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应用题【多篇】

发布时间:2023-09-09 08:40:1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应用题【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应用题【多篇】

应用题复习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一步计算应用 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要复习应用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复习简单应用题

1、  口头列式解答下列应用题,并一说是怎样想的?

(1)    杨树16棵,柳树14棵,杨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

(2)    一共要栽树30棵,已经栽了14棵,还要栽多少棵?

(3)    杨树5行,每行6棵,一共有多少棵?

2、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要看两个条件有什么联系,和要求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然后想用什么方法算,再列出算式解答。

3、  做复习题第6题

(1)    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    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3)    提问: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

(4)    指出: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要把一个数和多的几合起来,要用加法算,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要从一个数里去掉几,要用减法算。

4、  做复习第9题

三、复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1、  做复习第10题。做后提问: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做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

2、  练习:妈妈买了23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 多少个?剩下的苹果平均装在3个塑料袋里,每个塑料袋里装几个?

3、  小结: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要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另一个条件求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不先求出第一个问题,就不能求出第二个问题。

四、复习作业 :复习第7、8、11题。

应用题复习篇二

南京市东山中心小学      甘道宝  尹伊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划线段图、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

(一):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判断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

⑵今天比去年增产二成五

⑶节约了15%

⑷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⑸打八折出售

通过同学们对关键句的分析、叙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要紧紧抓住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确定解题方法。

(二):二基本题复习

分析解答下面各题,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用了9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⑵建造一栋楼房,用了9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10%,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⑶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节约了10%,节约了多少万元?

⑷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超用了10%,实际投资了多少万元?

分组讨论这一组题目的解法,在弄清解题思路和正确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组题他们的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式也是相同的,而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乘法也有用方程解。

(三):变式练习: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和方程:

水果店运来苹果120千克,               ,运来梨多少千克?

1、运来梨比苹果多25%

2、运来的比苹果少25%

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5%

4、运来梨是苹果的25%

5、运来苹果比梨少25%

6、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5%

7、运来梨比苹果的25%少2/5千克

在学生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题目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解答时必须要准确判断单位“1”,弄清要求数量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对应的百分率,确定解题方法。

(四):发展变化题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终点3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45%,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⑴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弄清条件和问题。

⑵列方程解答

解:设全程为x千米     1/2x—45%x=30

⑶用30算术方法会解答吗?         30÷(1/2—45%)

用算术方法解答,必须要找到30千米对应的百分率。要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2、修一条4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25%,第二天修了30%。两天共修多少米?

指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一:400×25%+400×30%

解二:400×(25%+30%)

如果把“第二天修了30%”改成第二天“修了剩下的40%”如何解答?

分组讨论不同的解法:

解一:400-400×25%=300(米)

300×40%=120(米)

120+100=220(米)

解二:(1-25%)×40%÷30%

400×(25%+30%)=220(米)

讨论:改变后的题与原来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单位“1”不同,因而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

3、比较练习:

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放入乙粮库),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

在分析解答“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的基础上加入“放入乙粮库”再分析。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甲粮库中调出40吨,就相等说明甲库比乙库多40吨。而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放入乙库,就相等,说明甲库原来不是比乙库多40吨,而是多80吨。所以第一题列式:400/20%。而第2题列式400*2/20%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

课本1143页第3、4题,115页第4题。

应用题 篇三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三)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第二问时,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这是同学们学过的旧知识,把两种兔子的只数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了。下面还有第二问。接着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要求“现在”有多少只兔,指的是在学校原有小兔总只数的基础上,再添上又生的8只。(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答,根据所求问题及知道的又生了8只,需要找到学校原来有多少只兔,而原来小兔的总只数通过第一问已经求出来了,是22只。(3)用22只再加上8只,就是所要求的现在小兔的只数。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车上还剩23人,还知道又上来9人,能不能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这两个问题间有联系,在解答第二问时,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上第一问求出的结果,所以叫做连续两问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把题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问漏掉。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练习二:第2,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为今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所以课堂设计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答第二问时,怎样从第一问中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的。例如,教学一开始,安排了两道给应用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就是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在学习新课时,重点放在怎样解答第二问,组织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巩固练习环节中,在半独立练习时,由学生说出解答第二问的两个条件,再过渡到由学生独立解答。这样步步深入,逐步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的解题思路。

应用题 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课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①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10+5=15(只)

4.《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1.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应用题 篇五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先求总数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二)学会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三)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总数和怎样求总数。

难点: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连续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学习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你们愿意学吗?下面我们先看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投影出示)

工人们修一条长120米的路,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师: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涉及哪三种量,已知哪两个量?求的是什么?

