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儿童教育文章【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儿童教育文章 篇一
做个“三心”父母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潜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潜力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透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后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己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
儿童教育文章 篇二
保护孩子自尊心
第一,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留意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妈妈爱你。”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给予鼓励,甚至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脸一下拉好长,让孩子感觉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绩。
第三,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以前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语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动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立刻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立刻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样明白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悲哀。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能够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状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保密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样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样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样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就应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用心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育文章 篇三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怎样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能直着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貌走的呀。”这是说,母亲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齐,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齐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例如:“吃——让蛆虫把你吃掉!”“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缝——让缝衣针扎死你!”……
原先,肖洛姆幼年失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个心肠毒、脾气坏的继母。继母经常用恶毒的语言谩骂他。肖洛姆从不顶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继母嘴巴里“吐”出的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之后,他成了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词语,都是从继母那里“借”来的。
事实证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教育文章 篇四
我们该怎样去做教师?
如果我们常怀慈悲心,我们或许能教育出更多健全的人。
我一向以为,人应当有远大的梦想,不应为身边琐屑的事缠绕。我们很少把学生放在心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把成绩放在心里,是把教学成绩放在心里。之后,我明白,眼里仅有“成绩”二字的教师,永远无法走进学生的心里。这样的教师,无论他的教学成绩多么突出,他永远也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好成绩是管出来的吗?
我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时候,带的是高二年级。这个班的学生纪律比较差,学生的自觉性也比较差,当然,成绩也比较差。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班的成绩之所以差,是因为纪律差导致的,所以我接手这个班之后,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整顿班级的纪律。
经过我一个月的整顿,班级的纪律好了很多,就纪律而然,在全年级是比较好的了。并且我带的这个班,还获得了当月的礼貌班。我很高兴,十分有信心。我的确定是正确的,我的努力应当很快会得到回报——成绩的提高。
我的期望没有很快地实现。第一次月考,班级成绩并没有提高。我分析原因,必须是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在成绩上头体现出来。我想,既然我的班级的纪律好了,不可能成绩上不去的。当时,我们年级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如果想明白哪一个班学习成绩好,你去看看哪一个班晚自修的时候更加安静,就明白哪一个班学习成绩好了。我当时十分相信这句话。
我于是找相关的同学谈话,给他们制定学习目标,督促他们努力学习,继续把班级的纪律管好,也留意学生们的学习状态。然而,结果很快出来,这个班的学习成绩没有一点提高,反而有倒退的迹象。迷茫的我开始向一些老教师请教。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班级有一些学生学习不够认真,有些学生不做作业。我问他该怎样办,他说,对于这一部分学生,你应当加强监督,对这种学生必须要留堂,监督他留下来做完作业为止。
