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镇江金山导游词参考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镇江金山导游词1
“三山-金山湖”的地质地貌现象极其丰富,极其典型。在焦山-象山一线除了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背斜以及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种地层外,更能看到长江沿江断裂的断裂面和残留在江面上背斜的北翼——焦山、松山、寥山,这对于研究长江大断裂有着独特的意义,它是长江大断裂惟一得以保存至今的物证。在北固山,从下向上看,依次可以看到粗面集块岩、凝灰岩、流纹状粗面岩等火山喷出岩。在金山,可以看到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在三叠纪石灰岩中的岩浆侵入现象。在“天下第一泉”,还能看到古代曾出露在江水之中、现已上岸的岩溶上升泉。在金山湖,则可以看到河漫滩、边滩、鬃岗等一系列长江堆积地貌,还能看到长江在北岸(凹岸)的冲刷现象和在南岸(凸岸)的堆积现象。金山湖作为一个由边滩发育后封闭而成的河成湖,在长江中更是少见……
除此而外,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三山”,还有着“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刘备招亲”、“焦光三诏不起”、“韩世宗大战金兀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众多民间传说。
因此,“三山-金山湖”既有众多地质自然景观,又有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文景观。这里的旅游业开发较早,并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提档升级”建成地质公园可谓是锦上添花。
镇江金山导游词2
金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北回归线以北。有44米高,520米周长,原是扬子江中的唯一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称。宋朝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的诗句,就是对当年金山的写照。金山佛寺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造,殿字厅堂,亭台楼阁,椽木栋接,相比相衔,丹辉碧映,加上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使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的奇特风貌。
进入山门是天王殿,这是一座单檐歇山的宫殿式建筑,当中供着笑
口常开的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天王殿后是重檐歇山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大殿正中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3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罗汉,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3尊大佛的背面塑有海岛。海岛的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善财童子参拜53位菩萨的'塑像。
大殿两侧的厢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处。
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保存着7块乾隆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内有四宝室,陈列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观音阁南与妙高台、楞伽台,北与慈寿塔、法海洞椽接栋连,碧映丹辉。由楞伽台循级北登,可至金山的顶峰留云亭,亭内有康熙帝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故此亭亦称江天一览亭。留云亭西北,有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鳌山下有一个古仙人洞,这是道教的遗迹。
由观音阁往北,可登慈寿塔,此塔初建于齐梁,距今已1400余年。金山过去曾有双塔,已废,现存此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为木结构,七级,有梯可上下,每层均围以走廊和护栏。
从慈寿塔往北至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带桥旁有一白龙洞,根据神话传说,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沿白龙洞向右上行不远至朝阳洞,此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镌有“日照岩”三字。每当日出之际,这一带石壁迎着朝阳金光四射,水天尽赤,蔚为奇观,是金山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岩壁上所刻“朝阳洞”三个大字系明代滕谧所书。
镇江金山导游词3
金山位于市区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直至清代道光年间,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于是“骑驴上金山”曾盛行一时。金山形胜天然,风景幽绝,自古为我国优美游览胜地之一。
金山自古名称很多,古人把扬子江比作香水海,把这座山比作《华严经》里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而宋代王存著的《九域志》中则有另一说法:唐代高僧法海云游来此,为子修复寺庙,每日在山间披荆斩棘,一日挖到黄金。地方官李奇上反皇帝,皇帝敕令将黄金交法海作修复寺庙之用,并名山为金山。此外,金山还曾叫过泽心山、浮玉山、获茯山、龙游山、紫金山等。而金山的名则与金山寺有关,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形成“寺裹山”的独特风貌。宋休以来,京流传着“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评语。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中国有名的古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于此,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说《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即今镇江城)”一回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关乾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历代诗人、书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张祜、孙鲂、苏东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赵孟頫、王阳明等登临观景,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遗迹和脍炙人口的题咏。唐代起,国际友人登山游览者络绎不绝。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居住金山两年半时间,绘有《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等有关金山的画卷,现保存在寺庙。
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却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骚客和游人。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此话自有一番道理,当你游览金山之后,便会明白其中的奥妙。金山游览路线
江天禅寺——夕阳阁——观音阁——楞伽台——佛印山房——金山四宝——慈寺塔——古法海洞——留云亭——妙高台——七峰亭——白龙洞——朝阳洞——古仙人洞——玉带桥——御码头——郭噗墓——天下第一泉江天禅寺
镇江金山导游词4
金山名胜古迹甚多,俯拾皆是。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高30米,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处,仿佛把这座山都拔高了。砖木结构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层八面都有走廊和栏杆,八面通风,面面有景,层层风光不一样,宋代王安石诗云:“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观音阁、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龙洞等名胜古迹,皆依山旁势凿岩而建,构思神巧,令人赞叹建筑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艺术。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十六日雪中渡江》云:“故人折简近相招,一舸横江路不遥。醇酒暗消京口雪,大帆平压海门潮。扬州灯火难为月,吴市笙歌剩此箫。那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将金山比为一朵美丽的莲花。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遥。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第一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遂随金山登陆。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称“南泠泉”。
中泠泉曾一度迷失,后来于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为池,并由常镇通海道观察使沈秉成,于同治十年春写记立碑,建亭覆亡。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并拓地四十亩,开塘种植荷菱,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柳荷相映,十分秀丽。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个遒劲大字,为王仁堪所书。池旁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楼下层前壁左侧,嵌有沈秉成所书“中泠泉”三字石刻,右侧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书常“中泠泉辩”石刻。
唐朝以来,中泠泉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也不见沉底。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其醇可知。
镇江金山导游词5
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
【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先请各位来看“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接着看“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楞伽台】
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红木家具、名人书画。中央有座玲珑的四方亭,因亭内曾陈列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故取名“雪浪亭”。据说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法师相托在此写过《楞枷佛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写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诗句。走上台顶厅外长廊,极目远眺,当我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是不是也能感受到“清风明月,近山远水”的意境呢?
【留云亭—佛印山房—七峰事—古仙人洞】
各位游客:请跟我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失败,无奈出家遁入空门。由于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则成了宋代有名的大学士,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从佛印山房朝西北沿路西行,就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该亭又称七峰阁。据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访道月方丈,告诉他自己昨夜营宿瓜洲时,梦见两犬讲话。道月解梦说:“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临别时,道月赠诗一首:“**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意在提醒岳飞。岳飞被害于**亭时叹息:“悔不听道月之言。”后来秦桧得知金山寺道月方丈能未卜先知,便派将军何立前去拘捕,何立刚到金山,见道月在召集佛会说法:“吾年四十九,是非终目有。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说完便坐化归天了。秦桧未拿到道月,认为金鳌岭上七峰突出,每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削平七峰,以破坏风水,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就建了这座“七峰亭”。
沿七峰亭北面弯曲石级路向下,有一洞深6.6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这是道教遗迹。传说仙人吕洞宾曾在这里观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国佛教徒也曾把观音供奉此洞,又名白衣洞。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下去看看这个古仙人洞。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镇江金山导游词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