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梁实秋《骆驼》练习及答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梁实秋《勤》练习及答案 篇一
梁实秋《勤》练习及答案
【梁实秋《勤》原文】
①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②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地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③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豁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几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意为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④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标准懒汉的写照。
⑤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选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本、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选自《梁实秋散文选》浙江文艺出版社版)
【练习】
17.请简要归纳这篇文章的论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分)
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 不自放逸:
(2)沉痛:
19.百丈怀海禅师和石谿和尚的“勤”各体现在什么地方?(3分)
20.请说出本文两种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0题。(13分)
17.论点: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2分)作者先解释“勤”含义,然后提出“勤”是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取得成就的不二法门这一论点。之后用出家的和尚都以“勤”作为进德修业的根本来完善论点。(意思对即可)(2分)
18.(1)不放纵自己,贪图安逸。(1分)(2)深刻,令人警醒的意思。(1分)
19.百丈怀海的“勤”体现在以身作则,严格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人生戒律。1.5分)石豀和尚则把“勤”提升到人与禽兽、草木的根本区别,说出了“勤”的本质: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人必须“勤”。(1.5分)
20.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沦证。(2分)以出家人的“勤”为例论证,既典型又有说服力。用“勤”和“懒”作对比,使二者的不同结果更显而易见。通过举例和对比,文章的沦点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2分)
《骆驼》梁实秋阅读答案 篇二
《骆驼》梁实秋阅读答案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从前常喜欢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眺,一片釉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一双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些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得生出优越之感,掏一把花生掷进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筋头,觉得有趣。我之看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它卧在那里,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剥的皮肤上隐隐的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的在喘。水汪汪的两只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的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是一条破扫帚。骆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悲惨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是吗?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叮叮当当响就知道送煤的骆驼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现,一根细绳穿系着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八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的跪下来给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往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随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的欣赏。
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一双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尝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是类似“人地不宜”之故罢?生长在北方大地之上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蒸?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的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得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骆驼不仅是在这炎蒸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现在沙漠里听说也有现代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
