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墨子的生死之谜介绍(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墨子有巨子腹 篇一
墨子有巨子腹听起来还以为是墨子有个大肚子,实则不然,它的原意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墨家有个领袖叫腹黄,有一天他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惠王就对他说“你年事已高,有没有别的儿子,寡人已经命令手下不杀你儿子了。”然后腹黄却说:“不行,我们墨家的规矩是杀人处死,伤人处刑,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大王虽然赦免了我儿子的罪行,但是我不能不遵守我们墨家的规则。”后来腹黄还是坚持将自己的爱子杀死了。而这一切是因为腹黄为了天下的大义而割痛杀死自己儿子,也是像天下做一个榜样,俗话说:“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腹黄可谓是大公无私了。
这个故事出自于《吕氏春秋·去私》,由儒墨兼修的吕不韦所写,而墨家便是由春秋末战国初著名学派,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推广着“非攻”思想,以爱民为本。
到我们如今现实时代,法不徇情,作为领袖更应该守法,不能借用自己的权利而破坏法律,这样不仅打破了法律的严明,更是让百姓不能信服。
这也同时可以看出墨家思想的正直性,也表明了墨家的思想,以天下之利为大利,也是墨子所主张推广的“兼爱”思想,要以人民百姓之利为准。
墨子的生平简介 篇二
墨子的出身微贱,曾经学习过儒家的儒术,后来由于不满儒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于是就自己创立了墨家学派以抗衡儒家学派。
墨子曾经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墨家学说,有《墨子》一书流传于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甚至和儒家学说并称“显学”。
公元前5世纪,墨子出生在以木工为生活手段的家庭。墨子从小就学习了家里的木工制作技术,由于聪明又善于思考,他成为杰出的木匠工程师,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墨子曾经做宋国大夫,觉得“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以看出墨子是一个体察“农与工肆之人”苦难的士人。
墨子“好学而博”,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爱民者。
墨子可能是察觉到了人性薄弱的地方,他的著作《天志》《明鬼》宣扬要敬重天道和鬼神,用来威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皇帝,逐渐的形成了墨家宗教观。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收门徒,将自己的学说宣传出去;二是积极地反对兼并战争。
前376年,墨子卒,墨家弟子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狐骀山下中。他的陪葬品很是简单,最有价值的是《墨子》这部手稿。
生平简介 篇三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篇四
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②天志明鬼
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⑤非乐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⑥非命
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的生死之谜 篇五
1、墨子生于何年?
关于墨子出生时的情形,元朝学者伊世珍在他的《琅嬛记》中是这样描述的:
“其母梦,日中赤鸟飞入室中,炎辉照耀,目不能正。警觉,生乌,遂名之。”
这个传说并未提供墨子生年的有关信息,但如果进行另类解读,到很能理解墨子为何名“翟”(翟,鸟也,凤凰也)。
关于墨子出生的时间,河南鲁山县赵村乡中汤村一带也有一个口述流传:
墨子生肖属鸡,农历九月初八生。而当地有座红佛寺,寺中有墨爷庙,墨子塑像的发髻上,插着一只鸡毛,彷佛可以做旁证。山民每逢九月初八为墨子庆典生日,要举行坑染礼,跪拜礼,唱歌谣等活动。中汤村居民李玉堂、卫天明、张鸿禄、赵松昌、李忠贤等老人甚至很具体地说,墨子生肖属鸡,生于楚惠王九年。(郭成智:《墨子年代考述》,见于《墨子鲁阳人考论》,黄山书社出版发行1997年7月第一版53-54页)
莫非墨子正好是鸡年出生,而其母生墨子时又梦见飞鸟入室,所以名之为“翟”?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楚惠王九年,即公元前480年,农历辛酉年,正好是鸡年。如果这个说法准确的话,那么据此推算,墨子止楚攻宋那年(前440年)正好40岁,倒是比较符合常理。(郭成智先生分析:据《诸宫旧事》载,墨子向楚惠王献书后回归时,惠王以自己年老派穆贺向墨子辞行,该年为楚惠王50年,即前439年。而墨子止楚攻宋,又在此前一年,即前440年。这一年墨子刚好40岁,正 https://www.chayi5.com/ 是思想成熟,声名大震,精力充沛之时。这样他才能从遥遥一千余里之外,”裂裳裹足,十日十夜至于郢。“如按方授楚先生之说,墨子生在前490年,墨子已50岁,恐怕体力已经不支了。若按梁启超先生之说,墨子生在前464年,这年墨子才24岁,24岁的人恐怕是不会有那么高威望的。鲁阳文君也不会向惠王介绍说”墨子北方贤圣人“。惠王也不会使文君追墨子,并以书社五(百)里封之。)
郭成智先生的这个说法,正好与任继愈、张岱年两位先生的判断不谋而合。
墨子生于公元前480年,这个数据与孔子卒年(公元前479年)相差一年,与司马迁《史记》附著《孟荀列传》的说法比较吻合:“墨翟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可以确信。
2、墨子逝于何时?
