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关于介绍湖南导游词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2 12:08:3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关于介绍湖南导游词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介绍湖南导游词多篇

湖南导游词范文1

朋友们,欢迎大家游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洞石窟。玉皇洞石窟位于张家界城西约7公里的麻空山南壁,为清代本地乡绅李京开独资捐修。李京开又叫李五瑞,别名九洞乐,号识破生。他生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道光乙酉年(1825年)去世,享年83岁。李先生家道殷实,富甲一方。少时勤奋读书,颇有才华,数十年奔波仕途,但屡试不第,官场无望,于是看破红尘,另寻安慰,请工匠,耗巨资,凭借麻空山天然溶洞,按上、中、下方位布局,巧妙构思,开凿成“天堂”、“人间”、“地府”三层共八个洞。另外,在离此约3公里的峰泉洞另凿一洞,故有“九洞乐”别名。玉皇洞石窟上层为玉皇洞,人间层有玉金洞、毫笔洞、墨池洞、虎龙洞、雄狮洞、孔圣洞,地府为因果洞,八洞组成一个完整的混沌世界。居八洞之首的玉皇洞,雕有玉皇大帝神像,意为“天堂”至尊,统帅中层的“人间”和下层的“地府”,故八洞统称玉皇洞。此洞于1799年动工,到1807年完成,历时八年。洞内雕凿了一些历史人物的神像以及大量诗词匾对,不仅石雕精湛独特,雕像神韵生动,书法遒劲大气,而且在石窟艺术的主题构思上,抒发了主持捐修者李京开怀才不遇、愤世疾俗、向往太平盛世的情感,鞭达了腐朽的科举制度,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和科举制度,以及当时一般读书人的思想情感,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整座洞窟东西长300余米,现存石像19尊,石刻50多处,是我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石窟艺术群,1959年玉皇洞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金洞)玉金洞又叫土地洞,此洞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建成。请大家抬头看,石壁上端坐的就是人人皆知的土地神。土地神是古代传说中管理一个地面的神,有关人世间的修屋建房、挖土凿石工程,都是他的职权范围。传说中的土地神有天门土地、地府土地、街坊土地、桥梁土地以及山神土地等。我们都知道,土地是整个人类以及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一切生命之源,按照我们过去的风俗,凡动土,必择吉日,以免犯煞;每逢大年三十吃团年饭之前,各家各户都要拿着香纸,端上猪头,在各自的土地庙前祭祀,感谢土地的赐与,祈求来年的丰收。李京开先生也在各洞修成之后,立此土地神以谢之。

(毫笔洞)毫笔洞又叫魁星洞。这副雕像的内容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你看那魁星足有八尺多高,它赤足袒胸,脚踏鳌头,左手握拳,右手举笔,昂着仰望,飘然有腾云驾雾、直飞北上之势。而他脚下的鳌鱼则鳞斑迭迭有致,鱼翅翩翩欲飞,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大家也许要问,为什么魁星的模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站在鳌鱼头上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的总称,又称奎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顾炎武认为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在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鳌头,我国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刻有巨大的鳌鱼,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由来。

各位再看两边“毫毛拔到南天月,笔阵追回北斗星”的对联和上面“洞放青云”的匾额。这是李京开先生隐喻自己才华过人,有应试夺魁、独占鳌头之凌云壮志,可惜当时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埋没了他的才华,他只好在这些洞里施展,所以在洞口题写“洞放青云”的巨大匾额以表情怀。

大家注意看,洞壁正中上方有一尊石像,这就是被古今建筑木工尊为祖师的鲁班。楹联是“毫厘不外规矩,笔墨深藏准绳”,匾额写着“方圆至也”。表面看来是称赞鲁班工艺之所以精美高超,并为人们所尊崇,是因为他按一定的准绳尺度云办事,实际上李京开先生巧妙借喻,抨击当时的科考取录不能像鲁班那样坚持严格的规矩和遵循一定的准绳,致使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金榜题名,得到重用,进而感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

(墨池洞)墨池洞又叫文昌洞,建成于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洞里塑像为晋代张亚子的像,上面的匾额有“文学赤胆”四个字。相传张亚子在晋做官,为人清正,忠心赤胆,文武全才,为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祭祀。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将梓潼(东汉、西晋时地名)帝君张亚子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以后便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掌管人间功名禄位。李京开塑此历史人物像,其用意大概在二。一是作为读书人,表示自己对文昌帝君的尊崇与纪念;二是憧憬当时能有象文昌帝君这样的人掌管科考禄位,让那些真才实学的读书人有显露自己才华并得到重用的机会。然而这一切都是幻想文昌不复再世,功名也完全无望。他在文昌帝君石像两侧题联叹息:“淡墨题名固是文章盖世,丹池变化无非祖德惊天”。一方面炫耀自己才华出众,另一方面又自我解嘲,认为屡试不第是因为没有惊天的祖德。

再请大家仔细瞧瞧,为什么石壁上有几副对联只刻上联而没有下联,磨平的石碑上也不刻诗文?不知是李京开先生当时思尽才竭还是有意戏考后辈?您如果诗兴大发的话,能不能赋诗答对,续写下联,留下自己的感慨呢?

(雷电洞)洞名雷电,是指玉帝以雷鸣闪电代言。您看,那位头戴金冠、身穿龙袍的就是主宰乾坤世界的玉皇大帝。他手持乾坤带,神态威然,端坐正中。周围有青藤绿树,奇花异草。有时云雾缭绕,紫气升腾,站在上面,俯瞰人间,看那田园村庄,错落有致;道路纵横,人来车往;如置身于幻境之中,有飘然登天之感,仿佛一下子由凡夫俗子变成了仙风道骨。

朋友们,幻境终归只是幻境,这天堂还是留给玉皇大帝享用,让我们脚踏祥云,赶快回到人间人间去领略那里的无限风光吧!

(虎龙洞)这座洞成于嘉庆七年(1802年),洞里塑有上古时间中国最古老的四个历史人物唐尧、虞舜、后稷和皋陶。在“巍巍荡荡”匾额下的唐尧。传说他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历史上称为唐尧。他曾设官吏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唐尧为人贤德,因他的儿子丹朱不肖,他不愿儿子作自己的接班人,于是广泛征求天下民众意见,推选出舜为其接班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以后,便让舜接任职务,行使权力。唐尧去世后,百姓哀痛不已,如丧考妣。在“遍地书香”匾下的是虞舜,姓姚,有虞氏,名重华,历史上称虞舜。舜继位也效法尧的榜样,广泛听取人民意见,挑选贤人治理民事,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接班人。据说后来被禹所放逐,死在南方的苍梧。在“高天粟满”的匾下的塑像是后稷,他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关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经在尧舜时代做过农官,教民耕种。他发明种麦种稷,他的功绩在于使中国从古代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的农业生活,具有划时代意义。在“静静安安”匾下的石刻像是皋陶,他也是舜的臣子。大禹继承舜帝位以后,皋陶被选为禹的继承人。皋陶死,禹又推举皋陶的儿子伯益作继承人。后来禹的儿子夺伯益之位而自立,禅让制度从此结束。传说皋陶在舜时主管刑法典狱之事,相当我们现在的司法部长。李京开先生在洞里雕凿我国古代四大贤人像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考证分析,除了对他们的崇敬与追念,还借以表达李先生本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他希望有一个像唐尧那样贤德的君王掌管国家大事,并且帝位不传给不肖子孙,而让与贤德之人,于国于民,恩德浩荡;要形成普遍的读书风气,遍地书香,使人们思想开化,通晓事理,象虞舜那样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能选拔重用,为人民建立功勋;要有一个像后稷那样富于创造、大有作为的人主管农业,以致“高天粟满”,年年五谷丰登;要有一个象皋陶那样正直无私、执法森严的人管理治安、刑法,让人们遵纪守法,安居乐业。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静静安安”的社会秩序和理想世界。

