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幼儿教育反思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09:15:1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幼儿教育反思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儿教育反思精品多篇

幼儿教育反思 篇一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虽然《纲要》所提倡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如何将新观念在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育行为,从而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难点。如在一次“从1到10”的唱数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最后用雪花片一边摆放一边数数,出现了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多种情况:有的孩子将10块积木摆成一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竖排;有的孩子在装材料篮子的四个角摆放;有的孩子甚至插接雪花片边数边玩等。孩子们的想像极为丰富,数数方法多种多样,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面对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我只想到要完成预定目标,而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教育策略和行为,因此失去了与幼儿深人互动的契机。

这次活动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对照《纲要》精神,我认为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是贯彻实施《纲要》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与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

不久,在准备“合作分享真快乐”的活动时,我想在活动中有机渗透数教育,让儿童获得有关“二等分”的知识,于是预设了这样一个弹性目标――“尝试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用来绘画的纸不够用。真实活动时,出现了这样的合作分享情景:有的孩子把纸对折,打开后一人画一半;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一条线,一人画半边;有的孩子两个人一起画;还有的两个孩子轮流画。这与我让孩子用对折分纸感知二等分的设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那将重蹈覆辙。于是,我及时调整了目标和活动内容,鼓励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纸不够用,怎么办?经过这样的调整,幼儿的兴趣一直很浓,取得了好的效果。

这个案例让我反思到,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的计划有差异时,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儿童的行为领先于教师的目标,那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反之,若教师的预设目标高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努力也难以达到,那么教师则应及时降低目标,调整策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既是幼儿的伙伴,又是引导者,在参与中支持幼儿的“工作”,鼓励其尝试和探讨。

本学期开学时,孩子们都同意老师提出的取消佩带进区标志牌、以限定人数均衡分配各活动区人数的规则。但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娃娃家出现了18个人的情况。孩子们都知道各区只能容纳5个人的规则,但他们还是想按自己的意愿活动,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也不知道怎样解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简单地以老师的身份来指挥幼儿谁该玩或谁不该玩、谁走或谁留,而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现场的讨论中,孩子们认识到人多很拥挤,也不便于活动,最后以不少幼儿的自动离开而解决。现场的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也就随之终止了呢?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讨论,商量怎样能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嘉嘉小朋友提出的恢复使用进区标志牌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从那以后,活动区活动再没出现类似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由于老师对班上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更改规则后导致问题产生,好在发现问题后,教师没有自行解决了事;而是以引导者角色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策略。

这个事例让我感觉到,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的协同。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只关注儿童不关注教师,那么教师就无法发挥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关注教师不关注儿童,那么儿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可能实现适当地调整教育行为,从而使幼儿得到适宜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在理解其内涵并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努力向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前进,才能达到师幼的协同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也产生不少困惑,如什么才是教育的时机?怎样才能敏锐地察觉并抓住时机?抓住时机后,应该怎样及时地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才不至于错过时机……

幼儿教育反思――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虽然《纲要》所提倡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如何将新观念在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育行为,从而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难点。如在一次“从1到10”的唱数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最后用雪花片一边摆放一边数数,出现了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多种情况:有的孩子将10块积木摆成一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竖排;有的孩子在装材料篮子的四个角摆放;有的孩子甚至插接雪花片边数边玩等。孩子们的想像极为丰富,数数方法多种多样,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面对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我只想到要完成预定目标,而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教育策略和行为,因此失去了与幼儿深人互动的契机。

这次活动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对照《纲要》精神,我认为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是贯彻实施《纲要》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与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

不久,在准备“合作分享真快乐”的活动时,我想在活动中有机渗透数教育,让儿童获得有关“二等分”的知识,于是预设了这样一个弹性目标――“尝试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用来绘画的纸不够用。真实活动时,出现了这样的合作分享情景:有的孩子把纸对折,打开后一人画一半;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一条线,一人画半边;有的孩子两个人一起画;还有的两个孩子轮流画。这与我让孩子用对折分纸感知二等分的设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那将重蹈覆辙。于是,我及时调整了目标和活动内容,鼓励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纸不够用,怎么办?经过这样的调整,幼儿的兴趣一直很浓,取得了好的效果。

这个案例让我反思到,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的计划有差异时,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儿童的行为领先于教师的目标,那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反之,若教师的预设目标高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努力也难以达到,那么教师则应及时降低目标,调整策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既是幼儿的伙伴,又是引导者,在参与中支持幼儿的“工作”,鼓励其尝试和探讨。

