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抗日英雄马占山简介【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抗日英雄马占山简介 篇一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吉林怀德人(今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该省副司令,后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领导了江桥抗战,打响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七七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率部在晋绥抗击日本侵略军。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1950年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
马占山人物生平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农民家庭。贫苦农民,行伍出身,早年当磨房工人,精于射骑。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清光绪三十四年(19),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从军。
19他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峻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张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带组织力量抵抗郭军。
1925年12月,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郭军大败,马占山部尾随搜索,并活捉郭松龄夫妇。1925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时;
1931年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日军进犯江桥时,守军将桥破坏三孔。
1931年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
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据说此次伤亡人死满一桥,而且摞了好几层),鏖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马占山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
1931年11月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
1931年11月21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
1931年12月,国民党政府任命他为黑龙江省主席。上海、哈尔滨等地组织了“援马抗日团”,上海福昌烟公司为鼓舞士气,还生产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李杜、丁超等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三路人马共7000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后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
1933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
1936年1月22日任陆军中将。
1936年12月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的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率部转战绥远(今呼和浩特)、包头、五原等地。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1938年5月,总司令部进驻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今哈镇)。
1938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加上将衔。
194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
1948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
1949年初,曾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并向傅建议请邓宝珊做同中共谈判的代表,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6月,毛泽东托秘书打电话给马占山,邀请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马占山十分激动,可惜由于他的病情加重最终未能出席。至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毛主席办公室还来电话询问马占山的病情,并准备派车来接,但当时病情过重,已不能行动。
1950年11月,病情恶化。
1950年11月29日20点零6分,马占山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他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这样几句遗嘱:“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我嘱尔等须遵照我的遗嘱,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诚心诚意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到底,实事求是做事为人,不可稍懈。”
马占山人物家庭
马家祖籍河北丰润。清朝嘉庆初年,祖父马万龙和祖母刘氏逃难来到东北。定居在怀德县毛家城镇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后来,刘氏生下马占山的父亲马纯,一家三口过著无依无靠的贫苦生活。
马纯长大后,家贫如洗,长年给本屯地主扛活。后来与本屯一家刘姓的女儿结婚。他们辛勤劳动多年,买了几亩薄地,又向本屯地主租赁几亩地,维持全家生活、马纯为人老实厚道。目不识丁,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男为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11月30日。
马占山与原配夫人杜赞义育有一子一女,长子马奎、长女马玉文。
马奎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马占山之孙马志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马占山人物贡献
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得到全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支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1932年2月,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后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同年4月摆脱日军监视,在黑河举兵反正,通电继续抗日,并揭露伪满内幕,任东北救国抗日联军总司令。1936年参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0年任黑龙江省主席,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