朋友们,在虎龙洞我们穿越几千年的历史,与远古时代的四大贤人进行了对话,现在我要带各位到雄狮洞与凿洞的主人李京开先生交流沟通了。

(化寒洞)又叫狮子洞。下面石壁上端坐的就是以守钱为耻、倾其家财凿修玉皇洞石窟的主人李京开先生。您看他头无官帽,腰无官带,全然布衣秀士的打扮,两手抚膝,神态安祥。上面书写“不亦乐乎”的匾额,两侧是“化育崭岩作屋,寒凉旭日为炉”的对联。知道了他个人的经历,从石像那怡然自得的神情中和两侧的对联里不难看出,这是他识破红尘、避世炎凉的真实情感的写照。修洞塑像,自得其乐。同时李先生又在自己塑像的右侧雕凿了这只昂首挺立、栩栩如生的雄狮,以表明他不屑与凡俗人为伍,而愿与象征欢乐吉祥的狮子结伴,进而告诉后人,他的愿望和理想虽然在他所处的时代不能变成现实,但他的雄心壮志将如狮子的气质永留人间。

(孔圣洞)这是人间层里最末的一个洞窟孔圣洞。洞正中刻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牌位”的石碑。谁都知道,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孺家的创始者。他的观点、学说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自汉以后一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到现在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李京开先生尽管多次赴考应试都未金榜题名,但他对孔子却是十分尊崇的。他认为尊崇孔子的学说不仅是为读书识礼,而且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都至关重要。所以他留在洞里的对联写道:“鸢飞自起金桃树,豹交谁离玉桂根”。鸢就是老鹰,老鹰之所以能够高飞,总离不开卵化哺育它的金桃树;豹交成虎,也少不了这珍贵的桂根。李京开先生以此借喻:孔子的学说能教化人,使小人变成君子,象能使鹰飞豹交的金桃树和玉桂根那样,是人类繁荣进步、社会发达兴旺的根本所在。

(因果洞)游了“天堂”、“人间”,现在来到“地府”。请大家抬头看,洞两旁的对联是“因为善因为恶总记生前,果报祥果报殃分还死后”。上面匾额为“今来善恶”。按照李京开先生的意思,今来善恶终有报。他奉劝人们嫉恶扬善,行为端正,否则,死后将有因果报应,受到惩罚。因果洞共有三尊石像。洞内数十米高的穹顶阴暗处正襟危坐的就是所谓阎王了,你看他头戴乌纱,身着蟒袍,手执生死簿,威然冷峻,不可冒犯。下首两边石壁侍立牛头、马面两个鬼使,约有三米多高,左面牛头,手拿刑具,怒目而视;右侧马面,高举铁链,凶神恶煞。两旁对联写道:“生因不信牛头相,死果方愁马面拿”。置身此地,真像走地了地狱,阴森可怖,寒气逼人,令你心惊胆颤,毛骨悚然。

女士们、先生们,玉皇洞石窟群至此游览完毕。综观整个石窟,它所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其艺术风格也各臻其妙。它将文学、雕塑、石刻、书法等各种艺术溶铸造于一炉,生动地反映了李京开先生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湖南导游词范文2

张家界市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为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共计111.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55.2万人的72.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白族10.8万人,苗族2.96万人。在漫长的繁衍、发展、承传过程中,在原始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

土家族

土家族是张家界的主体民族。张家界土家族属于古代巴人一支,一说是古代庸国人的后裔,也有世代繁衍于此的古代土著先民。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历史上称为蛋蛮、天门蛋蛮、南蛮、武陵蛮、荆州蛮、五溪蛮、土人、土丁、土兵、土军等。

旧志上说:“民情淳朴、土厚而风淳。”“楚风刚劲,其弊多流于愤激。永定隶属楚边,俗尚淳朴,犹存中土人之遗风。”一位汉官曾感叹道:“僻陋于深山,而有此醇静之俗,所谓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盖风之古也!”这便是历史上对土家族民族性格的基本评价

张家界土家族人讲义气,重感情,热情好客,吃苦耐劳,忌欺骗,易轻信,好打抱不平,能歌善舞,信巫尚鬼,尚武好斗,崇奉覃后王、向王天子、梯玛、以及五谷神、公王神、土地神、社神等。

张家界土家族在中国战争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战绩;早在西周时,即助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刘邦讨伐秦二世胡亥,土家人为其冲锋陷阵,深受刘邦赞赏;为反抗东汉王朝压迫,土家渠帅相单程在辰州壶头山打败伏波将军马援,使之马革裹尸而还;明洪武初,为反抗朱元璋歧视少数民族政策,覃后王率土兵连败五位侯级将领的征剿;明嘉靖年间,湘鄂西各路土司应召慷慨悲歌奔赴东南沿海,一举击败倭寇,明世宗亲自为土司赐“东南第一战功”匾额;清朝时期,土家将领王正道、罗荣光等以生命镇守国门,打败洋人入侵;大革命时期,土家人跟随贺龙、任弼时、肖克将军坚持游击战争,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抗美援朝战争中,湘西土家兵敢与美国人较量,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曹里怀将军曾高度评价志愿军中的土家兵:“土家族是中国最勇猛善战的民族。”

土家吊脚楼

到了张家界,都想看看土家吊脚楼。

由于历代进行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著名土家族诗人汪承栋写道:

奇山秀水妙寰球,酒寨歌乡美尽收。

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修屋赞梁

土家人把修新屋作为繁衍子孙的根基,因而看得十分神圣。修屋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好依山傍水背风向阳的地方作为屋声。无论谁家起新屋,远亲近邻都来帮工,只吃饭不拿工钱,叫“打白工”。喜庆日是在堂屋梁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来送礼祝贺,叫“斟上梁酒”。

所谓梁,是指堂屋脊横梁。梁木选择有个古怪的规矩:屋主必偷偷在大山中寻找分岔成两根的标直大树,不问树的主人是谁,尽管偷偷砍下,锯成两根,同时从山上滚下,谁头在前,尾在后,无伤无疤的,就选哪一根。这种风俗,叫“偷梁木”,土家寨有俗规,偷梁木不算“偷”。梁木一旦偷砍下地,就要鸣放鞭炮,还要在上面搭红布,然后热热闹闹请八个后生抬回家,一路招摇过市,似乎“偷”得很光彩,树主不仅不追究,反过来还要表示祝贺,因为这是吉利与友谊的表示,就好比为人家子孙根基作了重大贡献似的荣耀。

梁木正中画图,左右书“美仑美奂,金玉满堂”或“帝道遐昌,五谷丰登”之类的对联。

上梁时,请两名歌师或掌墨师赞梁。赞梁有一定的曲调,较单调,实际上是种韵白表演形式。待梁木在屋顶山上架好后,赞梁者便攀梯而上,一人提酒壶,一人端茶盘,茶盘内放着筷子、酒杯、腊肉、糯米糍粑。提酒壶者赞道:

手提酒壶闪金光,壶中美酒喷喷香,

欢欢喜喜上屋去,要跟主东赞主梁。

端茶盘的接着赞道:

手端茶盘四四方,张郎造就鲁班装。

四角造起龙凤榫,金漆盘子摆中央。...

赞毕,二人开始上梯,每上一步就唱五句赞词,其内容是借颂扬古人恭维屋主的:

...上三步,中三元,刘备关张访大贤;

南阳有个诸葛亮,三顾茅庐下高冈...

...上十步,十美十全,张郎鲁班下凡间;

修起高楼和大厦,主东富贵万万年!

赞梁者攀上屋脊梁木时,二人各坐在梁木的一端,一边饮酒,一边互问互答,用长篇的赞词,赞扬主东的屋声像仙境琼楼,龙王宫殿,必发子发孙,祝寿绵长。赞梁后,向下抛“梁粑粑”。先把两个象征富贵的大粑粑拿在手中问下面的屋主:“要富还是要贵?”主人回道“富贵都要!”两个粑粑抛下时,主人家接在怀中。(最忌讳接不住),然后将小粑粑抛下,边抛边唱:

笑哈哈,笑哈哈,双手拿起梁粑粑,

四面八方一齐撒,大家越抢越发达!...