据我所知,这位学生是挺聪明的,以前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近来,他之所以不想学习,是因为心里面常常感到莫名的苦闷。这种情感,应当是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男生都有的,对感情的朦胧期待,对前途的迷茫。我提议他每一天去跑步,释放情感。可是他告诉我,跑步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他的问题。我当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他的问题。
我也没有按照那位教师的说法,去留他的堂。对于纪律管理上来了,成绩上不去,这个问题我也很苦恼。我于是又请教了许多教师,说得最多的是,如果一个班成绩不好,是因为纪律不好,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说,一个班没有学习氛围,所以这个班的成绩不好。对于建设班级学习氛围这个提议,我比较认同,可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应当怎样去建设呢?我却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依然不明白根本问题出在哪里。
我当时正在读魏书生、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当时多么期望他们就在我的身边,我当时多么想去见一见他们,问一问他们我的班级
仅有爱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我们经常有教师说,就算你不喜欢教育,你也要对学生负责,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对得起这个职务。甚至还有人跟我们谈教师的待遇不错,是一个值得投身的行业。我想,如果一个人只是想获得不错的收入,稳定的生活而做教师,我为学生分到这样一位教师而感到痛心。
教师这个工作,是无法用工资来衡量的,对于一位用心教育的教师来说,这点工资是远远无法和教师付出的心血划上等号的。
我们投身教育,不是为了工资。我们去爱每一位学生,不是为了让他的成绩提高。我们投身教育,我们去爱每一位学生,是因为我们有一颗慈悲心,我们悲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期望每一位年轻人都有完美的前程。我们不期望他们将来过得不欢乐,我们期望他们欢乐地成长,欢乐地过完这一生。
我读了更多的教育的书籍。我慢慢发现,每一位教育大师,都爱他的学生们。他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的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研究的。他们的爱有时候暂时得不到回报,可是他们的爱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改变了学生的人生轨迹。
作为教师,看到的不应当是学生的成绩,我们看到的应当是一个个活泼鲜明的人。我们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应当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应当供给条件,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
之后去到高一的时候,我不再盯着学生的成绩看。我想平等地和每一位学生交流。我不想他们来到学校只会学习,我想他们做一群欢乐的孩子,我想让他们爱上我们的学校,我想让他们改变对学校只是学习考试的地方的旧看法。
于是,在军训的间歇,我组织班级团体活动,我和他们一齐玩游戏。学生们都玩得十分开心,我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直至放假当天,他们对我们的班级依依不舍。我给学生讲我自我的故事,他们发现,原先教师也不是高高地坐在神坛上头的人,他也是一位活生生的个体,他也是一位能够亲近的人。学生发现教师能够不是那位总是对我们发号施令的人,原先教师也能够和我们做朋友。
不是因为纪律好而优秀,而是因为优秀而纪律好
一个优秀的班团体,不是靠条条框框的律令而变得优秀的,一个班级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学生们都珍惜拥有这样一个班级,是因为他们爱这个班级。学生爱这个班级,首先班主任得爱每一个学生,首先班主任得尊重学生,把人当做人,而不是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机器。人有他固有的弊病,譬如连续学习五节课会有疲惫感,偶尔趴台,懒散一下,这太正常可是了。我们没必要为此给学生上纲上线。
我们应当让学生觉得,我们是学生的朋友,我们是跟他们站在同一阵营的,我们是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值得信任的朋友,我们是他们遇到困难时强大的后盾。没有任何的说教,任何的批评能够比得上学生信任教师。
经常性的批评和惩罚只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不得不批评和惩罚的时候,也应当让学生真心诚意理解批评和惩罚。所以,批评和惩罚,应当是学生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
为了建立师生平等关系,也为了监督我自我,第一天上班会课,我让学生对我提出要求。学生们给我制定了如下的守则:
1、不拖堂
2、不当众批评同学,有问题私下聊
3、不占用自习课上班会
4、不占用班会课上语文
5、不变相体罚,如:罚抄书、罚跑步,检讨书不超过100字(PS:面壁思过不算体罚)
6、语文作业不超过30分钟
7、不偏心,人人平等,如:重女轻男、重男轻女、重优轻差,如有发现,同学警告三次
8、善待学生
9、尊重学生的意愿,乐于听取学生的提议,不轻易见家长
10、主动帮忙同学
11、班主任保证遵守以上守则,违反守则同学们有权处罚班主任。
他们说完对我的要求之后,我说我保证不违反纪律,违反时任由你们处置。然后我问他们,他们应当遵守哪些纪律。他们也就十分兴奋地给自我制定了纪律,并想好了惩罚方法。
最终,我又顺势引导他们自我说出自我想要做什么,他们各自表达了自我的梦想。于是我结合他们的梦想,给我们的班团体制定了发展的目标。简略整理如下:
一、学习上,我们期望建成互帮互助,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同学们努力实现自我的学习目标,那么我们的班级也将成为成绩最优秀的班级。
二、班风上,我们期望建成进取向上、团结温暖、自信的、活跃的班级。
所以我们会坚持良好的纪律和卫生,做到有礼仪、讲礼貌,给每一位来到高一1班的教师和同学都留下好印象,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表扬,更少的批评。
三、活动上,我们期望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至少每一个月一次举办一次班级活动。
过了几个星期之后,我发现,我的班级有了新的变化。我不再用努力费心思去管理许多琐碎的事情,班里面没有出现许多小状况。我不用异常强调,同学们也专注地学习。我不用强调纪律,同学们的纪律已经十分好。当我告诉他们,每个同学要准备九个文件袋,九个笔记本来整理九科的资料的时候,任务布置下去,第二个星期,每一个同学都已经准备得整整齐齐。
我想,我应当坚持学生的这种主人翁精神,我想,我应当更加尊重学生。我想,我以后都不要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或是行为,或是惩罚,或是眼神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能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利,我愿意用最曲折,最委婉,可是最适合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明可爱的人。
儿童教育文章 篇五