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完全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当中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的忍耐。给它背上驮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盐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并不是因为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是因为它在体内由于脂肪氧化而制造出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问题:
1、为什么作者在写骆驼之前要写猴子,狮子,老虎
2、第二段对骆驼外貌的描写,突出了它上面特点?你认为公园里的骆驼为什么落得这样悲惨的地步
3、回忆儿时看到驮煤的骆驼,其目的是什么?
4、骆驼的命运日趋衰微的原因是什么?这里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它出自什么书?用这一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推荐答案
1、列举其他动物目的是为与骆驼的形象,生活做一个衬托,衬托出骆驼的悲惨,做出铺垫。
2、突出骆驼毛脱于皮的悲惨的形象特点,因为骆驼的生活气候,习性和台北动物园的地理,生活不适应,所以有如此悲惨的境地。
3、作者通过对儿时回忆描写出了骆驼曾经的光彩,以衬托此时骆驼的悲惨
4、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骆驼这一工具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而只能成为动物园中被观赏的对象。包含了作者对骆驼悲惨命运的感伤与同情。
5、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自《论语·泰伯》,用这一词表达作者对骆驼以后的生存生活和自身价值的一种乐观期望。
梁实秋《火腿》练习及答案 篇三
①从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陈腐的油腻涩味,也许是不善处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当然会吃得舌矫不能下,好像舌头要粘住上膛一样。有些北方人见了火腿就发怵,总觉得没有清酱肉爽口。后来许多北方人也能欣赏火腿,不过火腿究竟是南货,在北方不是顶流行的食物。有些的北方餐馆作菜配料,绝无使用火腿,永远是清酱肉。事实上,清酱肉也的确很好,我每次作江南游总是携带几方清酱肉,分馈亲友,无不赞美。只是清酱肉要输火腿特有的一段香。
②火腿的历史且不去谈他,也许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泽于无意中所发明。宗泽是义乌人,在金华之东。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曰金华火腿。东阳县亦在金华附近,《东阳县志》云:“熏蹄,俗谓火腿,其实烟熏,非火也。腌晒熏将如法者,果胜地常品,以所腌之盐必台盐,所熏之烟必松烟,气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时如法,故久而弥旨。”火腿制作方法亦不必细究。总之手续及材料必定很考察。东阳上蒋村蒋氏一族大部分以制火腿为业,故“蒋腿”特为著名。金华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销各地。
③我在上海时,每经大马路,辄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钱,店员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至今思之犹有余香。
④一九二六年冬,某日吴梅先生宴东南大学同仁于南京万全,予亦叨陪。席间上清蒸火腿一色,盛以高边大瓷盘,取火腿最精部分,切成半寸见方高寸许之小块,二三十块矗立于盘中,纯由醇酿花雕蒸制熟透,味之鲜美无与伦比。先生微酡,击案高歌,盛会难忘,于今已有个世纪有余。
⑤抗战时,某日张道藩先生召饮于重庆之留春坞。留春坞是云南馆子。云南的食物产品,无论是萝卜或是白菜都异常硕大,猪腿亦不例外。故云腿通常均较金华火腿为壮观,脂多肉厚,虽香味稍逊,但是做叉烧火腿则特别出色。留春坞的叉烧火腿,大厚片烤熟夹面包,丰腴适口,较湖南馆子的密汁火腿似乎犹胜一筹。
⑥台湾气候太热,不适于制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制,结果不是粗制滥制,便是腌晒不足急于发售,带有死尸味;幸而无尸臭,亦是一味死咸,与“家乡肉”无殊。逢年过节,常收到礼物,火腿是其中一色。即使可以食用,其中那大骨头很难剔除,运斤猛斫,可能砍得稀巴烂而骨尚未断,我一见火腿便觉束手无策,廉价出售不失为一办法,否则只好央由菁清持往熟识商店请求代为肢解。
⑦有人告诉我,整只火腿煮熟是有诀窍的。法以整只火腿浸泡水中三数日,每日换水一二次,然后刮磨表面油渍,然后凿子挖出其中的骨头(这层手续不易),然后用麻绳紧紧捆绑,下锅煮沸二十分钟,然后以微火煮两小时,然后再用大火煮沸,取出冷却,即可食用。像这样繁复的手续,我们哪得工夫?不如买现成的火腿吃(台北有两家上海店可以买到),如果买不到,干脆不吃。
⑧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华火腿,瘦小坚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识商肆①,老板奏刀,砉②的一声,劈成两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张,好像是嗅到了异味,惊叫:“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释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给他,结果连蹄带爪都送给他了。他说回家去要好好炖一锅汤吃。
⑨美国的火腿,所谓ham,不是不好吃,是另一种东西。如果是现烤出来的大块火腿,表皮上烤出凤梨似的斜方格,趁热切大薄片而食之,亦颇可口,惟不可与金华火腿同日而语。“佛琴尼亚火腿”则又是一种货色,色香味均略近似金华火腿,去骨者尤佳,常居海外的。游子,得此聊胜?
【注】①商肆:肆,铺子。商铺,商店。②砉(xū):皮骨相离声。
【练习】
7.试从修辞角度谈谈“店员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这句话的妙处。(4分)
8.文章③、④、⑤段写了三次吃火腿经过,意义何在?(4分)
9.文章通过火腿,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6分)
10.结合全文遣词造句以及材料选择谋篇布局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4分)
【参考答案】
7.以人们所熟悉“火”为喻体,生动、形象、准确描绘了火腿瘦肉的颜色。
8.回忆旧时吃火腿经过,是对逝去年华的留恋,对朋友的思念。
9.表达作者对岁月、对生活、对朋友的留恋热爱。更是含蓄的抒发了浓烈思乡之情,文末“常居海外的游子,得此聊胜?”可见一斑。
10.全文几乎全用口语、俗语,没有华丽辞藻,围绕火腿选择安排材料,看似繁杂,其实中心明确,属于平淡冲和一路风格。(合理即可)
梁实秋《山》练习及答案 篇四
梁实秋《山》练习及答案
【梁实秋《山》原文】
