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中元节(鬼节)的来历和常见习俗禁忌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果实许愿 篇一
旧社会私人的树木果实常被盗摘。于是,有些人便别出心裁,在果树上贴上“施孤圣果”之类的标志,许愿将树上的果实为施孤之用,这样便没有人再敢盗摘了。据说盗摘的,鬼神便会出来交涉,那些盗摘果实吃的人,不免有生病之危险。这样,这果树倒因迷信而得到保障。不过也有例外,若逢着那些比鬼还凶———“鬼都不怕”之人,他是不认告示的。有些老贼就专门要光顾这些圣物鬼物,这样老贼也就成了破除迷信者。
放焰口 篇二
在放大焰口时,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用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意在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当法师高坐祭台之上,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一帮僧众诵念经文后,便将座边一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便称为“放焰口”。“焰口”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称。这种鬼喉头细如针孔,常出口喷火焰。法师诵经是使他们的喉头放开扩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潮州城中放焰口时,还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公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用意为引领四面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这称之为放“水灯”。
祭拜祖先 篇三
潮俗在中元节,也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这一天;不过这一日是正日,比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会等组织善信备办三牲粿品到义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举行盂兰胜会,搭孤棚(祭坛),陈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饭、纸钱、纸扎衣物,请和尚、道士到来念经、主祭。祭品除上述食物外,还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还有活猪、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后,散发实物,或编号散发竹签牌子,让观众去抢,这就是所谓抢孤。
广东鬼节的习俗有哪些 篇四
(1)普渡施孤
中元节此日,民间普遍的活动是施孤普渡,为一些阳间没有亲属祭拜的孤魂进行施祭,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这一天,人们往往在街头巷口搭起法师座和祭孤堂,设起普渡坛。普渡坛中央悬挂着“盂兰盆会”的横幅或三官大帝像。祭孤台上立着几块灵位,有“男孤魂之位”和“女孤魂之位”,这是召唤各方没有主儿的“饿鬼”前来受祭。为了怕施食时“小鬼”抢不过“大鬼”,还特设“儿童男女孤魂之位”的灵牌。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还增添了一块“抗战阵亡将士”的灵位,招请那些为保家卫国,防御外敌入侵而牺牲的战士。
在坛前边摆有上下两层桌子:上桌放一个斗灯,下桌放神像、香炉之类。斗灯内放白米、古剑、铜镜、剪刀、小秤等物,以作避邪之用。另外,坛前还特设一排长桌,以供民众摆牲之用。中午过后,各家各户便挑起三牲、粿品、水果、纸钱、衣帽、竹笠等祭品前来祭拜。主事者分别在每一件祭品上插上一把黄、绿、红各种颜色的三角纸旗,并写上“盂兰胜会”、“甘露门开”等字形,以作纪念。之后便请和尚、道士各念其经,进行祭拜,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祭拜孤魂野鬼后,主持人便将祭品或物牌子向棚下抛掷,让那些贫苦者抢夺,这叫做“抢孤”。
据记载,清代潮阳县祭孤时,还出现买犁耙、水车、家具,甚至买下穷家女孩子,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撤下,买不起家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之现象。抢孤者有将织成漏斗形状的网袋,用竹圈将口张开,装上柄,名叫“孤承”,以承接棚上抛下的东西。在孤棚前都立有一纸糊的青面獠牙鬼王(也称为孤王)。据说是过去施孤时,各方饿鬼云集,互相抢食,秩序混乱,观音大士想加以制止,可谁也不理他。结果他只好变成鬼王,展威弹压,处理了一些欺凌弱者的恶鬼,才恢复秩序。因此后来每次施孤时,就一定要糊孤王镇坛。
拖死鬼 篇五
“拖死鬼”即通过神巫请死去的人来对话。这个神巫通常是妇女,人们用布蒙上她的眼睛,点上香,周围的人念咒,使其入迷。咒云:“观音渺渺在海中,法身去到普陀山。脚踏莲花千百瓣,手(扌克)杨柳来娶童。铜(口禾)硬硬铸成锣,铁(口禾)硬硬打成刀。童姐硬硬阿娘娶,阿娘娶童来踢跎(游玩)。去到六角亭,六角亭下香花莹,六角亭下着捧手,深深捧手拜神明。去到奈河东,脚松手亦松。去到奈河桥,脚摇手亦摇。
桥顶叫娘娘勿听,桥下叫娘娘快行。去到花园花园中,去到魂树引魂人。”当发现神巫昏昏似睡时,即念“一步催,二步催,催童姐,脚行路,手放开;一步吼,二步吼,吼童姐,脚行路,嘴开口。”于是神巫就成了人鬼对话的媒体,人们可以通过她同死去的人谈话。当“死鬼”拖完时,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处处人关门,鸡鹅鸟鸭上条了,请阮童姐回家门。”这样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状态,让其清醒复原。这种民俗显然是一种迷信活动,但民间信者不少。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请神巫“拖死鬼”。
游灯 篇六
中元节此日午后,小孩子忙着赶制鲤鱼灯,他们要模仿上元(元宵)节游灯,做一个小小的游乐。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竖上一个鲤鱼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蜡烛,点起火来,便算是简单的小鲤鱼灯了。年小的要大人代制,年纪稍大的则能够自运匠手;有些人别具心裁,经精作巧制出来的鲤鱼灯,极为美观;有些人先用番薯雕成鱼形,或者是飞禽走兽的形状,再染彩上各种颜色,维妙维肖;有些人先用面块搓成形上色后也极为好看,缀一彩旗香烛,火光美丽可观,也算是一种美术品。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用麻骨制成灯架,糊以透明蜡纸,内点明蜡烛,也算作提灯。此外,还有一种叫灯球的,普通是用荆棘所生的刺重子(跟朴子差不多),插上纸旗香火,从子心穿着一条几尺长的韧绳,可以任意的提起来,摆动盘旋,叫做摆灯球。当摆旋时,火花成为联串的长条,在眼光上起到变幻的作用。
每当傍晚人们到户外时,便可看到小孩子们的鲤鱼灯、雕鱼灯、纸灯、灯球,觉得四处红光片片,烛火耀彩。特别是灯球的纸旗,摆起来索索作响,点缀静夜的热闹,也有一番情趣。不过,七月十五早给人们认为是鬼节,故这一夜,不准孩子在附近游玩至深夜,而且要早点睡觉。这样,在游灯戏乐上,不免披上一层灰色的阴影,然而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元节(鬼节)的来历和常见习俗禁忌精品多篇范文。