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一
第十课 (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主张,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各学派的基本主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阅读、讨论、列表、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观点。
2.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自主学习】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简介:________晚期的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_家。
2.政治主张:
(1.)提出“_____”的学说。
(2.)主张“_________”,要求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教育思想:
(1.)创办_______,广收_______。
(2.)注意“__________”,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3.)教育学生要有__________的学习态度。
(4.)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载孔子言论的书。
4.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__,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
1.简介:______晚期的老子,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里。
2.哲学思想:
(1.)一切事物都有________,对立的两面能够__________。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______,形成了“__________”的学术繁荣局面。
2.主要的代表人物、派别及其思想观点:
时期 姓名 派别 主要思想
墨子 他主张“_______”“________”,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指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______”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战国
时期 道家 主张顺其自然,“__________”。
韩非子 他主张______,反对_________,提倡______。
他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春秋
晚期 兵家 《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事格言,出于此书。
【知识探究】
探究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三句话是谁说的?
(2)以上三句话各是什么意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探究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如何理解这四句话的含义?
(2)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例题解析】
例一: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说明孔子
a 注意因材施教
b 教育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 要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经常复习
d 要学生勤学善问
例二:假如电视台从韩非、孙武、孟子、孔子四人中分别招聘《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环境》四个栏目主持人,按照他们的主张,四个栏目最好分别招聘谁?
a 孔子、孟子、韩非、孙武
b 韩非、孔子、孟子、孙武
c 孔子、韩非、孙武、孟子
d 孙武、孟子、孔子、韩非
例三: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例四: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深得人民拥护
b.墨子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深得世人支持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2.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 下列思想家属于春秋时期的有
①.老子 ②.孔子 ③.墨子 ④.孟子 ⑤.庄子 ⑥.孙武 ⑦.韩非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②⑥ d. ⑤⑥⑦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7.下图是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他是
a.庄子 b.孙武
c.墨子 d.韩非
8.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a.孔子的儒家学说
b.老子的道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
d.孙子的兵家学说
(二)材料分析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此话是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人所说?
(3)这句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从教材看,本课是对我国奴隶社会产生和鼎盛时期文化成就的总结,主要涵盖了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奴隶社会的残酷性、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均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重在通过教学活动,令其认识到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创造了发达的文明。鉴于学生心理的特点,本课以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为主,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现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策略:
重 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解决策略:通过大量的学生讨论及分组活动,解决甲骨文和历法部分的学习,鉴于学生对屈原比较了解,则采用学生自己讲故事,说历史的方法组织教学。
难 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解决策略:通过形象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反向思考等解决对甲骨文字型的认识。通过讨论历法的来历和作用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离骚》的成就通过教师讲述来体现。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比一比:
播放小朋友朗诵的《鱼戏莲叶间》,请同学们以最快速度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记录歌词。得胜者发给甲骨文图片一张。
点 评:
对得胜者进行表扬,肯定同学们选择了恰当的材料和工具,并将汉字运用得得心应手。
问题1:
时间倒回先秦时代,没有纸张、没有笔墨,历史是如何被记载下来的?人们怎样记录呢? 记录诗文,体会先秦诗歌的清新自然,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一开课便调动学生,为学生做好“热身运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为后面的分组活动做准备。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一、文字的演变
问题2 :
看课本41页《二里头遗址陶器符号》,想一想:这些符号在古人生活中用什么作用?将来它们可能有怎样的发展?
看导言部分山东灰陶尊符号的图形演变过程,体会汉文字的来历。
问题3:
你能在现代汉字中找出一两个仍然体现着这种特点的例子吗?
结论:中国古代文字由图形发展简化而来。
展示:甲骨照片。
问题4:
请你运用书本知识简单介绍屏幕上的图片。
点评:甲骨文是一种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字形复杂,刻写艰难。
问题5:
古人记事除了要面对复杂的图形文字,还要掌握高难的刻写技术,聪明的古人,还会寻找哪些更好的记事载体和工具呢?
点评:
点评学生回答,指出随着记事载体的变化,书写工具、字形字体都在发生着变化。
展示:毛公鼎、金文、竹帛书等,玉器、石器、铜刀刻字和毛笔等图片,展示字体变化过程并略加叙述。
讲述:
古人克服种种困难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后代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精神何其可贵,我们唯有通过保护文物,弘扬传统文化方能无愧华夏子孙的身份。
但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远不止这一点,早在夏商时期,祖先们便在天文、历法和医学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分组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兴趣爱好分成三大组,选择自己较感兴趣的方向,根据课本知识和老师补充的材料,合作完成相关的探究作业。(见附表)
最先完成的小组代表大组公布答案,各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写下自己最想了解却暂时未能获得答案的问题。
投影:
投影《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表格,学生发言填表。
点评:
填写屏幕上的表格,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在历法部分请同学们齐声朗读24节气歌。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不少成果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可是,你们知道吗,他们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更让人回味无穷!
