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科学的名人故事【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一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人物轶事:
电报的发明,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这不仅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对电报的不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
最早提出远距离传送话筒接力传送信息的建议。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休斯为这种通话方式所取的名字——“电话”,却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和格雷了。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说到电话的发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贝尔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的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
尽管如此,电话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电话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二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13岁进入教会学校,16岁被蒂宾根大学录取,20岁获硕士学位。1594年,在担任中学教师期间,潜心天文探索,并在1596年出版了《宇宙的神秘》一书。此书受到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1600年,开普勒移居布拉格,应邀为第谷做助手。
第谷逝世后,开普勒利用遗留的大量资料,利用几何曲线表示火星的运动,发现火星运动的轨迹不是圆,而是椭圆,并且运行速度不匀。1609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著名的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一定律把太阳的位置精确标定在椭圆焦点上,各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在形式上提示了行星与太阳的连线于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这在本质上阐明了行星离太阳近则快,远则慢的不匀速性。1619年,开普勒在《宇宙和谐论》一书中发表了第三定律,即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的平方,等于椭圆长轴一半的立方。开普勒的发现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天空的立法者”。
1604年9月30日,开普勒发现蛇夫座附近一颗新星,即“开普勒新星”。1611年他出版了近代望远镜理论着作《光学》。1618~1620年他发表了《哥白尼天文学简论》一文。1619~1620年他发表了《慧星论》一书,预言了太阳光辐射压力的存在。1627年他出版的《鲁道夫星表》,直到18世纪一直被视为标准星表。开普勒于1629年出版了《稀奇的1631年天象》一书,预言1631年11月7日将出现水星凌日现象,12月6日金星也将凌日。果然,在预报的日期,巴黎的加桑狄观测到水星通过日面。这是最早的水星凌日观测。金星凌日因为发生在夜间,因而当时的人们未能观测到。
开普勒的发现彻底清除了哥白尼学说中托勒密的思想残余,给哥白尼体系带来了严谨性和规律性。而开普勒关于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则是无论自然界的星球,还是人造天体都必须遵循的规律。因此,它不仅为人类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做出了贡献,也为现代宇宙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1630年,开普勒在雷根斯堡于贫病之中去世。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三
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双亲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从此牛顿便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牛顿才回到了母亲身边。大约从5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入中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种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每次,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他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四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伟大艾萨克·牛顿逝世。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五
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战后 ,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六
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母亲的教育很有成效。
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在他的成绩单上还写了些评语:“迈克是个优秀的孩子,但他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虽然比别的孩子更高更壮,但别的孩子就是敢欺负他,推他,甚至打他。”母亲惊讶之后是伤心,怎么会是这种结果呢?
父亲则是问孩子挨打的感觉。孩子流着泪说:“我感觉非常不好,我非常讨厌他们叫我‘傻瓜’,讨厌被他们推来推去,更讨厌他们叫我胆小鬼。”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
父亲静静地聆听着迈克的叙说,然后静静地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不能再忍受他[www.haoword.com]们的欺负。比如争取自尊,比如树立自信等等。”迈克流着眼泪,点了点头。
有一天,迈克的父亲被老师叫去学校。母亲着急地问老师,是不是迈克在学校打了架。老师笑着说,没有。
原来迈克与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球,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便设法戏弄他,但迈克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叫他们停止,但他们不听,迈克只好把其中两个紧紧摁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
后来,迈克和那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
从此,迈克班上也再没有发生过那种恃强凌弱的事件,迈克也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迈克不仅再也没有被人推来推去过,而且还成为了无数球迷崇拜的英雄———迈克乔丹。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也应该学会维护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需要把握好分寸,这才能使自己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是我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开始。
你真的想尽办法了吗?
在巴西的古镇上有一个贫穷的孩子,他3岁起就在街上擦皮鞋,父母东拼西凑总算让他读了小学。一日,他放学回家。在准备开门的时候,钥匙找不到了。返回学校去找,没有;去问同学,同学也都没见到。当时他的爸爸在贝伦码头,妈妈去了一个叫蒂若卡的地方,他们星期天才能回来,怎么办呢?于是他就用一张胸卡去捣那把锁,胸卡捣坏了,锁动也没动;后来他又找来一枚别针,想钩开那把锁,可是直到弄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弄开;于是他转到房子的后面,想从窗子里爬进去,可是窗子是从里面关死的,不砸坏玻璃就无法进去。该怎么办呢?就在他准备爬上房顶,从天窗里跳进去的时候,邻居博尔巴先生看到了他。
“你想干什么?小伙子!”邻居问。
“我的钥匙丢了,我无法从门里进去了。”他沮丧地说。
“你就不能想点办法吗?”
