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2023年楼兰的忧郁原文 楼兰的悲剧【精彩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 篇一
三千多年前的楼兰,曾有环境学专家向国王建议对"砍树者"实行"罚马、"罚牝牛"。当国王将此建议晓谕臣民时,一切都已晚了,沙漠、狂风、干渴已开始疯狂地吞噬楼兰。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曾经"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处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城的富裕和繁华;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当沙暴卷来并湮埋这座城市时,无处逃生的楼兰人的惊恐与绝望。
楼兰被湮埋了。和楼兰同时兴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卡拉当格、安迪尔、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
当我穿行在辽阔的西鄂尔多斯荒原,当我行走在沟壑纵横、山塬破碎的甘肃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当我站定在漫漫无际的腾格里沙漠之中时,我总在想,仅仅是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吗?
事实上,中国西部因贫困而蒙昧、因蒙昧而无节制地生育、又因生育而降临给生存环境的巨大的、灾难性破坏已经发生。
我在宁夏采访时得知,贫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生钱的惟一办法是挖甘草,老师赞扬某某女童能艰苦读书是因为该女童能吃苦挖甘草,赞扬该父母能供女孩念书也是要领我参观满屋子的甘草。人们居然不知道这一代又一代的挖甘草已经把宁夏整个的生存环境给毁得面目全非……
历史上的宁夏不是今天这样被沙漠和秃岭紧紧包围。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黄河两岸,沃野千里"。唐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入灵武》(灵武为今宁夏灵武县)诗中写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明",说的就是宁夏"粮果飘香耕耘忙"的景象;《山海经》说六盘山上"其木多棕",棕是亚热带植物,大量生长在六盘山上,足见六盘山和它脚下的西海固气候多么温暖湿润。然而今天的宁夏已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的风可以将禾苗吹死、掩埋;夏天的风可以将庄稼"青干"在地里;秋天的风常使成熟的农作物纷纷落粒。曾经青山葱茏的六盘山下的西海固如今万山秃尽,每年水土流失。
《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今甘肃天水、陇西、定西等地域囊括了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民以板为室屋"的甘肃中东部地带什么时候变成"万丈厚土、寸草不生"的呢?
1998年8月我在青海采访时得知,那个周长为36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从七十年代以来每年水位下降10至13厘米,致使一些地方如今已露出了沙丘、形成了半岛。10年前,我到达过青海湖。那时,望着湛蓝湛蓝的湖水,我把它比做大退却时遗落的一滴伤心的泪水,抑或是地球在山崩地裂地自我嬗变时留下的一份蓝色忆念。那时,我很诗意很浪漫。10年后我又一次站在青海湖边,望着一天天一年年减少的湖水,我就想,当这滴泪水彻底干涸时,当这份忆念彻底泯灭时,地球将怎样抖动它的愤怒呢?那一刻,我很忧郁也很恐惧。
沙坡头是滕格里大沙漠南端紧逼黄河的连绵沙山,东西长十几公里,在黄河北岸堆积成高达百米的沙坝,这里曾经流沙纵横,平均每10个小时出现一次沙暴,沙暴一来,地毁人亡。沙坡头一带年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为3000毫米,是降雨量的15倍!沙漠每年以8至9米的速度向黄河方向推移。我想,如果沙坡头不出现一个治沙林场,不走来一批献身于治沙事业的专家和工人,黄河在这里早已成为地下河!那条抻长的京兰铁路不知已被湮埋过多少次!
957年沙坡头建立了固沙林场。走来了专家,走来了工人农民。他们在茫茫沙海里安营扎寨,开始与人类的暴戾搏斗。他们创造了1×1米半隐蔽式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那些草方格的草用的是麦秸或稻草秸。然后,他们又抢墒在草方格里播进草或灌木。30年不懈的努力,30年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搏斗,终于在沿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布下了一张绿色巨网,这张网宽近千米、长近70公里,形成纵横几万亩的固沙林带。昔日吞村毁舍、席卷大地的黄沙被绿色巨网牢牢捕获,再也未能逞凶。绿色巨网曾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沙暴的袭击,但安然无恙。
在沙坡头沙漠边沿高高地耸立着一座碑,那上面记载着1994年联合国命名沙坡头固沙组织为世界500家最佳治沙单位的表彰内容。仰望那座沙漠中的丰碑,我感受着一种悲怆和震撼:这是人类对命运抗争的纪念。回眸南望依然喘息着、挣扎着穿越沙漠的黄河,我就想,我们的"生存教育"应该添加这样的内容,我们的老师应领孩子们常来沙坡头看看。告诉他们我们生存环境的危机与艰难,不能再砍树、铲草皮、挖树根了!告诉他们沙暴曾经湮没了一个楼兰、尼雅……可沙暴只仅仅湮没楼兰、尼雅么?让他们回去告诉他们的父母;让他们长大了,告诉自己的孩子……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 篇二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是我们祖祖辈辈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可是,却有很多人不懂的珍惜,反而倒一直在破坏。
读了《楼兰的忧郁》这篇课文让我了解了很多。富饶的古楼兰城是如何被黄沙湮没、沙漠正以每年7——13米的速度向我们推进、青海湖的水位正在以每年8——17厘米下降、宁夏的大地被挖的面目全非……这都是我们人类做的好事啊!