最近有幸,连读两本出色的新诗。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游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咆哮山庄”的气氛,实乃一只巨大的扑灯蛾在扑通着想要进屋取暖)。夏菁是极好的游伴,他不对我讲解森林学,我们只是看树看山,有说有笑,不及其他。他在后记里说:“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山,而爬山最能表达一种追求的恒心及热诚。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征,诗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时念你。”
普通人在寂寞时想找伴侣,寻热闹。夏菁寂寞时想山。山最和他谈得来。其中有一点泛神论的味道,把山当作是有生命的东西。山不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头,要不然怎能“相对两不厌”呢?在山里他执行他的业务,显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进入“与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里藏着一团火。夏菁和山太亲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妩媚。他的诗,虽然不像喜马拉雅山,不像落矶山那样的岑崟参差,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而且蕴藉多情。格律谨严,文字洗炼,据我看像是有英国诗人郝斯曼的风味,也有人说像佛劳斯特。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读了好多遍,韵味无穷。
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范仑铁诺的献花人
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献一首歌词/那首短短的歌词/十多年还没写完/还没想好意思/更没有谱上曲子
我总觉得惭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每到二月十四/我心里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也许会把它完成该诗原注:“情人市(Loveland)在科罗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装饰得非常动人。”我在科罗拉多州住过一年,没听说北部有情人市,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九六〇年时人口尚不及万),不过没关系,光是这个地方就够引起人的遐思。
楚戈是豪放的浪漫诗人。《散步的山峦》有诗有书有画,集三绝于一卷。楚戈的位于双溪村绝顶的“延宕斋”,我不曾造访过,想来必是一个十分幽雅穷居独游的所在,在那里:
可以看到/山外还有/山山山山/山外之山不是只露一个山峰/而是朝夕变换/呈现各种不同的姿容/谁知望之俨然的/山也是如此多情
谢灵运《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者曰岩栖,栋宇居山者曰山居……山居良有异乎市尘,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楚戈并不闲,故宫博物院钻研二十年,写出又厚又重的一大本《中国古物》,我参观他的画展时承他送我一本,我拿不动,他抱书送我到家,我很感动。如今他搜集旧作,自称是“古物出土”,有诗有画,时常是运行书之笔,写篆书之体,其姿肆不下于郑板桥。
山峦可以散步吗?出语惊人。有人以为“有点不通”,楚戈的解释是:“我以为山会行走……我并不把山看成一堆死岩。”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是超凡入圣、超圣入凡的意思。看楚戈所写“山的变奏”,就知道他懂得禅。他不仅对山有所悟,他半生坎坷,尝尽人生滋味,所谓“烦恼即菩提”,对人生的真谛他也看破了。我读他的诗,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
夏菁和楚戈的诗,风味迥异,而有一点相同:他们都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他们偶然也用典,但是没有故弄玄虚的所谓象征。我想新诗若要有开展,应该循着这一条路走。
【练习】
11.请分别概括作者读到的两位诗人对“山”的独特理解和人生感悟。(6分)
12.文章为什么以“山”为题?请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角度来分析。(4分)
13.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新诗的“这一条路”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6分)
14.梁实秋的散文既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又吸收传统散文的精华。他的散文风格追求“简单、节制、自然”,请选择其中一个风格,结合本文内容加以探究。(8分)
【参考答案】
11.①夏菁认为山是有生命的,是寂寞的,但同时又是热情的、妩媚的(凝重而多姿),蕴藉多情;(2分)爬山这一行为表达的是追求的恒心及热诚,他追求“与自然同化”的境界。(1分)②楚戈则从山中悟出生活的真谛:山与人一样有生命,但又是超脱尘世的,(2分)他认为做人应顺从自然与性情。(1分)
12.④内容上:点明文章内容和写作对象,作者是从两位诗人写“山”的诗中得出新诗发展方向的观点的,从而明确了本文的写作意图。(2分)②结构上:总领全文,“山”是行文的线索,全文均是围绕“山”来阐发的。(2分)
13.①朴实无华应是新诗坚持的核心:新诗应该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不故弄玄虚,将物与情融合,言之有物。(3分)②文章表面上是在叙述两个朋友的新诗,对两本新诗中的“山”进行评价,但实际上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却不是“山”,而是新诗,强调的重心是借朋友两首新诗透出的新气象来指出新诗继续发展下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路数。(3分)
14.【示例一】从简单的角度:①主旨明确。结尾旗帜鲜明地点出新诗的发展方向这一文章主旨。②题材集中。题材紧紧围绕两位诗人有关写“山”的诗作为例。③行文雅洁,用词洗练。
【示例二】从节制的角度:①内容上,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将感情有“节制”“适当”地表现出来。②形式上,对幽默、洒脱风格的追求,如在阿里山闹鬼的宾馆“杀鸡煮酒”的经历,趣味盎然。③情感上,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以欣赏的态度看待生活,淡泊名利,从追求外在事业的成功,转向追求内心生活的丰富。④行文上,以温柔敦厚的笔锋,平和稳健,不露锋芒。
【示例三】从自然的角度:梁实秋的散文有一种亲切、自然的“谈话体”风格。①围绕主旨,即兴发展,夹叙夹议,娓娓述谈。②文风活泼,自然流动如行云流水,调动多种表现手法,在毫不经意间把自己的观点确切的表达出来。(不要求与答案一致。)
骆驼梁实秋 篇五
问题:
1、为什么作者在写骆驼之前要写猴子,狮子,老虎
2、第二段对骆驼外貌的描写,突出了它上面特点?你认为公园里的骆驼为什么落得这样悲惨的地步
3、回忆儿时看到驮煤的骆驼,其目的是什么?