这时屋场上人如潮涌,争抢粑粑,热闹非凡。抛过粑粑后,亲友们将一段段五颜六色的布料搭在梁上,叫“搭梁”,此时鞭炮震耳,赞梁者又一步一赞,下到地面,于是,一栋新屋就在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中立起来了。

土家族服饰

比较而言,土家族服饰没有苗族那样穿金戴银,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以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过去土家男女不穿袜,兴打绑腿,尤以男子将裤筒裹成人字路,配布鞋或草鞋,十分精神利索,民族专家说这是土家兵战争装束,有土司“兵农合一”传统制度的痕迹。而民间百匠,又有不同职业装,如铁匠穿长而宽的牛皮肚兜以防灼伤;猎户挂绣花子弹肚兜是实战需要;农民雨天下田披蓑衣则是农事需要。对那些“命相”不佳的小孩,还要按土老司的指点戴“百家锁”、穿百纳衣,即从一百户人家讨一百块碎布拼做成衣服穿,否则难养成人等等。故外人说:土家人穿了一身的“讲究”。

土家饮食

“嘴巴两块皮,只想好的吃”,凡到张家界的客人,都想尝尝土家的民间食品。

张家界盛产稻谷、包谷、高粱、红薯、荞、粟及各种豆类,坪坝上的土家人以大米为主食,大山界上的土家人就主杂掺半,也有以包谷为主食的。

土家人菜肴讲究酸、香辣,俗话说:“三日不吃酸和竦,心里就像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故特别看中辣椒、胡椒、花椒、大蒜、胡葱、韭菜、香椿等辛辣香味特浓的佐料食品。旧志记载说:因土人居住“丛岩邃谷间,冰泉凛冽,岗瘴郁蒸,非辛味不足以温胃健脾。”

土家妇女多为酸香辣制作能手,诸如将四季鲜菜、野菜或五禽六畜之肉通过干制、腌制、烘炕等制成干菜系列,腊菜系列,酸菜系列等,把人生的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

土家著名的土菜有:

石耳炖鸡鸭。明清时代,张家界的石耳是土司给皇上的贡品,据说每年皇帝大宴群臣必上这一道菜。泥鳅钻豆腐,也是一绝,让泥鳅饥饿三天,再让吃饱猪油,然后放进豆腐中,文火慢炖,让泥鳅钻进豆腐,直至炖熟,其味妙不可言。还有苦瓜炖鲜鱼、嫩北瓜炖干牛肉,都是常人不敢配伍的佳肴;它如血豆腐、荷渣、沅古坪腊肉、梆梆肉、酢鱼酢肉、瓦缸菜、鱼儿辣子、火烧茄子、火烧辣椒(捣烂成泥)及野菜系列等等。土司王流传的“土王全席”,一席十八碗碟,共八道菜谱,二十四个系列,足可与中国几大名菜坐在一条板凳上谈经论道。特别是土家“三下锅”,风味十分独特。相传明嘉靖年间,进行征调湘鄂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各位客人,到了张家界,建议到小餐馆尝尝“三下锅”,叫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另外,逢年过节,土家人有打糯米糍粑、做竹叶粑粑、炒炒米、做团馓;春日做桐叶麦粑,秋日做苦荞粑等,都令人嘴馋不已。

土家赶年

张家界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月小则二十八过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关于“赶年”,民间有这个传说:

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由于朝政腐败,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永定书茅岗土司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

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士兵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第一”。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赶年”习俗体现了土家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国捐躯的博大胸怀,是土家人民的骄傲。

六月六“覃后晒皮”

张家界土家节日特别多,几乎月月有节,有时一月几节,但最有影响的民族节日是六月六“覃后晒皮”。

相传朱元璋称帝后,背叛农民起义宗旨,大封王侯,滥造宫殿,强迫茅岗司土民贡献香楠大木,因而瑶役十分繁重,加上湖广大旱,灾民相食,弄得民不聊生。洪武三年(1370),时任慈利安抚使、湖广理问(法官)的土家族首领覃后,联合桑植、永顺、鹤峰等“十八洞蛮”愤然 揭竿起义,朝野震动,朱元璋亲自坐镇荆州,先后派遣五个侯级将领发兵征讨,覃后兵败七年寨,坚持抗战,后因叛徒出卖,被官兵俘获。洪武五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朱元璋在南京下令对覃后实行凌迟弄(剥皮),一时飞沙走石,乌天黑地,京城七天七夜日月不明,昼夜不分。朱元璋意识到错杀了真命天子,天地不容,急忙跪倒在地,向天地许愿,每年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让覃后王坐王位三天,亲施三拜九叩之礼。愿毕果然云开雾散,日月复明。为取得覃后真影,朱元璋还下令将覃后皮吹鼓,供在殿上。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还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后晒龙袍”、“覃后晒皮”。《永顺县志》记载说:“六月六日晒书及衣服,俗传茅岗土司覃后以是日被诛,血溅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晒龙袍’。”

木叶传情

湘西苗族男女找对象,谈恋爱,兴“赶边边场”,土家男女却用木叶传情。

土家人天天在深山与鸟儿、蝉儿为伴,寂寞了,高兴了,忧虑了,或有什么隐秘心事,便摘片木叶儿,吹起无词曲儿来。这些木叶歌,或婉转悠扬,或如泣如诉,或欢畅愉悦,或悲泣幽怨,远听,鸟儿在啁啾,似山泉在叮咚,充满诗情画意。吹木叶并非易事,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吹出调儿来。有的男女青年相爱倾慕,却不便启齿,又不喜欢媒婆搬弄是非,于是就用木叶求偶,把满腔的爱写在木叶上,山里人这样唱:

满山木叶堆打堆,问郎会吹不会吹?

有朝一日学会了,只用木叶不用媒。

千两银来万两银,难买阿妹一颗心,

媒婆嘴巴磨出血,不抵一曲木叶情。

千古绝唱“哭嫁歌”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制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当然是秘密的)。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惋动人。如“哭姊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织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爷(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娘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逢一闰,为何不闰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传久远。清代土家诗人彭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丛。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生儿育女

撒筷子:“十姊妹”哭罢,喷呐锣鼓催着花轿,这时,新娘子必由她的哥哥弟弟或是堂兄堂弟,背着进花轿,母亲即在轿四周撒“五谷”,祈愿女儿成家后,五谷丰登,年年发达;又在轿前轿后撒一把筷子,祈祷女儿快(筷之谐音)生贵子,人丁兴旺。

产妇禁忌:新娘完婚之日,给新房铺床的女人,必须是有儿有女的且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有女无儿的不行。寡妇不能进洞房。接帐子的女人也要有儿有女。

女人怀了孕,叫“有喜”,不得在堂屋门槛上坐,说是亵渎了家神;不能坐扁担、锄把,说是日后养的儿女懒惰;屋里不能钉钉子,怕“钉”到胎儿身上;不能打蛇,打蛇娃子要唾舌子的;不准进洞房,怕发“四眼风”;不准踩水牛索,因为水牛怀胎要十二个月,怕超月...

小孩生了:孩子哇哇坠地,男方须向丈母娘报喜,生男孩就抱一只公鸡,生女孩就抱一只母鸡,丈母娘一看便知是男是女。

三日后,做外婆的便去女儿家看外孙儿,叫“洗三”。然后商定吉日送礼贺喜,叫“斟祝米酒”。外婆必送布料、婴儿毛衣、鞋帽、尿片及鸡、蛋、肉、米及摇篮之类的东西。还得给月母子送衣服,道是“儿奔生,娘奔死”,算是给月母子的慰劳。

背小孩走夜路要把尿布搭在小孩头上,说是避邪;小孩满百天时,要舔猪尾巴,说不流涎水;女孩子舔鸡翅膀,说长大了会梳头;还要让小孩喝画眉汤,说长大后能说会道;有的把小孩脐带放于高山顶上,说长大了胆子大,办得大事;小孩满周岁了,要“挖周”,也就是做一岁生日;小孩受惊吓了,就在门前十字路口泼水饭或请土老司“吃吓”;婴儿犯了“夜哭关”(俗称“百日哭”),就用纸写四句偈语巾在大路边或桥柱上,让过路人念:“天皇皇,地皇皇,我家出了个夜哭郎,过往行人念一句,一觉睡到大天亮!”据说这么念了一百个人,孩子就不哭了。