本学期开学时,孩子们都同意老师提出的取消佩带进区标志牌、以限定人数均衡分配各活动区人数的规则。但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娃娃家出现了18个人的情况。孩子们都知道各区只能容纳5个人的规则,但他们还是想按自己的意愿活动,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也不知道怎样解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简单地以老师的身份来指挥幼儿谁该玩或谁不该玩、谁走或谁留,而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现场的讨论中,孩子们认识到人多很拥挤,也不便于活动,最后以不少幼儿的自动离开而解决。现场的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也就随之终止了呢?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讨论,商量怎样能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嘉嘉小朋友提出的恢复使用进区标志牌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从那以后,活动区活动再没出现类似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由于老师对班上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更改规则后导致问题产生,好在发现问题后,教师没有自行解决了事;而是以引导者角色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策略。

这个事例让我感觉到,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的协同。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只关注儿童不关注教师,那么教师就无法发挥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关注教师不关注儿童,那么儿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可能实现适当地调整教育行为,从而使幼儿得到适宜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在理解其内涵并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努力向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前进,才能达到师幼的协同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也产生不少困惑,如什么才是教育的时机?怎样才能敏锐地察觉并抓住时机?抓住时机后,应该怎样及时地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才不至于错过时机……

这些都是今后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的问题。

幼儿教育反思 篇二

摘要】幼儿教学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人才,一直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借助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幼儿教学实践出发,反思幼儿教育实践的相关问题,以借教学人员与人才培养院校参考,在幼儿教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

关键词】幼儿教学;实践反思;新时期;人才培养

如何解决幼儿师范教育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使幼师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幼儿专业知识与学习方法,为胜任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教学服务,做好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是幼师教学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点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首先是要理解“教育衔接”是什么?从学理上来讲,“教育衔接”是指将学校教育各阶段相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1.幼儿教学理论层面上

1.1当下幼儿园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分裂

从当下幼儿园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高校幼儿教育课程中存在诸多不如。首先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上。当前,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普遍重视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而轻教育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注重必修课,然而,对选修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幼儿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教学类课程比例。教育类课程课时过少,在幼儿课程中教育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小,不能凸显出师范院校的特性。教育类课程是能够集中体现“师范性”的课程,是幼师院校的特色,也是幼师院校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主要途径之一。其教学设置中实践类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和教育基础课都很少,这种课程结构安排让教师缺乏自由度与灵活性,学生不能依照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及其不利。

1.2目前幼儿教师群体对教学研究缺乏认识

从当下,幼儿园教学群体来看,由于种种现实问题,大多数个体更加注重教学,而对教学深入研究不够。其内在原因可能与当下幼儿教学院校的教学环境有直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国幼师院校历来注重理论课程教学、轻实践课程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的价值。现今人们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应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外,在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学习实践指导等方面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学前教育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幼儿专业实践课程虽然是以学科为中心来设计的,但当前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却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建设而偏重于理论课程建设。幼儿园幼儿的现行课程经过不断改革,对健康、心理、体力活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不断加强。

2.幼儿教学实践层面上

2.1幼师院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践实习机会过少

作为一名幼儿专业的教学人员,深感到初到教学工作岗位上的种种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实习、实践的知识储备过少。从根本上来讲,与幼儿院校的培养有着直接关联。当下,幼师院校对师范学生学习实习、实践关注相对较少,以及对幼儿园幼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动态等衔接问题关注不够。高校幼儿专业学生对幼儿学科认识不够深刻,学习多有盲从心理缺乏与老师的沟通。幼儿师范的学生毕业是需要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的,一味地灌输大学知识,缺乏观摩幼儿园课堂机会和与幼儿园课堂的联系。对幼儿园幼儿课堂讲授模式不熟悉,缺乏对幼儿园幼儿课堂的真实感受,对幼儿园幼儿课程改革就一无所知,高校没有建立起与幼儿园幼儿教学相联系的结合点,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不能及时排除学生的顾虑和对的幼儿教学的疑问,对于幼师学生幼儿知识知识的巩固和教师幼儿教学方式的培养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些野外实践课几乎不开,致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不能对所学知识学深吃透,很难胜任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第二课堂的职责需要。从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角度看,与幼儿园幼儿教学脱节缺乏课程内容重组能力,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的要求。