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状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用心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就应给予孩子一种持续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忙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应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忙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必须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完美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此刻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超多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透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务必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但是,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职责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能够透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必须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忙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能够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情绪、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务必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忙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此刻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教育文章 篇六
做个“三心”父母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终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本事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本事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经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我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俭;自我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终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我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
教育的重要性 篇七
教育是每个人的生活准备,是走向未来的基础,分享前人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教育更多是由一个人从这个社会中的收益来评价的,而不是由一个人能多大程度地拥有其能力来判断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对智力教育就是有很大影响的,德育就是用有道德的教育去身教学生的道德观。
教育文章 篇八
育儿就是育自我,父母们做不到,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父母们素质低,没有教育孩子的本事。而是不能放下身段,把自我降到与孩子相同的高度,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相处。
以往有位小学教师,在和我探讨家庭教育的时候,提出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她说:“家庭教育上的失败,职责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好的父母,更应当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而大多数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很难做的主角转换。父母对孩子各种规定,各种限制,各种条条框框,让孩子失去了自主性。
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的思想,有自我的看法,他们是在观察中,试错中,慢慢理解眼中的世界。而不是父母硬塞给孩子一个已经验证过了“去毒”的世界。
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中的对抗中,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对生活的掌控。父母就像一个打气筒,把自我明白的,正确的,甚至片面的东西,强行打压进孩子这个皮球。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要求,纠正和灌输。
大多数父母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养育,而是当成了自我的财产,当成了自我的附属品。既然我生养了你,给了你生命,你就应当听我的,按照我的想法和思路行事,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我说的话不会错。
而孩子内心的反抗,更多是因为父母的遵规蹈矩,和条条框框,也有对生命自由流动的压制。心理学大师武志红说:“无论是大人或者孩子,体内都有三股生命的能量,自恋、攻击性、和性冲动。”
越是打压,这三股生命能量越是强烈,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而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疏导,把这三股生命能量引导到正确的事情上。比方,发现孩子的兴趣,激励孩子,在一项活动中,尽情的展示自我的特长和个性。
比方父母参与到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中去,陪孩子打篮球,游泳、看电影。有时创造机会,一家人一齐登山、旅游,仅有那个时候是孩子最放松,最不设防的时候,也愿意主动把自我内心的困惑说给父母。
父母应当站在朋友的角度,理解孩子,帮忙孩子分析,带着孩子一齐走出青春期的困惑。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聊天,聊到了全国最有名的“衡水中学”。朋友谈起那个学校的制度是如何严格,升学率是如何的高,孩子们是如何自律,引发我很多思考。
虽然我明白学习不是一件欢乐的事情,但也不至于以践踏人性为代价,把孩子当成批量复制的考试机器。
试想在那样的学习环境里,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吗?他们被打压的自主力,和麻木的学习方式,走上社会还会有创新和尝试吗?