背篓上的湘西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土家人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了不解之缘。

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是娘家家境的标志,亦是新娘巧手勤劳的“品牌”;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一个“娘背篓”(又叫“儿背篓”),背篓成长筒形,做工十分精细,是专用来背孩子的,宋祖英唱的“小背篓”就是这种背篓;摘苞谷、粟谷则用“高背篓”,它口径特大(直径达2尺多),腰细,底部呈方形,高过头顶;砍柴、扯猪草用“柴背篓”,它蔑粗肚大,经得住摔打;还有一种专供男人挑苞谷棒的“撑篓”,由一根扁担将两只高3尺、径长1尺2寸的蔑蒌串起来,苞谷挺得紧扎扎的,挑在肩上便于下高坡陡崖;另有一种木制背篓,几根木棒,串成一个能置物体的空架,用蔑丝系着,以此背圆木、石头、送肥猪;最特殊的是“水背篓”,腰长口小,用皮蔑编织,内外刷桐油,大山缺水,土人从峡谷取水,背上白云深处的木楼。

背篓,在山里人看来,一如沙漠之骆驼,江河之船舟。域外人称“背篓上的湘西”。

薅草锣鼓

每到春夏秋季,山里正是挖生地、薅苞谷草、挖桐林茶林的大忙日子。亲朋邻居几十个人邀成一伙,东家一天,西家一天“打白工”。为了调节疲劳,加快进度,便请两位歌师,站在高山上,一人击鼓,一人打锣,双指夹住喉管,用高八度的假嗓唱歌助兴,土家人叫“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有固定的程序:出早工时唱《开工歌》,又叫“歌头”,接着唱《请神歌》。说的是很久以前,土家有个张姓庄稼汉,养了五个儿子。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五个儿子被征调当兵,全部战死沙场,皇帝动了恻隐之心,封长子为天门土地,次子为地府土地,三子为街坊土地,四子为桥梁土地,五子为山神土地。这些土地神都老老实实为百姓办事。歌师就对山神唱道:

苗稼你要保护好,保护五谷得丰登;

一天田边走三道,三天田边走九巡...

“扬歌”是吃过早饭上工时唱的歌,是薅草锣鼓的主要部分,既有固定的歌词,如《打鼓儿郎得官回》、《恋姐歌》、《单身歌》等,也可即兴而作,可唱历史故事,也可唱远古传说,还可唱民间趣闻。有时,见民工累了,就唱几个“牛皮歌”调口味;

叫我唱歌就唱歌,开口唱个牛皮歌;

唱个鸡公生鸭蛋,唱个鸟儿头长角;

唱个河水倒着流,唱个岩头滚上坡;

唱个蚊子扯哈欠,唱个糠壳搓成索...

傍晚收工时唱《送神歌》:

看到太阳下山岭,敲起锣鼓送神灵;

有的神灵跨鹤走,有的神灵骑狮行;

只有土地无处走,岩板底下且安身...

《永定县志》记载说:“插秧耘草间,有鸣金击鼓歌唱相娱乐者,亦古田歌遗意。”《桑植县志》亦载:“夏日薅草,群集垄上,两人对讴,庄偕间作,锣鼓应之,名曰打锣鼓。此农家音乐,用以节省劳力者也。”

禁忌

俗话说:“出国问禁,入乡问俗。”游客到异地作客,如果犯了当地人的禁忌,就会招惹麻烦,平添出一些不愉快的事。

土家族人禁忌特别多,不同地域、不同家族、不同行当,都有各自不同的禁忌内容,它既反映出一种充满唯心迷信的文化心态,又掺和着一定的科学,因为是土家人长期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张家界土家人早晨见蛇喊“长虫”或“溜子”,谈虎称“大猫”,见猴叫“爪子”,讲鬼叫“矮骡子”。许多禁忌已成谚语,如出门要选良辰吉日:“初一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下庵”;“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空手回”;“春来莫捡鹰打鸟,冬来莫捡汗毛巾”;“上山莫捡麂,下河莫捡鲤”(指莫名其妙死去的麂子和鲤鱼);除夕期间禁忌更多,不准吵口、不打小孩、不熄灯火;大年初一不讲“背时”话,“爷娘的口,无量的斗”;“三十六,结跟头”;“人满三十六,喜的喜,愁的愁”,因三十六岁死人的比例最高,出祸事最多,故民间凡事总要回避“三十六”,就像外国人忌讳“十三”数一样。人满三十六岁,无论男女,必做生日冲煞过头;凡红白喜事记人情帐,偶尔碰上三十六序号,便是不利顺的先兆,故许多人办事必先在三十六序号上写上吉利的话;小孩不准玩鸟,说是长大手跳写不好字(以此法护鸟);小孩不准摘未熟桐子果,说是要得“痨病”(以此保护桐林);木匠的码板坐不得,铁匠的砧子敲不得,阉同匠的羊角吹不得,戏子的衣箱靠不得,农户的撑架踩不得(欺主);瓦窑前忌说“红”,怕出红瓦、乘船忌呼“陈”姓,因陈与“沉”谐音;戏班子称“伞”为“撑子”,忌一个“散”字;一年之始听到阳雀(杜鹃)叫时,如睡在床上或走下坡路准不吉利,大年节牲畜进屋,兆“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孝服”;野貉入屋,鸡上树,狗上屋,无灾必有祸,不死脱层壳;梦清水泪洗面,梦白布要戴孝,梦红花喜盈门,梦小孩要防贼;梦鸡、鸟、小鱼有口角(吵架),梦水牛有财发,梦跳坎有病灾,梦飞腾转健康,梦上山有好事,梦下坡要背时,梦笑得哭,梦祸得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湖南导游词范文3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湘西,美丽的凤凰古城,更欢迎您们到山江苗寨去做客。

很高兴,我能成为你们今天此行的服务导游。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___,大家叫我小“_”就可以了,我是苗族,能讲苗语,会唱苗歌和山歌。等一会,如果您们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教给大家几句简单的苗语,是苗族见面时相互问候的,也可以教会你们一到两首山歌,好不好(或者是:好吗?)

今天,我们的此行是这样安排的:从凤凰古城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我们的景区。沿途将经过生苗和熟苗的分界线—长宜哨、千工坪集镇,最后到达当时湘西苗疆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山江苗寨。到了景区之后,我们首先将去闯三关,即卡歌、卡酒、卡鼓。这是苗族礼俗文化中的最高礼节。因为,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有历史没有记载的民族。几千年以来,苗族人民都是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性,以鼓声来传递讯息,以苗族自酿的糯米酒来款待大山外来的客人,而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方式来尊重苗族人民的习俗,然后,我们去参观湘西最后一代苗王龙云飞的故居—湘西苗王府;苗族风情园,以及中国苗族博物馆,观看苗族风情表演。最后,我将带领您们去到乾嘉苗民起义时,苗民义军对付以乾隆皇帝私生子福康按为首的清军总兵营——马鞍山苗寨,并在此就苗家餐。

在那里,我将为您解读“湘西土匪”的神秘,真正了解一下“湘西土匪”的神秘生活;让您透彻地感受到湘西苗族的风情。

在此,希望大家此次旅游能够收获好的心情,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当然,如果有哪位朋友一路上需要我提供帮助,我将尽力而为!

