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初三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考地理备考策略和技巧 篇一
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注重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
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并加以巩固。虽然此阶段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在课堂上注意力也很集中,但老是“炒冷饭”式的重复其效果必然不好,久之就会生厌。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对旧知识进行新包装,不断推陈出新。课堂上可以采用自己设计比较适合学生口味的新资料;利用导入创设新情境,让学生有兴趣的进入课堂。
复习要会抓关键
初三复习阶段地理教师要务之一是抓关键,使学生复习方向明确、功效明显。这首先要会抓复习重点内容。地理要复习的内容多,而考到的只有小部分。如果无重点,就好比毫无目标地在大海里到处撒网捕鱼,其复习内容多,过程长,而收益却无法把握。其次是会抓能力落实。地理中考试题多采用新材料、新情境、来检测考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所以仅仅记住重点内容还是不够的,必须活用它们。第三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图表、数据的判读、应用等,这些技能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必备素养。
复习要注重引导
学生中考成绩好坏,跟教师的复习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但直接面对中考的毕竟是学生,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复习效果的好坏,只有通过学生才能得以体现。所以依靠教师的外部努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欲取得好成绩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教师还必须是学生自主复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1、督促学生多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地理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也是地理中考试题最主要的组题材料。但经常有同学说自己不知如何读地图,究其原因主要是用图太少,用法不当所至。因地图的信息量既庞大又繁杂,如果无主题、无目的去看,是无多大意义的。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学会用图、读懂地图。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勤查阅,多用图,当遇到如地名、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地理信息等不尽明了时,都要及时到地图上去查找确定。
2、鼓励学生好疑多问。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是会问善问的学生。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看书或做习题中,要多问个为什么,给自己创设思考空间。唯有此才能深究,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疑问时要及时请教求助,在学生的问疑中,教师才会发现其不足之处与问题所在,复习时才具针对性,才能弥补缺陷,使学生的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
3、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当遇到难题时,先不要不思就问,而要主动地去查阅书本、资料、图册、从中寻找解决途径,形成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 篇二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长鼓舞朝鲜族,锅庄舞藏族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021年初三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1:亚洲地区 篇三
南亚
1、位置和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
2、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两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5、农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加尔各答)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孟买)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7、主要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亚
8、二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9、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10、气候: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北回归线穿过该区,造成相当部分地区高温少雨)
11、畜牧业(养羊)是传统的经济部门;灌溉农业(枣椰树)和节水农业(最突出的是以色列)
12、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13、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4、石油输出线路:
16、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
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欧
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17、石油主要输往地区或国家:西欧、美国、日本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篇四
1.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5.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6.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世界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8.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9.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0.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021年初三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4:双台风 篇五
热带气旋所造成的人命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但是热带气旋亦为干旱地区带来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区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来自热带气旋。
成因
双台风现象示意图
藤原效应源于日本气象学家藤原(Fujiwhara)博士于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涡旋实验及观测。他发现两个距离很近的气旋性涡旋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互相沿着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呈气旋性方向移动。两个涡旋并有彼此接近及合并的趋势。
虽然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但是,双台风效应却可以是千变万化,并不一定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动方向,或两股热带气旋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甚至它们之间不发生双台风效应。因此,每当两股热带气旋互相靠近时,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往往会变得十分困难。
