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数学小故事 篇一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样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就应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数学小故事 篇二
在文学语言中,说起千呀万呀这类大数,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万”和“万万千”连用,那么宜于把“万万千”说在后面,数目越说越大,越讲越激动,情绪容易上去。
有一个小问题:是“千千万”多呢,还是“万万千”多?
“千千万”是形容数量多,“万万千”也是形容数量多。
千千万=1000×1000×10000=1010,
万万千=10000×10000×1000=1011。
由此可见,从严格数量上说,“千千万”是100亿,“万万千”是1000亿,“万万千”是“千千万”的10倍。
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三
题目:
牧童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过河需2分钟,丙牛过河需5分钟,丁牛过河需6分钟。又知,每次只能赶两头牛过河。那么牧童要把这4头牛都赶到对岸最少要用几分钟?
小朋友们在进行这类题目的计算时,孩子们需要将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然后,选择最优的,因此,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情况吧。
第一次,牧童赶甲、乙两头牛过河,用2分钟;然后骑甲回来,用1分钟。
第二次,牧童赶甲、丙两头牛过河,用5分钟;然后再骑甲回来,用1分钟。
第三次,牧童赶甲、丁两头牛过河,用6分钟。
总共用了:2+1+5+1+6=15(分钟)
然而,这并不是最短的时间,实际最短的时间是13分钟,为什么呢?
最优的方案:
第一次,牧童赶甲、乙两牛过河,用2分钟;然后骑甲回来,用1分钟。
第二次,牧童赶丙、丁两头牛过河,用6分钟;然后骑乙牛回来,用2分钟。
第三次,最后赶甲、乙过河,用2分钟。
这次四头牛全部过河,只需用:2+1+6+2+2=13(分钟)
原因分析:在第一种方案的时候,只考虑回来的时间要最少,却将用时最多的两牛分开过河了。让用时最多的两牛同时过河,再骑用时较少的牛返回,不是更省时吗?
数学小故事 篇四
一块钱哪儿去了?
一个唱片商店里,卖30张老式硬唱片,一块钱两张;另外30张软唱片是一块钱三张。那天,这60张唱片卖光了。30张硬唱片收入15元,30张软唱片收入10元,总共是25元。
第二天,老板又拿出60张唱片。他想:“如果30张唱片是一块钱卖两张,30张是一块钱卖三张,何不放在一起,两块钱卖5张呢?”这一天,60张唱片全按两块钱5张卖出去了。老板点钱时才发现,只卖得24元,而不是25元。
这一块钱到哪儿去了呢?
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五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梯形只有两条边互相平行……”耳边传来了王老师讲课的声音。
原来这堂课是品德课,可品德课和数学课都是王老师教的,我们说不准这堂课是品德课还是数学课。所以,有的同学干脆把这堂课叫做“品德与数学”。
其实,我既有点讨厌数学,也非常喜欢数学。讨厌的是数学有很多计算,而我有点粗心,不注意就算错了;喜欢的是数学中有许多秘密,需要我们用双手去解答。
当然,我也非常喜欢品德课。因为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让我知道生活中的不足和一些我不了解的事情。每当开学发书的时候,我最先打开的就是那又大又薄的品德书。
“品德与数学”,我喜欢这堂课。品德课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放松,数学课又可以让我们的大脑紧张,这样合在一起多么美妙啊!
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六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还是很好的,在班上的排名每次都很靠前,我也很喜欢学数学,尤其是到了数学考试的时候,我就会特别兴奋,想着考一个漂亮的成绩给妈妈看,让妈妈表扬我。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五年级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的数学成绩突然下滑了,而且下滑的很是严重,当看了一次不如一次的成绩以后,我的心里十分的难受,满满的挫败感占据了我的心,于是慢慢的,我就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感,每次考数学的时候心里总是先一阵紧张,害怕自己又考了不理想的分数,导致成绩一次又一次的不如意。
后来我们的数学老师找到了我,跟我认真分析我数学下滑的原因,原来才发现,是因为我有的时候一个小的知识点没有弄清楚,但是后边的知识点又和前面的有很大的关联,于是导致我接二连三搞不清楚一些概念的意思。
经过老师的分析和我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数学成绩又回升了,我又和数学重新做回了朋友。
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七
许多人有着惊人的心算能力,有的是通过某种速算法而取得的`,有的则是天生的。
我们先说说第一种。话说有一天,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生病了,一位朋友去看他,为了给他解解闷,给他出了一道乘法题。
朋友问:29742926的多少?
爱因斯坦很快地说出:8701924!
完全正确!朋友不禁惊讶:你是怎么算得这么快的呢?
经典趣味数学故事《速算奇人》:原来,爱因斯坦用的是一种速算法。他发现74+26=100,所以就先用2930,等于870,而7426=(50+24)(50-24)=1924,把这两个答数接起来,就得了8701924。
我们再说第二种,有些人天生就有着速算的天才。一百五十多年前,在英国发现了一个叫亨利的10岁男孩,他擅长心算,一位科学家给他出了一道题:365365365365365365乘以365365365365365365等于多少?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道很难的题,亨利一定算不上来,谁知亨利思索了一会儿,便报出了答案:
1334444491850208566925016658299941583225。
几个大人手忙脚乱地用手算了半天,惊奇地发现:亨利报出的答案完全正确!
不要说是手算,有的时候,一些速算奇人的心算速度是如此之快,就是别人用计算工具,也赶不上。在1944年的时候,电子计算机的创始人冯诺依曼和另两位物理学家费米、范曼在一起加紧原子弹的研制,有时喜欢用计算尺的费米、喜欢用手摇计算机的范曼和喜欢用心算的冯诺依曼三个人同时算一道题,结果总是冯诺依曼最先算完,而且算得准确。费米和范曼都称赞道:冯诺依曼就像是一台惊人的计算机啊!
数学小故事 篇八
兵兵和群群都十分爱好骑车旅游。趁暑假还没有结束,两人又制定了一个旅游计划:决定骑车到附近的云天湖去看看夏日的茶山。
这天一早,兵兵和群群同时从村里出发去云天湖茶场。兵兵始终匀速前进。而群群却不同,他在前进1/4的路程,速度是兵兵的1.5倍;在后3/4路程,速度是兵兵的15/16。结果两人一前一后到达目的地。那么究竟是谁先到的呢?请说出理由。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