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珠心算学生方法口诀表(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珠心算提升方法 篇一
拨珠口诀
加一:进一双分九 减一:退一双合九
加二:进一双分八 减二:退一双合八
加三:进一双分七 减三:退一双合七
退商口诀: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
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
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
商九口诀共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
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
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珠心算口诀 篇二
下珠不够+,
请5来帮忙。
+1,下5-4;
+2,下5-3;
+3,下5-2;
+4,下5-1;
幼儿珠心算加减法口诀 篇三
十位档不够+,
+100+补数 十位档不够-,
-100+补数
10---90,20---80
30---70,40---60
50---50
珠心算口诀 篇四
下珠不够-,
请5来帮忙。
-1,去5+4
-2,去5+3
-3,去5+2
-4,去5+1
珠心算提升方法 篇五
指向与集中注意力训练
很多的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经常被其他的事情所分散开。别人的一句话,房间外的声音都容易把孩子从当前的事情上转移开。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可能很长,毕竟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没有成人那么的强。但是面对着升学的,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未来的课堂里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针对孩子做事经常开小差,容易走神,珠心算是一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在这门课上孩子的注意力将会被数字计算高度的调动起来,不仅是眼睛、耳朵和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大脑要进行高度的运转,从而调配身体的感官。渐渐的,孩子的注意力会不断的培养起来,为今后步入学校打下一定基础。
注意力范围的训练
当今在实验心理学的课堂中,出现了一种测量人注意广度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到受测者注意力的范围。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那些注意力范围比较广的人,在玩“连连看”的时候要比那些注意力范围较窄的人要好。那么培养孩子注意力的范围利于儿童更好的观察事物,也利于他们的记忆力。在进入学校学习语文学科的时候,更利于孩子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注意力范围只有几个字的儿童和一个注意力有两三行的儿童,那个的阅读速度比较高呢?
注意力持久性的训练
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家长反映,45分钟的课孩子最多能够坐住20分钟左右,而后边的时间里,孩子会左顾右盼,更不要提认真听讲了。那么面对这种注意力持久性差的问题,家长也很头疼。坐不住,就无法听讲,不听讲势必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学前期儿童的家长就应该早期预防。
学习珠心算课程,随着难度的增加,每个儿童进行计算的数字越来越多,由最初两三个数的加减乘除发展到后边十几个数字的加减乘除。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孩子有很好的注意力持久性,不然就无法完成数字的计算。当儿童能够顺利的完成多位数字计算的要求时,家长就可以发现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已经提高了。
注意力稳定的训练
一个有稳定注意力的人,对于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有拥有稳定注意力的学生,才能够保持持久的思考和形成稳定的思维能力。假象,一个没有稳定注意力的人在做一道几何题时,头脑中怎么会出现稳定的图形来进行想象。
这种稳定的注意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培养的。一个学过珠心算课程的学生都知道,课程最终的结果是脱离算盘进行快速的计算,虽然脱离的现实中的算盘,但是学生实质上是通过在头脑中出现的隐形算盘进行快速的计算。那么就要求,在头脑中那把隐形的算盘是一个稳定的脑像图,不然在计算几个数字后,一旦图像不稳定模糊了,那么后边的计算便无法进行了。
珠心算学习方法 篇六
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珠算是基础,透过实珠(算盘)的操作,让学习者了解四则计算的变化及方法。随着技巧的熟练,学习者脑中的影像逐渐建立,透过影像的仿真操作(虚盘)即产生心算的功能,所以心算是珠算的高级显现。珠算与心算就如同人之双足,无法择一独行。
珠算的学习,可熟练掌握到计算能力及记忆能力。而记忆能力中的表象,便是心算过程中最重要的算珠图像,计算过程中,算珠图像,由静珠瞬间不断化成许多动珠运转,以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愈是纯熟的珠算技巧,愈发挥高超的心算程度。因此,在学习珠心算过程中,应珠算与心算并行不悖,珠算在先奠定基础,心算在后瞬间表示。珠算在难度渐高时,会进展缓慢,心算却能更通畅无碍,天马行空。当心算的空间,逾越珠算的限制,即达学习者的最高境界。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不但培养儿童超常的计算技能,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珠心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珠心算本身的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