关于墨子的最终归宿,东晋时期的道士葛洪著有一部《神仙传》,做了更加玄妙的解释:
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已可知,荣位非常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子游耳!”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于是数闻左右山闲有诵书声者,墨子卧后,又有人来以衣覆足。墨子乃伺之,忽见一人,乃起问之曰:“君岂非山岳之灵气乎?将度世之神仙乎?愿且少留,诲以道要。”神人曰:“知子有志好道,故来相候。子欲何求?”墨子曰:“愿得长生,与天地相毕耳。”于是神人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二十五篇。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复须师。”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验。乃撰集其要,以为五行记,乃得地仙,隐居以避战国。至汉武帝时,遗使者杨违,束帛加璧以聘墨子。墨子不出,视其颜色常如五十许人。周游五岳,不止一处。
按照这个说法,墨子82岁开始隐居修道,后来修成神仙,长生不老了,直到汉武帝时期还活着。这自然是不可信的。但这里也留下了一个重要信息,墨子是长寿的。很可能墨子享年超过82岁。
今鲁山县熊背乡土掉沟和黑隐寺一带群众流传说,墨子活了八九十岁。(郭成智:《墨子年代考述》,见于《墨子鲁阳人考论》54页)据此估计,墨子甚至可能活到到90多岁。也就是说,墨子的卒年最晚可能到公元前390年甚至更晚。
在墨子书中,墨子最晚经历之事是止鲁阳文君攻郑,此事发生在郑繻公被杀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93年。但墨子绝对不可能活到公元前381年,因为这一年正是吴起死的那一年,而据吕氏春秋上德篇记载,吴起死时墨家巨子已传至孟胜。
所以墨子仙逝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393年到公元前381年之间。梁启超认为墨子卒年在公元前387年前后。这个数据正好是中间值。但若到前387年,则墨子已是90多岁了。所以方授楚先生说“似尚可移前,而不能再晚也。”
3、结论:墨子(公元前480年----约公元前389年),享年约91周岁
徐希燕先生也有一篇文章《墨子生卒年考》(见于《中原墨学研究》),考证做的很科学。
徐希燕对墨子的生卒年月的考证,一是以墨子生平中所接触的主要人物:公输般、鲁阳文君、巫马子(施)、楚惠王、文子、公孟子(公明义)、季康子等的生卒来考证。一是把诸家的说法进行综合分析,找交集,取中间数,得出结论:墨子生年可初步断定为公元前480年,即周敬王四十年,这年恰好属性是鸡年。
徐希燕对墨子的卒年的考证,根据吴起之死、与齐大王对问、齐康公兴乐万、与鲁阳君对话、止齐伐鲁等等事件中墨子的作为,再把诸家的说法进行综合分析,可断定卒年在公元前394年——384年之间。取其中间年数,应是公元前389年,即周安王十三年。
墨子与公输班的故事 篇六
墨子和公输班两个人,让世人经常拿来比较的就是他们的工艺。众所周知,无论是墨子还是公输班他们的机关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谓是出神入化,甚至推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很多人都喜欢讨论二者究竟谁更高一筹。
公输班,一般指鲁班,(约公元前507年到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班,班输,被人尊称车输子,惯称“鲁班”。鲁国人(现山东滕州),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三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的许多工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约公元前450年后,鲁班从鲁国到了楚国,担任楚国大夫,开始帮助鲁国制造兵器。《墨子公输》中记载鲁班将云梯改制成凌空而立,用来攻城。墨子还特意赶到楚国,劝说鲁班,这就是著名的“止楚攻宋”。相传鲁班曾被墨子所屈,鲁班发明了许多战争的兵器和机械,墨子向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又信奉仁义至上,所以在楚国攻打宋国之时,墨子曾前往劝说楚国君主和鲁班。鲁班开始时像墨子炫耀自己的发明,墨子语言巧妙,用心精巧,很快就让鲁班折服。后来在比拼的过程中,鲁班所创造发明的攻城器械全部用完,墨子守城却还有别的法子,最后让鲁班心服口服。
墨子简介 篇七
是鲁山人,虽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墨子于是开始各地游学,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丧和奢靡礼乐,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从墨子对儒家的攻讦中可以看出,两者在爱的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扞格。而且墨子构建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认同、认可儒家的价值理念,只是在具体走向上以不同的诠释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 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
墨子的学说以实用为主,缺少深厚的理论基础,他的很多主张都是针对现实中的缺陷而发的,墨家这种突出的实用理性,不但使其著作存在很多前后矛盾之处,而且理论适应性很差,一旦时过境迁就失去了存在基础。所以荀子说“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墨子的生死之谜介绍(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