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四字成语故事-先斩后奏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先斩后奏多比喻自行把事情处理了,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报告上级或当权者。那么这个成语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斩后奏
对于“先斩后奏”,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刘子》中曰:“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此外,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下面这个故事。
善良的贫家女子窦娥三岁丧母,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为了还债和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端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她和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着守寡的日子。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
张驴儿转而诬陷窦娥,并威胁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地说:“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然后,断案不明的官府就下令斩杀了窦娥。
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
窦天章后来当了大官,深受皇帝信任,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奉旨访察民情,惩处贪官污吏,回到阔别十六年的家乡。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终于替女儿昭雪了冤案。窦天章在《窦娥冤》中有这样一段独白:
“只因老夫我为官廉洁清正,为人刚直不阿,节操坚强、刚直,皇上怜爱我,叫我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职务,四处审讯囚犯,查阅案卷,赐给我象征权力的宝剑和金牌,让我监察贪官污吏,并准许我先斩后奏。”
——《窦娥冤》
百丈竿头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大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向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个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说,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这就是“百丈竿头”的由来,“百丈竿头”又作“百尺竿头”。
——《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
当局者迷
唐朝的元澹,字行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曾撰写《魏典》三十篇,受到当时学者的推崇。
有一次,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着作。玄宗当即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以便行用。
元澹就和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编成五十篇,加上注解后呈送唐玄宗。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撰过的本子,使用到现在近千年。更何况,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如今要用魏征的新本子,还加上注解,恐怕不妥当。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见。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对这样的做法很不满,就写了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解,文章的题目叫《释疑》,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对话的形式。先是客人提出问题:《礼记》这部经典,西汉戴圣编撰、东汉郑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征加工整理的本子,究竟哪个好?
主人回答说:戴圣编撰的《礼记》本子行用于汉末,以后经过许多人修订、注释,这当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征正是嫌它冗长繁杂,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谁想到那些死守章句、墨守成规的人竟会反对!
客人听后点点头,说:“当局称迷,傍观见审。”就是说好比下棋一样,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后来,人们从此故事中引申出“当局者迷”的成语。“当局者迷”常和“旁观者清”连在一起使用。
——《新唐书·元行冲传》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四字成语故事-先斩后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