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董仲舒简介【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2 12:07:2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读】董仲舒简介【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董仲舒简介【精品多篇】

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篇一

董仲舒的名言汇总

1. 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2. 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3. 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4. 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5. 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6. 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7.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8. 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9. 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0.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11.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2.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4.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5. 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16. 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7. 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18. 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19. 至廉而威。

20. 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1. 匿病者不得良医。

22. 治乱兴废在于己。

23.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 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25. 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26.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27. 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28. 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29.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0. 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董仲舒经典教育名言 篇二

董仲舒经典教育名言

1.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4.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6.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7.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8.匿病者不得良医。

9.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10.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11.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12.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13.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4.至廉而威。

15.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16.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17.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18.治乱兴废在于己。

19.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20.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21.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22.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23.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24.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25.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26.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27.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28.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

29.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0.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31.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33.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

34.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35.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36.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37.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38.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39.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40.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浅谈董仲舒伦理思想浅析 篇三

浅谈董仲舒伦理思想浅析

论文关键词:董仲舒 伦理思想 德治

论文摘要:董仲舒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他主张的“独茸儒术”使孔子创立的儒学从诸子百家中突出而居统治的地位,其创立的三纲五常等伦理思想在中华民族中留下了深深烙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现代人对其伦理思想贬衰不一,作者从积极的角度论述了董仲舒伦理思想的的可取之处,这些思想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乏借鉴意义。

董仲舒(前179~前l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伦理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做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伦理思想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伦理思想体系。

一、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董仲舒则提出任德不任刑,不是说不要刑罚,而是说先德后刑,德重于刑。他提出的任德不任刑,依据之一是天地阴阳四季先阳后阴,先德后刑;其二是天地阴阳好德不好刑,统治者为政也要任德不任刑。这里的德是指施以仁义教育,轻税赋,节俭仁爱,任人唯贤。刑是指法律刑罚,刑狱诛杀。他将法家思想融人儒家伦理之中,使自己的伦理思想更趋完善。在国家的公共管理中,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道德调节会发挥充分作用,有时可以优于行政和法律手段;但在对抗性矛盾中,道德调节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对抗性矛盾处于非对抗状态时,道德调节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反之在对抗状态的非对抗性矛盾中和对抗状态的对抗矛盾中,道德调节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往往需要行政和法律手段调节。董仲舒看到了治理国家的两个手段,以及他们的相辅相承异域同功的作用是很可贵的。在胡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任德不任刑的观点大有用武之地,对于减少各类社会矛盾,在全民族中形成团结友爱的氛围,防止过多过滥的`立法,建立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

二、防止个人的私欲膨胀,缓和社会矛盾

董仲舒认为,万民之从利乃是出于“贪”性的自然趋势,但“嗜欲之物无限,其数不能相足,”就必然导致奸邪并出,“大乱人伦”,从而使“上下伦不别,其势不能相治。”“人欲之为情,情非制度不节。”又说:“正法度之宜,制上下之序,以防欲也”。在今天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每个人都是不择手段追求物质享受,物欲横流,那么必然道德滑坡,世风日下,人们之间就会缺少诚信,物质再丰富也不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这种社会生产力再发达也是畸形社会。防欲之说在今天还有生命力:现在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反对浪费,树立科学发展观。当人的欲望少时,对物质的依赖性就会降低,从而自然资源的破坏就会少,环境污染的程度将会减轻,缓和人和自然紧张的关系,其防欲思想在今天的环境保护中有积极意义,少贪图物质享受,就会减少向大自然索取,有利于人和自燃和谐相处。还说:“大人病不足于上,而小民赢痔于下,则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贪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为此,他主张“制人以道而差上下,”“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优。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匾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这也叫“度制”以“制其欲,使贫富上下按地位等级各得其利。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共同富裕,虽然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发展生产力,现在只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必然导致贫富差距而引起贫富之间的矛盾,有些富者奢侈豪华,铺张浪费,一些低收人者为生活辛苦奔波,以致于一些人愤愤不平,极端表现是一小部分人的仇富心理,某某富翁被杀不时见诸报端。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让富裕者不至于太贪婪,让低收人者消除不安心理,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董仲舒“上下相安”说法给我们一些启示作用。

三、道德实践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在道德原则的范围内,董仲舒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肯定了主体的灵活性即所谓经权之说。“经”就是道德原则,“权”即对原则的灵活性运用。例如,“礼”就有“经礼”与“变礼”,“变礼”是对“经礼”的权变。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则授之以手,权也”(《孟子·离娄上》),讲的就是“经”与“权”的关系。这个问题,在西汉公羊学家那里讨论得很多,董仲舒对此也作了发挥。《春秋·桓公十一年》载:“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祭仲是郑庄公的宠卿。庄公卒,公子忽(即郑昭公)立。宋欲立公子突(郑厉公),设计执祭仲,胁迫祭仲逐忽立突。祭仲应诺了宋的要求。《公羊传》肯定了祭仲的行为,认为他“知权”。《公羊传》说:“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况且,虽然暂时逐出,但仍有回来为君的可能,即使不能回国,无非是祭仲自己承受放逐之罪而已,但毕竟还是保存了郑国。所以说,“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他认为,“经”与“权’,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灵活性运用虽然不合乎道德,但是不违反更高层次的原则及其所反映的利益;第二,只有在事关生死存亡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原则灵活运用;第三,灵活运用道德原则不应以考虑个人的私利为重,对原则的灵活运用要有一定的范围和条件限制。董仲舒认为,在不可以灵活的领域,坚持原则。在可以灵活的领域,灵活运用道德原则,是为了更高层次的道德。当今改革开放时期,新的伦理问题层出不穷,在遇到伦理窘态和困境时运用这种原则可以令我们豁然开朗,找到解决伦理冲突的途径。

董仲舒的君主立宪制 篇四

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汉代尊儒以统一思想--学术是不以某一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选择。董仲舒不是”罢黜百家“的首倡者和直接推行者,但他自觉地把矛盾的'”推明孔氏“与未必自觉的兼容百家统一起来,则改造和推进了儒学并帮助汉朝抑黜了百家。董生之学、汉代儒学以至汉代学术都对诸子有所兼容。这尊儒、抑黜百家而兼容之,是”百家争鸣"之外另一兼容百家的模式,是古代中国学术长期有所发展的现实土壤。

作 者:滕福海 Teng Fuhai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刊 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9(5) 分类号:B234.5 关键词:董仲舒   抑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兼容诸子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董仲舒简介【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董仲舒简介【精品多篇】范文,共有429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董仲舒简介【精品多篇】下载
董仲舒简介【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