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先秦时期,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是谁?(屈原)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提问6: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屈原的故事和风俗?
点评、讲述:
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感动着后人,他满怀热情的诗文广为流传,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各国为他举行的纪念活动充分的证明了屈原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展示:
《离骚》节选
屈原的诗文中最打动人心的是他真挚的情感,愉悦的心情和痛苦的情感除了用文字抒发,还有别的方式表现吗?(音乐)
问题7:
让我们欣赏一段自先秦时期便开始流行宫廷的音乐,请你关注主要的乐器和演奏方式。
播放:随州编钟的视频思考后得出结论:这些符号是文字雏形,古人用它们记事,将来可能发展为成熟的文字。
反向思考:从现在简洁的文字向古代复杂的图案回溯。
归纳:汉字的祖先是甲骨文,自商代便产生,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讨论得出结论:书写材料的选择和针对该材料的工具。诸如:石头、木板、青铜器、泥板等。
通过图表梳理知识,了解汉字字体的变化发展。
分组活动:
每大组分若干小组,视人数而定。主要的学习材料是课本和补充材料,主要任务是完成知识总结表,首先完成的组请同学来讲述学习成果。
朗读加深记忆
学生讲屈原的故事及与他有关的风俗等。
视听结合,得出以青铜乐器为主,敲击演奏的结论。感受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历程,感受先人记录历史的艰辛,保存史料的功绩。
主动探索,不依赖课本,通过探讨、推测构建知识。
锻炼学生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在分组和合作中努力顾及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激起学生阅读其他小组材料的好奇心,从而期待课后的交流。
课
堂
小
结
与
知
识
拓展知识小结:
投影: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表格,帮助学生记忆。
知识拓展:
看下面几段材料,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则,思考其中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
材料一:
今天的气温高达25度,可是根据24节气的记载,很快就要迎来“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的“霜降”了。24节气与今天的生活有出入,原因何在?
材料二:
一不治依仗权势,为人傲慢、骄横、放纵,不讲道理;二不治贪图钱财,轻视身体;三不治衣食无节制,不能调节适当;四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病深不早求医的;五不治身体非常虚弱,不能服药的;六不治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扁鹊“六不治”是对病人不负责,推卸责任吗?谈感想。知识拓展,课堂的延续。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古代生活中心在黄河流域,与南方气候有一定差异,此外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造成天气异常。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扁鹊主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医学和生活,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表现。“六不治”教会我们做人和生活的基本道理。通过表格梳理知识。
通过拓展和探究扩大课堂历史知识的外延,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和生活的有机结合。
课后将同学们上课完成的卡片相互交换,分享学习的成果。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三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XX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
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
达标训练:
巩固基础: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 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能力提升:
10.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知识梳理:
课外作业:必做题: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选做题:《离骚》里有许多名句,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生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可以多查一些《离骚》里的句子,并适当背诵一下,体会这些语句的优美和其中的含义。
图说历史: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四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
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导入新课:
1、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孔子)。
2、放幻灯片。
讲述: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时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相劝,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鼓吹恢复西周的制度。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XX年后回到鲁国,专门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传播工作,五年后逝世。
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一、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
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欲主而主人,己欲达而达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苛政猛于虎”
(相关知识联系)语文教学“《论语十则》”
(学生阅读)1、44页“文献资料栏”孔子的三段话,“动脑筋”:
孔子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他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小结)归纳孔子的主要思想文化成就。
结合语文课文《论语》,启发学生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2、指导学生读47页“自由阅读卡”,讨论回答: “‘曲阜三孔’中,哪一项是纪念孔子用的?哪一项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哪一项是专门给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这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孔庙,孔林,孔府,他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
(小结) 后来,孔子的学法成为封建文化的传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在今天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
(知识应用):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为什么?
(《论语》、《春秋》、《诗经》)
(小知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你认为怎样评价孔子才合理? (他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反对苛政、兴办教育,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主张恢复旧制度、轻视耕田种菜,显然是错误的。)
导入下一问题:过渡设问:除了孔子之外,当时还有哪些思想家呢?
