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好范文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 篇一
试谈vi设计延展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vi设计延展性在国内发展的情况与误区,指出应该把vi设计中的各项设计元素看成一个有机的视觉资源系统,整合这些视觉资源,实现vi设计中各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以达到最大的合力来传达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从而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主张在vi设计中应注重整体观,破除程式化,寻求新动力,转变话语方式,以充分发挥vi设计的延展性。
关键词:vi设计;ci设计;延展性
长期以来,国内的vi设计过于呆板和程式化,很多公司的vi设计手册除了标志和一些基本元素不同以外,应用部分千篇一律,基本都是单调的延续或重复,缺乏个性和新意,割裂了vi设计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造成vi延展性差,缺乏创造性,影响了ci的整体效果。
vi设计作为ci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对vi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在ci中的作用及标志的研究上面,对vi设计延展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延展性成了当下vi设计中一个突出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正因为上述原因,对它的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vi设计延展性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其误区
到目前为止,号称能够做vi设计的机构或者个人数不胜数;号称己经导入了ci或者vi的企业也多如牛毛。但是这些企业的vi在市场上或者在面对竞争对手时有没有树立起明显差异化的视觉形象呢?就vi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它的延展性如何?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vi设计延展性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第一,企业在运用vi中存在不规范现象,特别是目前数量上占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和一些地方性企业。有的企业只是在名义上导入vi,并不一定在实际中严格执行。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用法,比如标志随意更换色彩,放在不同的媒体或材料上时不照规定标准执行。而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企业管理层往往还意识不到它的严重性。
第二,从业人员对vi设计的理解有偏差。有的设计人员认为:做一套vi主要是标志设计,标志完成以后,其他的就很容易了,甚至可以找到模板直接套用,把新标志更换上去即可。完全以标志设计为核心,不重视其他设计要素的作用,没有认识到vi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使vi设计失去其真正的价值,vi的延展性不佳,vi徒然成了一个空壳。
二、如何充分发挥vi设计延展性
(一)注重整体观——统一和系统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统一和系统在词义上的解释:统一的含义是使标准化、使成一体,而系统则是指按一定的关系有机组成的同类事物。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之为人,是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系统之中的,我们和整个世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正是在这个系统中,才能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vi设计也是这样,不同的企业、组织机构、展览或活动,它们的性格与风格取向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在进行形象设计时,就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或某一种现象上的统一和标准化。在vi设计中应该根据企业个性化的因素,采用最合理的设计方法来树立其形象,尽可能地拓展设计空间和设计语言。
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设计案例可以参考分析。如陈绍华设计公司设计在“2011年西安园艺博览会”标志设计中,以大自然的精华之“花型”为原创意念,将三角、四边、五角、六棱的多类花型,组合成一个富有东方神韵的“百花吉印”之母形图案(图1),其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vi的延展性,标志本身在保持其造型的基础上延展出4种色彩方案:渐变色的、双色的、单色的以及线形四色的,便于在后期的形象推广设计中灵活运用。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一期的推广设计中,将标志颜色与大自然的清新色彩相融合,寓意花、土、草、木、水之共生,体现了人、城市、自然、宇宙的和谐,契合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主题(图2)。设计师陈绍华曾经提到:一个好的会徽标志本身来说,其创作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它的延展应用,当然,这里说的延展应用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能够以标志图形为核心,延伸发展出一系列“似其型、有其神”的设计来丰富立体随后的延展应用。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二期推广设计中,vi的延展性更加凸显,雕塑和园艺设施提取标志中的三角、四边、五角、六棱形,将平面设计立体化应用(图3、4)。
在vi设计中,只要能形成符合设计对象理念的系统识别印象,就是优秀的vi设计。vi的实施过程,就是整合视觉资源,形成协调的视觉印象从而作用于目标受众的过程。
(二)破除程式化——vi中各设计元素互动