苗族是中华民族家庭中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土著江淮、最早开发中原的民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由于战败和历代统治阶级的大汉民族主义政策,苗族不断迁移,历经五次大迁徙,从黄河中下游退往长江中下游,最后迁移到湖南西部、海南、大西南等地,明清时期,又有一部分苗民迁往海外,如美国、法国等国家。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历史是一部苦难史和一部血泪史,苗族的每一次迁徙为中国历史烙下血印,每一个血印都变成中国历史的化石。在远古原始社会后期,苗族先民居住在江淮平原,现今的安徽、山东等地。当时苗族被历史上称为九黎集团,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蚩尤就是九黎集团的首领。那时侯,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自足生活。黄河上游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逐渐壮大,不断地同蚩尤部落发生战争。当时的三大部落还有炎帝部落。炎帝部落与皇帝部落也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黄联合一起对付蚩尤部落,九战九败。因为当时的蚩尤部落掌握了冶炼技术,回制造兵器。后来黄帝请神助,三年干旱。以农耕为主的蚩尤部落由于缺粮而被战败。蚩尤被杀。此次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逐鹿之战”。蚩尤被杀后,黄帝“画蚩尤像威震天下”。西汉开始,皇帝每一次出征,都先拜蚩尤。蚩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战神”,同时又是“财神”,居六神首位。逐鹿之战后,一部分的苗民渡长江,开发长江中下游。有一部分苗民六在江淮,改为汉族。所以,蚩尤不仅是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汉族的祖先。现在的湘西苗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后裔,一部分居住在武陵山区,一部分迁往云贵高原——大西南一带。

明朝嘉靖时期,湘西爆发苗民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明朝为了巩固统治,防苗生乱,修建了“土墙”苗疆边墙。清王朝乾隆晚期,统治王朝实行“改土归流”,霸占苗民土地,急起苗民义愤,爆发了以吴八月为首的苗民大起义。历史上称为“乾嘉苗民起义”。起义持续十一年之久。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康乾盛世从此走向衰落。所以,这次起义是满清王朝的“中衰之战”。

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风俗民情。这些文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礼俗文化;②饮食文化;③宗教文化。

二、车上互动活动

1、教苗语,学唱山歌,回答游客朋友提出的问题等互动项目,注意事项:切不可死搬硬套,给游客以歌声、笑声,幽默而不失礼节。

2、提醒游客在旅游途中要注意的事项;

3、到了停车场后要说明游客所处的位置—山江苗寨

三、景点解说

如果说古城是凤凰这棵大树的枝叶,那么苗乡村寨则是这棵大树的根。古城是苗汉战争的产物,苗民的村寨就是战斗的堡垒。寨堡一体,很多的古堡古寨至今犹存。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居住地域的迁移,苗家居住状况不断的进化,除了保持民族的共同性外,同时还体现出适应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特点。

1、山江苗寨山江苗寨亦称总兵营,清朝乾嘉年间(乾隆五十九年-嘉庆十年),湘西苗民在苗族首领石三宝、吴八月、石柳邓、吴天半、石乜妹(苗家五将军)的率领下,大举义旗,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苗民大起义。这场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这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为满清统治的“中衰之战”,即康乾盛世从此走向衰落。这次苗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最后一次、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起义。清王朝为了维护在湘西苗疆的统治,用了七省兵力达十八万之众,并在山江苗寨构筑了总兵营府,从此重兵驻扎直到清未。后来的人们就把山江苗寨称为总兵营。它是当时苗疆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是满清政府镇压苗民起义的军事前沿。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济的发展,山江苗寨的原建筑已消失殆尽。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我们只能从一纵即逝中去寻找历史的痕迹。

2、马鞍山苗寨马鞍山苗寨,是一个寨堡一体的苗寨,它的特点是建筑呈军民两用,街道纵横交错,呈十字形,布局紧密而巧妙;全寨有四大门十二道小门,寨门和户门上有堡楼枪眼,且座向交叉,不熟悉者入内,极易迷失方向。可惜的是,现在的寨门仅剩下一道了。那么它为何叫做马鞍山苗寨呢?在清朝乾嘉年间,湘西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苗民起义,并波及到了贵州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的一部。为了镇压这次苗民大起义,满清政府在山江苗寨设立了总兵营,并派重兵驻扎,从此,这里就成了苗民义军抗击清军的军事据点,并在此村寨和附近的山洞里打造兵器和马鞍,这里的苗民依托于村寨的街道、房屋、丛林山势为掩体,与清王朝展开了殊死的搏斗。马鞍山苗寨,当时的义军首领是吴王吴天半,吴王是腊耳山人。吴王在马鞍山与清军总兵营对持四年时间,清军不敢轻易进犯。为了实现战略的转移,吴王的义军退出马鞍山四个月之后,清军才破寨庆贺。可见马鞍山易守难攻。经过长达十一年的残酷战争,苗民义军终告失败。马鞍山苗寨由此而得名。可以说,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石头都浸透着苗族人民的鲜血。现在我们看到的马鞍山苗寨相当一部分已不复存在,当然,我们依然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原汁原味的破败的房屋和街道,找寻到那一段历史。其次,在小青瓦、土石墙、吊脚楼为主的民居内,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里的苗民纺纱、织布、打花边、织花带、绣花织锦,美化自己,安居乐业。这里还曾是《湘西剿匪记》、《情归风雨桥》、《本色衣》、《血鼓》、《郑培民》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基地;音乐家谭盾、词曲作家夏劲风等艺术大师都到过这里体验生活,参观访问,因此,马鞍山苗寨即是一座“石头寨”,更是一首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歌。

四、苗族风情风俗

一根田坎一首歌,一条河流一首诗。每一个苗寨无论她的子民居住在什么地方,什么区域,依然保留了民族的原始共性,保留自己民族的风俗民风。这里的苗民虽然有60%以上的人不会说汉语,甚至有的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出过苗寨,或者到过县城,原始而质朴。但是他们对远方的客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当有客人来时。村民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除了我们所闯的三卡,苗民们便会把苗族文化的精髓通过表演的形式而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农历“四月八”“六月六”整个苗塞都停止农事活动,村村寨寨的苗民,会聚一堂来欢度自己的节日。用歌声,鼓声,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缅怀自己的祖先,歌颂和赞美自己的新生活。

1、拦门酒拦门酒是苗家最庄严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凡是进入苗寨的客人,苗家都要以拦门的方式,把甘甜香醇的米酒让客人口尝。表示热情好客,诚心诚意。客人必须立即接过尽情的品尝,表达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如果你不喝这杯米酒就说明你对主人不礼貌,或者不愿意接受主人的热情款待。那么主人就会对你不客气或者不欢迎你这位客人,那么你就成了苗寨不受欢迎的人,拦门酒是苗家最古老的礼俗,它是苗族礼俗文化最丰富的一种。

2、苗族花鼓苗族花鼓是苗族特有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在苗寨普遍的流行,苗族有着七千年的历史,因战乱和天灾,历经五次大迁徙,从江淮流域逐步的退往长江中上游和大西南,从背井离乡到移居大湘西。苗族在世界民族中有“中国犹太民族”之称。正因为迁徙活动地不断的延续,导致了民族的分解弱化,文化的遗失,对于自己的历史记载被迫中断。在不断的迁徙中,苗族人民只得用鼓声来传递讯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苗族人民惜鼓如命,敬鼓如神。

苗鼓是苗汉民族兵战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民族风味。每逢节庆或婚嫁迎娶,迎宾盛典都要举行花鼓表演。在表演形式上有“单人鼓”“双人鼓”“四人鼓”“八人鼓”“群鼓”等。根据时间季节的更替和节日内容的要求又可以分为“踩春鼓”“拦门鼓”“迎亲鼓”“丰收鼓”等,苗鼓打来热情奔放、舒展自如。是苗族人民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五、结束语

各位朋友们:

现在汽车已经进入凤凰古城区,这意味着我们今天此行旅游即将结束,谢谢大家对于此行的参与!希望大家回去后把我们这里的山山水水介绍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欢迎你们能够带着你们的亲人和朋友再次来到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来做客。

请记住我们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这里的人!请把你们的微笑留下,把欢乐带走!在此,对于你们给予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南导游词范文4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宝峰湖广场。

宝峰湖是自然与人工共同创作完成的风景艺术绝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筑坝发电,无意间造就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湖泊,因湖背依宝峰山,故此得名。八十年代中期,宝峰湖作为自然公园推向旅游市场;九十年代,该公园由马来西亚保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经营,开创了张家界市旅游资源商业化管理模式的先例。公园由宝峰湖和鹰窝寨两大块组成,包括动态水景区、水上游乐区、民俗风情园、动物神趣区、保利度假村、保利娱乐中心和奇异登山线等七大项目。尤以宝峰湖、宝峰飞瀑、鹰窝寨、一线天四大景观最为叫绝,被称为武陵源四绝”。

宝峰飞瀑”看,一进大门,飞流直下的瀑布就占据了我们的视野,可谓先声夺人。1998年金秋时节,香港特首董建华在北京向国务院述职后,携夫人董赵洪娉考察张家界,并兴致勃勃的游览了宝峰湖,俩口子就坐在这个位置合影留念,留下了对宝峰湖的一片深情......