4、骆驼的命运日趋衰微的原因是什么?这里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它出自什么书?用这一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推荐答案
1、列举其他动物目的是为与骆驼的形象,生活做一个衬托,衬托出骆驼的悲惨,做出铺垫。
2、突出骆驼毛脱于皮的悲惨的形象特点,因为骆驼的生活气候,习性和台北动物园的地理,生活不适应,所以有如此悲惨的境地。
3、作者通过对儿时回忆描写出了骆驼曾经的光彩,以衬托此时骆驼的悲惨
4、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骆驼这一工具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而只能成为动物园中被观赏的对象。包含了作者对骆驼悲惨命运的感伤与同情。
5、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自《论语·泰伯》,用这一词表达作者对骆驼以后的生存生活和自身价值的一种乐观期望。
梁实秋散文推荐
“我爱一切旧的东西——老朋友,旧时代,旧习惯,古书,陈酿;而且我相信,陶乐赛,你一定也承认我一向是很喜欢一位老妻。”这是高尔斯密的名剧《委曲求全》中那位守旧的老头儿哈德卡索先生说的话。他的夫人陶乐赛听了这句话,心里有一点高兴,这风流的老头子还是喜欢她,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愠意,因为这一句话的后半段说透了她的老。
这句话的前半段没有毛病,他个人有此癖好,干别人什么事?而且事实上有很多人颇具同感,也觉得一切东西都是旧的好,除了朋友、时代、习惯、书、酒之外,有数不尽的事物都是越老越古越旧越陈越好。所以有人把这半句名言用花体正楷字母抄了下来,装在玻璃框里,挂在墙上,那意思好像是在向喜欢除旧布新的人挑战。
俗语说,“人不如故,衣不如新”。其实,衣着之类还是旧的舒适。新装上身之后,东也不敢坐,西也不敢靠,战战兢兢。我看见过有人全神贯注在他的新西装裤管上的那一条直线,坐下之后第一桩事便是用手在膝盖处提动几下,生恐膝部把他的笔直的裤管撑得变成了口袋。人生至此,还有什么趣味可说!看见过爱因斯坦的小照么?他总是披着那一件敞着领口胸怀的松松大大的破夹克,上面少不了烟灰烧出的小洞,更不会没有一片片的汗斑油渍,但是他在这件破旧衣裳遮盖之下优哉游哉的神游于太虚之表。
《世说新语》记载着:“桓车骑不好着新衣,浴后妇故进新衣与,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得故?’桓公大笑着之。”桓冲真是好说话,他应该说,“有旧衣可着,何用新为?”也许他是为了保持阃内安宁,所以才一笑置之。“杀头而便冠”的事情,我还没有见过;但是“削足而适履”的行为,则颇多类似的例证。一般人穿的鞋,其制作设计很少有顾到一只脚是有五个趾头的,穿这样的鞋虽然无需“削”足,但是我敢说五个脚趾绝对缺乏生存空间。有人硬是觉得,新鞋不好穿,敝屣不可弃。
“新屋落成”金圣叹列为“不亦快哉”之一,快哉尽管快哉,随后那“树小墙新”的一段暴发气象却是令人难堪。“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但是需要等待多久!一栋建筑要等到相当破旧,才能有“树林阴翳,鸟声上下”之趣,才能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乐。西洋的庭园,不时的要剪草,要修树,要打扮得新鲜耀眼,我们的园艺的标准显然的有些不同,即使是帝王之家的园囿也要在亭阁楼台画栋雕梁之外安排一个“濠濮间”、“谐趣园”,表示一点点陈旧古老的萧瑟之气。至于讲学的上庠,要是墙上没有多年蔓生的常春藤,基脚上没有远年积留的苔藓,那还能算是第一流么?