长久以来,国内在vi设计上都强调以标志设计为中心来发挥效应,标志形象完全主导着视觉印象的形成,任何事情,当被过分强调时,就容易失去它的客观性,使我们被自己营造的氛围所遮蔽,一叶障目,丧失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vi各要素自身都具有形成视觉效应的能力,其受制于标志的中心效应而不发挥各要素的能动性,将消弱vi创新变化的能力,也是对视觉资源的一种浪费。目前国内一些设计师也开始反思,尝试新的设计手法,在保持整体视觉形象的前提下,更加注重vi设计中各要素的相互配合,重视各要素相对独立的视觉效应。
目前国内外许多标志设计已经打破传统规则,在静止的二维标志中加入了时间概念,即标志本身不再是单一性僵化的约束力量,标志的效果不是在它确定那一刻就完成的,在应用中它的效果更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标志就不一定是视觉中心,也不再是约束其他设计要素发挥作用的力量,而是应用中丰富性和灵活性的展现,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延展优势。比如吕迪·鲍尔为蓬皮杜文化中心开发的标识系统,所谓的标志并不存在,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大量的由各国文字(英、德、西、意、俄、阿、中、日)组成的色彩斑斓的网幕,用来象征蓬皮杜文化中心交流的国际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正如吕迪·鲍尔所解释的:“这并不是用新的符号代替旧的符号,而是创造出一种集遗产与新颖于一体的视觉环境”。在这里重要的不是要让人记住一个标志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整体的视觉效果传达某种观念、意境,调动所有视觉元素整合出某种氛围。除此之外,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的vi设计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另外,vi设计中的辅助造型就其存在的实质意义来看,它的首要功能是强化标志形象,提高视觉魅力。所以不论是利用何种元素,只要是根据定位和对象的需要去创意就是可取的。我认为不管是基础元素还是辅助元素,只要能在取得最终的系统性效果的前提下,设计师就可以根据对象的需要,寻找个性点以求得突破,让思想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自由的驰骋。
(三)寻求新动力——第五元素的挖掘
这里讲的第五元素比我们理解的辅助造型宽泛得多,它可以是任何视觉要素,如一个概念、一个造型、一个氛围或一种特殊效果等等,都可以纳入到第五元素中来。比如众所周知的苹果电脑造型,其透明的设计效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造型,但同样给人造成深刻的视觉印象,它给人的记忆度和识别率并不比苹果标志本身的效果差。反而这种创造性的手法更容易比传统意义上的标志更加引人注意,在形成苹果公司整体视觉印象的过程中,透明感作为各要素交互效应的体现,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可见,重视发挥第五元素的视觉动力,为vi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再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为山口县光市梅田医院(一所妇科和小儿科的专门医院)所做的vi设计,其最大特征就是所有的标识都是用白色的纯棉布来进行设计(图5、6),并且还使用了松紧带,就像袜子和浴帽一样,可以随时从坐台上脱下来清洗。布料的质地是非常柔软的,会给空间带来柔和的感觉;特地选择不耐脏的白色棉布,就等于向入院者宣布:这个医院是最好的医院。标识原本只是带有引导功能的信息“指示”,但只要这种标识在空间中存在,就必然依赖于一定的载体,设计师在此案例中用不同于平常的材料活化了设计的物质性,传达出不同于一般引导标识所具有的感觉,树立了梅田医院关于“清洁”的最直观的印象。
在vi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不一定是标志,而可能是其它辅助元素及其相互之间产生的效应。在实践中,破除人为规范性,不赋予标志以当然的中心地位,各要素应用规律自由变化,不做太多人为限定,支持vi各要素独立或综合发挥,可以使vi设计的空间拓展更加广阔。也就是说当距离使我们的视力对某些细节的变化,例如对标志的识别无能为力时,第五元素的视觉主导作用就体现出来,它是视线的延展,使我们能迅速而准确地辨明目标对象,并借此把我们的视线引回到标志上来。
(四)转变话语方式——设计语言由理性到感性化的发展
这是个由文本时代向图形时代转型的时期。过去人的思想主要是由抽象的文字来传达,而图形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是仅仅凭借文字形成的概念来认识世界,而是凭借直观的形象性的图形图象来认识和判断周围的世界。
由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影响,vi设计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抽象、理性的设计风格,推崇简洁、几何化的设计形态。简洁的风格确能让人一目了然,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让人记忆和分辨,但是,目前不同属性的、各行各业的vi设计都在追求简洁,大量“简洁”风格的vi设计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辩识模糊,传达混乱;同时,几何化的设计很难反映出文化的多样性、人性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亲和力形象的传达。例如设计师陈绍华为成都置信公司的旅游项目“国色天香”的所设计的标志(图6),和现代主义要求的理性与深刻完全相反,体现出了单纯美好,甚至童真童趣的设计语言,这样的标志往往更具有亲和力,在这个几何化设计占绝对多数的市场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该标志图形延展出的春夏秋冬使用色系(见图7),则让这个vi系统更加富有活力,让人们对这个以花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更加充满向往之情。
随着人文精神的普遍觉醒,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日渐兴起,后现代主义强调人性化和感官愉悦,在vi风格上强调标志的亲和力,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多元化。在vi设计中,在造型、色彩上的丰富感更能带给人视觉和情感上的愉悦。通过图形的语境和氛围来表达设计意念,展现人性的多元化;重视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借鉴,这都要求vi设计应该转向人性化的回归。从现代主义vi向后现代主义vi风格的转变,是一个由理性向感性,由统一逻辑向多元共存发展的过程,这也有利于vi设计延展性的发挥。
