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单摆实验报告【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4 10:55:5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单摆实验报告【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单摆实验报告【精品多篇】

单片机实验二实验报告 篇一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指导老师:李素敏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自动化

日期:2014-04-10 地点:理工楼603

实验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① 掌握keil软件和STC-ISP 软件的使用方法 ② 熟悉发光管的工作原理 ③ 通过编程体验发光管的延时闪烁及移位等功能

2、主要仪器设备

PC机

单片机学习开发套件(型号:89C52RC)

3、实验内容

①实验内容1:第一个发光管以间隔200ms闪烁

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

main() {

while(1) { P1=0xfe; delay(200); P1=0xff; delay(200); } } void delay(uint z) //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一台一件

}

实验结果说明:要使发光管闪烁,只需设置合适的时间延时即可。

②实验内容2 : 8个发光管由上至下间隔1s流动,其中每个管亮500ms,灭500ms,亮时蜂鸣器响,灭时关闭蜂鸣器,一直重复下去。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后面要用到它里面的_crol_(k,l)函数 //这个函数的意思是把一个字符变量k 循环左移l 位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

unsigned char a,b,k,j;

//定义五个字符变量 sbit beep=P2^3; // 定义蜂鸣器的接口

void delay(uint z) //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 main() {

k=0xfe; //先给k一个初值11111110等待移位 while(1) {

delay500ms();

beep=0; //打开蜂鸣器

delay500ms(); //让它响500ms

beep=1; //关闭蜂鸣器

j=_crol_(k,1); //把k循环左移一位

k=j; //把移完的值再送给k

P1=j; //同时把值送到P1口点亮发光二极管 } //再次循环 }

实验结果说明:在此程序中用到了_crol_(k,l)函数,此函数的功能在于循环移位,在每次发光管闪烁相应时间后左移一位,把移完的值再送到P口,点亮对应的发光管。这样循环往复,达到发光管流动的效果。

③实验内容3 :用8个发光管演示出8位二进制数累加过程,即用8个二极管表示8个二进制位(亮为1,灭为0),依次以二进制形式显示0,1,2,……255。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包含有左右循环移位子函数的库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

void delay(uint z) //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 main()

//主函数 {

} uchar a; while(1)

//大循环 {

} a++; P1=~a; delay(200);

实验结果说明:在此定义一个无符号字符变量a,a的值进行累加,但是由于表示的二进制数要求亮为1,灭为0,与发光管的0亮1灭正好相反,所以将a的计数取反并设置相应延时,重复此过程就得到了在发光管上显示八位二进制数的累加过程。

④实验内容4 :间隔300ms第一次一个管亮流动一次,第二次两个管亮流动,依次到8个管亮,然后重复整个过程。

源程序:

#include //52单片机头文件

#include //包含有左右循环移位子函数的库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

void delay(uint z) //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 main() //主函数 { uchar a,i,j; while(1) //大循环

} {

} a=0xfe; //赋初值

for(j=0;j<8;j++) { for(i=0;i<8-j;i++) //左移

} {

P1=a; //点亮小灯

delay(300); //延时300毫秒

a=_crol_(a,1); //将a变量循环左移一位

} a=_crol_(a,j); //补齐,方便下面的左移一位 P1=0xff; //全部关闭

a=a<<1; //左移一位让多一个灯点亮

4、心得体会:此次实验中练习较多的就是闪烁和移位,在编程过程中,设置闪烁的时间必须达到人眼正常观察的要求,这就需要计算合适的闪烁时间,不停的尝试,最终选择适宜观察的时间间隔。发光管的循环移位时调用_crol_(k,l)函数