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例如阳历尽管是我们正式采用的历法,在民间则阴历仍不能废,每年要过两个新年,而且只有在旧年才肯“新桃换旧符”。明知地处亚热带,仍然未能免俗要烟熏火燎的制造常常带有尸味的腊肉。端午的龙舟粽子是不可少的,有几个人想到那“露才扬己怨怼沉江”的屈大夫?还不是旧俗相因虚应故事?中秋赏月,重九登高,永远一年一度的引起人们的不可磨灭的兴味。甚至腊八的那一锅粥,都有人难以忘怀。至于供个人赏玩的。东西,当然是越旧越有意义。一把宜兴砂壶,上面有陈曼生制铭镌句,纵然破旧,气味自然高雅。
“樗蒲锦背元人画,金粟笺装宋版书”更是足以使人超然远举,与古人游。我有古钱一枚,“临安府行用,准参百文省”,把玩之余不能不联想到南渡诸公之观赏西湖歌舞。我有胡桃一对,祖父常常放在手里揉动,噶咯噶咯的作响,后来又在我父亲手里揉动,也噶咯噶咯的响了几十年,圆滑红润,有如玉髓,真是先人手泽,现在轮到我手里噶咯噶咯的响了,好几次险些儿被我的儿孙辈敲碎取出桃仁来吃!每一个破落户都可以拿了几件旧东西来,这是不足为奇的事。国家亦然。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
旧的东西之可留恋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应该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复不少。对于旧日的典章文物我们尽管喜欢赞叹,可是我们不能永远盘桓在美好的记忆境界里,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现实的地面上来。在博物馆里我们面对商周的吉金,宋元明的书画瓷器,可是溜酸双腿走出门外便立刻要面对挤死人的公共汽车,丑恶的市招,和各种饮料一律通用的玻璃杯!
旧的东西大抵可爱,惟旧病不可复发。诸如夜郎自大的脾气,奴隶制度的残余,懒惰自私的恶习,蝇营狗苟的丑态,畸形病态的审美观念,以及罄竹难书的诸般病症,皆以早去为宜,旧病才去,可能新病又来,然而总比旧疴新恙一时并发要好一些,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骛,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便是新旧之间两俱失之了。梦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注:“其寝不梦,神定也,所谓至人无梦是也。”作到至人的地步是很不容易的,要物我两忘,“嗒然若丧其耦”才行。偶然接连若干天都是一夜无梦,混混噩噩的睡到大天光,这种事情是常有的,但是长久的不作梦,谁也办不到。有时候想梦见一个人,或是想梦作一件事,或是想梦到一个地方,拼命的想,热烈的想,刻骨镂心的想,偏偏想不到,偏偏不肯入梦来。有时候没有想过的,根本不曾起过念头,而且是荒谬绝伦的事情,竟会窜入梦中,突如其来,挥之不去,好惊、好怕、好窘、好羞,至于我们所企求的梦,或是值得一作的梦,那是很难得一遇的事,即使偶有好梦,也往往被不相干的事情打断,矍然而觉。大致讲来,好梦难成,而噩梦连连。
我小时候常作的一种梦是下大雪。北国冬寒,雪虐风饕原是常事,哪有一年不下雪的?在我幼小心灵中,对于雪没有太大的震撼,顶多在院里堆雪人、打雪仗。但是我一年四季之中经常梦雪;差不多每隔一二十天要梦一次。对于我,雪不是“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承吉句),我没有那种狂想。也没有白居易“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那样的雅兴。更没有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那分幽独的感受。
雪只是大片大片的六出雪花,似有声似无声的、没头没脑的从天空筛将下来。如果这一场大雪把地面上的一切不平都匀称的遮覆起来,大地成为白茫茫的一片,像韩昌黎所谓“凹中初盖底,凸处尽成堆”,或是相传某公所谓的“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我一觉醒来便觉得心旷神怡,整天高兴。若是一场风雪有气无力,只下了薄薄一层,地面上的枯枝败叶依然暴露,房顶上的瓦栊也遮盖不住,我登时会觉得哽结,醒后头痛欲裂,终朝寡欢。这样的梦我一直作到十四五岁才告停止。
紧接着常作的是另一种梦,梦到飞。不是像一朵孤云似的飞,也不是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更不是徐志摩在《想飞》一文中所说“飞上天空去浮著,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著,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我没有这样规模的豪想。我梦飞,是脚踏实地的两腿一弯,向上一纵,离了地面,起先是一尺来高,渐渐上升一丈开外,两脚轻轻摆动,毫不费力的越过了影壁,从一个小院窜到另一个小院,左旋右转,夷犹如意。
这样的梦,我经常作,像潘彼得“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说飞飞,来去自如。醒来之后,觉得浑身通泰。若是在梦里两腿一踹,竟飞不起来,身像铅一般的重,那么醒来非常沮丧,一天不痛快。这样的梦作到十八岁不再有了。大概是潘彼得已经长大,而我像是雪莱《西风歌》所说的“落在人生的荆棘上了!”