拿出词典,查阅“三教九流”的含义。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二、思想家老子:
1、播放幻灯片,老子
(简介)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2、(阅读讨论)p45,动脑筋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
(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3、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说明)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归纳):老子的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
思想: 1、“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准则
“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2、朴素的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
三、百家争鸣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 要 思 想
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孟子
战国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荀子
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庄子
战国
《庄子》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2、(阅读思考回答⑴⑵⑶⑷⑸⑹)
⑴战国时期有哪几家著名的学派?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⑵春秋晚期开创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 (孔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两个?(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孟子)
(小结)孟子的生平: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⑶春秋晚期开创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老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哪一个?(庄子)
其中哪一个的主张与荀子相反?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小调查):你读过《庄子》这本书么,你能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寓言故事么?
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贻笑大方、邯郸学步……
⑷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谁?(韩非)
这时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秦)
秦国国君为什么最赏识韩非的主张?
(秦国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必须通过改革、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来增强力量。)
简介韩非子和李斯的故事
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他写了《孤愤》等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这些文章为秦王嬴政读到,极为赞赏。当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时,李斯妒忌其才能,加以陷害,韩非逼迫服毒自杀。
韩非子的思想:
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⑸春秋晚期的“兵家鼻祖”是谁?(孙武)
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主义的军事家是谁?(孙膑)
其中与成语“围魏救赵”有直接关系的是谁?(孙膑)
你能给大家介绍《孙子兵法》中有哪些著名的观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十击一,以众击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不战而屈人之兵”……
3、组织学生按46页“活动与探究1”: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关于事物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的观点;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主张;韩非的法治思想等)4、本课小结: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而贯穿整个时代的是奴隶制度的没落和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大的社会变革促使那些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当历史的车轮由滚滚前进的时候,科学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思想、军事、科技、文字各个领域英才辈出
(迁移应用):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法?为什么?
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学校、班级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概念。
相关学科的联系
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出下一项内容,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学生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善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以图表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特征
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作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五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时间预设
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知识结构:一、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历法: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文学: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展示内容:1、文字的演变①甲骨文:商朝刻在 或 上的文字。已具备 结构的基本形式。②金文:又叫 。因为商周时人们把文字刻在 而得名。③大篆:这是 晚期人们统一整理后的文字。④竹帛书:战国时,人们用毛笔蘸墨写在 或 上。2、科学技术 ①天文:商朝甲骨文 里有许多 、 的记录。②历法:夏历, 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一年 个节气。③医学:名医 发明 法,即 、 、 、 。3、文学:诗人 与代表作 。4、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湖北随州出土的 最为珍贵。
巩固达标: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2、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3、下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4、XX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5、中国古文字①金文②隶书③甲骨文④小篆,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6、XX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a.三星堆 b.都江堰 c.故宫 d.端午节7、XX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 a.扁鹊 b.华佗 c.屈原 d.司马迁 8、XX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9、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 b.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归纳生成一、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天文: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历法: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医学: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文学: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课后反思:我们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中学生的活动越多越好,甚至学校领导在进行课改评价时也看教学是否让学生活动的多,认为学生的参与率越高,体现出的教学改革就越彻底。由于这些认识,造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地让学生去搞活动,如讲故事、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讨论问题、进行表演等等,都由学生包揽。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了教师的身影。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总觉得少了什么。仔细分析,原来少了教师自身的活动,少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少了师生之间的合作。而这极易导致教学中秩序的失控并影响教学过程的推进,进而影响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改革并不是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分量,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们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智慧,运用我们的智慧去组织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达到自身的发展。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学生掌握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仁”的学说的内容;孔子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百家争鸣”的概念;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墨子、儒家孟子、法家韩非子等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孙子后法》与《孙膑兵法》。
能力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前几课所学的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以“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为出发点,使学生明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文化的空前繁荣,进而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列表的方法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 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回答“战国百家中,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
思想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民贵君轻”等教材所摘录的材料,及讲课所过讲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通过对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的观点及其著作的讲述,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教学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三、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进行复习提问: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分别说出各自的起止年代。并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而贯穿整个时代的是奴隶制度的没落和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大的社会变革促使那些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当历史的车轮由滚滚前进的时候,科学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思想、军事、科技、文字各个领域英才辈出,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科学文化领域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思想领域的内容,了解几位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它们的主张和著作。
一、思想家老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思想领域
教师首先提问:孔子的姓名是什么?生活在什么时代、所创立的什么学派。估计学生阅读教材后可归纳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关于孔子 “仁”的学说,由于比较难理解,建议教师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讲授。“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爱人”,即爱别人,爱众人。 “仁”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让百姓有安定的生产环境,反对严刑酷法繁役,在不把奴隶当作人看的奴隶社会,孔子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在当时社会矛盾不断尖锐的情况下,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推行“仁政”,减轻剥削、压迫,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客观上有利于劳动人民,所以他的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比的正统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被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2、教育领域的贡献
关于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加以归纳补充: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教育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文化领域的贡献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诗经》的内容,《诗经》的作者是谁?学生应当回答出:孔子。教师提出问题:除了《诗经》之外,孔子还有哪些著作?我们所知道的《论语》一书,又和孔子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并由学生总结出:孔子编订了《春秋》一书,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
三、百家争鸣
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评价
儒家
荀子
庄子
兵家
孙膑
教后记: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七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目标】
1、甲骨文(∨)
【知识梳理】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 ”或“ ”。 期,出现统一的文字“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最早源于 朝。 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三、屈原及成就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末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 ,他的代表作《 》,闻名于世,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 。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
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
3、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 ( )
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5、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 )
a.扁鹊 b.秦始皇 c.屈原 d.张仲景
6、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 )
a.《论语》 b.《离骚》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⑴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
⑵这一作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⑶这位伟大诗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什么地位?