双台风效应这个名词可谓是亚洲区域对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独有的称谓。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则被称为“齿轮气旋”(pinwheelcyclone)。
互旋
二个气旋范围强度都要相当,绕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减弱或离开(二个若都为大型气旋就会自相残杀,若为中小型或许能维持强度)。不过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互旋时间持续不长,很容易演变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维持全球热量和动量平衡分布的一个重要机制。热带气旋把太阳投射到热带,转化成海水热量的能量,带到中纬度及接近极地的地区。
学好初中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篇六
1了解并熟悉地图
地图是学地理的最基础的一部部分,就像学好英语要掌握好基础单词,学好语文要背诵古诗词一个道理,学好初中地理的技巧其实是很简单的,把初中地理的地图首先要了解透彻,地理讲述的是地球表层事物的分布规律,这个规律又反映在地图上。一般能看懂地图地理的重点就能掌握全面了。一般初中地理老师都是会要求学生买一个地球仪的,同学们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地球仪,久而久之就会把地图上的知识点掌握了。
2明确地理的学习内容
地理学的就是地形、气候、人口城市等一些相关的地理综合情况,学好地理就要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很多地理知识都是我们不能亲眼见过的,但是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地理体现出来的。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即使有再多的学习技巧也是不行的。地图是很好的学习地理的学习工具,其实在地图上也是可以体现很多学习的技巧的。初中生们可以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然后确定学习的内容。
3学会概括基本的原理
地理的学习内容繁多,但是其实重点的内容就是其中的几项,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要学会掌握概括基本的学习原理,和基本的重点学习的内容,把一些原理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来,如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四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可概括为:预热同期等这样的知识都可以整理出一些比较短的,方便记忆。
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篇七
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2、气温的变化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篇八
1、讲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许多学生极容易将相近、相邻的概念混淆在一起,还有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仅仅进行想当然的直观的理解,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要认真审题,审题除通览题目,看懂题意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的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重视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可在读题时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辅助理解题。地理选择题的特点是一图带多题,而这一组题是有关联的,注意信息的利用。
3、加强读图训练,攻克学习难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考查必考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以专题图的形式进行学法的指导。首先,仔细审题。要从试卷中呈现的地图加以定位。细读图下的说明,了解是哪一类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等。
2023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篇九
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见教材P18—19面的说明)
三、中国的交通
1、现代运输方式的种类、特点及其运输方输的选择
⑴、现代运办方式: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分析。
⑶、现代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实际,师生共同讨论。
2、公路运输
⑴、特点: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
⑵、识记: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干线的起止点。(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91页活动题)
⑶、公路的编号。(国道)首都放射线第一位数是“1”、南北纵线第一位数是“2”、东西横线第一位数是“3”。
3、铁路运输
⑴、识记: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①、南北向: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
②、东西向: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南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⑵、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⑶、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
4、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⑴、沿海航线:①、北方航线: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方航线: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航空运输
⑴、特点:速度快、舒适、安全。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等。
2021年初三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2:冰沼土 篇十
冰沼土的有机质含量低,阳离子代换量低,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营养元素缺乏。
近代,地图才作为文档印刷出来。地图通过在在纸或羊皮上等其它材料上绘制道路、居民点和自然要素等。
(一)冰沼土(Tundrasoils)
又称苔原土,我国把冰沼土这一土壤名称,改为冰潜育土,分布于极地苔原气候区和我国黑龙江北部。
冰沼土是冻土中具有常潮湿土壤水分状况,具有碳氮比>13的潜育暗色表层和pH<4.0的斑纹AB层的土壤。
冰沼土土层浅薄,剖面由泥炭层和潜育层组成,土体构型为O-Oi-Cg或Oi-Cg型。
按布里奇斯(E.M.Bridges:WorldSoils)的材料归纳成以下几个亚类:
1.极地荒漠土(Arcticdesertsoils)相当于原始冰沼土。美国分类中的典型冰冻潮湿新成土(Typiccryaquent),联合国分类中的冷冻粗骨土。
分布于北半球最高纬度地带,在北美的北极岛群北端、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北部、亚洲的北地群岛北部等都有分布。土壤粗骨性强,表层有极薄的粗腐殖质层(Ah),其下即为砾石或岩石(R),没有明显潜育化现象,由于岩石风化以冰冻风化为主,表土多裂为多边形,因此,也称多边形冰沼土。
2.极地潜育土(Arcticgleysoils)相当于典型冰沼土,我国分类的典型冰潜育土,美国分类中的冷冻潮湿新成土(Cryaquents),部分冷冻有机土,联合国分类中的冷冻潜育土,冰冻有机土。
广泛分布于前苏联、加拿大北部,系低地永冻层上发育而成。具有泥炭层(Oi),厚约8厘米左右,其下为带有赭色斑点和暗色有机质花纹的浅蓝色潜育层(Bgsh),母质富含粘粒。荷兰格尔岛的极地潜育土的潜育层可厚达44厘米,A层有机质含量达50克每千克。
3.极地棕色土(Arcticbrownsoils)相当于灰化冰沼土。美国分类中的冷冻淡色始成土(Cryochrept),联合国分类中的冰冻始成土。
总结:在地势较高处,发育程度稍高,除了泥炭层和潜育层之外,还有灰化现象阿拉斯加极地棕色土,土色暗棕色,A层细碎屑呈块状结构,B层是暗黄棕色的砂壤土,其下是破碎砂岩。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3年初三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