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尘暴阅读答案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一
今年春天,我们泉城济南竞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沙尘暴。
那是在一天的半夜,我猛然被惊醒了,窗外的大风“呜呜”地吼着,卷着沙土与垃圾,撞得窗户“咣当咣当”直响,其间还夹着些断裂声。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狂暴的春风,又是在黑夜里,心中害怕极了。
早上,我一睁眼,就发现有些异样。窗外的天仿佛被涂抹上了一层略微发棕的枯黄色。在上学的路上,我好像隔着黄色与茶色融合的眼镜片看着一切。空气中充满灰尘味,我们必须张开嘴呼吸,否则会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来,可张开嘴又觉得满口泥土,令人作呕。一会儿□下起了毛毛雨□忽然一位同学惊呼□哎哟□我的新衣服□我这才发现那位同学的白上衣成了带有黄泥点的“花上衣”□
啊,这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告!是大风把远处的沙土卷到了久旱无雨的济南!为了美丽的泉城不再遭受沙尘暴的侵扰,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在第3自然段中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罕见——( ) 侵扰——( )
3.在上学的路上,通过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沙尘暴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回答结尾画“____”的句子所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少见 侵袭
3.大自然的破坏以及警告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4.①积极绿化,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树木、草地。②保护环境。
(言之成理即可)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二
罕见的沙尘暴
今年春天,我们泉城济南竟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沙尘暴。
那是在一天的半夜,我猛然被惊醒了,窗外的大风“呜呜”地吼着,卷着沙土与垃圾,撞得窗户“咣当咣当”直响,其间还夹着些断裂声。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狂暴的春风,又是在黑夜里,心中害怕极了。
早上,我一睁眼,就发现有些异样。窗外的天仿佛被涂抹上了一层略微发棕的枯黄色。在上学的路上,我好像隔着黄色与茶色融合的眼镜片看着一切。空气中充满灰尘味,我们必须张开嘴呼吸,否则会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来,可张开嘴又觉得满口泥土,令人作呕。一会儿,下起了毛毛雨,忽然一位同学惊呼:“哎哟,我的新衣服!”我这才发现那位同学的白上衣成了带有污黄泥点的“花上衣”。
啊,这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告!是大风把远处的沙土卷到了久旱无雨的济南!为了美丽的泉城不再遭受沙尘暴的侵扰,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把第三自然段中缺少的标点符号补齐。
2、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画“√”。
胸 闷 (mēn mèn√)
撞 响 (zhuàng√ chuàng)
3、写出近义词。
罕见——(少见)
侵扰——(侵袭)
4、用“——”画出一、二、三自然段开头表示时间的词语。
5、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早上,我去上学时,走在沙尘暴中非常难受。
6、请你回答结尾画“——”的句子所提出的问话。
①积极绿化,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树木、草地。
②保护环境。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三
什么导致了沙尘暴的活跃(13分)
①全球气候变暖是沙尘暴发生的直接诱因吗?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人类活动和荒漠化是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一是干旱气候和大风;二是人类活动影响地理发生改变,如植被遭到破坏,土质松散等。
②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80次以上。中国沙尘暴自1998年以来急剧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几年,中国沙尘暴的频次和强度将呈增加趋势。未来几十年内,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湿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从而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不良气候背景。此外,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沙尘暴的继续活跃。
③沙尘暴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会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沙尘暴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
④气候变化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子。气候变暖的同时,潜在蒸发力增加,有助于荒漠化的形成。但荒漠化的原因并非是气候引起的。事实上,人为因素对荒漠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实践的产物。在大西北的历史上,有楼兰古国的消失,现在有正在退化的民勤绿洲西北大片的黄沙正等待着强风天气的出现,伺机 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⑤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把一个地区引发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寻找出影响荒漠化的关键因子,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虹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规律,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11、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3分)
12.导致我国沙尘暴活跃的因素有哪些?(3分) 13.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句属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4.请选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④段空白处( )(2分)
伺机 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A、侵袭 B、侵占 C、侵入 D、侵犯
15.目前,人类控制沙尘暴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请围绕本文内容拟一条防止沙尘暴的宣传标语。(2分)
参考答案:
11.(3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荒漠化
12、(3分)不良气候背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
水资源短缺。
13.(3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并强调了这一掠夺性行为的危害性。
14、(2分)A
15.(2分)略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四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
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参考答案:
10 3 B
11 3 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
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 4 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
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⑧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
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五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 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对即可)
3.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
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意对即可)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六
①春天,我国北方常遭沙尘暴的袭击,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2、作者说“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那么沙尘暴有哪些益处?