可以大大简化编程的行数。所以熟悉单片机的函数库,可以方便我们编程。所以在以后的实验中还得继续学习这个函数库,从而更轻松的完成实验内容。

实验二,碰撞实验报告 篇二

实验二 碰撞实验报告

14 级软件工程班

候梅洁 1 404702 1 【 实验目得 】

1、掌握气垫导轨得水平调整、光电门及电脑通用计数器得使用。

2、学会使用物理天平.3.用对心碰撞特例检验动量守恒定律。

4、了解动量守恒定律与动能守恒得条件。

碰撞前后得动量关系为: mu=(m+m)v

动能变化为: ΔE=1/2(m+m)v-1/2mu 【实验步骤】

1、用物理天平校验两滑块得(连同挡光物)得质量m 及m,经测量 m=136、60g、m=344、02g 2.用游标卡尺测出两挡光物得有效遮光宽度,本实验中Δs=Δs=5、00cm 3.将气垫导轨调水平。(1)粗调:调节导轨下得三只底脚螺丝,使导轨大致水平(观察导轨上得气泡,若气泡位于最中央,说明已调平)。

(2)静态调平:接通气源,将滑块放在导轨上,这时滑块在导轨上自由运动,调节导轨得单脚底螺丝,使滑块基本静止(不会一直向单一方向运动) (3)动态调平:将两个安装在到导轨上得光电门相距60cm 左右.在滑块上安放u型挡光片,接电脑通用计数器得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电脑计数器功能置于“s2”挡。轻轻推动滑块,分别读出遮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得时间Δt 与Δt,它们不等,则反复强调单脚螺丝,使它们相差不超过千分之几秒,此时可认为气垫导轨基本水平。

4、完全弹性碰撞

适当放置光电门得位置,使它能顺利测出两个滑块碰撞前后得速度,并在可能得情况下,使两个光电门得距离小些。每次碰撞时,大滑块得速度不要太大,让两个滑块完全碰撞两次,分别记录每次得滑块得速度并结算出:(注意速度方向) 动量得变化大小C=(mv+mv)/(mu+mu) 恢复系数 e=(v—v)/(u—u)

(v—v 为两物体碰撞后相互分离得相对速度,u-u则为碰撞前彼此接近得相对速度)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在操作规范使用物理天平;2.严格按照气垫导轨操作规则; 3.给滑块速度时速度要平稳,不应使滑块产生摆动;挡光框应与滑块运动方向一致,且其遮光边缘应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

4、挡光框应与滑块之间应固定牢固,防止碰撞时相对位置改变,影响测量精度。【思考题】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得条件就是什么?

系统所受得外力之与为 0 2、滑块距光电门近些好还就是远些好?两光电门间近些好还就是远些好?为什么?

滑块距光电门近些好,两光电门间近些好,因为气垫导轨上仍然就是存在微小得摩擦得,滑块与光电门之间、两光电门之间得距离尽可能得小,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与分析】

( ( 均以轻滑块得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

第一组实验:

m :

u=14、52cm/s

v=—16、00cm/s m :

u=—8、63cm/s

u=6、22cm/s

计算得:

e=0、99

c=0、89 第二组实验: m :u=20、66cm/s

v=—27、42cm/s m :u=—13、04cm/s

v=4、96cm/s 计算得:

e=0、96

c=0、75 根据完全弹性碰撞得定义,理论上所求得 e、c、e、c 都应该等于 1、实验出现这样得结果,原因可能就是:

1、由于气轨上各处气流分布不均匀导致滑块受阻力2.室内空气流动导致滑块受空气阻力 3.气垫导轨未调平,滑块得重力做功 4.实验仪器存在故障 5.测量误差,因为无论就是再精良得仪器总就是会有误差得,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

6、操作误差,两滑块接触面粗糙7.两滑块不就是正面碰撞 【实验心得】

在我们小组得实验过程中,第一次实验得两组测量值出现较大偏差,表现为计算得出得e与 c 远小于1,我们在同一台仪器上再次进行多次测量,得出得结果仍然存在比较大得误差。

本次实验让我们熟悉了物理天平,掌握气垫导轨得水平调整、光电门及电脑通用计数器得使用。同时通过自己得操作利用对心碰撞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力学原理,实验中遇到了问题,我们经过努力分析后解决问题,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篇三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仪。

被撞球3个(铁球,铜球,铝球,其中铁球和撞击球质量相等)。 实验目的、意义和要求

目的: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碰撞现象。

意义:利用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利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验问题。