(山月亭)宝峰湖云梯,依绝壁而建,堪称武陵源最为惊险栈道。1998年5月,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不顾八十八岁高龄,一步步登上云梯,不禁为宝峰湖的山光水色所陶醉。在云梯半山亭小憩时,陪同游览的著名画家钟增亚见小亭无名,遂提议取名山月亭”,立即得到同行者的赞同。遗憾的是,关山月先生已经不幸辞世,但山月亭却永远记住了这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宝峰湖)云梯直上最高层,忽见粼粼碧水深。果然高峡出平湖,人间瑶池此处寻。宝峰湖水深72米,湖长约2华里,水阔处达150余米,狭窄处公10余米,蓄水量为400多万立方米。您脚下的这座水坝坝址,在我国水坝选址筑湖史上,堪称奇迹:坝高80米,最宽处12米,最窄处仅3米。这座风光秀丽的山湖始建于1974年,1979年建成,主要用于山区小水电和农田灌溉。利用它做旅游风景资源,则是从1984年才开始的。随着武陵源区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座美丽的山湖越来越为中外游客所钟爱。

湖水四周,奇峰环抱,佳木葱笼,叠翠堆绿的小岛,像颗颗绿色的宝珠,给山湖更添了几分神秀姿韵。有人写诗赞道:一鉴深藏锁翠微,移来三峡四周围。游船驰入青山里,惊起鸳鸯对对飞。”这是对宝峰湖风光生动的写照。

(神女照镜)宝峰湖,既具有山水辉映动静互衬的整体形象美,又因湖中多奇峰怪石,且具有景物的个体姿态美。那座独立湖边,默默伫立的湖中石峰,叫做神女照镜”,您看她亭亭玉立,身姿窈窕,正低头陶醉在湖水中自己美好的倩影。如果您看得仔细,便会发现,这位神女的头”上戴有一顶人间罕见的宝冠,这顶宝冠上,金钗玉簪”参差抖散,枝繁叶茂,这顶宝冠其实是一丛杜鹃花,人们真不敢相信,在这样光秃秃的石峰上,周围连一棵草也看不到,而单单长有一丛杜鹃。每当春天到来,这石峰上的杜鹃花开,便会招来千百只蝴蝶围着这丛杜鹃花翩翩起飞,而这峰、花、蝶的影子又一同落进如镜的湖中,形成迷人的奇观。

(鳄鱼岩)这座横伸于水面的石头叫做鳄鱼岩”,据传它是观音娘娘专门派来保护神女”的,如果有人对神女起歹心,或者想盗走神女头上的宝冠”,就定会被这条正张开大嘴的鳄鱼吃掉。鳄鱼岩对面是神游峰,此峰出湖面高约百米,如钢刀直插云霄,给人以奇雄险峻的凌厉感和超凡拔俗的清高感,此峰只可神游,无法攀援。

(金龟出水)大家看这只金龟”,静卧湖中心,当游船徐徐驶近,激起湖涟漪时,金龟便顿然活了起来,似向您翩翩游来。它在欢迎远方的客人到宝峰湖作客哩!

(湖中对歌)请大家注意听,这是土家阿哥阿妹在对歌。土家人能歌善舞,凡土家寨必是山歌之乡。土民上山劳动、打猎、赶集或红白喜事,都要对山歌。特别是一些男女青年谈恋爱,不请红娘大媒,就以情歌牵线。通过对歌,试探对方的文化、口才、人品及表达各自的心思。山歌是诗的艺术,又是音乐韵律艺术,结构上讲究比”、兴”,要押韵;一般是对唱,也有即兴而唱的,如:

砍柴莫砍桐子柴,桐子打油划得来。

灯盏挂在板壁上,郎磨沙刀姐做鞋。

(鸬鹚捕鱼)大家看,那是鸬鹚在捕鱼。从前,武陵源人以打猎捕鱼为生。渔夫养一、二只鸬鹚,就等于开了半坡荒地。鸬鹚是鱼的天敌。鸬鹚见鱼就拼命追杀,是小鱼,就一口吞了,可惜渔夫在它们的脖子上扎了个小圈儿,鱼儿咽不下,卡在喉管里,只好上船吐出来;若遇到大鱼,就先啄眼睛,让它失去反抗力,再勾住腮壳,把它拖出水面。

训练有素的鸬鹚对主人十分尽忠。有一次,那两只鸬鹚突然失踪了,渔夫四处寻找不见踪影。这样过了三天,渔夫都绝望了。第四天早晨,渔夫又伤心地来到湖边呼唤着他的鸬鹚,他仿佛听到一声鸬鹚的回音,急忙跑到沙滩边,一幕悲壮的情景把他惊呆了:只见一条3米多长的大鱼浑身鳞伤,死在岸边;两只鸬鹚羽毛被拔得七零八落,遍身伤痕,奄奄一息倒在大鱼两侧。渔夫明白了:原来两只鸬鹚与大鱼搏斗了三天三夜!

渔夫哭了,把受伤的鸬鹚抱回家精心治疗。那条大鱼呢,大家猜有多重?

(躲官垭)这儿叫躲官垭”。紧夹这垭的南北两座山峰,南面的叫做躲官寨”,北面的叫做贬官寨”。据当地人流传,在明崇祯年间,有一位姓张的朝中大臣,对昏庸腐朽的崇祯皇帝失去了信心,对你争我夺,相互倾轧的皇亲国戚、文武官员的丑恶行径深恶痛绝。借一次来永定任巡抚的机会,来到武陵源。他见此地风光奇秀,民风淳朴,联想到朝廷腐朽,官场恶浊,遂起隐居避世之心,当即解散随行人员,不愿回归。同行官兵中有人回到京城,禀告皇上,皇帝大怒,派一位官人前来捉拿回京定罪。一位采药老人,连夜把张隐士藏在这座山峰的洞穴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为张隐士送米送菜。那位前来捉拿的官人,四处打听,杳无音讯,只好空手回京交差。皇帝闻奏大怒,将他削职,赐金返乡。谁知这位官人,自觉无颜返乡,也动隐居之心,来到此地,又为那位采药人知道,便把他送到张隐士对面峰上的洞穴中隐居。从此,当地人就把这两座山峰叫做躲官寨”和贬官寨”。据当地人说,曾有人在贬官寨”的石壁上发现用柴炭写的几句偈语:躲官贬官,一身清闲;天地悠悠,自自然然。”

(鹰窝寨)武陵源本来是一块人间乐土,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天下大乱,一些农民逼良为匪;山外一些土匪为避官府清剿,纷纷隐匿到武陵源孤峰深岭之中,占山为王。关于匪患,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那些年月,中国无处不匪。美国的西部土匪史,现在成了闻名世界的旅游资源。

算起来,武陵源境内共筑了大小二十余座寨子,最有名的有黄石寨、腰子寨、鹰窝寨、乌龙寨、羊寨、青岩寨、粟谷寨、扁桶寨、保月寨、杨家寨等。

鹰窝寨海拔680.9米,最高峰720米,垂直高度300余米。上寨下寨,就这一条独路,百分之百的天险。这就是鹰窝寨,建于时代初,早年香火很旺,据说应验如神。大家看,这里四面绝壁如城,只有一条狭缝可借出入,民间取名鹰窝,正是极好的写照。清末民国时这里被土匪盘踞,于是成了官府与土匪之间争夺这座天险雄关的战场,当地百姓深受官匪祸害之苦,便编了不少打油诗。其中有一首:

连年匪害实堪悲,大小人儿总受欺。

五日未烧灶膛火,十家常有九家啼。

更有一般愁目处,地无青草树无皮。

斗米好买八岁儿,典妻难换三升米。

(一线天)刚才大家领略了鹰窝寨天险的风采,现在,我们已置身一线天”。一线天”全长200余米,峡高约100米,平均宽度不到4米,如此幽深狭窄的峡谷,实在罕见。此时此刻,当您听到这峡谷之中叮咚流淌的山泉,看到石壁上点缀的绿树、山花、小草,那该是多么恬适愉悦的情感啊。古人认为登高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入峡寻幽则可以使人宁静沉思。所以,清代大学问家魏源认为旅游除游山之外,还要注意游峡谷。他说:世人游山不旅谷,何异升堂遗奥曲。奥曲全在两山间,登高一览何由足。”

(听瀑楼)朋友们,宝峰湖游结束了,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我提议到听瀑楼”歇歇脚,洗洗汗,听听音乐,养好精神再赶路。你们看这民族式建筑,背依砂岩石峰,面朝宝峰飞瀑,登斯楼也,品土家之香茶,听瀑布之涛声,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叹人与自然倾心交谈的空灵境界?