[工人叔叔修路的事。涉及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已知工作总量(120米)和工作效率(每天修15米),求工作时间(几天修完)]

120÷15=8(天)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刚才练习的是一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下面我们把它改编成一道两步运算的应用题,你们看看改编后的这道两步运算的应用题和练习题什么地方发生变化?什么地方没变?

出示例题:

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师: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回答。

生:例题是三个已知条件,例题和练习题的问题相同,都是求几天修完。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题意,请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投影出示线段图)

师;想一想,“每天修15米”,要求“几天修完”,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也就是说要求工作时间,已知工作效率是“每天修15米”,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还要知道总工作量。(这条路有多长)

师:在题目中能不能找出总工作量?

生:根据“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这两个已知条件,也就是工作效率(12米)和工作时间(10天)可以求出总工作量,也就是这条路有多长。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请你们用分步和综合的方法,解出这道题。

(有些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1)这条路长多少米? 综合列式:

12×10=120(米) 12×10÷15

(2)几天修完? =120÷15

120÷15=8(天) =8(天)

答:每天修15米,8天修完。

订正时,学生可以两人交换,投影出示,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我们把例题的问题改变一下,(在黑板上出示)

工人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

想一想,“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也就是中间隐蔽条件是什么,怎样解答?请独立做在作业 本上。

(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12×10÷6

=120÷6

=20(米)

答:6天修完,每天修20米。

订正时,要求说出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老师同时板书。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的共同点。使学生认识到这两道题的第一步都要先求出这条路全长,也就是总工作量。例题是根据总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时间。改编后的题是根据总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求出工作效率。

(三)巩固反馈

做一做:

1.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

师:读题、审题,请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中间隐蔽条件是什么?怎样解答?可以互相说一说。

(根据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可以求出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再根据这本书共有的页数与实际每天读9页,就可以求出需要几天读完,中间的隐蔽条件是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综合列式:12×6÷9

=72÷9

=8(天)

答:8天可以读完。

订正时,讲一讲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2.小华和小刚读同样的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要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

师:理解“小华和小刚读同样的一本书”是什么意思?

独立解答,然后讲一讲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12×6÷8

=72÷8

=9(页)

师:下面看一组题,请说出这组题相同的地方是什么?然后迅速列出综合算式。不用计算。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同学们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如果站成12行,每行站多少人?

1.30×16÷24

2.30×16÷12

(共同点,“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中间的隐蔽条件,也就是总人数)

师:请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独立解答下面的题。

3.幼儿园买来8箱苹果,后来改用10个小箱装这些苹果。如果每小箱装16千克,大箱每箱装多少千克?

综合列式:

16×10÷8

=160÷8

=20(千克)

答:大箱每箱装20千克。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两步应用题,在解答上有共同的特点,第一步都是先求总数,这一步是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两步应用题要找的隐蔽条件。分析应用题时,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逐步推到已知条件,或者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到所求问题,还可以从中间隐蔽条件进行分析,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几种分析方法交替使用,更容易找到解答方法。

作业 :第113页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归总应用题。归总应用题和归一应用题是相互联系的,是今后学习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要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时,从一步应用题导入  .通过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理解,解两步应用题,关键是找出中间的隐蔽条件。教学中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应用题时,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一直推到所求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到已知条件,或利用找中间隐蔽条件方法分析。通过练习比较,使学生掌握解答今天所学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是先求出总数。为将来学习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

应用题 篇六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掌握三步应用题的结构,熟练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通过一题多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小明每天看书8页,5天能看多少页?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米,比宽多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光明塑料厂,计划每天生产塑料6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增产2吨,实际每天生产塑料多少吨?

(4)一台织布机每时织布15米,一匹布120米,需要织几时?

2.根据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

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

(1)使之成为一步应用题。(这条路全长有多少米? 12×10=120(米)。)

(2)增加一个条件,使之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现在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12×10÷15=8(天)。)

(3)改变增加的条件,使之成为一道三步应用题。(即为例3。)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3 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比原来多修3米,现在几天修完?

(1)复习应用题的解题步骤。(①审题(摘录条件和问题或画线段图);②分析数量关系;③列式计算;④检验答题。)

(2)学生按以上解题步骤试解。(遇到问题,同桌或小组商量解决。)

(3)学生讲解,订正。

①审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

综合法:

分析法:

③列式计算:

分步:

综合算式:

④检验。

看全长是否相等:

12×10=120(米) (12+3)×8=120(米)

看现在每天比原来是否多修3米。

12×10÷8-12=3(米)

看原来是否是10天修完。

(12+3)×8÷12=10(天)

2.改变复习题2中的(2)题的问题,使之成为三步应用题。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修15米,可以提前几天修完?