成年以后,我过的是梦想颠倒的生活,白天梦作不少,夜梦却没有什么可说的。江淹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由是文藻日新。
王梦大笔如椽,果然成大手笔。李白少时笔头生花,自是天才赡逸,这都是奇迹。说来惭愧,我有过一枝小小的可以旋转笔芯的四色铅笔,我也有过一幅朋友画赠的“梦笔生花图”,但是都无补于我的文思。我的亲人、我的朋友送给我的各式各样的大小精粗的笔,不计其数,是没有梦见过五色笔,也没有梦见过笔头生花。至于黄帝之梦游华胥、孔子之梦见周公、庄子之梦为蝴蝶、陶侃之梦见天门,不消说,对我更是无缘了。我常有噩梦,不是出门迷失,找不着归途,到处“鬼打墙”,是内急找不到方便之处,即使找得了地方也难得立足之地,再不是和恶人打斗而四肢无力,结果大概都是大叫一声而觉。像黄粱梦,南柯一梦……那样的丰富经验,纵然是梦不也是很快意么?
骆驼阅读答案梁实秋 篇六
骆驼阅读答案梁实秋
骆驼
梁实秋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以前常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盼,一片油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两只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过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我之看得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的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此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丁丁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的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让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两只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焦?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地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骆驼不仅是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听说现在沙漠里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上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有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而是因为它体内的脂肪氧化可以制造出来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注:梁实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70年代移居美国西亚图,80岁时怀着深深的遗憾重返台湾。
阅读练习
16.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两只骆驼”“值得看”?(4分)
17.第2段描写动物园中的骆驼有什么作用?
18.作品借物抒怀。联系全文主旨,请概述出作者在文中两处划线句子中所寄寓的情怀。(4分)
19.有人说这篇散文是作者就是借骆驼的形象说人生感慨、思乡愁绪的抒情之作。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全文具体作答。
参考答案:
16.因为它们的遭遇与作者类似。4分因为它们的遭遇让作者联想到自己。4分
因为它们引起作者无限感慨。4分因为那两只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2分
因为它们显得可怜。2分因为它们值得同情。2分
17.第二段描写动物园中的骆驼,第三段描写儿时所见的骆驼,作品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突出了骆驼的悲剧形象。
18.【分析归纳】(6分)
海外游子思归却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6分)
答对下列其中一点得3分
①作者思归(思亲)之情。(3分)
②台湾不适宜自己久居的感叹。(3分)
答对下列其中一点得3分
①游子(作者)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3分)
②对忍辱负重的人(自己)却不容于现实的感慨。(3分)
19.同意,文章以“骆驼扮演的悲剧的角色”为主线,首先描写了骆驼狭小、肮脏的生存环境,表现骆驼被人冷落的处境;再通过肖像描写,突出骆驼生活的艰辛、凄凉;又通过“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扑簌的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细节,表现自己对回到家乡的渴望,从而完成了骆驼这个拟人化的形象的塑造。这正如作者自己的经历,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70年代移居美国西亚图,80岁时怀着深深的遗憾重返台湾。所以说,这篇散文是作者就是借骆驼的形象说人生感慨、思乡愁绪的抒情之作。
梁实秋《骆驼》练习及答案 篇七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以前常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盼,一片油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使是那两只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感,拘一把花生米掷过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我之看得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的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此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丁丁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的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使乖乖地跪下让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两只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焦?