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19 12:39:0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读】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多篇

木兰诗原文 篇一

原文:

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词句注释

唧(jī )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鞍马:马匹和乘马用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暮:夜晚。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公元429年,《北史·蠕蠕传》:“车驾出东道,向黑山”。

但闻:只听见。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公元429年,《北史·蠕蠕传》:“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明堂:皇帝用来祭祀、接见诸侯、选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为,不做。尚书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省)下分设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

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

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不译。以上二句是说父母互相搀扶着到城外来迎接木兰。

姊(zǐ):姐姐。

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款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

“雄兔”二句: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

“双兔”二句:当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时便区别不出它们的雌雄。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以上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

七年级下《木兰诗》原文 篇二

《木兰诗》原文如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写作特色

《文心雕龙·熔裁篇》说:“句有所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学作品的语句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深,也不能一味求简。细读》木兰诗》,便可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如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有六句三十个字,便概括了木兰 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极为简练!其中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胃,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不得。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二十个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样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居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话。

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份(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

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

木兰以一女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凯旋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么?

由此可见,”惜墨似金“与”泼墨如水“的水法是相辅相成的。这一艺术辩证法启示我们:写文章时该简则简,该繁则繁,一切应依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木兰诗》写作特点

这首诗叙事有详有略,详而不繁,疏而不漏,恰到好处。句式活泼自由,有令人亲切的问答式,也有工整的对偶句;有词相钩连的连锁式(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也有加强语势的排比句,还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句,这些句式方面的特点,不仅加深了读者的感受,也使语句紧凑,音调轻快,声音悦耳,便于记忆。《木兰诗》堪称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佳作。它生动地描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奏凯回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机智、刚毅、淳朴、勇敢、爱亲人也爱国家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七年级下《木兰诗》原文 篇三

《木兰诗》原文如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唧唧〔jī jī〕── 此处为织布机操作时声响。有人译作叹息声,大谬。

当户织 ── 当:正值,正在。 户:自家门户,家中;有人将在此具体译作“门”或“窗”,均谬。此两句,乃诗之引式,表明:正值木兰在家中织布。

机杼〔jī zhù 〕── 织布机上的梭子。此句指木兰因心中有事,停下手中操作,连连发出叹息。

何所 ── 因为什么而…… 此句强调的是问,何人而问,不重要,为诗中“略句”手法。

军帖 ── 发下来的征兵通知帖。

可汗(hán) ──又称大汗,亦可简称为汗,古代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统治政权首领,即指皇帝。古代北亚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浑、铁勒回纥、高昌回鹘、铁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鲜卑语称“可寒”,原意是“神灵”、“上天”之意。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 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漠北自称丘豆伐可汗。唐杜佑谓:其“犹言皇帝”。

爷 ── 古代北方民族对父亲的称谓。

市鞍马 ── 市,此为动词,指“买”“购置”,下句“市”为名词。

鞍鞯〔ān jiān〕 ── 意同“鞍韂”,指马鞍子和马鞍子下面的垫背。

辔头 ── 指马笼头。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辔头,即嚼子和笼头的合称。

赴戎机 ── 赴,赶赴。戎机,指军情、战机、紧急军情。

关山 ── 指边塞关隘、关隘山川。另指家乡。

朔气 ── 朔气,北方之寒气。

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夜间报更用器。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金柝夜击,和门昼扃。”李善注:“金,谓刁斗也。卫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照铁衣 ── 寒光,指寒冷的'月光。铁衣,此指铁甲衣。

策勋 ── 对建功将士册封勋官。古代凡有军功的,授以勋官。勋官最高一阶称为“上柱国”,正二品,需要经“十二转”才能达到。《木兰辞》里“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十二转”就是说:花木兰立了最大的军功。

【拓展延伸】

“古代武官勋官”列表:

十二转:上柱国,视正二品;十一转:柱国,视从二品;十转:上护军,视正三品;九转:护军,视从三品;八转: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七转:轻车都尉,视从四品;六转:上骑都尉,视正五品; 五转:骑都尉,视从五品; 四转:骁骑尉,视正六品;三转:飞骑尉,视从六品;二转:云骑尉,视正七品;一转:武骑尉,视从七品。

百千强 ── 强,有余。此指赏赐很多财物。

尚书郎 ── 古官名。最初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晋时为清要之职,号为大臣之副。

明驼 ── 善走的骆驼

出郭相扶将 ── 郭,城郭。 扶将,扶持。

当户理红妆 ── 当户,与首二句“当户”意同,指在门户之内,即在家中。

扑朔 ── 在此意为腿脚扑腾。表示雄兔腿脚好扑腾、抖动。

迷离 ── 在此意为眼睛眯合。表示雌兔闲逸时眼睛好眯合。

木兰诗原文 篇四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翻译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注释

