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9-29 06:40:3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沧浪亭记阅读答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精品多篇】

《沧浪亭记》阅读题 篇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2)迨淮南纳土

(3)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4)极一时之盛

2、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B.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C.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3、沧浪亭是谁建造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后曾改名为什么?

4、“沧浪亭”得名于《沧浪歌》。请填写完整《沧浪歌》,并回答问题。

(1)《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

(2)这首民歌隐含着_________的意思。

5、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沧浪亭记 篇二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③有国时,广陵王④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⑤之西南。其外戚⑥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⑦淮南纳土⑧,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⑨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⑩,望五湖⑾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⑿、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⒀之所争,子胥、种、蠡⒁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⒂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⒃,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⒄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选自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2)迨淮南纳土

(3)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4)极一时之盛

2.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B.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C.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3.沧浪亭是谁建造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后曾改名为什么?

4.“沧浪亭”得名于《沧浪歌》。请填写完整《沧浪歌》,并回答问题。

(1)《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

(2)这首民歌隐含着_________的意思。

5.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环绕 (2)等到 (3)流传 (4)尽

2.D

3. 苏子美建造。文瑛重建。重建后曾改名为大云庵。

4. (1)可以濯我缨 可以濯我足

(2)退隐不仕

5.“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指道德文章)

沧浪亭记散文阅读答案 篇三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僦[2] 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1]

一日过[3] 郡学[4]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 广水,不类乎城中。并[6] 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13],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8] 有国,近戚孙承右[9] 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 ,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 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2] 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沧浪亭记》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2)迨淮南纳土

(3)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4)极一时之盛

2.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B.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C.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3.沧浪亭是谁建造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后曾改名为什么?

4.“沧浪亭”得名于《沧浪歌》。请填写完整《沧浪歌》,并回答问题。

(1)《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

(2)这首民歌隐含着_________的意思。

5.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

1.(1)环绕 (2)等到 (3)流传 (4)尽

2.D

3. 苏子美建造。文瑛重建。重建后曾改名为大云庵。

4. (1)可以濯我缨 可以濯我足

(2)退隐不仕

5.“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指道德文章)

《沧浪亭记》原文 篇四

明代: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篇五

1词语理解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2、句子理解型: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3、筛选整合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题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7、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虚实结合: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06高考黑龙江等地题: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母体——绵绵土——故乡)

8、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补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例](2006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运用于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另一种表现手法是拟人)

9、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如果问过渡或照应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 篇六

1、(1)环绕 (2)等到 (3)流传 (4)尽

2.D

3、苏子美建造。文瑛重建。重建后曾改名为大云庵。

4、(1)可以濯我缨 可以濯我足

(2)退隐不仕

5、“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指道德文章)

《沧浪亭记》读后感 篇七

《沧浪亭记》是宋代文人苏舜钦获罪遭贬后写的一篇散文,读之颇多感慨,以至于不得不述诸笔端,以展放胸怀。

苏舜钦写道:我因获罪被罢去官职,一时间不知哪里能够安身,茫茫然只得携妻子一路南下,在吴中苏州一带暂时居住下来。

开始,租人家一间土屋住下。不久盛夏来临,土屋内沤热得像蒸笼一般。地方狭窄,气都出不来,就想,能不能找到一个高处空旷的地方,好好舒展舒展胸怀。寻觅多日,总不能办到。

有一天,路过官学,这里的环境,就像我要寻找的地方,不由得驻足而立。

东边是一片苹果林,郁郁葱葱;走到土山高处,向下看,有一处水面,宁静宽阔,透着一种野调,与城里完全不同。

靠近水边,一条小路,隐隐而去,一直伸向杂花修竹之间。又向东走了数百步,是一处废弃的旧所,纵横大约八-九十米。

废墟三面环水,有一座小桥,通向陆地。桥的南面更加开阔,周边没有民居,两边都是自然生长的林木杂草,树木有疏有密。

于是我走访了当地几位老人,他们说,这是古时吴越国一位钱氏国君的近戚孙承秸的废园。看那低坳与高起的地势,当年盛况约略还在。我喜欢这个所在,久久徘徊,终于用四万钱买下。在北边曲折的河岸处,建起一座亭子,起名为“沧浪亭”。在沧浪亭前面种植竹子,沧浪亭后面环水,水的北边又种竹子,竹子生长起来,延绵没有穷尽。水面清澈,岸边林木苍翠。在风清月明的夜晚,水光树影,会映照在门窗之间,坐在沧浪亭上,月光、水色、竹影、亭子,相互之间,格外适宜。

我时常划着小船,头戴幅巾飘然而去,洒脱得忘记回去。有时饮酒长歌,有时亭中长啸。沧浪亭地处乡野,人迹罕至,鱼儿、鸟雀与我同乐。身体舒适,心情也不再烦躁了。看到的和听到的,纯正无邪,人生道理更加透彻清明。返思从前,流连荣耀屈辱和急促动荡的官场,与细如锱铢的名利斤斤计较,竟与真趣相隔,由不得感慨,从前真是太浅薄了!

唉!人是容易受外物影响而触动内心的。情感阻塞了,心性就压抑,将情感寄托在事物上,然后才能够排遣思绪啊!

而情感寄托在某一事物上太久了,又会使人沉溺其中,以为一切就该这样。如果找不到比原先寄托情感更好的事物来替代,就又陷入悲苦境地难以解脱。

世间最令人沉溺的莫过于仕宦之途和名利场,人总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古来多少有德才的君子,政治失意,忧闷致死,不都因为没能悟出超越自我的道理吗?

我因罪废黜,却得一处佳境,可以冲淡旷远,不被驱遣,又能见出内外、得失的本源。对古往今来的名利一笑置之。还能不忘快乐的原因,这是自然美景给我战胜自我的力量啊!

孔子周游列国,听到小孩子唱了一支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于是告诉弟子们:一切快乐忧伤,都可以自己掌握。

今人也有这种洒脱:即便行至水穷处,还可以坐享洗脚时啊!

沧浪水清,喻指世道清明。“缨”指官帽。世道清明了,就去做官报效国家。那世道污浊了,怎么办呢?“可以濯我足”,即归隐江湖。因为江湖,何尝不是精神归宿?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沧浪亭记阅读答案【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沧浪亭记阅读答案【精品多篇】范文,共有554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精品多篇】下载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