见解让学生自由讲;疑难让学生充分议
思路让学生自己悟;规律让学生反复找
错误让学生自主纠;总结让学生自己写
重视教材,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本质的理解深度,从两年高考看,部分经典问题经典题型与教材原型相似度高,应加强教材原型变式。
教材练习题是顶尖专家为我们精挑细选的;
承载着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拓展;
承载着重要的思想方法;
承载着情境和模型链接;
承载着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承载着高考命题的重要材料来源
(2)一轮复习学法指导更重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比如教会学生:“听、抄、懂、会、熟”五字学习法,学生课堂要会听课、记笔记(全而悟)、听懂只是被输入,能输出(讲得出、写的对)才是会,熟练有速度才会赢得高考,才是有效学习方法。
每次综合练习和测验后,要求学生从对中选优,错中悟理。要求学生建立错题记录本,记下每次练习中的错题及错误原因分析、正确解答的要点,以便吸取教训。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综合测试要严格要求,规范学生书写及对专业用语的使用。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答案的表述不仅要全面准确,而且要叙述合理、逻辑性强,要点明确而有序。不定期进行“满分卷”测试。
4.教创情境
纵观自2020年以来山东新高考试题,高考试题倡导无情境不命题的原则,而作为学生遇到情境题目就犯怵,那高三教师就要想策略出妙招,加强新情境试题适应性训练,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关注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生活与高中学科的联系,思考如何以生活生产、体育、医学、前沿科技为背景创设情境,以此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应用学科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多样化、合理的情境,既有简单的情境考查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也有复杂情境考查学生应对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与学习探索问题情境的综合素质;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创新性,对学生的求知欲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引导学习者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尽可能广泛的训练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基本原理、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在社会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教有目的
教学要针对学生层次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和学有困难的学困生的分而教之,加强培养力度,进一步探索艺体生培养的新途径、新思路。
要强化对优秀生的培养,使他们进一步完善知识、拓展思路、提升思维、提高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加强优秀生薄弱学科指导,促使优秀生各学科趋向均衡,以求达到总分极大值。
对学困生,班主任可实行分工负责制,教师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指导。要定期召开班教导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边缘学生的实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爱好特长,加强艺体特长生的文化课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均衡发展。
三、高三一轮教学安排
总体要求:移动重心下沉上移,下沉即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地毯式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纵横联系、内外交叉、编织成网,突出主干详略得当,基础扎实、应用灵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学科科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学科细节规划,狠抓落实,从学习内容到时间安排及重点难点,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复习方法与要求、进度计划、形成性测试的安排等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复习计划,包括复习的指导思想、重新组织教材,把分散的知识点按照知识结构的逻辑规律,组成系统,使之成为有规律的知识体系。做到不遗漏一个知识点,并根据其能力要求将知识复习和能力提高同时进行。
考练结合,有条不紊:坚持周考、双周考、月考制度,统筹兼顾。周考,以小剂量题为主,时长50分钟 ,检测一周所学;双周考,复习完一个单元就进行一套单元检测,检查漏洞。单元题以考查本单元为主,题量时长与高考相同;月考,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做好记录,分析试卷,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同样以高考考题模式题量进行,时长按高考时间安排。
四、防微杜渐谨防误区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防止误区并及时纠正。
(1)定位不准,急功近利。一是教师对于自己定位不准,教学设计、进度、目的、教法等定位不准,二是教师对学情定位不准,由于学情因素很容易误入歧途,盲目跟进,势必在第一轮备考中吃夹生饭,没有做到恰到好处,该拔高的没有上去,该淡化的却在强化。三是学生对自我认知定位不准,知识、学法、能力等方面都认知欠缺精准,不能扬长避短,高效复习。对策:要准确定位,不要过高或过低估价自己.
(2)避免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对策: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精讲精练,做到滚动复习,大单元复习,知识前后衔接,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突出主干知识和必备能力,详略得当;传播方法,知识迁移,学会自学;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3)避免低效无效练题,有的同学做一套题只是做完自己会的题目,畏难情绪造成视错题为猛兽,不愿想不愿问,造成练题及其低效甚至无效。对策:错题是每位同学的宝藏,迎难而上,攻克难关,使得练题做到练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4)避免综合能力提升不力。对策:通过强化训练,针对性训练,教会学生勤于思考加强学科内综合运用,突破学生的思维断点、盲点、难点、不易突破点、容易过失性失分点等增强综合应用能力。
高三级部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