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春梦:喻好景不长。

闻琴:据《史记》

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

解佩:据刘向《列仙传》

载:郑交甫行汉水之滨,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赠。

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赏析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燕都稀,更觉怅惘。“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自然过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

此词化用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词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此词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

评析

本词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 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表面看很消极,骨子里却有深深的隐忧和炽热的感情。上片写浮生如梦,梦破云散之悲。下片写爱侣之逝,旷达自解。尤其“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既赞美爱侣似卓文君那样知意,像江汜二女那样多情,又表达了词人愿与爱侣永结“神仙侣”的美好期望,愿像同乘凤凰游而去的萧史与弄玉一样夫妻和谐美满。这大约是词人对往日夫妻和美的眷恋。“挽断罗衣”句则写出词人与爱侣诀别的悲怆,出语激切,在晏殊词中实为罕见,显现其悲痛、绝望、难以自抑。这首词的题旨在于感慨世间万物皆有定数,而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莫如及时行乐。就人生观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也真诚、坦率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体验。词的上片,以“燕鸿过后莺归去”起兴,写岁月蹉跎,时光易逝。“长于”二句,以工整流畅的属对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主题。词的下片,全是用典。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宛如仙女般的女友既然挽留不住,只有在花酒之间暂时排遣忘却。“闻琴”暗指卓文君事。司马相如贫贱时,饮于富豪卓王孙家,适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之典出版在汉代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这是一段人神相爱的故事。全词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用典娴熟贴切,艺术风格在晏词中实不多见。

木兰诗原文 篇五

木兰花慢·寿秋壑

记琼林宴起,软红路、几西风。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金狨。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细柳春阴喜色,四郊秋事年丰。

从容。岁晚玉关,长不闭、静边鸿。访武昌旧垒,山川相缪,日费诗筒。兰宫。系书翠羽,带天香、飞下玉芙蓉。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鉴赏

《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乐章集》入“南吕调”。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还有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的,系慢调变格。此词为定格。

按照此词中意思看来,贾似道当时刚从鄂州前线回京。

“记琼林宴起”,两句,点似道的寿宴期。贾似道生日在秋天八月八日,词人另有《宴清都·寿秋壑》词中有“西风旧色,胜东风秀”之语,可证之。“软红路”,指繁华都市,苏轼诗有“软红犹恋属车尘”句可证之。两句言当皇宫中设寿宴庆贺似道生日的时候,繁华似锦的都城中已经刮过几次西风了。以“西风”点出秋天的特征。“想汉影”三句,借传说喻似道深受皇帝器重。“汉影”,即天河;“荆江”,指湖北以下的长江;“槎信”,即挂星查,每年从天河而来,从不失信,槎、查音近也。《拾遗记》、《博物志》中均有记载,言“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此言词人猜想千万年来倒挂空中的银河一定与水波滔滔的万里长江相连通,所以有挂星查每年来回传递信息。“天河”也可借指作皇家所在地,“荆江”,又是似道督军的驻地,所以这里也是暗示出贾似道深受皇帝器重,年年都有皇上的恩赐物品或是旨意传送给他。“金狨”三句,颂寿辞也。“金狨”,即金丝猴的毛皮;“锦鞯”,即锦鞍;“霜横”,疑是“霜操”之误,《南齐书·沈士麟传》:“霜操日严”。霜操,指节操高洁。此言皇上在似道的寿诞之日御赐给他金丝猴皮制成的豪华鞍垫和锦鞍、御马等物,用来表彰他在湖北前线持节独当一面,并保持了高洁的节操。“细柳”两句,也为颂寿辞。“细柳”句,用周亚夫治军细柳营的典故。此言贾似道在湖北的治军与周亚夫治军细柳营一样军纪严明。他使鄂州一带能够不受战事的侵害,湖北农村才取得了秋日的丰收。上片祝寿颂辞。向人祝寿,难免带有奉承、失实之语,如说似道“霜横汉节枣仍红”、“细柳春阴喜色”等句,所以词人会被后人误会为谄媚权贵也。