湖南导游词范文5

舜帝是原始社会未期,父系民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为颛顼的后代,黄帝的九州华孙,属华夏始祖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帝。

舜帝陵是舜帝的藏精之所,也是历代朝廷和后人缅怀,祭祀舜帝之所,四千多年以来,历经沧桑,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舜帝陵列为全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将其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为了后人祭舜方便,九嶷山还修建了舜陵庙。最早的舜庙始建于夏朝,位于大阳溪的白鹤观,即现在的太阳洞,当时人称大庙。秦汉后,将大庙迁于玉琯岩前,遗址尚存。

到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祭舜,迁庙于舜源峰下,至此陵庙合一。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始建于明朝,历明清两朝六次整修,逐渐形成现在的明清风格。92年至98年根据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修缮方案,又进行了全面修缮。由于要迎接2005年9月15日湖南省公祭舜帝陵大典我们的舜帝陵从5月8日开始又实行了扩建,它的占地面积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8千平方米。舜帝陵分两个自然院落,共17个单位建筑,三面筑宫墙,中轴线上由北致至南分别为祭祀大殿、左右角楼、午门、钟楼、鼓楼、拜殿、左右厢房、正殿、左右碑房、寝殿、所组成。神道前有一座玉带桥,神道全长210米,神道两旁并列石人石象,由北向南分别为:狮、犀牛、龟、象、麟、羊、武官、文官。它们是陵前壮观赡摆排场用的,也是守护陵墓,让陵墓主人好好安息的护见神。

我们来到广场可以看到“九嶷山舜帝陵”6个大字的碑文,这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2004年9月9日为九嶷山舜帝陵的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对“舜葬九嶷”这个重大历史事实的认同和肯定。是对舜帝陵的建设和保护,舜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中华道德文明的弘扬和光大,海内外舜裔宗亲的联系和交流,中华民族的腾飞和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祭祀大殿:舜帝陵的第一进门,这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殿。

2、我们走进祭祀大殿,左右两边的水池为二妃池。相传4千多年以前,舜帝南巡驾崩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寻夫至此,当地的老百姓特意修建了这两个池引来了“龙眼水”,以洗去他们千里跋涉的疲劳。据说她们在此沐浴时,还有百鸟作伴呢!

3、午门是皇城的正门,是皇城皇宫的象征。

我国古代有“视死如生”的葬俗,即死者生前拥有什么,死后就享有什么。舜帝是人们崇奉的先祖,五帝之一,当然拥有皇城皇宫了,因此,舜帝陵在明代修建时就建了午门。

午门宽25米,高14.6米为宫城式三门城楼,城楼为单檐歇山顶全木结构。现在让我们走进午门去瞻仰舜帝及他安寝的宫殿。

4、前面我们看到有这样一幅对联,“留名非本意,敬祖及德仁”,前面我们讲过,舜帝陵曾一度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1992年它被列为湖南省首批抢修文物之一,从1993年舜帝陵正式奠基开始抢修,到1999年主体建筑的完工,整整用了七年的时间。舜帝陵抢修工程得到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海外同胞的大力支持。为了彰表他们保护文物的精神,启迪后人,在这里永久刻下他们的名字,以记住他们的美德。现在凡是个人捐款500元以上,单位捐款1万元以上的都可以在我们的崇德坊里面刻上他们的名字或者是单位的名称。在此我们对已经为我们舜帝陵进行捐赠的个人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5、我们来到第三进门拜殿,重檐歇山顶全木构建筑,建在高80厘米的花岗岩砌成的须弥座上,长24.04米,宽18米,高14.95米。四周回廊、屋顶覆盖黄色硫璃瓦。拜殿是以前祭舜的主殿。我们首先看大门上的这副楹联“至孝千秋一德,笃亲万里同风”。这里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96岁高龄时为修复舜帝陵题写的。这副楹联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颂扬舜帝美德,另一重是反对台独,“笃亲万里同风”是说海峡两岸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源、血脉相亲,不可分割。

进入拜殿,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地图。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它绘于公元前168年以前,于1972年出土。在这幅地图上有九根柱状物,标记的就是舜帝陵,这幅地图出土后,很多学者对这九根柱状物有很多争议,有人说是表示九嶷山,也有人说是九块石碑,还有人说是祖柱,但无论是石碑,还是山或是柱,这九根柱状物与九嶷山和舜帝是至高无尚的人文始祖都有关联。在这里有一篇专门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作者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的谭教授。中间有这样一段话:“九嶷山南画有九条柱状物,柱后画有建筑物,旁注‘帝舜’二字。据《水经·湘水注》九嶷山南山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这建筑物即舜庙。九条柱状物当系舜庙前的九块石碑了,将著名建筑物夸大地画在地图上,这是古今地图贯用的手法,并不足怪”。这幅汉墓出土的《长沙国部地形图》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地图,他有力的证实了舜帝陵所在地就在这里。

大家再看这里,这是一个沙盘,它将这幅地图放大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现在的位置就在这里,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九嶷山是哪座山?古代的“九”字,含有众多,无止尽的意思,所以九嶷山并不只是一座山,而是由许多山峰组成,其中有九座山峰,拨地而起,比较相似,元结《九嶷山图记》日:“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九峰的三座山峰,娥皇峰、女英峰、舜源峰。我们现在的位置在舜源峰与娥皇峰中间,舜帝陵是九嶷山公园的第一个景点,接下来我们可以登舜源峰观弥猴,遥看九嶷山全景,现看三分石雄姿。再往里面是紫霞岩溶洞景观。明朝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这里住了三天四夜,洞内留下唐代元结,宋代沈绅、寇准等名人骚客的石刻和墨迹,溶洞景观和人文景观紧紧相连,这是溶洞的一大特色。再往里走就是玉琯岩了。玉琯岩是秦汉至宋元对的舜庙旧址,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这个景点我们称之为玉琯岩碑林。

接下来我们看拜殿墙壁上挂了很多放大的木牍,木牍和竹简是古代的书册。这些木牍上面书写的是《史记·五帝本记》中关于舜帝的一段文字,它记载了舜帝生前事迹。青看这段文字: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这就是“国史”记载的舜帝葬于九嶷山的明证。木牍的文章是没有断句的,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等下,拜完老祖宗后,不妨仔细看看。好,我们继续往前走。

6、我们走出拜殿看左右两边的建筑叫做厢房,也称左右朝房,是古代官员祭拜舜帝时供他们休息的地方。

7、圆柏树:在大家右手边有一棵树,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它是由两棵树合并一起生长的,长相依,永不离,我们当地称之为夫妻树。在这里也祝愿各位朋友家庭幸福,和和美美。

8、将军树:我们前面这棵枯萎的大树,原名苦槠树,因其长在舜陵前,原有两株,枝繁叶茂,就好象两个将军守卫着舜帝陵,所以当地人民称它为“将军树”。另一棵在清同治13年也就是1874年被毁,这棵树也是历经磨难,1942年它被雷劈中,不幸60年代自然枯死,残树高8米,胸径3米,中空可容10人左右,为我国发现胸径最大,树龄最老的苦槠树。从93年舜帝陵开始抢修时,这棵樟树是自己从苦槠树根部长出来的,而且它一直盘绕着古树生长,给人以“枯木逢春”的感觉。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这是舜帝显灵了,每到月初一,十五他们拜舜时,都会在这里拜一拜,希望舜帝能赐福给他们。