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地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骆驼不仅是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听说现在沙漠里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上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有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而是因为它体内的脂肪氧化可以制造出来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遥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注】
梁实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70年代移居美国西亚图,80岁时怀着深深的遗憾重返台湾。
【练习】
1.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两只骆驼”“值得看”?(4分)
2.文未说“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对骆驼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试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4分)
3.作品借物抒怀。联系全文主旨,请概述出作者在文中三个划线句子中所寄寓的情怀。(6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二段描写动物园中的骆驼,第三段描写儿时所见的骆驼,作品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突出了“不能不惊异”的感受。
B.作品对骆驼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寓主观色彩于客观描写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C.作品中的骆驼,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作者将情感倾注于“骆驼”这一形象,并通过对其遭遇的描述,抒写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D.作品的感情富于变化:先是对动物园里骆驼遭遇的同情,继而是对家乡骆驼的温驯的惊异,最后是对北方大陆骆驼的命运的释然。
E.作品的文字平实,但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股源于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沉思考而产生的充满悲壮色彩的情感激流。
【参考答案】
1、(语句理解)(4分)
因为它们的遭遇与作者类似。4分。
因为它们的遭遇让作者联想到自己。4分。
因为它们引起作者无限感概。4分。
因为那两只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2分。
因为它们显得可怜。2分。
因为它们值得同情。2分
2、(语句理解)(4分)。表达了对骆驼被迫退出世界舞台的1无奈;2失落(惆怅或痛苦);3不平;4自嘲。(能答对其中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
3、(分析归纳)(6分)。海外游子思归却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6分)。
答对下列其中一点得3分:
1作者思归(思亲)之情(3分)。
2台湾不适宜自己久居的感叹(3分)。
(答对下列其中一点得3分:
1游子(作者)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3分)。
2对忍辱负重的人(自己)却不容于现实的感慨(3分)。)
4、(鉴赏评价)(4分)。BC(A文中的对比不是为“突出‘不能不惊异’的感受”,而是为突出骆驼的悲剧形象。D对北方大陆骆驼日趋衰微的命运,作者表达的不是“释然”,而是不平与痛苦。作品的感情基调“悲”而不“壮”。)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4分。
骆驼梁实秋 篇八
问题:
1、为什么作者在写骆驼之前要写猴子,狮子,老虎
2、第二段对骆驼外貌的描写,突出了它上面特点?你认为公园里的骆驼为什么落得这样悲惨的地步
3、回忆儿时看到驮煤的骆驼,其目的是什么?
4、骆驼的命运日趋衰微的原因是什么?这里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它出自什么书?用这一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推荐答案
1、列举其他动物目的是为与骆驼的形象,生活做一个衬托,衬托出骆驼的悲惨,做出铺垫。
2、突出骆驼毛脱于皮的悲惨的形象特点,因为骆驼的生活气候,习性和台北动物园的地理,生活不适应,所以有如此悲惨的境地。
3、作者通过对儿时回忆描写出了骆驼曾经的光彩,以衬托此时骆驼的悲惨
4、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骆驼这一工具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而只能成为动物园中被观赏的对象。包含了作者对骆驼悲惨命运的感伤与同情。
5、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自《论语·泰伯》,用这一词表达作者对骆驼以后的生存生活和自身价值的一种乐观期望。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炝青蛤》
2.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烤羊肉》
3.梁实秋:如何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4.梁实秋:时间即生命
5.梁实秋与鲁迅
6.北大学生对梁实秋下最后通牒
7.梁实秋与八宝饭的故事
8.梁实秋谈吃:薄饼
9.梁实秋《过年》
10.梁实秋《读画》教学设计
梁实秋的骆驼答案 篇九
梁实秋的骆驼答案
梁实秋散文《骆驼》,为什么作者在写骆驼之前写猴子,狮子与老虎?有哪些作用呢?