科学教学与训练途径
教学与训练的途径决定着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与训练中只有客观地遵循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及珠心算本身的特点,确定科学、高效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才能实现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最优化。珠心算教学与训练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型;二是课堂教学班普及型。后者又可分为课外与课内两种。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的提高型,由于参加的儿童一般从一个或几个年龄相当的班中挑选出来的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儿童,所以教师要采取熟练珠算,逐步过渡到珠心算的思路进行教学。从加强珠算的基本功(即记数、拨珠、写数等)和珠算加减法训练着手,待加减算能算10笔两、三位数时,再引入珠心算。这样基本功扎实,进度快,有利于培养心算尖子,参与竞技。
对于全班进行的普及型,特别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好走珠算与珠心算基本同步的路子,即从认识数开始逐步渗透珠心算的思想。
教学与训练时间
珠心算的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儿童多练,才能实现珠算向珠心算的转化。多练也并不是无限制花大量的时间练,必须有一个“度”。 每次训练时间长了大脑容易疲劳。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指出,任何一种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对儿童都是极其有害的。儿童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对儿童珠心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培养和应有知识的掌握,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考虑到儿童的注意不稳定性及人的记忆与遗忘的规律性等因素。因此,在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中,除了每次课间要安排些休息,最好让儿童到室外做些全身运动,以保持大脑清醒,调节精神和视力外,建议珠心算的普及型教学每周最好分散活动2—3次,每次30—40分钟;提高型每周最好安排课余活动5—6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这样既能提高训练效率,又能使学习珠心算的儿童有时间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合适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每个儿童在接受、理解、记忆等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只考虑算法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儿童的接受能力等,那么势必影响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反之亦然。同时珠心算教学要求与目标不同,所以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区别。
珠心算学习如何入门 篇七
珠心算教学方2113法不同普通的教学方法,当然也不能5261用普通心理学规范珠4102心算教学。同样也不能用普通的心理规1653律指导珠心算教学。哲学有云,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为了搞好珠心算教学,一个有效办法是学习探究珠心算入门的基本规律。
把视觉后象变成强化的视觉后象在相对会打算盘的基础上,利用视觉后象进行强化视觉后象的训练。训练的办法是:先看清楚算盘,然后把眼睛闭上,“看”自己视觉后象的脑算盘形象。“看”该形象的算盘框是什么颜色、珠是什么颜色、珠的样式、珠的数量与位置。如果所“看”的内部脑图像不太清晰,可以再看一眼实际算盘,然后再“看”后象(内部脑图像)中的算盘。反复几次,学生们的后象算盘将会更清晰。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时的算盘已经不是简单的视觉后象,我们称之为强化视觉后象。普通心理学主要是揭示心理自然形成的规律,而珠心算这个教学过程是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了能动的改造和强化。这一点是普通心理学没有做到的事情,也是珠心算界的一种创造。
珠心算口诀表 篇八
一、珠心2113算加法口诀表:
一上一、二上二、三5261上三、四上四4102、五上五、六上六、七上七、八上八、九上1653九;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
一去九进一、二去八进一、三去七进一、四去六进一、五去五进一、六去四进一、七去三进一、八去二进一、九去一进一;
二、珠心算减法口诀表:
一下一、二下二、三下三、四下四、五下五、六下六、七下七、八下八、九下九;一上四去五、二上三去五、三上二去五、四上一去五;
一退一还九、二退一还八、三退一还七、四退一还六、五退一还五、六退一还四、八退一还二、九退一还一。
三、珠心算除法九归口诀:
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
四、珠心算除法退商口诀: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
五、珠心算除法商九口诀: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珠心算 口诀 篇九
满10加口诀
个位档不够+,
+10-补数。
1---9,2---8 3---7,
4---6 5---5
珠心算口诀 篇十
破十减口诀:
个位档不够
-,-10+补数。
1---9,
2---8 3---7,
4---6 5---5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珠心算学生方法口诀表(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