“我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他回答。
“不会吧!你没有想尽所有的办法,至少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着博尔巴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把门给打开了。小孩愣住了,原来,他妈妈在邻居家留了一把他们家的钥匙。
小孩读了5年小学就辍学了,12岁到洗染店当学徒,14岁进厂做工。在55岁时通过选举成了国家的元首。他就是巴西的第四十任总统卢拉。
一次,卢拉总统前往一个名叫卡巴的小镇视察,该镇的小学请他带领学生上一节早读课,由于邀请他的那个班有一个盲童,卢拉总统欣然同意。
卢拉总统领读的是一篇题为《我的第一任老师》的课文。读完后,他想鼓励一下那位身残志坚的小男孩,就在他走过去,用自己的脸颊贴近盲童的小脸时,盲童怯怯地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大胡子总统,您的第一任老师是谁?
卢拉总统深思了片刻说,我的第一任老师就是我小时候的邻居博尔巴先生。
当你无处可走,深感沮丧的`时候,试着再问一下自己,“我真的想尽办法了吗?”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七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商量——这些朋友们都和她一样,是索尔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样,也是家长。在居里夫人的鼓动下,产生了一个教育合作计划——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学者把他们的儿女聚在一起,实施新教育方法。居里夫人对人类教育界的极大贡献在于她联合一大批科学家(许多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组成科学讲师团,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验室,亲自对他们的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破除孩子们对科学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坚定孩子们的科学意志,传授孩子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诀窍,使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形成极高的智力潜力,使孩子们天生的天才遗传智力得以开发,居里夫人最终培养出了1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八
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要设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梨形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由于灯泡是梨形的,不是规则的现状。所以,计算灯泡的周长、斜度都十分的困难。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得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母亲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由于爱迪生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经常碰到危险。一次,他到储存麦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他差一点死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抓住爱迪生的脚把他拉了出来。还有一次,他掉进水里,结果像落汤鸡一样被人拉了上来。他自己也受惊不小。他4岁那年,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九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科学的名人故事 篇十
焦耳(1818~1889)是英国人,1818年12月24日出生在曼彻斯特市一家啤酒厂主的家庭里,从小就跟着爸爸酿酒,没有进过学校。然而焦耳天资聪明,喜欢读书,常常一边劳动一边认字,自学到不少知识。后来,他幸运地认识了著名化学家道尔顿教授,便常常到他那里请教。从此,焦耳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焦耳与哥哥一块找来一匹跛马,把电流通到马身上,马受到刺激便狂跳起来。焦耳记下电流的大小和马的狂跳程度,说这是用马来观察电击实验。还有一次,焦耳用火药枪发出的巨响做回声实验。为使响声更大些,他向枪膛中装了三倍的火药,结果枪口喷出的火焰把焦耳的眉毛都烧光了。
24岁时,焦耳开始对通电导体放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把父亲的一间房子改成实验室,一有空便钻到实验室里忙个不停。焦耳首先把电阻丝盘绕在玻璃管上,做成一个电热器。然后把电热器放入一个玻璃瓶中,瓶中装有已知质量的水。给电热器通电并开始计时,用鸟羽毛轻轻搅动水,使水温度均匀。从插在水中的温度计,可随时观察到水温的变化。同时用电流计测出电流的大小。焦耳把这种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大量数据使焦耳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焦耳把这一实验规律写成论文《关于金属导体和电池在电解时放出的热》,并于1841年发表在英国《哲学杂志》上。然而,论文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为在一些学者们看来,电与热的关系不能那么简单,况且焦耳只是一个酿酒师,又没有大学文凭。一年后,俄国彼德堡科学院院士楞次也做了电与热的实验,并得到与焦耳完全一致的结果。焦耳的论文才得到重视,后来人们把这个定律叫做焦耳定律。
外界的冷落与赞美都没有影响焦耳对真理的追求,他仍继续着自己的实验工作。在完成电流热效应的研究之后,焦耳又进行了功与热量的转化实验。焦耳认为,自然界的能量是不能消灭的,消耗了机械能,总能得到相应的热能。因此,做功和传递热量之间一定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那么1卡的热量相当于多少焦耳的功呢?(今天,人们把这一换算关系叫做热功当量。)焦耳想用实验找到这一关系。为此,他精心设计了量热器,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探索。从1843年起在近40年当中,焦耳做了400多次实验,终于得出了比较精确的热功当量值1卡=4.15焦耳。这一数值与今天公认的热功当量值1卡=4.18焦耳比较起来虽然小了些,但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却是件了不起的事。焦耳的热功当量值曾保持了30年没有变化,这在物理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焦耳准确地测定热功当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客观真理。这一定律的确定,在理论上,不仅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它给制造“永动机”的幻想做了“不能实现”的最后判决。总之,它使我们在扑朔迷离、千姿百态的物理现象中,不再无所适从,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为了纪念这位物理学家的伟大业绩,物理学将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科学的名人故事【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