1933年7月11日,在天津赋闲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马占山将军来到庐山。
在登上牯岭山城之前,他先来到庐山西麓的株岭,拜谒岳飞母亲和夫人的陵墓。望着历经8风雨而安然无损的岳母岳夫人墓,马占山心情很不平静。岳飞投军之时,岳母手拿银针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指着高悬天际的北斗星,要儿子永远朝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走,竭尽全力收复国土。可是岳飞却没能实现母亲的心愿。不是他无能,不是他怕死,而是一腔热血,无处可洒,精忠报国,难以为报啊!他多么希望能直捣黄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却没想到,打得强敌丧魂落魄,自己却屈死于**亭中!怎不令后人扼腕叹息,愤恨填膺。
马占山曾经在西湖岳飞墓前洒过英雄泪,面对着岳飞墓,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又向黑龙江省进攻。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率部在嫩江桥奋起阻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第一枪,震动了中外。马占山成为举国敬仰的抗日英雄,市场上还出现了“马占山”牌香烟。
地方经济
马占山在哈镇期间,在坚守河防的同时,积极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在文化、慈善、教育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1944年,他捐资15万元,兴建了中山中心学校(今府谷县哈镇学校前身),在校内修建了秀芳图书馆、中山堂等。为了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习俗,还鼓励女孩子上学,给女生每人发制服一套。保留至今的秀芳图书馆为二层建筑,坐北向南,4米见方。现为府谷县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为今哈镇辖区青少年德育基地。同时,马占山看到哈拉寨封建思想浓厚,常有弃婴现象,又拿出钱来创办了一所育婴堂(旧址在今哈镇惠家沟),收容被遗弃的婴儿,雇请保姆抚育成人。马占山还积极发动官兵协助地方修桥补路、修理河堤、开办纸坊、油坊、军鞋厂等,发展地方经济,并设立集市,加强蒙、汉物资交流。马占山将军治军严肃,对官兵一直管束极严,军纪森严,对违反军纪和有损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坚决予以严惩。
马占山人物纪念
马占山旧居
马占山故居是原东北军将领,黑河警备司令,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满洲国黑龙江省省长兼任满洲国军政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东北挺进军总司令马占山于1934年至1937年在天津的旧居,始建于1930年代,该建筑坐落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西芬道(Severn Road)(也称“天津英租界46号路燕安里40号”)(今和平区湖南路11号),为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该建筑内部结构已经完全损毁,只保留了其外檐部分。
马占山抗日纪念馆
府谷县政府拿出万元建“马占山抗日纪念馆”。府谷县哈镇镇解放前称哈拉寨,位于陕西省最北端、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在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古镇曾是抗日英雄马占山将军及其所属“东北挺进军”的军部、黑龙江省政府的省府所在地。
马占山将军纪念馆
马占山将军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王肃街219号,建筑面积只有269.4㎡,是一座层高11.2米的二层洋馆。该馆较为完整的展现马占山将军以家国大义为根本始终坚持武装抗日,誓死效国的戎马一生。《走出黑河 打响抗战第一枪——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该展共分为四个展示部分:“任黑河镇守使的马占山”“黑河出发抗战江桥的马占山”“黑河再出发二次抗战的马占山”“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的马占山”。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篇二
清真寺里组建回民支队
马本斋19出生于河北省沧州献县东辛庄(今本斋村)。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先后升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
马本斋在国民党部队任团长时还不到30岁,可谓年轻有为。但是,当马本斋看清自己的地位与所追求的爱国主义理想背道而驰时,便毅然弃官归田,另找救国救民的出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因不满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火烧到了马本斋的家乡河北沧州,眼看着众多乡亲罹难,马本斋悲痛之余,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即回民支队的前身。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而且神圣的地位。马本斋带领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就是在村子里的清真寺(今本斋清真寺)成立的。马本斋认为,作为回族村子和穆斯林心中最圣洁的地方,抗日杀敌、保家卫国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得到真主的认可和保护。回族战士们要向真主保证,在抗日战争中一定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对得起回族乡亲。
很快,马本斋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扩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1939年,改称回民支队。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回民支队里的随军阿訇
1937年底,日本人在北平(今北京)成立了回教总会,在回民聚居村镇成立回教分会或支会。他们利用回族的宗教信仰进行挑拨离间。支队里有的同志说出汉族欺压回族的糊涂话来。对此,马本斋说出一段朴素而深刻的话语,“‘七·七’事变后,是谁烧毁我清真寺,杀我阿訇?是汉奸、特务,而不是汉族。是谁在领导我们抗日救国?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毛主席、朱总司令是汉族而不是回族。绝大多数汉族人民和绝大多数回族人民是阶级兄弟。我们是革命战士,不要当敌人的义务宣传员。”
