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中国春节习俗祭灶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祭灶节的寓意 篇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祭灶节这天,人们都在祈祷未来的生活愈加美好。最重要的是祭灶节的文化意义,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民间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文化的传承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
祭灶节活动的含义 篇二
一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民谣“二十三,糖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有所说“官三民四船家五”之谈,也就是官家二十三祭灶。农民二十四。船家二十五。其实人们一般都是在二十三祭灶。
二
在《礼记》的《祭法》篇称,「王为群姓立七祀」,在七祀中有一祀就是祀灶。上灶还要洗刷锅盆,因此《礼记》的《礼器》篇又称祭灶是「老妇之祭」,「惟盛食于盆,盛酒于瓶,卑贱之祭耳。虽卑贱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于饮食,故报之也」
三
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农村,祭祀活动仍很重视。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很有幸亲身经历过祭灶神这一活动。
四
祭灶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祭祀活动中,它的地位仅次于祭祖。
这个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民族。他们没有游牧民族的粗放,也没有欧洲海盗们的野蛮。因为他们的生活不需要浪迹天涯,更不需要漂泊四方。他们要做的,就是永远深爱这块土地。
五
祭灶神活动,反映了中华民(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族几千年人民的心态,反映了他们对土地的眷恋,对生命的爱护,反映了他们的“忠”“义”“孝”,反映了人性的“真”“善”“美”。
祭灶是民间一个重要的活动,体现了人们生活的多样性,生活需要仪式感。祭灶节每个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在民间的影响非常大,节日期间都会祭拜自家的灶神。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国春节习俗祭灶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