我一向觉得人的一生,是很长的一段,不是一两次成败就能决定命运。乐观幸福的生活,应当是生活的本质。很多孩子最终的奋发图强,不是因为父母的严加管教,也不是因为学校好的管理制度,而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进而激发出内在的学习热情和活力。
父母在孩子整个的生命中,应当充当朋友的主角,陪伴孩子度过最艰难的时刻。父母如何做?怎样做?也许最近热播的《银河补习班》,能给我们这些焦虑中的父母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清楚记得,电影中,当儿子被学校开除,那位刚从监狱释放回来的父亲,是如何与校长打赌,“把孩子的位置留着,期末的时候,我孩子的成绩排行全集前十。作为父母,有时我们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份担当。
虽然教育体制无法改变,应试教育依然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可父母要明白,这种高密度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要学会为孩子减压减负,让孩子回回型,释放自我的天性和毒性。
家庭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安静的家庭环境,自律的父母,好的生活保障,才是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好的环境不仅仅是睡觉吃饭的地方,也是心灵的栖息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彻底放松。
前一段时间,得知一位朋友,为了改善孩子的腼腆和内向,请假专门带着孩子去了趟沿海城市,游览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人,儿子玩的开心,父子俩一路上相处的十分融洽。父子关系也在旅行中得到改善。
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如此的痛苦?是因为大多数父母都带着功利之心。把孩子的教育当成施展自我报复,完成自我期望的一种工具。当我们在自我身上看不到的期望的`时候,就把期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
父母应当培养自我的兴趣爱好,长期坚持做一两项能够提升本事的事情。为孩子做好身边的榜样。人常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教师。”
有些家庭,睿智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并没有花多少心思,而是做好自我的事情,给孩子更大的空间。那些孩子反倒没有太大的叛逆,而是在父母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早起,读书,自我喜欢钻研一些事情。
父母的焦虑,不是因为在孩子身上看不见期望,而是急于求成,期望及时得到反馈。小时候我们学过,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故事。有恒心,说明仅有你长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能有改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想让自我和孩子看到期望,我们比孩子更需要忍耐。
“孩子是一张白纸,即使孩子有什么问题,也应当从父母的身上寻找原因。”这是一位资深教师和我探讨家庭教育时的体会,适合我们每一个人正在为孩子教育焦虑的父母。
育儿先要从育自我开始,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必定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及为了孩子而使自我同样变得优秀的父母。
儿童教育文章 篇九
成功家教的五种说话语气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期望得到成人个性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必须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潜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明白了自己的力量和潜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就应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但是,玩完了,可必须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理解了。
(三)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能够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齐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样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四)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就应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必须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五)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忙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就应用鼓励的语气:“你不留意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教育文章 篇十
坚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灵
这是一个美国孩子写给父母的信: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我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期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
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我一样。
我需要您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威吓我。您能够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我决定一些事情,允许我不成功,以便我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自我决定自我的生活道路。
请让我和您一齐娱乐。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说,每个大人都以往是孩子,也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种种生活让大人们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开启孩子童心的钥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一样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坚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
家长的忽视会使孩子“感情阻滞”
3岁男孩楠楠从幼儿园回到家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当时,恰恰碰上妈妈为工作的事烦心。“去、去、去,一边玩去。烦人!”妈妈大声训斥楠楠,楠楠不知自我犯了什么错误,吓得躲在一边不吭声。
乐乐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厉,5岁的乐乐变得十分内向,说话很少,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怯。在妈妈面前,乐乐不敢哭,笑的时候也显得勉强,其实乐乐心里有许多想法,但他很少对妈妈说。因为,妈妈个性强,乐乐没有机会和妈妈谈心。
金水区新建幼儿园园长阴凤云说,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气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兴奋、得意统统藏在自我心里,不愿坦率表达出来。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感情阻滞”状态中,会认为无人同情他,无人理解他,渐渐对亲人失去信任,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
孩子执拗家长不妨冷处理
妈妈:“宝宝,今日的天气太冷,你要穿裤子,不然会感冒的。”
宝宝:“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妈妈:“不行,等天气好了再穿。”
宝宝:“不,我不穿裤子。”
……
3岁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样了,经常和妈妈顶牛。一向听话的佳佳突然变得固执、认死理、软硬不吃,你让她干吗,她就偏不,跟你对着干,要么就大哭大闹。
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教师分析,两岁以后的孩子,突然变得任性、固执、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我”的概念逐渐清晰,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孩子就会哭闹、焦虑、反抗,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执拗期”。
孙园园提醒家长,对待“执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迁就孩子,或是不耐烦、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相反,家长应当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善于等待,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我的错误时,有自我反省的本事。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能够采取“冷处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呢?阴凤云园长介绍这样一些方法:
一是要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孩子在马路上乱跑,动不动打人,乱扔东西,这属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告诉他这样不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孩子兴奋、苦恼,或喜或怒,或恐惧或害羞,这属于孩子的感觉,父母不要压抑或控制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本事。即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也想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孩子长大了,有时多嘴多舌,问这问那。对此父母不可厌烦,绝对不要把他们的话当作取乐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倾听孩子。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儿童教育文章【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