而这并不是说说而已,平常我们也会看见许许多多这个样子的事。例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排放污水……可是,人类只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可带上14亿这个基数,什么都会放到到惊人地步。如果你一个人浪费1千克得水或者粮食,那么我们全中国就损失掉140000吨水或者粮食。
对于个人是小事,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保护环境就是要从这些小事做起。
最后我想告诉你们大家,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母亲已经面目全非啦,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 篇三
学习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这两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就会时时刻刻面临着树木枯竭的危险,所以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看看维也纳森林吧:树木郁郁葱葱;有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有着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有着“装饰之都”,“文化之都”,“音乐之都”,“建筑之都”之称;有着40%的覆盖面积;能给人类带来舒适、凉爽、氧气;是人类居住的好环境,好地方。
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就会发生楼兰的悲剧:曾经沃野千里、鸟儿欢啼、绿树成荫、繁华富庶、充满神奇的楼兰被沙海湮没了,而如今的楼兰已是黄沙漫天,万丈厚土、寸草不生,为了不让我们的家园不再被黄沙席卷大地,不再水土流失,不在没有新鲜空气,不再让我们生病,不再让我们的家园没有欢声笑语,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为了子孙后代更加美好的未来,一起行动吧!
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像楼兰那样,黄沙漫天,尘土飞扬,现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就是如此,以前的小区有很多绿色草坪,树木覆盖小区的一栋栋楼房,人们却对小区不珍惜,不爱护……现在的小区草坪随处可见垃圾,像白色塑料袋,一阵大风吹过,白色垃圾随风吹到树上,现在的小区垃圾漫天……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爱护环境,我们的地球一定会充满绿色,充满生机,古人云:幸福的生活,不只是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像维也纳森林一样美丽的家园!!!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 篇四
前几天,我们学了《楼兰的忧郁》这篇课文。读完后我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曾经繁华热闹,商贾使节络绎不绝的楼兰古城,如今已是茫茫沙海!
可能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不会发生像楼兰那样的悲剧,悲剧已经结束了。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你就彻彻底底的错了,这个悲剧并没有结束!
在宁夏,山里靠挖山采维持生计的农民们把宁夏的生存环境挖得面目全非。还有历史上的宁夏享有“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之说。现在的宁夏呢?“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就连甘肃东部地带也已经是“万丈厚土,寸草不生”了。这些就足以证明:悲剧并没有结束!
回眸我们现在的生活,谁没有乱扔过垃圾?谁没有践踏过草坪?现在又有谁能够正确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每个人少扔一张废纸,多种一棵小树。少用一个塑料袋,多用一次竹篮子……就不会让楼兰的悲剧重演了。
现在恶劣的环境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是人们举起了屠刀断送了小树的生命,是人们乱扔垃圾污染了绿色,是人们建造了化肥厂弄脏了小河美丽的衣衫……
让我们挽起手来,共同保护环境!让我们的身边多一个“维也纳森林”,少一个“楼兰”!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 篇五
一望无边的森林,清新爽人的空气,人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美丽的城市—。
那儿的人们都很爱惜花草。他们对待房前屋后的花草就像地毯一样。他们甚至不肯使用车里的空调,担心会污染空气。他们还有计划的空气,砍掉的树正是需要阳光使树长得更好的地方。他们那儿被称为“森林王国”。维也纳是一个奇迹,相反,楼兰却是一场悲剧。
楼兰是一座文明古城,曾经“马蹄哒哒,骆驼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的楼兰古城由于人们乱伐树林而被沙海湮没。可沙漠只湮没一个楼兰吗?在宁夏,自古就有“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之说,却被那里的人们挖的万山秃尽。在青海,那个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泊,每年10到13厘米的速度湘江,以致现在它露出了沙丘,形成了半岛。那“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的甘肃中东部地带又是什么时候变成了“万丈厚土,寸草不生”的呢?对比之下我们更喜欢维也纳那里的环境,那是世世代代的人的保护。
楼兰给了我们启示:不能在乱砍乱伐了,让我们少开一天车,多植一棵树吧。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第二个维也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3年楼兰的忧郁原文 楼兰的悲剧【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