在马本斋的主张下,回民支队聘请了阿訇(我国***教称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负责屠宰牛羊和安葬阵亡战士的事,允许回族战士到清真寺做礼拜,过回族的节日。马本斋的部队先后请过3位分别姓曹、张和蔡的阿訇。这样一来,回族战士更加拥护马本斋的领导,更加团结,士气也更为高涨。许多回族青年还自动投奔到回民支队来。在马本斋的回民支队,不仅有回族,还有汉、蒙古、满等其他民族。马本斋经常跟战士们讲,回民支队就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大家要相互团结,相互关爱;同时,马本斋教育战士尤其是回族战士,一定要尊重当地的`群众,不能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信仰而跟群众发生冲突。一次,回民支队打了胜仗,当地的老百姓前来送慰问品,一位老太太不知道回族饮食禁忌,宰了头小猪送过来。当时,司务长吓了一大跳,赶紧拒绝,而老太太却坚持要他收下。最后司务长只好找到马本斋,让马本斋亲自处理这件事情。马本斋对老太太说,“别的东西都可以不收,您的一定要收下。”最后,马本斋安排,将小猪送给了后方医院的汉族战士去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些相比较于马本斋那些叱咤风云的英勇事迹,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马本斋就是本着这种朴素的精神和思想,从最初的热爱本民族、拯救本民族上升到了热爱中华民族和救国救民,进而转变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其过程中,不可否认,他的民族信仰和民族个性不无作用。
以忠尽孝
1937年夏天,“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了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他与母亲商量:“国难当头,我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决不能袖手旁观!”母亲赞成他的意见。于是马本斋领了村里一帮小伙子习拳练武,准备对付侵略者。
这年8月30日,是东辛庄人民最难忘的日子。上午,全村人不约而同都来到了清真寺。在高涨的爱国气氛中,东辛庄“回民义勇队”宣告成立,马本斋被推举当了义勇队的队长。站在一旁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本斋,大伙这样看重你,你可得好好给大伙儿办事啊。”马本斋听了点点头。
“回民义勇队”的旗帜竖起后,队伍越来越强大了。这年秋后,马本斋率领“回民义勇队”开赴抗日杀敌的战场,打翻日军的军用卡车,阻击下乡骚扰的汉奸队伍……在斗争中,他听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队伍才是真正打天下的队伍,只有八路军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于是他率领“回民义勇队”参加了八路军。从此,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他们成了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无坚不摧,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1年8月27日,趁“回民支队”转移时,敌人抓去马本斋的母亲,妄图以此来迫使马本斋就范。母亲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回民支队”,大家都纷纷要求营救,一向孝顺母亲的马本斋闻讯更是痛如刀绞。他回忆起母亲给他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故事的情景,回忆起母亲教育他为穷人拉队伍,使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往事,心头涌起阵阵波涛。他对政委说:“请党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我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娘被抓走了,儿子心里是难过的,但是儿子照样打鬼子,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忠孝,也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在敌人面前,母亲拒绝劝儿子投降,以绝食同敌人斗争,光荣牺牲。马本斋擦干眼泪,率领回民支队,发扬母亲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加英勇地为祖国、为人民而战。
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2:95岁抗战老兵“不做亡国奴” 篇三
1938年,李老在涟水石湖乡村师范读书。“那是一所很好的学校,但那时日军把它当作了顾祝同(国民党高官)的住宅,投了12枚炸弹,学校就被炸毁了。”当时的校长流着眼泪说:“日本帝国主义破坏了我们的学校,不让大家继续求学,学校明天就解散了,我希望同学们投笔从戎,不做亡国奴,誓死保卫祖国。”听完校长的话,李老第二天就跑回了家,参军了。1938年8月1日,19岁的李根石顺利考进国民党89军117师34旅698团,成为黄埔军校鲁干班军官大队11期的成员。抗战期间,除1940年至1941年在军官学校学习外,其他岁月,他都在战火冲天的战场上度过的。
1942年春天,李根石带领一个营,在现东台市南边的陈家舍和两个小队日军开战。
虽然人数是日军的3倍,但部队的装备很差,在日军强大炮火的轰击下,构筑的工事尽毁,部队伤亡惨重。炮击后,日军步兵发起冲锋。那时,每个战士只有几颗子弹,双方短暂的对射后,日军离阵地越来越近。在军校学习期间,李根石曾拜师学过刀法,每次打仗,都背上一把大刀。面对快到阵地前的日军,他冷静地下命令:全营上刺刀,准备白刃战!”随即拔出大刀与冲到阵地前的日军短兵相接。老人回忆,有10分钟的时间,战场上听不到枪声,只听到兵器的撞击声、敌我双方的呐喊声。后来,增援部队赶到,才把鬼子打跑,部队撤退到东台县城。
同年夏天,有消息传出,驻东台日军最高指挥官达马要下乡“扫荡”。李根石立即向上级请求,带突击队行刺。
上级很快批准,李根石立即组织了一个排,配备了两把捷克式机关枪,每人一把大刀,一支步枪,4颗手榴弹。在广山乡南边的泰东河设伏,哪知鬼子汽艇临时改变航线。
李根石打开地图,准确判断出鬼子汽艇往泰州开了,这中间要经过戴南镇,当时戴南有一个姓卢的铁杆汉奸,手下有100多号人,李老估计日军有可能会在戴南停留。
中午时分,部队在离戴南镇3里的一个小村庄驻扎下来,向镇上派出两名侦察员。下午,侦察员回来报告,鬼子就在镇上。
可谁知,侦察员被尾随,傍晚时,村子被姓卢的汉奸带的100多人和鬼子包围了,幸亏发现及时,部队转移,伤亡不大。
几天后,李根石率部突袭戴南镇,击毙姓卢的汉奸并缴获姓卢的手下1个连的装备。
老李的女儿今年67岁,她告诉记者,中午睡觉时,常听老人在梦中喊:“打!接着打,不做亡国奴!”“鬼子火力太猛,子弹又打光了,警卫员,快,把我的大刀拿来!”
有天半夜,女儿在老人的喊叫声中惊醒,“二连长,快!抢占东边小山头,绝不能让鬼子援兵前进半步!”
老人一个人时经常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于是,当记者提到这首歌时,耳背的老人一下子捕捉到他熟悉的韵律,两眼放光,立即高声唱了起来:“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29军的弟兄们,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前进,冲啊,杀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啊……”
病房里静悄悄的,老人宏亮的歌声在回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抗日英雄马占山简介【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