要求: 预习实验原理的各个力学规律。

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即从理论值到实际值的过程。 实验前应回答的问题

实验仪底盘为什么要调水平。 由x和y推导出时h0的表达式。

由x,和y计算高度差的公式,进而推导出体系在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ΔE。 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室给出的数据表格。

选做实验——从剩余的两个小球中任选一个(建议做铝球)完成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被撞球的质量发生变化,或者质量和体积都发生变化时,体系的能量损失会有怎样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

计算碰撞前后的总能量损失ΔE。 回答课本P31,P32思考题。

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感想体会和建议。 参考书籍与材料 相关表格下载

碰撞打靶—表格仅供参考,数据要求记录在报告纸上。 建议问题

老师,碰撞打靶实验最后计算出来能量损耗值,是否还要计算不确定度?如果钢尺和游标卡尺上没有标明“最大误差”或“不确定度限值”,要怎么计算测量长度的不确定度?

本实验没要求计算不确定度,因此没有给出不确定度限值。—高渊2009/10/1909:17 老师,如果x值选择较小,是否会使能量损失百分比增大?

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这个疑问吗?如果不是,建议来实验室做一下,看看损失百分比是否增大。—高渊2010/04/1511:12 老师,我觉得测量X的值时是不是可以多打几个点,比如说10个点,由于这些点一般比较密集,所以可以较容易找到这些点的中心,这样就只需要测一次X的值就可以了,然而取三个点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法个人觉得有些随意,一是取三个点样本太少,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是这三个点每次单独测X时的随意性较大,人为的误差较大,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略有不妥。另外在算撞击球的h时,是不是应该加上0.5D,毕竟在算平抛运动速度时,不需要加0.5D,但是在算h时,就不能不加了,否则h就少了0.5D,误差较大吧?–张子恒

一般至少打5个点,根据落点情况再适当多打,取落点中心的话似乎也是比较随意的,鉴于这个实验系统误差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你的方法可行,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多少精度;对于h0的计算,如果Y也是以球的底部到底盘距离为准的话,那么h0是不用加上球半径的.—高渊2011/11/0110:36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因为有一些公式所以不知道怎么上传。请问一下老师的电子邮箱

同学,这个网站首页的通讯录一栏里能找到所有教师和助教的邮箱。—乐永康2012/03/0722:23 书上实验内容必做内容第三步说根据x来估计y值,怎么估计啊?x=vt;y=1/2gt^2,怎么根据x来估计y啊?难道测时间t吗?那这样也太不准了吧,相差一秒就相差5米啊?不懂啊,求指教。。。。。

估计嘛,本就没要求必须达到何种精确程度。一秒很长了,你拿个秒表掐绝对不会有那么大误差的。—高渊2012/05/0717:21 老师好,我想问的也是第5个同学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的再详细一点,谢谢。就是实验仪器中并没有给出秒表,所以无法测时间,但是老师回答的是用秒表掐时间,如果说可以用秒表的话,那么第三步测x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究竟如何才能根据x测出y?真的不懂,希望老师能指教!再次感谢!—黄禹铭2012/10/2809:13 首先问题的顺序理了一下,上面的问题按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五个;至于书上说的估计,由于靶纸能放的X范围有限,Y值也就是被撞球的高度调节范围也很有限,一般可以试打几次即可,知道X和Y大概取什么数值即可,而不是用X测出Y,本实验中X和Y都是初始条件;至于秒表的说法,是针对那个同学说的测量时间误差大的疑问,不是真的建议用秒表。—高渊2012/10/2823:10 谢谢老师啦!——黄禹铭2012/10/3022:46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模拟题中为什么操作完全正确仍然会发生非正碰的情况?还有,调节平衡时上下两个转轴各是什么用呢?