⑷我国哪一传统节日就是纪念这位诗人的?
【拓展视野】
1.(河南安阳卷)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 )
a.尚未成熟的文字 b.也叫“铭文”
c.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原始文字
2.(河南许昌卷)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 )
a.孔子 b.孙子 c.屈原 d.韩非子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知识梳理】
一:甲骨文、商朝、金文、铭文、西周晚期
二:夏朝、扁鹊
三、屈原、离骚、世界文化名人
【自主检测】
选择题:b.c.a.b.a.b.
非选择题:(1)《离骚》;屈原;(2)爱国主义情感
(3)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⑷端午节
【拓展视野】c c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八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联系起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学习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3-56完成以下问题
(一)孔子:
1._______晚期的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
2、教育上的贡献:
3.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4._________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老子: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晚期。
1. 他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______里。
2. 他的思想主张:
(三) 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背景是什么?
2、百家争鸣出现的时间:______________时期。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张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学案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课标要求】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能力目标: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习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熟悉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自学课文,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学派 姓名 历史地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
材料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2.走近历史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
(3)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说明)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请你分别用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观点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
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六、中考连接
1.(•浙江义乌)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 )
a.孙膑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
2.(•广东东莞)《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仁”和“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3.(•广东东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政治派别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 )
a.以“礼”治国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4.(•山东威海)右图为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会徽,它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突显了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5.(•山东青岛)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 )
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
6.(•山东东营)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7.(•山东淄博)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艺术地再现了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文化特色。其中“圣人”指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8.(•广东汕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教育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 )
a.主张“为政以德” b.按出身贵贱招收门徒
c.主张“因材施教” d.以《论语》作为教材
9.(•湖北襄樊)《论语》中所记载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 的言论。(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10.(•湖南长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11.(•福建莆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2.(•江苏宿迁)“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江苏盐城)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明确提出这一学习方法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孟子
14.(•山东泰安)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我国春秋晚期的鲁国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他最早创办私学。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5.(•内蒙古呼和浩特)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6.(•江苏扬州)孔子思想中,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是( )
a.仁者爱人 b.等级观念 c.举一反三 d.温故知新
17.(•内蒙古赤峰)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的言论记载在下列哪部书中( )
a.《论语》 b.《诗经》 c.《春秋》 d.《离骚》
18.(•湖南永州)XX年1月22号,电影《孔子》热映,下列不能作为孔子的主张在电影中出现的是( )
a.因材施教 b.仁者爱人 c.温故而知新 d.无为而治
19.(•湖南株洲)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0.看图回答问题
观察下图哲理漫画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应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
(4)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参考答案
一、1.政治主张: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了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教育成就: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孔子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孔子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
学派 姓名 历史地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创始人 春秋晚期 《论语》 ①“仁”②爱人;③“为政以德”
①广收门徒;②创办私学;③因材施教;④谦虚好学;⑤温故知新
孟子 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 《孟子》 ①反对一切战争;②“仁政”治国;③反过捕,按令伐
道家 老子 创始人 春秋晚期 《道德经》 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②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庄子 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 《庄子》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创始人 战国时期 《墨子》 ①主张“兼爱”,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②主张“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 代表人物 战国末期 《韩非子》 ①主张改革;②提倡法治;③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兵家鼻祖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
(1)他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发表自己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2.走进历史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3)自己举例子即可。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墨家: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2.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学生,让爱心充满班集体;学生要人人诚实,言行一致。
3.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
4.法家:建立班规,奖惩分明。
五、 巩固练习
1.b 2.c 3.d 4.a 5.b 6.c
六、中考链接
(1-5) d a d c a (6-10) c a c a c (11-15) c c a b b (16-19) a a d c
20.看图回答
(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
(2)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4)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孟子的环保思想;韩非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