三、结语
本文梳理了vi设计延展性在国内发展的情况与误区,本人所指的vi设计延展性,主要是指应该把vi设计中的各项设计元素看成一个有机的视觉资源系统,而不只是过去把重点放在寻求vi设计延展中所提到的标准化、规范性的统一。另外,本文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整合这些视觉资源,实现vi设计中各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以达到最大的合力来传达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从而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文中也提到了vi设计中第五元素的挖掘,破除以往的标准化与规范性,不一定以标志作为vi系统的核心,其他的辅助元素如一个概念、一个氛围或一种特殊效果等也可能成为vi系统的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思潮的变化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vi设计的延展性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汗青。系统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教材中心,2001.
[2]严晨,严渝仲。企业视觉形象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3]何方,高卓,上官嫚嫚。vi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日]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郝雪莉。法无定法——vi设计的创新[j]。装饰,2002,(03)。
[6]彭嘉骐。论品牌形象设计发展新趋势[j]。艺海,2010,(05)。
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 篇二
[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
[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
[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
[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
[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
[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
[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3
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 篇三
浅谈vi设计中的色彩
摘要:标准色的设计是vi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vi设计入手,分别从色彩情感、地域性以及时代感三个方面对vi设计中的色彩应用进行了分析,对视觉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重要。
关键词:vi;色彩情感;地域性;时代感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形象识别设计即vi设计对企业的形象树立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vi设计是以单纯化的图案来表现意义的符号体系,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形象这种非可视的内容转化为视觉识别符号,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现代主义vi设计是以标志设计、标准字的设计、标准色的设计以及辅助图像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构成,核心是企业的标志设计。标志是一种包含特殊含义的图形,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达到的标准都要有形有色有含义。但对于受众而言,看到一个图形,最先接受的信息是图形的色彩信息。由此可见,色彩在vi设计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在vi设计中色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借助于形式来表达设计者独特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企业自身的特色。色彩也是一种载体,在帮助形式去传递信息的时候,其本身也是具有独特的识别性,使企业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色彩总是能在图形设计中先声夺人,由此让我们来讨论色彩在vi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一、vi设计中的色彩情感
毕加索说:“色彩和形式一样,与我们的感情形影不离。”色彩是最富有表情作用的艺术语言,它能引起受众不同的感觉和联想,产生不同的情感。色彩可以说是最能让艺术家自由表达内心世界的媒介,它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喜悦、愤怒、绝望等各种情感变化。不同的色彩语言,会唤起不同的情感应者,其中包容着个人富于自由的审美情趣和爱好。马克思曾把“色彩的感觉”视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反应,视觉的感知作用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色彩也是这样,它通过眼睛,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色彩能给人带来各种想象、联想和印象与回忆。色彩在人的心理活动是有生命的,是无声的音乐,是视觉传达中的特殊语言。色彩疗法专家,苏兹•奇阿查瑞详细地说明了情感与特定色相之间的关系。
例如:红色能让人感到活力、力量、温暖、坚持。粉色能让人联想到冷静、关怀、善意。黄色能让人感到快乐、乐观;青绿色能让人感到思维镇定、集中、自信;蓝色能让人感到和平、宽广、希望和忠诚。这种由色彩刺激而使人联想到与该颜色有关的事物的现象,在色彩心理学上称为色彩联想。色彩的联想与人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色彩联想既受到观察色彩人的经验、记忆、知识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民族、年龄、性别有关,还要涉及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修养、职业和嗜好等方面因素。色彩联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色彩联想也有相当大的共同性。利用色彩联系能使人们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理念、产品、服务产生印象与共鸣,在识别系统中能够有效地区分与强调企业形象的差异与个性。
