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分数的初步认识(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教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三年级教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二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一支彩笔、一个学具袋,分别装有: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分数初步认识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吧?
一天小明和小亮的妈妈给弟兄俩留了块西瓜,让他俩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最公平。 预设:分开,
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
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环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为学习新知准备】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 。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
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头大,很小……。
2、引入一半
提问:( 1)你估计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预设: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 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帮助补充
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
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3 。发挥想象,创造符号 先动手创造一半
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 1)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可以小组交流。
( 2)反馈交流、说明创意。
【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引发对分数意义的探索。】
4 。引出分数
过渡谈话: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相处了这么多的方法,在数学上统一用1/2来表示,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从胎儿图中发现:胎儿身长平均分成 2份,每一半都是两份当中的 1份,用 1/2来表示。
演示分数的写法,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写一次,齐读。 二、多种形式,认识分数
(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 1/2
1 。动手折,拿出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到它的1/2,可以简单地涂一下表示。
2 。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3、你能找出长方形的1/2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横着对折
情况二:竖着对折
情况三:沿对角线折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3 。深入思考:
把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 1/2表示。
(二)判断对错,巩固 1/2,引出 1/3
明确要求: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 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 1/2来表示就说对,不能的就说错。
魔术一:平均分成两份的圆形
魔术二:平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平均分成两份的三角形
学生阐述理由,进一步感悟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平均分成 3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原因,由此分析,可以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这个图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力求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 1/3的理解。
【设计意图: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了课堂,希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旧知,主动参与到研究 1/3的状态中。希望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 m.haoword.com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图片,自主认识 1/4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 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看第二幅婴儿图)
( 1)学生估计
( 2)你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下
( 3)概括提炼:
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可以用 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3份,每一份可以用 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4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n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n表示。
(四)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1 。初步感知:除了 1/2、1/3、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 预计板书: 1/51/61/71/8?? ] 2 。明确探究问题:这些分数,自己利用材料来学习,可以吗?
( 1)。涂一涂,创造几分之一
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创造出你喜欢的是几分之一。
( 2)作品展示,反馈交流
渗透:1.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大小的正方形表示的分数可能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小结: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从材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的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将知识的思考与材料的操作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作品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体会分数大小的比较。】
(六)巩固分数
练习:
读写分数:
1.1/2 1/41/5 1/8 读一读说说各部分名称。
2、出事自主练习1题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通过与电脑比赛这一游戏形式,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启发,思维被激活,不仅复习了所学的知识,也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 。联系生活,寻找分数
师:你还见过那些分数,你会用今天学到的分数表示一些,用像1、2、3、4、5这些整数表示不出来的东西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体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也是对优秀生的提高。】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对分数的应用。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啊?
【板书设计】
分 数
三年级教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三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7~98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比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在创造分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经历遇到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体味出数学无处不在。
重、难点:
巩固与分数相关的知识,在有序思考的前提下合理应用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师:(课件出示教材91页主题图画面)同学们,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对着图说一说你对分数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吗?学生结合主题图,各抒己见,表述自己心中的“分数”,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练习课的开始,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情境,使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分数的知识及方法,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作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看图写数我能行97页第7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写出答案
③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思维过程。
(设计意图:此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把涂色部分和没有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来,渗透了单位“1”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做一些准备。)
2.男女生擂台赛98页第8题
①出示题目
②男女生分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全部正确。
③男女生分别说出每小题比较的过程与方法
④根据男女生的表现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与评判结果。
(设计意图:此题是分数大小的比较综合题,没有给出分数的直观图,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
3.心灵手巧我最棒98页第9题
①出示题目
②剪一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同样大小的圆形(或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在剪得过程中,注意强调平均分。
③汇报交流:指名上台交流学生的剪法及及比较的思路,对于有创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赞扬,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
④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剪法,使学生明白,3个圆(或长方形、正方形)的和1个圆(或长方形、正方形)的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此题并没有仅仅囿于课本提供的圆形,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了其他形状的图形纸片,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剪,动口说的过程中,比较大小,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了3个与1个相等的道理。)
4.蛋糕里的分数98页第10题
①出示题②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③说一说:蛋糕平均分了几份?爸爸吃了多少?妈妈吃了多少?小女孩吃了多少?还剩下多少?
④比一比: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⑤填写课本。
三年级教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四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三年级教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六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三、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四、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五、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六、教学过程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6)教学。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②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3、自主探索,扩展认识(1)请同学们自己说几个分数,再想办法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3)学生汇报,集体辨论。(4)练习运用。练习的1、2、3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在这里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分数。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4、形成概念,明确认识。(1)像……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读写分数。练习的4、5题。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的概念。5、实践探讨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一块,我吃一块,奶奶吃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多少呢?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分数的初步认识(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