“从容”三句,也为颂辞。言贾似道在鄂州前线督军,由于他从容布置军事,处理敌情,使敌人不敢冒然侵犯,所以边关虽设,因无敌来犯,可以经常关门大开,使城内外的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按:元世祖攻鄂之时,似道筑木栅环城,一夕而就,世祖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其后廉希宪对世祖亦尝称述此言,是似道在那时候也曾见重于敌国君相。那末从这里可以知道,梦窗对似道颂辞的描述,也有其一定的事实依据在。“访武昌”三句,承上联想。“相缪”,相互绸缪,即亲热、作伴之意。“诗筩”,即吟诗饮酒。“筩”,竹酒杯也。此言因为暂时没有战事,所以大家能去武昌游览古时的军事营垒,并且与鄂州的山山水水相亲相爱,荡漾其间,吟诗饮酒快乐。“兰宫”三句,承上游玩两湖一带的山水胜景。“兰宫”,地名,即兰台,在今湖北钟祥县东。宋玉《风赋》说:“庄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天香”,即宫中传来之香,苏轼诗:“朝回两袖天香满”句,可证。“玉芙蓉”,即衡山芙蓉峰,古亦称容峰。这里指代衡山。此言贾似道因为湖北边境平静,所以四处游山玩水。他游过了庄襄王去过的兰台宫,又登上了衡山的芙蓉峰;而皇上仍不断用“翠羽”饰着圣旨,从都城频频传送给似道。由此可见,当时的贾似道权倾朝野,富贵已极;虽远在湖北,对都城临安的信息也仍旧了如指掌。“明月”两句,复结于寿宴中。此言在这里明月当空,笙歌阵阵,杭城贾府中的寿宴正处在高潮之中,但是不知道湖北前线是否还能够登上黄鹤楼,倚栏静坐听乐。结尾两句,既呼应首句“琼林宴起”,也在最后一句中,词人隐隐暗示出湖北一带终不平静也。所以贾似道的治边功绩,终将令人生疑。下片颂辞中,略带隐忧、疑问。

木兰诗原文 篇六

减字木兰花·冬至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翻译

早晨云雾散去,在寒冷的阳光照耀下,周围事物长长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从此以后,白天渐长。也望这日给长辈“拜冬”,进献履袜的习俗代代相传。

冬至以后,天气转暖,寒意渐少。影长渐短,量日影的红线也慢慢变短。从今天开始,夜间秉烛赏游时所携带的记时铜漏壶也将减少筹码。

注释

寒影初回:从冬至日起,太阳从南回归线北移,日影渐短,故称“初回”。

长日至:指白天开始渐长。

罗袜新成:冬至日晚辈要给长辈“拜冬”,进献履袜。称“履长之贺”。

添一线:添加量日影的线长。

秉烛:拿着点着的蜡烛(用来照明)。

赏析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两句,描写早晨云雾散去,寒冷的阳光照耀下,周围事物长长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这一天是一年当中影子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传统的阴阳观以阴阳来解释冬至,冬至又称“长至节”,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此后开始逐渐变为昼长夜短的物候变化特征。“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两句主要描写冬至的习俗。“罗袜新成”,三国魏曹植有《冬至献袜履表》开头便是“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 南朝宋沈约《宋书》亦记:“冬至朝贺,皆如元旦之仪,又进履袜。”后魏崔浩《女仪》载:“近古妇人,常以冬至进履于舅姑。”冬至日,从日照角度看,自是从此以后,白天渐长,光照渐多。然从实际感受言,则冬至之后进入数九寒天,这是因为大地万物皆已冷透,虽日照渐长,此时依然最冷,正如夜间凉在半夜后,午间热在正午后的道理一样。冬至对长辈进履袜,保暖祈福,是节日祝福又有实际用处。

下片进一步写冬至日前后的天气变化。“绮意寒浅”,冬至以后,天气渐渐转暖,寒意渐渐减少。“尽道朝来添一线”,据《岁时记》载:“魏晋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添长一线”,按气候变化规律,冬至后影长渐短,量日影的红线也应该慢慢变短才恰当。“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从今天开始,黑夜变短,夜间秉烛赏游时所携带的记时铜漏壶也将减少筹码,表现出作者对白日渐长的欣喜,对冬日寒意渐去的雀跃。

这首词虽然是变现节气时令规律变化的作品,语言平实而不平淡。“晓”、“瑞”、“绮”等形容词以及“回”、“浅”、“添”、“减”等字眼有效消减了寒日的凛冽之气,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此外,全词语言典雅得体,表现手法娴熟老道,善于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语言技巧。

木兰诗原文 篇七

韦元甫木兰诗原文:

禾兰抱杆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求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入肤。老父旧赢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部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 唐朝人韦元甫《木兰诗》)

韦元甫木兰诗翻译: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勉强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上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注:此二句为互文)。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处子之容。亲戚们举着酒杯祝贺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绝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惊慌地不敢上前,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 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拓展延伸】

韦元甫木兰诗阅读及答案

木兰诗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 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问题及答案

“有子复尚少”的“尚”是什么意思?

尚且,还

“易却纨绮裳”的“易”是什么意思?

换,

“却卸巾鞲理丝簧”的“理”是什么意思?

整理

“十年共崎岖”的“崎”是什么意思?

崎岖,此处指征战途中的困难

整体把握 篇八

第一段,写木兰决(www.haoword.com)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原文 篇九

木兰诗/木兰辞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贴通:帖;惊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多篇范文,共有1305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多篇下载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