二、vi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地域性
由于各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宗教、传统习惯等差异,色彩的象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在vi设计中,了解和研究色彩在不同地域的象征意义,对于色彩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非常有帮助的。设计师在vi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现力,将所希望表达的色彩语言和视觉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人们,使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内含更为合理地展现。
在不同的地区,相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古代中国,黄色象征权力和高贵,最明亮的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色彩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罗马,黄色也是作为帝王的颜色而受到尊重;在马来西亚、苏丹等国家黄色是王室家族色彩;黄色又是佛教的象征色,有一种超脱的情味。然而黄色在信奉____的欧美国家中,由于黄色是叛徒犹大的衣服色彩而被认为是卑劣的象征;在南美洲的巴西,黄色是表示绝望的颜色,在伊斯兰教中,黄色是死神的象征;在中国和日本,黄色还表达一种不成熟的意思,如称还未成年的女孩为“黄毛丫头”,日本的新生婴儿衣服使用黄色。黄色在交通信号中为停止行驶的信号,是安全的象征。
绿色,在宇宙中是植物、树林和湖泊的色彩。在大自然的色彩中绿色约占50%,人的眼睛最适于绿色光。绿色是生命之色,是自然和生命力的象征,绿色充满青春的活力。绿色还表达和平、安全和环保等意念。例如,世界性的“绿色和平组织”,交通安全信号的“绿灯”表达可以畅通行驶,无公害的环保类食品称为“绿色食品”。在印度,绿色象征和平与希望;在伊斯兰教国家中,由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因素,在茫茫的沙漠中看到绿色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绿色是最受欢迎的色彩。埃及把绿色作为国家颜色。正是因为这一点,可口可乐公司在进入中东地区的国家时将其标准色修改成了绿色。但在欧美西方国家,绿色含有嫉妒的意思。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色彩,是星空万里、广阔无际宇宙的象征色。
蓝色含有神秘感,还意味着幸福和希望。在____中,还把蓝色作为到达天国的象征色彩。在葡萄牙君主时代,蓝色和白色一起象征着君主国王;在瑞典,蓝色和黄色代表国家,在古代中国蓝色象征东方。由此可见,当设计师进行设计前,对其国家或者本国的地区差异的深入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设计是情报的建筑,当设计师在掌握大量的设计对象的信息时,才能够量体裁衣,作出更精确的合适的设计作品来。
三、vi设计的色彩要具有时代感
在视觉传达环境中,基于人对色彩的生理机制、生活经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要学会利用色彩象征能使人们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理念、产品、服务产生印象与共鸣,在识别系统中能够有效地区分与强调企业形象的差异与个性。作为一个设计作品而言,作品的色彩应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性,这样不仅仅能体现企业的活力,而且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给受众以美的感受。有时候大胆的用色,更能突出企业的个性和朝气。醒目而富有现代气息的标志色彩,能够给人以享受,容易被人们识别记忆,从而能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例如许多传媒的vi设计,其标准色色彩丰富而鲜艳,运用多种色彩的搭配,更能体现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精彩。所以,设计师们在用色时也需要能突破自我,冲破传统用色的束缚,设计出更富时代感和潮流感的作品。
总之,在vi设计中,设计者要对设计作品中的色彩进行理性分析,以符合国家地区的民族习惯、符合人们对于色彩的正常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应注意色彩的发展流行状态,从而设计出不仅能让企业满意并且更具人文关怀和时代感的vi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陈澜。插图的世界[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08月
[2]云双庆编著。ci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5月
[3]周钧。色彩设计与色彩心理[j]。江苏纺织,2009年3月
[4][5]刘少辉,王长征编著。标志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 篇四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相信这些大家都很清楚怎么用,参考文献的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中有几个小点也许一直被同学所忽略,小编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第一,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第二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第三,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第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第五,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