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作文 篇一
一到那里,天就下起了小雨,妈妈立刻说道:“你们看这天,这雨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时候下。”可我还是玩起来了。还没到晚上,月亮还没出来,于是我就玩起了搭城堡,我先挖来沙子搭起支柱和城墙,再挖了一个堤坝防止“洪水”涌进来。忙了好一会儿,虽然搭的不高,但是我已经满头大汗了,只觉得十个手指都麻麻酸酸了,这时,从没干过脏活的爸爸看了心疼了,也蹲下来跟我一起挖来沙子搭起了城堡。在我和爸爸的努力下,城墙垒的更高了,堤坝更坚固了。我突然来了灵感,在城堡里面写上四个大字:“中秋快乐”。完工了,我们一家人开心的笑了。这时我发现爸爸的额头上豆大的汗水滴下来,我看了好心酸。
大约又过了半小时,月亮悄悄地从山的那一头出来了,我就目不睛的看着它一点点的露出来,哇!好大好圆的月亮啊!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次怎么十五就圆了啊?我想,这月亮一定也受感动了吧。忽然,天空有十几盏孔明灯飘忽不定的飞着,其中有一只飞向了月亮。此时此刻,我觉得这月亮犹如父母的爱,而飞向月亮的孔明灯,就是我那幼小的心灵。
我真的感谢父母能带我来炎亭过这特别的中秋节。父母的爱是不可比喻的,那既是无私的,也是高尚的。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作文 篇二
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随妈妈在城市里生活。那时候,家里面很穷。过中秋节了,城里的孩子都有月饼吃。我俩也缠着妈妈。想要讨一口月饼吃。妈妈带着我们俩从家里出来,在金虾巷里转悠。
金虾巷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样。那时候,马路很窄,马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卖服装的,卖水果的,卖书的,总之卖什么的都有。卖的所有的东西对我和弟弟来说,都是那么让我们奢望的东西。
妈妈带我们到一个用铁皮搭着的小店里,给我们买了一块月饼,那时候的月饼,也不象现在品种繁多。那时候的月饼馅好象都是冰糖加果条仁吧,咬在口里,硬梆梆的。那也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爱吃月饼的原因。小时候,对月饼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妈妈看着我们姐弟俩分一块月饼吃,幸福笑了。
第二次有中秋节的印象是在我高一那一年。那一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军训结束后,中秋节也来临了。学校放假。回到家里,那时候正是农忙,在镇里干活的爸爸买回来几个大梨,几个大桔子摆在门前。那是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大。一轮红红的明月正挂在门前的柳树上,门前稻坪上正摆着打了头遍的稻子,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爸爸跟我讲:跟梅姐讲,军训你晒黑的象锅的反面了。呵呵。爸爸幸福的笑了。
这是我三十几年以来,唯一记得住的中秋节。
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还有多少个中秋节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也许永远不会再有了。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作文 篇三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除了我们所所熟悉的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www.haoword.com☆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虽然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 篇四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