13、文章加横线句子中的“过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14、结合文章,说说人类为什么“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北方常出现沙尘暴是因为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暴能有效的缓减酸雨,这是因为沙尘中富含大量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能够有效地中和呈酸性的酸雨。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了解沙尘暴,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参考答案:
12、(3分)沙尘暴塑造了广大的黄土高原,还给荒岛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沙尘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一点1分,共3分)
13、(3分)不能去掉。因为“过度”强调了人类活动的程度已大大超过了正常状况,去掉后会误认为一般的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沙尘暴,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14、(3分)“没有必要”是因为沙尘暴是一种自然想象,他也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灭了它,可能引发自然生态系统的报复;它对人类和地球有益处。(2分)
“没有能力”指由于气候因素地球上有大范围的沙尘暴沙源区;人类也无法根本改变沙源区域的植被状况。(1分)
15、(3分) B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七
在中国北方,沙尘暴是短期或中短期的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在其源区造成地表严重风蚀,使土壤荒漠化;在降尘地区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容易诱发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疾病,甚至造成户外活动的人畜伤亡;沙尘暴会使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还会对建筑物和水利设施造成污染和损害……
②沙尘暴也是大气层中规模最大物质和能量迁移过程之一。20xx年4月16日至18日,北方地区曾出现一次强沙尘暴,致使北京一夜总降尘量达33万吨。20xx年3月12日,源于新疆和田的沙尘暴,侵袭的地区面积达320万平方公里,3月20日袭击北京,使机场的能见度降低到不足800米;3月22日抵达台湾高雄,当地最高的建筑物被沙尘笼罩,以致模糊。
③大量沙尘在大气层中的输运会影响全球的天气演变,并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也有某些积极作用:以沙尘为核心的气溶胶能够反射相当部分的太阳辐射,从而抵消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大气层温度升高。撒哈拉沙漠的尘埃可随上升气流漂移到7000公里以外的大西洋和南美的亚马孙地区,而富含矿物成分的沙尘滋养了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在澳大利亚形成的沙尘可漂移3500公里到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滋养马来西亚丘陵地区的土地,这是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繁茂、植物品种众多的重要原因。在西亚和中国西部产生的沙尘暴可在大气层中航行10000公里,降落在北太平洋、遍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之间的海域,尘埃中丰富的矿物质是该海域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而这些浮游生物又是渔业资源的饵料来源,由此滋养了北海道渔场。
④另外,沙尘呈碱性,可以中和水蒸气中的酸性成分(二氧化硫等),对抑制酸雨有积极作用。
1.第①自然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2分)
答:
2.读完全文,你对沙尘暴有怎样更深刻的认识?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2分)举例子,具体说明沙尘暴的积极作用,让人们对沙尘暴有正确的认识。
2.(2分)沙尘暴有消极作用:会造成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它还有积极作用:能反射太阳辐射,滋养土壤、森林,提供海洋饵料,抑制酸雨。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八
沙尘暴十袭京城
⑴ 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今春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沙天气。
⑵ 短短几个月。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⑶ 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京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⑷ 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大 www.jingyou.net 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凡此种种,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⑸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浓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⑹ 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700万处,用以解决或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部。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够,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⑺ 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
1、文章第⑴段为什么要详细转述一则描绘沙尘暴十袭京城的消息?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图。
3、为什么北方发生了沙尘暴,作者却“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选出下列四个原因中最根本的一项( )
A、因为北方的“痛”绝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南方水网地区也有这样类似的“痛”。
B、很多人觉得南方守着长江,无沙尘暴的忧虑,因而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
C、南方的水污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现象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D、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在南方地区修建集雨工程,必定会产生更为可观的效益。
4、文章结尾处加粗的“警钟”指的是什么?
5、第⑺段中说“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也感触颇深。试举出你周围发生的人对自然“大不敬”的一则事例,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1、A(掠—lüè,藩—fān)
2、B(A、竞;C、扼;D、宠)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⑴ 作诠释
⑵ 列数字
⑶ 举例子、拟人
沙尘暴阅读答案 篇九
①全球气候变暖是沙尘暴发生的直接诱因吗?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人类活动和荒漠化是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一是干旱气候和大风;二是人类活动影响地理发生改变,如植被遭到破坏,土质松散等。
②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80次以上。中国沙尘暴自1998年以来急剧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几年,中国沙尘暴的频次和强度将呈增加趋势。未来几十年内,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湿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从而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不良气候背景。此外,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沙尘暴的继续活跃。
③沙尘暴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会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沙尘暴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
④气候变化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子。气候变暖的同时,潜在蒸发力增加,有助于荒漠化的形成。但荒漠化的原因并非是气候引起的。事实上,人为因素对荒漠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实践的产物。在大西北的历史上,有楼兰古国的消失,现在有正在退化的民勤绿洲西北大片的黄沙正等待着强风天气的出现,伺机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⑤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把一个地区引发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寻找出影响荒漠化的关键因子,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虹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规律,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1、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是(3分)
2、导致我国沙尘暴活跃的因素有哪些?(3分)
3、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句属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4、请选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④段空白处()(2分)
伺机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A、侵袭
B、侵占
C、侵入
D、侵犯
5、目前,人类控制沙尘暴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请围绕本文内容拟一条防止沙尘暴的宣传标语。(2分)
答案:
1、(3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荒漠化
2、(3分)不良气候背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水资源短缺。
3、(3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并强调了这一掠夺性行为的危害性。
4、(2分)A
5、(2分)略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沙尘暴阅读答案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