2.1学前教育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与幼儿园教学内容脱节

在与幼儿园幼儿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幼儿身心特点、幼儿新时期的特征、教学养成条件及区域幼儿与区域自然幼儿等课程的一些知识在新教材很少安排。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课安排偏少,理论课安排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教材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联系密切教材。但是伴随学前教育课程调整和幼儿园幼儿课程教改,与之课程调整相配套的教材更新换代却明显滞后。知识更新相对较慢,新知识、新科技、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及时被补充道幼师教材中来,现有的教材与幼儿园幼儿新课改内容相比,严重落后和脱离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幼师教学对幼儿园教学的热门内容,如:区域自然幼儿、区域经济幼儿与环境资源保护教学等内容重视不够,有的幼师学校幼儿专业即使开设了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区域幼儿等这些选修课程,也往往因为课时相对较少,缺乏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很难与幼儿园幼儿教改进行有效衔接。

结语

作为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学人才的幼师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要求的毕业生,是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的。鉴于当前多数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于幼儿园新课改的现实,如何加大高校幼儿课改力度,做好幼师与幼儿园幼儿改革的有效衔接是今后学前教育教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大部分都侧重于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却忽视了忽视专业课,同时,专业课时过多和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过多等衔接问题,以及学前教育教材在幼儿学、教育学等缺乏实际价值的理论课程上涉及过多等问题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xx,(09):3-13.

[2]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1):150-154.

幼儿教育反思 篇三

案例:午饭后的时间是孩子们自由的时间,他们会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在这个时候拿出来一起玩。但洲洲却是个例外。洲洲很珍惜属于自己的玩具,带来幼儿园里,自己不玩时,都会很小心的放进抽屉里。“我的玩具很贵的,别人玩的时候会玩坏的。”可是别人的玩具也是很诱人,于是洲洲就藏好自己的玩具,很不客气地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别的小朋友要玩自己的玩具而他还没玩够,他是不肯轻易放弃的:“我再玩一会嘛。小朋友不能这样小气的,老师说小朋友要大方。”[小孩子常常会有这种利用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的“投机”行为。]如果遇上个大方的还好,要是遇上个“小气”的难免是一场纷争。可是时间长了以后,洲洲再去争抢的时候都是自己失败者,因为别的小朋友都会站在他对手的那一边,并且都说:“洲洲是个小气的人。”洲洲委屈,来告状:“老师他们都不和我玩。”[小孩子都有点“恶人先告状”的味道,老师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一点也奇怪,“是嘛,那为什么呢?”洲洲撅着嘴巴不回答。“我知道了,我给你想个办法吧,下次要玩别人的玩具时,先要跟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会给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有用的,要记住啊。”[坚持正面教育,从幼儿的问题和需要出发,使规则成为幼儿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工具,而不是单纯的讲道理。同时,教师只是提供策略,问题却还是要幼儿自己去解决。]洲洲歪着脑袋,似乎明白,似乎又茫然。后来,又几次的观察,洲洲要玩别人的玩具,不在这么理直气壮了。有时候会忍耐着不去动别人的玩具,而是事先询问;“让我玩一下好吗?”碰到爽快的,就给了,要是不那么爽快的,就要碰钉子,或是讲条件。但至少他不会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共享”了。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当被全班小朋友当成“公敌”时这感觉不好受。这是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也是个成长的过程。 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是有要求的:希望幼儿能够遵守班级公共生活中的交往规则,当然也希望幼儿会有一定程度的大方和慷慨的表现。我们又将如何将它们转变为幼儿自己的发展与行为呢? “欲擒故纵”是一个并不恰当但却非常形象的比喻。也就是说,教师想要提出要求,却采取了等待、观察、尊重的方式;不是要让幼儿来达到教师的目的,而是教师来帮助幼儿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教师的目的如何体现和落实呢?关键在于,在幼儿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上,渗透着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和影响。 这儿的尊重是多方位的。它包含了教师对于幼儿的信任——相信幼儿是个具有理性的、能够根据自己利益采取最有利于自己从而也有利用集体的个体;它包含了教师对于幼儿的人格、天性本能的需要、各种天然或许不免幼稚的心灵的尊重;它包含了一种及其可贵的耐心——对于幼儿经验、能力的耐心和对自己情绪的耐心。 其结果,在教育过程中造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的过程。在这平等上体现出真正的尊重,也就是民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它们的对立面:发展、要求和集中。