骆 驼
梁实秋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以前常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盼,一片油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两只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过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我之看得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1)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的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此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丁丁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的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让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2)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两只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焦?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地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3)骆驼不仅是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听说现在沙漠里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上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有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而是因为它体内的脂肪氧化可以制造出来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注:梁实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70年代移居美国西亚图,80岁时怀着深深的遗憾重返台湾。
阅读练习题一
16.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两只骆驼”‘“值得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末说“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对骆驼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试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4分)
18.作品借物抒怀。联系全文主旨,请概述出作者在文中三个划线句句子中所寄寓的情怀。(6分)
19.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二段描写动物园中的骆驼,第三段描写儿时所见的骆驼,作品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突出了“不能不惊异”的感受。
B.作品对骆驼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寓主观色彩于客观描写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C.作品中的骆驼,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作者将情感倾注于“骆驼”这一形象,并通过对其遭遇的描述,抒写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D.作品的感情富于变化:先是对动物园里骆驼遭遇的同情,继而是对家乡骆驼的温驯的惊异,最后是对北方大陆骆驼的命运的释然。
E.作品的文字平实,但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股源于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沉思考而产生的充满悲壮色彩的情感激流。
参考答案
16.因为它们的遭遇与作者类似,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引起自己无限感慨;因为那两只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们显得可怜,值得同情。
17.表达了对骆驼被迫退出舞台的(1)无奈;(2)失落(惆怅或痛苦);(3)不平;(4)自嘲。
18.海外游子思归却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1)作者思归(思亲)之情(2)台湾不宜自己久居(答对以上一点3分)(3)游子(作者)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4)对忍辱负重的人(自己)却不容于现实的感慨(答对以上一点3分)。
19.B C(A文中的对比不是为了“突出‘不能不惊异’的感受”,而是为了突出骆驼的悲剧形象。D对北方大陆骆驼日趋衰微的命运,作者不是“释然”,而是不平与痛苦。E作者的感情基调“悲”而部“壮”。
阅读练习题二
1为什么作者在写骆驼之前写猴子 狮子 老虎?
2作者回忆儿时看到骆驼其目的是什么?
3它出自什么书?
参考答案:
1运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无人理采骆驼更衬托它悲惨的下场
2为了和动物园里的骆驼相比较沙漠之舟的本色不过如此
3负担沉重路途遥远 出自《论语》
梁实秋《下棋》练习及答案 篇十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做惨笑,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痛苦,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自古博弈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不过弈虽小术,亦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拱手认输。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招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赛跑,劈劈拍拍,草草了事,这仍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响,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作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都跳到桌上去了!
笠翁《闲情偶寄》说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之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都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耳光之后还要捂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下棋只是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是因为他颇合于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所以瓜棚豆架之下,与世无争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对,消此永昼;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宦海里翻过身最后退隐东山的大人先生们,髀肉复生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只好闲来对弈,了此残生,下棋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人总是要斗的,总是要勾心斗角地和人争逐的。与其和人争权夺利,还不如在棋盘上多占几个官;与其招摇撞骗,还不如在棋盘上抽上一车。宋人笔记曾载有一段故事:“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好弈棋,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往往躁怒作,家人辈则密以弈具陈于前,讷睹,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南部新书》)下棋有没有这样陶冶性情之功,我不敢说,不过有人下起棋来把性命都可置之度外。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选自《雅舍小品》)
【练习】
小题1:作者所说的在下棋上“太有涵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4分)
小题2:文中几次提到“下棋却是要争的”“下棋不能无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小题3:人们通常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作者却说“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这是为什么?(4分)
小题4:该文的可读性很强,缘于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请结合全文,从选材、结构和语言三方面加以探究。(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太有涵养的人”是下棋时受挫或失败后,仍然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的人。(评分标准:2分)因为他们既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痛苦,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评分标准:2分)(共4分)
小题2:①争得胜利,能够获得满足和快乐
②争的过程,能够让性情(个性)得到展现和释放。
③争,合乎人类好斗的本能,下棋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争斗失意后最佳的排遣方式。
(评分标准:1点2分,3点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不吐不快,②招怨遭讥,③心里受病。(评分标准:1点1分,2点2分,3点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①选题契合大众休闲又好胜的心理需求,容易产生共鸣。
②结构看似平常,实质奇崛。抓住下棋、观棋和感悟三方面写,重点突出,贴近公众的阅读心理。
③语言诙谐幽默,描写细腻形象而又生动活泼,很耐读。
(评分标准:1点2分,3点6分,能够扣住技巧,从题干要求的三个方面谈,意思对即可。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梁实秋《骆驼》练习及答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