9、抚摇颂碑:整个九嶷山的居民80%以上都是瑶族,而且历朝历代君王统治者对九嶷山的瑶民都非常礼遇,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570年,南岭山区的老百姓,不堪明王朝的欺压,举行了起义,头目陈世禄来到九嶷山,他挟持了当时瑶王盘法胜,鼓动瑶民起义,使瑶民和朝廷对抗长达6年之久。朝廷在武力镇压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改为招安。派遣祭陵的官员,为九嶷宣示朝廷安抚的策略平息这次起义。平息起义以后,为歌功颂德,于是在1576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四年立了这块碑。“以告世听”,来告知世上的百姓。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块石碑的文字雕刻方法与我们现在的大有不同,别具一格。文章书写用的是行楷书,运笔流畅,一气呵成。雕刻手法是平底雕刻,碑上我们看到字底都是平的,这就是平底刻。这种刻法难度比较大,也很少见。其实碑文中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字,大家请看这个“谣”字,写的是反犬旁。而不是现在的“王”字旁。除了说明该碑的历史符合明朝写法之外,还有就是与瑶族的祖先有关。《宁远县》记载,相传瑶族的祖先瓠依赖神犬战胜魔敌,所以瑶族奉犬为图腾,对其崇拜备至,禁止宰杀食用,大死则葬。

10、正殿:是舜帝陵最大的一个殿堂,祭祀的主体建筑。它宽36.3米,深18.5米,高16.5米,是重檐庑殿顶全木结构,殿基为须弥座。这里有一幅楹联“事亲孝待弟仁耕历陶河风雨不迷大麓,任贤能流逆恶爱民勤政梧嶷永记南巡。”它是中南大学知名教授余德泉先生所写,可以说是对舜帝功德最精炼的概括。正殿里面有舜帝的铜像,舜帝是精神文明伦理道德的创始人,是人们崇敬的先祖。各位朋友给我们的祖先上一柱香,献上后世的一片崇敬之情。

各位朋友请香祭祖请往东边的碑房请香。

壁画(1)《万山朝圣图》九嶷山万山相连,气势磅博,最为奇特的是九疑山九峰相向,朝向舜源峰,相传是舜帝驾崩葬在舜源峰后,所有的山峰都改了朝向,全部面朝舜源峰。

(2)《仁孝图》,舜帝是一个忠孝仁义之人,《史记》中记载他二十岁就以孝闻名。大家看这幅画中,身后站着两位女子的这位就是舜帝,这两位女子当然就是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对面的这位男子是舜帝的父亲是一位盲人叫做瞽叟中间的女的是他的后母,后面的一位是舜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象。舜帝本是平民出身,他幼年丧母,父亲顽劣,后母愚味,弟弟凶傲,都曾图谋要杀害他。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后母要舜帝修后仓顶,当他到仓顶时,后母叫弟弟把梯子抽掉,然后放火,想烧死他,非常幸运,那天舜刚从外地回来,身上带了把伞,于是他撑起伞从房顶上跳下来,挽回一命。也正如此,很多人都说舜帝是中国世界上降落伞的发明者。舜帝的家人都想害他,但他却力尽孝道,以德报怨,终于感化了全家,创造了和美的家庭环境。

(3)《南巡图》这幅图记录了舜帝巡视,教化九嶷山瑶民,为民除害的历史。

(4)《禅让图》记述的是舜让位给禹,因为禹治水有功,又经多方考证其才能,舜认为禹是最合适的人选。

(5)《韶乐图》舜帝南巡时为教化当地面姓,他带来了五弦琴和十二把玉琯,他到达这里后,被这里的风景所感染,奏起了南风歌,也就是韶乐,引来了百鸟和凤凰起舞,舜帝南巡时还在一个地方奏过韶乐,大家知道吗?--毛泽东的故乡有一座山叫韶山,舜帝就曾在这座山上演奏韶乐,韶山也就因此而得名。

(6)《二妃图》画上的两个女子就是娥皇和女英,相传舜帝驾崩九嶷之后,他的两个妃子因其久久未归,千里来寻,来到九嶷听说舜帝因为民除害而死,不禁抚竹痛哭,他们的眼泪滴在竹子上,形成了斑点点,这就是湘竹。大家看这幅图上的竹杆上有一个一个的螺纹,这就是九嶷三宝之一的“斑竹”。班竹的成因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科学家有两种推测,一个原因是土质、气候和环境不同,九嶷山专门有一个斑竹生长区,如果把它移植出来,就会变成普通的竹子。另外一个推测是因为竹子身上附着真菌造成,真菌的浸蚀形成了斑纹。(苔鲜的分泌物)。

《湘君》、《湘夫人》两首诗为屈原所作,诗中歌颂二妃与舜帝的崇高爱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句是“九嶷缤分并迎,灵之来合如云”。

11、石枞:九嶷山有三宝,我们刚刚提到斑竹,石枞则是九嶷山的第二宝了。各位朋友,只要你们稍稍台一下头就可以看见舜源峰上的石枞,它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形似松树,故尔得名。石枞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含油量特别高,一棵籽燃烧起来,大概可以烧一整夜。

各位朋友,说到石枞,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地方叫做玉琯岩,有天下第一大“盆景”的美称,山上的树全都是从石缝里长出来,而且十分奇特,有树包石,也有石包树。还有九嶷三个大字也在此。

12、香杉:九疑山的第三宝,它形与杉树近似,所不同者,其皮溶地针较细,质地比一般杉木坚韧,即使枝枯皮剥,敲上去有铜铁撞击声,剥皮后闻到檀香味,故名香杉据《九嶷山志》记载,舜庙旁原有十五株,八夜,其稍有亮光,称为“天灯”,相传何绍基曾奉朝命,来九嶷山砍了一株大香杉运回北京,以作皇帝棺材之备,解放后仅存一株,1983年老死,由于及时抢救嫁接,育有幼苗。距舜庙十五里之将军庙,仍有香杉四株。

13、寝殿:单檐歇山顶,亭式建筑。寝殿门柱上挂着一幅楹联,“孝感天地,德播人间”,它是台湾著名教授,台湾舜裔宗亲会的名誉会长陈大络先生所写。八个大字总结了道德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殿中有一块墓碑,这是汉代零陵郡守徐俭所立,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碑上写着“帝舜有虞氏之陵”。舜帝本身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怎么只有一块墓碑,没有坟墓呢?这是因为舜帝所处的时代,那时没有垒土为坟的习俗,史书上也这样记载:“上古时期无墓葬,依山为陵”,所以这后面整座舜源峰就是舜帝陵墓了。

14、碑廊:左右碑廊一共存放36块碑,都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到民国年间的碑文,其中谕祭文一共6块,而最有造诣的是清朝同治年间书法家何绍基所写的正楷字碑,据说何绍基善写草书,这是他唯一的一块正楷字碑,堪称书苑瑰宝。

15、奉宪禁守采碑:这块单独立开的碑是一块记事碑,碑上写有“奉宪禁採’的字样,这是同治三年,即1864年立的,因为当时九嶷山滥采矿产现象非常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也影响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于是百姓联名告状,后朝廷下令禁止开采九嶷山的矿产立了此碑。也可以说是古代的一方环境保护碑。

16、西边碑房:展出我们九嶷山的风光图片,还有祭舜大典的盛况,也有国家领导,重要人士的提词。

17、工艺品店:这里面有我们九嶷山的书籍和九嶷山工艺品,大家可以参观、选购。

18、钟鼓楼:上钟楼敲希望钟。敲钟十二下,每一下都有不同的寓意。

19、鼓楼:击平安鼓、击鼓三通,表示财通、运通、万事通。

20、崇德坊:凡是个人捐款500元,单位捐款1万元都可以在此留名或单位名称。

各位朋友我们讲解到此结束,如果有捐款的人员请到我们的捐款台进行捐赠。谢谢大家,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介绍湖南导游词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关于介绍湖南导游词多篇范文,共有2503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关于介绍湖南导游词多篇下载
关于介绍湖南导游词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