幼儿园中班教育活动分析与反思:我和凳子玩游戏

背景:玩小凳子是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每天他们都与小椅子亲密接触。喜欢用椅子做玩具,从椅子上跳下来,跨过椅子,当马骑等等。因此本学期,我们中班组选用凳子作为我们的器械操,如何更好的利用凳子完成我们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合作游戏中即能互相帮助,又能培养孩子勇敢自信和创新的精神,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我和凳子玩游戏》的活动。

实录:

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利用小凳子我们开展了一次教育活动。“小凳子可以怎么玩呢?”当我的问题一出来,有的孩子就已经迫不及待站在凳子上往下跳,有的举着凳子,有的围着凳子跑,有的爬在凳子上,嘴里还“驾驾驾”地喊个不停,还有几个孩子合作把小凳子连在一起当平衡木走……放眼望去,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坐着不动,他们玩的不亦乐乎。让我们来听一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吧:

幼:我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我就是大老鹰了。

幼:我绕着小凳子转圈玩。

幼:我可以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

幼:我把小椅凳放到头上练习近平衡。

幼:我拉着小椅凳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

幼:我们几个人把小凳子连起来用来爬。

幼:我们用小凳子连起来做成小火车,“呜呜呜……”

他们边做口中边念念有词的叫着。

在这样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表现了很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合作能力。而此时我的任务就是把孩子们自己创编出来的各种各样凳子的玩法串在一起,站着跳,跑s路,跨栏,走平衡木等,当小乌龟来爬等等;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平衡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分析与反思:

凳子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也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与小椅子玩游戏自由地尝试、探索、合作,从而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互相合作、协助的良好品质,真正体现了教育活动的价值。

在一开始我们教师组内的研讨时,我们绞尽脑汁制定了各种小凳子的玩法,可是,当小凳子分发在孩子们的手中时,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多种玩法,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纲要》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幼儿的运动资源。而运动资源的开发,不是靠我们老师的凭空想象,它是建立在孩子的运动发展基础之上,建立在他们的兴趣探索欲望之上,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纲要》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喜好和动作发展水平,和孩子一起寻求他们感兴趣的游戏玩法,并给与科学的引导和支持。

另外,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教师在组织孩子活动的过程中,面对淘气或不遵守规则的幼儿不能给与粗暴的制止,要更好地引导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使孩子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

再次,教师要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不能“一刀切”。《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来的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纲要》所呈现的发展阶段,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对那些动作发展缓慢的孩子我们在帮助引导的同时,不仅要给与他们鼓励和支持更应该给与他们耐心的等待,等待他们进步的那一刻,使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教育反思 篇四

孩子的行为所想到的

这天中午,小朋友的菜是鸳鸯肉,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好多孩子都能很快的吃完,井思源也是其中一个。用完餐漱口后就站在门口,靠在门边看别的孩子。忽然,他把两个手撑在两边的门框上,笑着看门外的孩子。这时,钱良淇刚好要往教室里走,见门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井思源身上撞。可是不管怎么用力,井思源就是不松手。而另一边的美慧也漱完口,要往教室里进。只见她走到门边伸出右手在井思源的左手上按了按,嘴里还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马上,井思源就把左手放了下来,让美慧进去了。钱良淇见了走到门边,伸出右手照美慧的样子在井思源的左手上按了按,同时嘴里也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井思源又立刻放开了左手让他进了教室。从上面的近乎“恶作剧”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虽然只是简单得不能简单的游戏规则,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可能平时,我们看到井思源这样的孩子会立刻采用铁腕政策,将他压制,却不知这种主观的做法将孩子的创造天赋扼杀于无形。其实,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的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待孩子体验到了这种成功,就容易保持他们喜欢探索,发现的兴趣。钱良淇没有通过而按了门铃的美慧则能很顺利的进来。故事中的井思源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将自己想象成一扇门,全然不在乎这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一个好笑的举动。不但重复着同种游戏同种规则,而且非常遵守游戏规则。不是按门铃的就不让进,这强烈的规则意识让我不得不为之叹服,真是不可思议。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只要用灵活的游戏方式一定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幼儿教育反思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幼儿教育反思精品多篇范文,共有954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幼儿教育反思精品多篇下载
幼儿教育反思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