总有视觉误差吧,很难保证绝对正碰;下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的摆动轨迹,上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对应于被撞球的位置。—高渊2012/06/2501:27 那实验仪器底盘调节水平是为了保证是平抛运动还是保证是正碰呢?—黄一霏2012/06/2418:57 都保证啊。—高渊2012/06/2501:21 老师请问改变高度由h0到h值,物理过程因数据改变已经不是同一个过程,但是计算损失的能量却用了两个不同过程的数据计算,这算不算是系统误差—陈泓宇2012/09/2423:32 用撞击球上升的高度来计算重力势能,近似得出撞击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虽然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操作过程,但算重力势能的话就只考虑高度的改变,这个计算不带来系统误差。—高渊2012/09/2510:23 老师,我想说,碰撞打靶中,用于释放撞击球的磁铁,在按下开关后,会不会还对铁球有作用力,而这个阻力对球做的负功应该也算是误差吧,在我看来磁铁能吸住球的磁力应该比较大了,那会不会有较大的误差,如果可以改进,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电磁铁的吸放情况,就是按下开关,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会没有磁力,我相信科学家做这个实验,应该不是用的电磁铁来释放小球吧。—-陈泓宇2012/10/907:32 磁力也就是在释放的一瞬间会对小球有作用力,由此产生的误差肯定会有,但是可以分析到。电磁铁方便啊,可以重复使用操作,原先方法好像是用电热丝烧断连接小球与摆绳的胶带纸。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建议欢迎提出来,我们可以用以改进实验。—高渊2012/10/1511:09 老师,h应该是以球中心为准的吧?不是底部;还有,设置这么一套装置的意义何在呢?可不可以改进装置,避免调试中出现过大误差?(比如把绳牵引撞击球换成让球从斜槽中自由下落,只要保证对心碰撞即可。)—王靖雯2012/11/1622:36 h0一般建议以底部为准,当然以球心为准也可以啊,只要公式随之而调整,也就是考虑是否加上球的半径而已;这个实验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同学自己调整正碰,看看谁细心、耐心,出现状况能否不急躁找出问题所在;基础物理实验都是验证已知物理规律,能否测得精确的结果不是主要目的,所以不会采用特别精确的仪器,实验中和实验所用仪器允许误差比较大的情况出现,但要求能找出误差和问题所在,从而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实验课对同学能力的主要考核方向。—高渊2012/11/1823:34 老师你好,请问能量损失与两球质量差有什么关系呢?我做的铜球损失最大,其次是铝球,最小的是铁球,但是质量差最大的是铝球啊,貌似找不到什么规律,是不是铜球的数据得到的不对啊?—胡蔚萍2012/11/2721:40 能量损失和两球质量差的关系可以参考思考题6,根据两球质量比的变化,传递的能量和总能量的比值也会不一样,但这是理想情况,本实验中由于还有每次调节碰撞中条件的不同,以及摩擦力不同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铝球的数据经常是能量损失比较小的,这些都可以具体分析,数据应该没有问题。—高渊2012/11/2808:52

弹性碰撞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篇四

弹性碰撞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杨倩倩学号:11122290教师:戴晔

[实验名称] 弹性碰撞演示仪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 m1v1+ m2v2 = m1v1` +m2v2`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碰前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和m

2[实验器材]

1、底座、支架、钢珠(七个,且大小、质量相等)拉线、调节螺丝

2、技术指标:

钢球质量:m=7*0.2kg

直径:d=7*35mm

拉线长度:l=550mm

[实验操作与现象]

1、调整仪器,使得七个钢球的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2、将仪器一端的一个钢球拉起来后,松手,则钢球正碰下一个钢球,末端的一个钢球弹起,继而,又碰下一个钢球,另一端的钢球弹起,循环不已,中间的五个不动。

3、拉起仪器一端的两个钢球重复上述操作,结果另一端的两个钢球弹起,中间的三个不动。

4、改变拉起钢球的数量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结果,每次会有另一端的相同数量的钢球弹起。

[注意事项]

操作前一定要使七个钢球的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否则现象不明显。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单摆实验报告【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单摆实验报告【精品多篇】范文,共有190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单摆实验报告【精品多篇】下载
单摆实验报告【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