(1)学生独立解答;

(2)同桌互说解题思路;

(3)订正。

3.小结。

思考:通过改变题目的哪部分,两步应用题可以变成三步应用题?为什么?讨论得出: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问题,两步应用题可以变成三步应用题。因为改变题目的条件或问题都可使题目中的一个直接条件变成间接条件,因此可以使两步应用题转化为三步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P50“做一做”。

(1)解答后订正。

(2)将上题改为:一个蔬菜站运一批黄瓜。每筐装20千克,可以装50筐。如果每筐装25千克,要少装多少筐?

学生解答后,说解题思路。

(3)将以上两道三步应用题,改变条件或问题,使之成为两步应用题。一个蔬菜站运一批黄瓜。每筐装20千克,可以装50筐。现在每筐装25千克,要装多少筐?

2.小红看一本课外书,每天看16页,10天看完。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及问题,使之变成三步应用题。

3.课后作业 :P51:12;P52:13,1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解答归总应用题,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答步骤及分析方法。无论是复习、练习,还是新课,通过一题多变,把两步应用题转化为三步应用题,同时把三步应用题缩为二步应用题,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题与三步题的联系,明确三步应用题的结构,再改编应用题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3 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 10天修完。现在每天比原来多修3米,现在几天修完?

分步列式:

12×10=120(米)

12+3=15(米)

120÷15=8(天)

综合算式:

12×10÷(12+3)

=120÷15

=8(天)

答:现在8天修完。

应用题 篇七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归一应用题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规律。

(二)使学生扩展解题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用除法先求单一量).

难点:列综合算式时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

我们学习了连乘、连除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首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练习题(投影)

口答下面的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3个书架75元,每个书架多少元?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

〔75÷3=25(元)数量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

〔25×5=125(元)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我们把这两问的应用题,去掉一问,还是求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这样的题怎样分析,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

(二)学习新课

想一想,要去掉一问,还求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怎样叙述这道题。(学生思考老师板书例题)然后问学生,这样叙述可以吗?

例1: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是学校买 3个书架用 75元,买 5个书架。问题是买 5个书架用多少元?)

摘录:3个——75元

5个——?元

师:请想一想,题目中“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互相说一说)

〔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按照买3个书架用75元计算,也就是总价÷数量=单价,按每个书架的钱数去计算。它(单价)是不变的〕

师:为了进一步理解题意,我们用直观的线段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同学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

师:根据我们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线段图,请同学自己分析这道题,先组织一下语言,然后讲给同桌同学听。(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请同学回答:

要求买5个书架用多少元,必须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单价。要求每个书架多少元,必须知道买几个(数量),和用多少钱(总价).这两个条件是已知,根据3个书架75元可以求出每个书架多少元。再根据每个书架多少元(单价),和买5个书架(数量),可以求出买5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下面请同学按上面分析的思路,写在作业 本上。

学生做完后、订正,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讲一讲每一步的意思是什么。

(1)每个书架多少元? 综合算式:

75÷3=25(元) 75÷3×5

(2) 5个书架多少元? =25×5

25×5=125(元) =125(元)

答:买5个书架用125元。

做一做:

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请按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己独立把这题完成)

70÷2=35(千米)

35×7=245(千米)

70÷2×7

=35×7

=245(千米)

答:7小时行245千米。

同桌同学交换检查。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例1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改成“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例2.

出示例2: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读题、审题,独立分析思考:

(1)“照这样计算”是“照哪样计算”?

(2)要求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后,请同学打开书,把小标题写在书上,并列出综合算式。

订正时,老师板书。

(1)每个书架多少元? 综合列式:

75÷3=25(元) 200÷(75÷3)

(2)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 =200÷25

200÷25=8(个) =8(个)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师:75÷3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加小括号是先求每个书架多少元)

师:我们学习了例1、例2.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两道题前两个已知条件完全相同,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但是,要求5个书架多少元和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第一步都要先求每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书架的单价)

下面我们看一组练习,再比较一下。

1.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选择正确列式、并说明理由。

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A.250÷5×1750 B.1750÷(250÷5)

C.1750÷250÷5 D.1750÷250×5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例1、例2,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结构上的特点。最后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请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一班同学上体育课,18人排成2行,照这样计算,全班54人排几行?

小资料〔归一问题〕

这里的“归一”,是指一种解题方法,即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量,(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然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的数量。能用这种方法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作归一问题。

在归一问题中,由于有一个单位数量保持不变(常用“照这样计算”,“同样的”等语句来说明).因此,题里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使归一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事实上,即使用算术方法解答,有时也可以根据题中数量成倍数扩大(或缩小)的特点来列式。这种解法习惯上称作“倍比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复习准备设计了从连续两问应用题去掉第一问,改编成两步应用题,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讲授新课重点抓住“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始终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体会归一问题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例1、例2的相同点、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板书设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应用题【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应用题【多篇】范文,共有1154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应用题【多篇】下载
应用题【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